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偏差教案

合集下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高教第2版)》电子教案——2.4基本偏差表的使用及公差带代号与基准制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高教第2版)》电子教案——2.4基本偏差表的使用及公差带代号与基准制

【课题编号】5—2.4【课题名称】基本偏差表的使用及公差带代号与基准制。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熟悉轴与孔的常用基本偏差数值表的选用。

2.能计算极限偏差并正确标注配合代号及极限偏差。

3.了解基准制的作用及种类。

二.能力目的1.能正确选用基本偏差,并计算和标注上下公差及配合代号。

2.能够正确判断及选择配合的基准制。

三.素质目标1.了解基本偏差表的功用,能够读懂公差代号。

2.熟悉基准制的含义,并能正确选择基准制。

四、教学要求1.会查表,能看懂配合公差带代号。

2.能正确选择基准制式。

【教学重点】1.能正确地查出已知基本尺寸和偏差代号相对应的偏差数值,并根据已知的标准公差计算出上下偏差值。

2.能够看懂基准制式及配合公差代号。

【难点分析】1.从配合公差带代号或数值中准确判断出公差带的配合基准制。

2.基本尺寸的上下偏差是由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组合而成。

【分析学生】许多学生对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的关系不清楚,不能正确地计算出基本尺寸的上下偏差。

教学中要多做课堂练习和加强课后作业来熟悉,这内容是该教材的重点。

同时能够准确地看懂公差配合代号和基准制,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有用的,一定要反复练习,做到判断正确。

【教学思路设计】以讲为辅,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教学安排】2学时先讲后示范――再学生练习――后总结归纳提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复习课后练习题2-12、13、14并回答作业中存在的共同问题。

2.查表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基本偏差系列图有什么规律?二.导入新课标准公差的大小是由公差精度和基本尺寸的大小决定的,但标准公差的位置必须由基本偏差值来决定,标准公差值和基本偏差值是基本尺寸上下偏差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何准确地查出基本偏差值,并计算出上下偏差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新课教学图2-15的基本偏差系列只反映出它的规律,具体数值还必须通过查表得到。

1.基本偏差表本教材只给出常用的≤500mm的孔和轴的基本偏差值,基本偏差值的大小与基本尺寸的公差精度和公差带种类有关,例如:孔Ø45H8,孔Ø120H8和孔Ø180S8的基本偏差应查表2-4,分别为0,0和-108,具体数值应为0,0和-0.108mm。

中职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高教版)教案:基本偏差系列

中职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高教版)教案:基本偏差系列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




2.基本偏差代号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按顺序排列表示,大写的字母代表孔,小写的字母代表轴。

为避免混淆,偏差代
号不用26个拉丁字母中的5个字母:I、L、O、Q、W(i、l、o、q、w),同时增加:CD、EF、FG、JS、ZA、ZB、ZC(cd、ef、fg、js、za、zb、zc)7个双字母,共28个。

3.基本偏差表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对轴、孔的基本偏差值也做了规定,公称尺寸≤500 mm的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见表
2-3,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见表2-4。

(1)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
①a~h段基本偏差是上极限偏差(es),并且为负值,
其绝对值依次减小,其中h的上极限偏差es=0。

js的基
本偏差为上极限偏差或下极限偏差,即es=+IT2或
ei=-IT2。

3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课资参考)

3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课资参考)
⑴ 在基本尺寸后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 等级。
30H8 30f7
配合精度明确,标注简单,但数值不 直观。适用于量规检测的尺寸。
课堂借鉴!
18
⑵ 注出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值 (常用方法)。
-0.020 -0.041
30+00.033
30
数值直观,用万能量具检测方便。试 制单件及小批生产用此法较多。
课堂借鉴!
ø50 ø30 ø30
+0.039
+
+
+0.006
+
0
0
0
-
-0.025 -
-0.015 -0.013 -
-0.050
课堂借鉴!
+0.035 +0.022 +0.021
14
三、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⒈ 在装配图上的标注
标注形式为: 基本尺寸—孔轴—的的—基 基—本 本—偏 偏—差 差—代 代—号 号—、 、—公公—差差—等等—级级
19
⑶ 在基本尺寸后,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公差 等级及上、下偏差值,偏差值要加上括号。
30H8(+00.033 ) 30f7(--00..004210)
既明确配合精度又有公差数值。适用 于生产规模不确定的情况。
课堂借鉴!
20
课堂借鉴!
21
练习:孔的尺寸为Ø50H7,轴的尺寸为Ø50f6
课堂借鉴!
课堂借鉴!
12
极限与配合应用举例2
例:已知孔φ25H7与轴φ25n6相配合,求: ①孔、轴极限尺寸; ②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③判断配合类型
课堂借鉴!
13
• 下列配合属于哪种基准制的哪种配合,确定其配 合的极限间隙(过盈)和配合公差。并画出其公 差带图。

