高中语文 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加来道雄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加来道雄 (Michio Kaku)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SUPERSTRING)的发明者之一。

加来道雄博士为国际知名的理论物理学与环境学者,他秉持着爱因斯坦的精神:探寻“所有事物的原理”。

加来道雄博士提出的“超弦理论”(String Field Theory),虽然只是短短一个一英寸长的方程式,也许就是解开宇宙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加来道雄博士是纽约市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著作多达九本,其中包括《穿梭超时空:十度空间科学奇航》以及《Visions:How Science Will Revolutionize the 21st Century》。

他同时也是电视节目的常客,曾为“夜线”、“赖利‧金脱口秀”与“六十分钟”的座上宾,更数度出现在美国公共电视 (PBS) 的纪录片中。

此外,TLC、BBC、TechTV 和 SciFi Channel 等频道都曾制作加来道雄博士的专题报导。

高中语文 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结】人教必修3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文章重在反映作者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不按从童年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时间顺序叙事?作者写作此文的主要宗旨在于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在作者看来,他的经历中三个方面的成长是最最关键的:(1)童年时期的两件趣事(由观察小池中的鲤鱼而想象水池中鲤鱼“科学家”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培养了想象力和对事物研究的兴趣;由对爱因斯坦的崇拜到决心完成爱因斯坦未竟的事业);(2)高中阶段看了许多书后建立实验室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的情况和体验。

作者这样安排行文,既让读者看到了作者从小开始的成长历程,让读者明白了一个物理科学家成长过程中最有说服力的“成长因素”。

如果一味按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顺序叙事,最有价值的内容必将被冲淡,标题中的“教育”意义也难以得到突出。

2.作者说,丰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力并引导自己走上理论物理研究而且最终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是“童年的两件趣事”。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件“趣事”,并回答:(1)你觉得这两件“趣事”有趣吗?(2)作者认为这两件事情有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你从加来道雄走上理论物理研究之路的经历中受到什么启发?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一件事是否有趣,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取决于一个人对事情的情感与态度。

作者自小喜欢思考问题,尤其喜欢透过现象去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所以,对于鲤鱼在水中游这种现象,对于老师讲的一个探索宇宙本质的科学家的故事,他便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这两件事都极其平常。

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对这个领域的事物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3.作者读完能够找到的所有有关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书籍之后,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
示过去的句子中,要用“历程”,如“回想几十年的斗争历程,他感叹 万千”。在时间不明确时,或是表将来时用“里程”,如“同学们豪情 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
(2)神志·神智 同:都与人的精神有关。 异:①“神志”是指人的知觉和理智。 ②“神智”是指精神智慧。
• (3)畏葸不前·停滞不前
• 同:都有停下来,不再前进的意思。 • 异:①“畏葸不前”形容恐惧惧怕,不敢前进。 • ②“停滞不前”指由于遭到阻碍,不能顺利地向前运动或发展。没有惧
丁肇中说:“认识物质世界,发现大自然的奥妙,这种基 本的知识是无涯的,超越年龄、时代和国界的限制。”
“中国是在科学文化上有光辉历史的国家,几千年来做出 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的才能、智慧,不在任何国家的人之下。 中国人要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充满信心。不要看不起中国人!”
(有删改)
• 文章以“永久对自己充满信心”作为主标题,叙述了丁肇中在物 理学界所获得的光辉成绩,特别是他的“中国人要对自己的民族、 国家充满信心。不要看不起中国人!”的话语更彰显出一个杰出 物理学家的爱国情怀。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水到渠成地把观点出 现出来。
•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越甲可吞吴。 • ——蒲松龄
• 6.科学上没有平整的大道,真谛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 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 ——华罗庚
• 主题2:爱好 • 1.爱好如一支画笔,给我们的人生增加色彩;爱好似一首美诗,给
• 这段文字描写了鲤鱼们怎样的心理? • 答案:鲤鱼看不见另外的一个平行世界,看不见水池世界中的水,因此对
水池世界中产生的许多现象,例如,睡莲的运动,就会由于“无知”而故 弄精深,做出荒谬的说明。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课件 (人教版必修3)

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课件 (人教版必修3)

(6)栅栅.栏zhà 栅.极shān
返回
2.一言辨异 (7)我让针扎(zhā )了,快来帮我包扎( zā )一下。 (8)这块模( mú)板上字迹十分模( mó)糊。 二、写准字形
鱼qí鳍
(1)
shì 嗜

nǎo 脑 海 (2)苦nǎo 恼
cí 磁 场
返回
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 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 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 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等。
返回
在当代物理学中,有一些非常重要却又艰深的思想,往 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所了解。而加来道 雄不畏艰辛,在《超越时空》一书中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 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的来龙去脉。全书 15章分为4篇,分别述说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超空间理论可 能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物理学圣杯”——统一场论, 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 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
返回
(6)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7)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8)细枝末节:细小的树枝,不大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 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9)汹涌不息:猛烈地向前翻滚的水波长久不止。 (10)撒手人寰:指离开人世,死亡的委婉说法。
返回
2.辨析正误 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乐观,不能畏.葸.不.前.; 也不能过于乐观,自.鸣.得.意.,盲目自大。 辨析: “自鸣得意”,指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侧重于自我陶醉。可改为“自命不凡”,指自以为很了不 起,侧重目空一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讲解与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讲解与例题

