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线虫

合集下载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
线虫系统发生是指从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线虫种类的系 统关系,这些关系可以通过遗传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面 进行研究。
线虫的分布范围及流行地区
线虫分布广泛,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都有其存在 。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线虫分布尤为广泛,在 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在一些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植被丰富的地区 ,线虫的分布也较为集中。
全身症状
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
线虫感染的并发症及病程转归
贫血
营养不良
肝肾功能损伤
继发感染
病程转归
线虫感染可能导致贫血 ,表现为乏力、面色苍 白等。线虫感染可能导致营养 良,表现为消瘦、肌 肉萎缩等。
线虫感染可能对肝肾功 能造成损伤,表现为肝 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 等。
线虫感染可能继发其他 细菌感染,如肺炎、肠 道感染等。
2
线虫具有外皮(cuticle)和肌肉(muscles) 两种主要结构,后者使线虫能够进行伸缩和移 动。
3
线虫多为雌雄异体,繁殖方式多为卵胎生( ovoviviparous)或卵生(oviparous)。
线虫在医学寄生虫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01
线虫是医学寄生虫学中一类重要的寄生虫,可感染人体,引起 各种疾病。
02
线虫感染通常与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线虫感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改善卫生条件、饮食习惯和生活
03
环境,以及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线虫的生活史及生命周期
卵阶段通常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或土壤中, 幼虫通过食物或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
体内发育为成虫。
展望
进一步研究线虫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免疫保护效果,优化疫苗制备工艺和免疫程序,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和覆盖率。同时 ,加强疫苗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疫苗的全球推广和应用,为全球人民的健康和发展做出贡献。

寄生虫(线虫)

寄生虫(线虫)

第一部分线虫一、线虫纲特征⏹虫体圆柱形,左右对称,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

⏹体腔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整,为管形。

⏹生殖系统:雄性为单管形,雌性多为双管形(鞭虫为单管形)。

⏹发育阶段: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发育显著特征:幼虫蜕皮4次。

⏹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二、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蛔虫形态:⏹活体是呈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长约15-25厘米⏹体表有细横纹,虫体两侧有两条白色的侧线。

⏹口端有品字型排列的3个唇瓣(蛔虫的三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借唇瓣咬附肠黏膜)⏹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有两根交合刺⏹雌虫有两套对称的管状生殖系统,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蛔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卵圆形,棕黄色,大小约(65×45)μm,卵壳厚,内含物为卵细胞,外被蛋白质膜。

⏹未受精蛔虫卵狭椭圆形,大小约(90×41)微米,卵壳薄,内含屈光的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较薄,没有蛔甙层,所以有一定的变形性●蛔虫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通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网→穿出血管进入肺泡(对肺产生机械性损伤)→蜕皮(产生抗原,导致免疫损伤)→上行到咽部,在咽部有两条路,一条是咳嗽将幼虫排出体外,另一条路则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管,最终以成虫计生在小肠。

●生活史特点:⏹人是唯一终宿主,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途径:经口⏹成虫寿命一年左右,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人体寄生虫线虫 绦虫 吸虫部分总结

人体寄生虫线虫 绦虫 吸虫部分总结

寄生虫:一、致病性(一)线虫1、似蚓蛔线虫:成虫钻孔习性导致系列并发症。

虫体运动损伤肠黏膜,掠夺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蛔虫喜欢钻孔,容易引发相应的胆道蛔虫症,蛔虫体大,量多扭结引起肠梗阻。

(成虫>幼虫)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吸血特性引起贫血。

消化道出血和影响营养吸收,缺铁性贫血。

(成虫>幼虫)3、丝虫:成虫阻塞淋巴回流导致象皮肿或乳糜尿。

引起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象皮肿或(和)乳糜尿(可带血)。

(成虫>幼虫)4、旋毛虫: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

发热及四肢、腰、背部肌肉酸痛。

(幼虫>成虫)5、鞭虫:成虫机械性破坏肠道(成>幼)6、蛲虫:成虫在肛周产卵,肛门瘙痒、异位寄生。

(成虫>幼虫)7、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体内移行,侵犯重要器官(中枢神经)。

(幼>成)(二)绦虫1、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占位、炎症、过敏。

成虫夺取肠内营养、机械刺激、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

(幼虫>成虫)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机械损害和囊液的过敏性及毒性刺激。

(幼>成)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导致眼、皮下、内脏、脑和口腔颌面部。

(幼>成)5、微小膜壳绦虫: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引起肠粘膜坏死、溃疡。

(幼虫>成虫)(三)吸虫1、华支睾吸虫:虫体机械刺激及分泌的抗原和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2、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具有游走特点,引起多部位出血和渗出性炎症,形成囊肿。

3、斯氏狸吸虫:幼虫移行游走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幼虫>成虫)4、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虫卵肉芽肿形成,引起严重的肝肠纤维化。