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案

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案

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果;3.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研究任务;4. 激发学生研究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材的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1. 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 相关练和实践活动;3. 个案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2. 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材的核心概念和知识;2.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拓展知识。

五、教学步骤1. 预:提醒学生在课前预相关教材内容;2. 导入:通过引入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3. 讲解:清晰地讲解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4. 练: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5. 实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6.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和讨论,促进思维拓展和知识深化;7.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态度和主动性;2. 通过练和作业的评分,判断学生对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材的掌握程度;3. 通过个案分析和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维拓展和知识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标准偏差教材;2. 相关练册和实践活动材料;3. 小组讨论和个案分析的题目。

八、教学反思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注意学生的研究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3.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及时纠正不足,优化教学效果。

8基本偏差

8基本偏差
定义: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者下偏差。
虽然基本偏差可以是上偏差或者下偏差,但是对一个尺寸公差带只能规定其中一个为基本偏差。
(2)基本偏差代号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的基本偏差,小写字母表示轴的基本偏差。为了不与其他代号混淆,在26个字母中去掉ILOQW五个,然后增加7个:CD EF FG JS ZA ZB ZC,最终孔轴各有28个基本偏差代号。
二、复习旧课
过了一个国庆长假,要复习一次之前学习的全部重要的内容。
1、孔和轴的定义
2、尺寸的定义,各种尺寸的定义和代号
3、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定义、代号
4、配合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各自特点
5、配合公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6、标准公差数值的查表方法和两个因素的特点




三、讲授新课
1、基本偏差
(1)基本偏差定义
教案
年月日编号8
班别
10春数控
10春机电4
日期
10月9日12节
10月10日56节
课题
基本偏差




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偏差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基本偏差系列图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讲授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耐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
重点
基本偏差的定义和意义
难点
基本偏差系列图的特征

清点人数,填写教室日志
课后反思
2、基本偏差系列图及其特征
此图只表示公差带位置,不表示公差带大小。所以图中公差带只画了靠近零线的一端,另一端是开口的,开口端的极限偏差由标准公差确定。
根据图讲解,从基本偏差系列图中能够看出的特点:

基本偏差说课稿

基本偏差说课稿

《基本偏差系列》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偏差系列》,首先来进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由沈学勤主编《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工程技术人员正确判断配合性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熟悉基本偏差的系列分布图②会利用表2-3、2-4查出轴、孔的基本偏差数值③利用计算公式确定另一极限偏差2、能力目标:①能够读懂基本偏差的系列分布图②提高由原来的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教学重难点:①利用表2-3、2-4查出轴、孔的基本偏差数值②灵活运用公式ES(es)=EI(ei)+IT求另一极限偏差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我们面对的学生,几乎全部都是初中毕业生,考虑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分析问题能力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①讲授法,教师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但是对于一些初学理论性的知识,教师有必要进行讲授,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困难。

②谈论发,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③讨论法,比如本节课中学习怎样利用表2-3、2-4这一知识点,独立思考之后,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进行讨论,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另外学法主要是①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

②反馈补救法,在联系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辅差,满足不同”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达标检测、归纳小结、作业布置。

(一)复习旧课复习上一节课公差带的两个构成要素以及孔、轴公差表达式,为学习的新内容做迁移铺垫。

(二)讲授新课(1)引出第一个概念“什么是基本偏差”学生举手回答,接着教师引导当公差带在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是上偏差还是下偏差:当公差带在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是上偏差还是下偏差。