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追梦的年龄,谁没有理想?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里,成为一名科学家也许是年轻人心中最远大的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成长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学习本文,一要理解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二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把握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和态度。

本文是一篇具有自传性质的科普文。

文章先概述童年两件趣事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的重大意义。

接着叙述童年时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向读者展现了奇妙无比的鲤鱼世界。

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点燃了他对“高维世界”探索的强烈兴趣。

然后写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作者决心学习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并且花了好多时间阅读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位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

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后来,作者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道路。

文章语言简明生动、周密严谨、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读后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加来道雄★加来道雄,是日裔美籍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12.3.解词义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

鄙视:轻视,看不起。

五彩斑斓:形容色彩丰富、鲜艳。

截然不同:完全不相同。

高深莫测:①高深的程度无法测度。

②指无法知其奥秘。

自鸣得意:自己感到十分得意。

4.辨用法(1)神志神智①待______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

②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病人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读鉴赏 第四单元 14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公开课教案_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读鉴赏  第四单元  14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公开课教案_6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文章都属于科普说明的文章,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阅读科普说明文不仅可以启迪心智,了解更多知识。

而且更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表现的人格魅力。

我们知道一些科学家就是因为阅读了相关的科普文章才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的。

【学情分析】本课是科普文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对科普文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掌握了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

学习文章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学习探究、创新、批判的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本文应让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文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

【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思路,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

2.筛选课文信息,探究作者教育历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3.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学习难点】通过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思路,培养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讲评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PPT【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上个月刚刚去世的著名物理学家是谁?霍金。

霍金的逝世之所以让世界瞩目,是因为他在物理学上的巨大贡献。

但其实每个物理学家都有他特殊的成长历程。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另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这名物理学家是谁呢?加来道雄。

二、检测预习(一)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字词积累(检测自学)1.读准字音(1)斑斓(lán)(2)杜撰(zhuàn) (3)惊诧(chà) (4)畏葸(xǐ)(5)撒手人寰(huán)2.明确词义(1)撒手人寰:指离开人世,死亡的委婉说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简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简析
(1)想象力:科学是需要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 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 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 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 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 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 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 “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对科学家的成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者便打破常规方
式,只选择三个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三层内涵的事件来写。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9.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对应考点:总结归纳主要信息]
提示: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 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 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三、阅读课文 12~18 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二)解读文本精要 5.第12自然段,“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 家”一句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指的是谁?“这个 理论”是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关键词语和语句的内涵] 提示:(1)指的是“爱因斯坦”;(2)是下文提到的“统一 场论”。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这样的问题表现了小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 产生快乐,快乐引出遐想,激发作者少年时代的探索精神。 3.第6自然段,能否把“我曾想”“可能”“我想”这样 的词语删掉?为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提示:不能。“我曾想”“我想”表明是作者的揣测与推 断。“可能”说明作者并未武断地下结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严密。

2020高中语文 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语文 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结】人教必修3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文章重在反映作者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不按从童年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时间顺序叙事?作者写作此文的主要宗旨在于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在作者看来,他的经历中三个方面的成长是最最关键的:(1)童年时期的两件趣事(由观察小池中的鲤鱼而想象水池中鲤鱼“科学家”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培养了想象力和对事物研究的兴趣;由对爱因斯坦的崇拜到决心完成爱因斯坦未竟的事业);(2)高中阶段看了许多书后建立实验室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的情况和体验。

作者这样安排行文,既让读者看到了作者从小开始的成长历程,让读者明白了一个物理科学家成长过程中最有说服力的“成长因素”。

如果一味按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顺序叙事,最有价值的内容必将被冲淡,标题中的“教育”意义也难以得到突出。

2.作者说,丰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力并引导自己走上理论物理研究而且最终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是“童年的两件趣事”。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件“趣事”,并回答:(1)你觉得这两件“趣事”有趣吗?(2)作者认为这两件事情有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你从加来道雄走上理论物理研究之路的经历中受到什么启发?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一件事是否有趣,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取决于一个人对事情的情感与态度。

作者自小喜欢思考问题,尤其喜欢透过现象去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所以,对于鲤鱼在水中游这种现象,对于老师讲的一个探索宇宙本质的科学家的故事,他便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这两件事都极其平常。

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对这个领域的事物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3.作者读完能够找到的所有有关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书籍之后,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人教必修3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资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3.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导读提示,学生自学为主,课上师生共同梳理课文内容,探究
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 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并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3.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 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2. 字词积累(见幻灯片)
刨根究底( páo )撒手人寰()
湮没( yán )惊诧( chà)
栅栏( zhà)畏葸不前( xǐ)
五彩斑斓( lán )目眩(xuàn)
鄙视( bǐ)冷嘲热讽( fěng)
杜撰(zhuàn)怪诞( dàn)
3. 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 题记的种类及本文题记的作用
题记的种类包括:阐发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本文题记的作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5.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

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
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结构如图:童年青年(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6.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

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

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

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四、重点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 【提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
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2.【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3.【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

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

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

“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

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

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
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五.知识迁移
【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

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

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

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

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六.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