5、姜片吸虫:吸附力强,机械性损害肠道黏膜二、相应症状对应可能的寄生虫1、肠腔阻塞:牛带绦虫、蛔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2、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牛带绦虫、猪带绦虫、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布氏姜片吸虫3、水肿:旋毛虫、钩虫(积液)、棘球蚴囊(血管神经性水肿)、华支睾吸虫(腹水)、布氏姜片吸虫4、淋巴结肿大:丝虫5、肝脾肿大:棘球蚴华支睾吸虫6、贫血:钩虫、鞭虫、似囊尾蚴、长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7、肌肉酸痛无力:旋毛虫、囊尾蚴(猪带绦虫)、8、肛门瘙痒:蛲虫、孕节9、直肠套叠:鞭虫10、肺炎: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童虫)11、胃肠炎症状:旋毛虫、钩虫12、脑神经或脊神经受累:广州管圆线虫13、直肠脱垂:鞭虫14、皮炎:钩虫15、眼、皮下、脑占位:囊尾蚴、裂头蚴、棘球蚴囊、广州管圆线虫16、腹部团块:蛔虫、斯氏狸殖吸虫17、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18、咳血:卫氏并殖吸虫(烂桃样血痰)19、大肚子:血吸虫(腹水)20、皮炎:钩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三、感染阶段1、感染期虫卵:鞭虫、蛲虫(蠕形住肠线虫)、蛔虫、细粒棘球绦虫、囊尾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2、幼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旋毛虫(幼虫囊包)、钩虫(丝状蚴)、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四、感染方式1.经皮肤: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微丝蚴日本血吸虫(尾蚴,)2.经口: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3.吸入感染:蛲虫4.逆行感染:蛲虫五、检查方法1、肛门拭子法:代绦虫、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2、粪便法:鞭虫、钩虫、蛔虫、曼氏迭宫绦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虫、并殖吸虫、血吸虫(日本,曼氏)3、痰液检查:并殖吸虫4、肌肉活检:旋毛虫5、组织活检:囊尾蚴病并殖吸虫斯氏狸吸虫(皮下包块)6、鲜血检查法:微丝蚴(丝虫)7、免疫学检测:泡球蚴并殖吸虫8、尿液检查:埃及血吸虫六、治疗药(常见)1、阿苯达唑:钩虫、鞭虫、蛲虫、蛔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钩虫、猪带绦虫、泡球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2、噻嘧啶(适用于儿童):蛔虫3、甲苯咪唑:绦虫4、海群生(乙胺嗪):微丝蚴、丝虫5、吡喹酮:并殖吸虫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线虫-寄生虫-复旦精品

线虫-寄生虫-复旦精品
(Necator americanus )
形态
• 虫体细长, • 约1cm, • 半透明,肉红色 • 前端较细, • 虫体前端向背面弯曲 • 十二指肠钩虫:呈C型 • 美洲钩虫:呈S型
钩虫成虫
A.d
N.a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两种人体钩虫成虫鉴别要点
A.duodenale
N.americanus
首选用药:阿苯哒唑(albendazole) 其次:甲苯哒唑、伊维菌素
对蛔虫并发症的治疗,可采用中西医 结合疗法,原则应镇痛解痉,再驱虫
♀ 8-13 mm ♂ 2-6 mm
蛲虫
学名: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 简称蛲虫(pinworm),成虫寄生于
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引起蛲虫 病(enterobiasis)。以学龄前低龄儿童 易感为特征。
Ad 丝状蚴
头端 扁平,中间微凹
咽管矛
不明显
鞘膜横纹 不明显
尾端
逐渐变细
Na 丝状蚴
圆形,无凹陷 明显 明显
骤然变尖
生活史
➢ 虫卵和幼虫在体外的发育 ➢ 幼虫侵入人体后的发育及成虫的寄生
成虫
(小肠)
次蜕 皮
肠小
2
虫卵
25~30℃ 24h 60~80% RH
胃咽肺
杆状蚴
5~6d
次蜕

右血
2
心管
(5-6 wk)
丝状蚴 感染期
生活史小结
1. 生活史的完成不需要中间宿主 2. 虫卵在外界孵出幼虫,从杆状蚴发育到
丝状蚴,经皮肤感染,亦可经口感染 3. 丝状蚴有向温、向湿,趋向组织的特性 4. 丝状蚴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 母乳传播也具可能 6. 某些动物可作为转续宿主