基本偏差与尺寸公差

基本偏差与尺寸公差

第二章 尺寸的极限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第三讲,2学时)※※※※※※※※※※※※※※※※※※※※※※※※※※※※※※※※※※※※※※※※※※※本次课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1.国家标准对基本偏差代号的规定及孔、轴的各个基本偏差特点、公差带的构成规律; 2.孔的基本偏差换算;3.同名配合的概念,如何判断基孔或基轴制的同名配合的配合性质是否相等;4.在已知相同字母孔(轴)极限偏差的基础上,如何求出与之相配的轴(孔)的极限偏差; 5.如何通过查表和计算确定孔、轴的极限偏差 6.公差带与配合代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

本次课难点:如何判断基孔或基轴制的同名配合的配合性质是否相等。

※※※※※※※※※※※※※※※※※※※※※※※※※※※※※※※※※※※※※※※※※具体内容的详细教案如下:第四节 基本偏差系列(决定公差带位置)一、 基本偏差的代号、特点:1)代号:拉丁字母(按英文读音),孔大写、轴小写。

除去I 、L 、O 、Q 、W (i 、l 、o 、q 、w )加上CD 、EF 、FG 、Js 、ZA 、ZB 、ZC (cd 、ef 、fg 、js 、za 、zb 、zc ),共有各28个代号。

2)特点:注:结合教材图2-11基本偏差系列(见教材或课件) 讲特点。

a)分布简图如下图:注:通过图说明各代号的基本偏差是上偏差还是下偏差,容易掌握。

b )Js 完全对称,J 基本对称(孔ES +,只有J6、J7、J8;轴只有j5、j6、j7、j8,逐步被Js取代)c)基本偏差原则上与公差等级无关,有一些除外(K 、M 、N 等有两种位置)。

例:A ~H(a ~h) 与公差等级无关。

Ф10f7、Ф10f8、Ф10f9d)“A ~ZC ”(a ~zc )除J (j )以外,20个等级齐全。

e)A ~H 与ha ~h 与H零线 零线图a图b组成间隙配合J 、Js 、K 、M 、N 与h J 、js 、k 、m 、n 与H P ~ZC 与h(p ~zc 与H) 基本上组成过盈配合。

基本偏差说课讲解

基本偏差说课讲解
基本偏差是上极限偏差(ES或es)时,另一 基本偏差(下极限偏差)的计算公式为:
EI(ei)=ES(es)-IT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第二二章章孔、孔轴轴尺尺寸寸的的极极限限与与配配合合
【例】
试确定φ50H7的极限偏差。
解: ① 由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查得:基本偏差H 是下极限偏差,且EI=0。
② 由标准公差数值表查得:公称尺寸L=50mm 时,IT7=25 μm=0.025 mm。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第二二章章孔、孔轴轴尺尺寸寸的的极极限限与与配配合合
三、基本偏差表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对轴、孔的基本偏 差值也做了规定,公称尺寸≤500 mm的轴的基 本偏差数值见表2-3,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见表 2-4。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第二二章章孔、孔轴轴尺尺寸寸的的极极限限与与配配合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第二二章章孔、孔轴轴尺尺寸寸的的极极限限与与配配合合
图2-15 基本偏差系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第二二章章孔、孔轴轴尺尺寸寸的的极极限限与与配配合合
二、基本偏差代号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按顺序排列表 示,大写的字母代表孔,小写的字母代表轴。 为避免混淆,偏差代号不用26个拉丁字母中 的5个字母:I、L、O、Q、W(i、l、o、q、 w),同时增加:CD、EF、FG、JS、ZA、ZB、 ZC(cd、ef、fg、js、za、zb、zc)7个双字母, 共28个。
第第二二章章孔、孔轴轴尺尺寸寸的的极极限限与与配配合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第二二章章孔、孔轴轴尺尺寸寸的的极极限限与与配配合合
【小结】
基本偏差的概念 基本偏差代号 孔、轴公差带极限偏差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学,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信心。
1




教师活动 师生问候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出示目标】(1分钟) 【学习目标】 1、熟悉基本偏差的系列分布图。 2、会利用表2-3、2-4查出轴、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3、利用计算公式确定另一极限偏差。 【重点难点】 1、利用表2-3、2-4查出轴、孔的1基本偏差数值。 【复习提问】(2分钟) 1、孔的公差表达式Th=ES-EI轴的公差表达式Ts=es-ei。 2、公差带是由其大小和位置两个要素构成的,其中大小要素是由标准公差来确定 的,而位置要素是有基本偏差来确定的。 【讲授新课】(30分钟) 1、基本偏差的概念?(5分钟)
授课日期 课题 授课教师 基本偏差系列 赵冬彦
授课学校 课型 学时
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 新授课 1
1、熟悉基本偏差的系列分布图。 2、会利用表 2-3、2-4 查出轴、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知识目标 3、利用计算公式确定另一极限偏差。
教 学 目 标
能力目标
1、把本节课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 2、体会事物之间的转化,提高由原来的知识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
2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2—3 1. a-h段基本偏差是______(上偏差es、下偏差ei),并且为__(正值、负 值)其中h的上偏差为0。 2 .j-zc段基本偏差是下偏差。 做一做 根据表2-3填空 Ø20e5 基本偏差是上偏差es,数值为-0.04mm。 Ø45p6基本偏差是下偏差ei,数值为+0.026mm。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2—4 1. A-H段基本偏差是___(上偏差ES、 下偏差EI),并且为__(正值、 负值) 其中H的下偏差为0 2.J-ZC段基本偏差是上偏差。 做一做 根据表2-4填空 Ø20A5 基本偏差是下偏差,数值为+0.30mm。 Ø45P6基本偏差是上偏差,数值为-0.026mm。 4、 孔、轴公差带中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10分钟) 当基本偏值是下偏差时,上偏差 ES(es)=EI(ei)+IT 当基本偏值是上偏差时,下偏差 EI(ei)=ES(es)-IT 上述公式由孔的公差表达式Th=ES-EI轴的公差表达式Ts=es-ei推倒,帮助学生理 解记忆。 例 试确定Ø50H7的极限偏差。 解 由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2-4查得:基本偏差H是下偏差,且EI=0. 由标准公差数值表2-1查得:基本尺寸L=50时,IT7=25um=0.025mm. 另一偏差为上偏差,根据公式
教师展示学 习目标
设置疑问
学生举手 回答
教师设疑
学生自主 学习找出 答案 学生口答
也就是说: 公差带在零线上方, 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公差带在零线下方, 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2、基本偏差代号(3分钟)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按顺序排列表示,大写的字母代表孔,小写的字母代表 轴。孔、轴各28个基本偏差代号。 3、基本偏差表(小组内合作探究)(10分钟) 教师讲解 学生自主 学习找出 答案 学生口答EI(ei)孔 Nhomakorabea120H8
0.054
0
0.054
孔Ø150R8
-0.065
-0.128
0.063
教师下去巡 视,指导
学生练习 自我检测
轴Ø45e7
-0.050
-0.075
0.025
轴Ø120m7 【归纳小结】(2分钟)
0.048
0.013
0.035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熟悉基本偏差的系列分布图。 2、会利用表2-3、2-4查出轴、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3、利用计算公式确定另一极限偏差。 【布置作业】(1分钟) 必做题 2-15,16,17 探究题 基本偏差数值比较 Ø20A5 Ø20A8 (<、>、=) 教师引导补 充 学生自己 总结
二、基本偏差代号 三、基本偏差表 四、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 首先这一内容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想办 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在课堂上讲课的过程中设置更多的提 问点,由此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且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本节内容比较重要,知识点要讲的细点、慢点。由于考虑 到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知识在讲解过程中不能太难,太笼统,要把 知识点进行分解,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求另一极限偏差公式,由前 面已经学过的孔、轴公差值公式 Th(Ts)=ES(es)-EI(ei)进行推倒。让 学生很容易的由一个旧的知识点向新的知识点迈进,不仅使学生有所
4
Ø20A5 Ø50G7
Ø20B8 Ø80G7
(<、、= ) (<、>、=)
5
6
3
教师引导学 生分析
小组内学 生分析解 题思路、 查表口答 答案
其他组补 充完善
教师在黑板 上板书解题
ES=EI+IT=0+0.025=+0.025 例 试确定Ø20f6的极限偏差。
学生分组 合 作 探 究、学生 板演解题 步骤
【达标检测】(5分钟) 上 偏 差 下 偏 差 标准公差值 (IT)
ES(es)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1、利用表 2-3、2-4 查出轴、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2、灵活运用公式 ES(es)=EI(ei)+IT,求另一极限偏差。(提示:根据 已知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讲授法、谈论法、讨论法等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基本偏差系列 一、基本偏差的定义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