医学寄生虫-线虫

医学寄生虫-线虫

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引起
3.并发症(蛔虫病的主要危害)
钻孔性+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发热、胃肠病变、 食入过量的辛辣食物或不适当的驱虫治疗)
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加 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各种并发症
钻入胆总管的 蛔虫
致病性
胆道蛔虫症患者肝病理标本
扭转成团性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
回肠多见
腹痛: 突发性,间隙性脐周或右 下腹疼痛
土家族寄生虫总感染率最高,其次是侗族
和苗族,本次检查土家族 1 471 人次, 就有 1 460 人来自湘西自治州;土家族
总感染率以及钩虫、人芽囊虫感染率高于其 它民族。
原因之一:爱吃凉拌菜或泡菜等不良生活习 惯。
2.流行因素
①传染源: 排受精蛔虫卵者 ②传播途径: 经口 ③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呕吐,腹胀
腹部可触及条索状,移动性团块
发展: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肠 套叠和肠坏死,甚至肠穿孔,急性 腹膜炎
四.实验诊断
1.虫卵的检查
蛔虫产卵量多,一般用 直接涂片法(1片检出率 80%,3片检出率95%)检 查粪便即可查获蛔虫卵, 必要时也可采用饱和盐 水浮聚法检查虫卵。
2.成虫的检查
由粪便排出、呕出及由其他部位取出的 成虫,可根据虫体的形态特征进行确诊。 若为单纯雄虫感染、粪便中查不到虫卵
一、形态(Morphology)
1、成虫(adult) 形状:雄虫—呈“6”字形, 雌虫—线形,尾端尖细。 大小:虫体细小, 雄虫约2~5mm , 雌虫8~13mm。 颜色:乳白色。
形态
2、虫卵(egg) 无色透明。呈不对
称的椭圆形,形似柿核, 一侧扁平,另一侧隆起。 卵壳厚,卵内含有一蝌 蚪期的幼虫。

寄生虫线虫与思政内容

寄生虫线虫与思政内容

寄生虫线虫与思政内容
寄生虫线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它们常常寄生在昆虫体内。

虽然它们非常微小,但是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寄生虫线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从而影响宿主的生长和生殖。

这些影响往往是负面的,它们会减少宿主的数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寄生虫线虫也有积极的作用,它们帮助减少宿主数量,从而避免宿主的过度繁殖。

思政内容与寄生虫线虫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寄生虫线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教育我们要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才能让自然环境得以延续。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寄生虫线虫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寄生生物的生存方式和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因此,将寄生虫线虫纳入思政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 -。

寄生虫线虫PPT课件

寄生虫线虫PPT课件

寄生虫线虫的生活史
生活环境
寄生虫线虫通常生活在 宿主体内或与宿主接触
的环境中。
感染途径
寄生部位
生命周期
宿主通过摄入被寄生虫 污染的食物或水,或者
通过皮肤接触感染。
寄生虫线虫通常寄生于 宿主的消化系统、呼吸 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
寄生虫线虫的生命周期 通常包括孵化、感染、
繁殖和传播等阶段。
02 寄生虫线虫的传播途径
寄生虫线虫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如接触被感染的土壤、水源或与 感染者的日常接触。
生物媒介传播
昆虫传播
某些寄生虫线虫可以通过昆虫媒介传播,如蚊子、苍蝇或其他昆虫叮咬感染者和 易感者之间的传播。
动物传播
某些寄生虫线虫可以通过动物媒介传播,如啮齿动物、家禽、宠物等携带线虫, 并通过与人类接触传播给人类。
寄生虫线虫的寄生会影响宿主 的生理机能,如影响宿主的消 化、呼吸、循环等系统。
寄生虫线虫的寄生会导致宿主 出现各种生理症状,如恶心、 呕吐、腹泻、发热等。
寄生虫线虫的寄生还会导致宿 主出现病理生理变化,如贫血、 低蛋白血症等。
寄生虫线虫对宿主的行为影响
寄生虫线虫的寄生会影响宿主的 行为,使宿主表现出异常的行为,
04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寄生 虫线虫的卵囊或幼虫,常用的 方法有直接涂片法和沉淀法。
血液检查
对于一些寄生于血液中的线虫 ,如非洲锥虫等,可以通过血
液检查来确诊。
组织检查
对于一些寄生于组织器官中的 线虫,如肺吸虫等,可以通过
组织活检来确诊。
其他检测方法
如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 测等,也可以用于寄生虫线虫
疫苗免疫保护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疫苗免疫后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以及免疫保护的持久性和免疫记忆。

人体寄生虫 线虫 概论

人体寄生虫 线虫 概论

线虫概论线虫,因虫体圆柱而得名,重要的有蛔虫,鞭虫,蛲虫,丝虫,钩虫,旋毛虫和粪类圆线虫等。

一、[形态]1.成虫:多呈圆柱形,体不分节。

雌雄异体。

(1)体壁﹕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故称为原体腔或假体腔。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与腺体。

线虫的消化管完整,由口孔(口囊),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3)生殖系统﹕雄虫为单管型。

尾端多有1个或1对角质的交合刺。

雌虫多为2套生殖系统,称为双管型。

(4)神经系统:咽部神经环是神经系统中枢。

(5)排泄系统2.卵(1)线虫卵无卵盖,一般为椭圆形,卵壳多为淡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有的线虫卵在排出体外时含有一个为分裂的卵细胞,如蛔虫卵;有的卵细胞正在分裂中,形成桑葚胚,如钩虫;有的已经发育成蝌蚪期胚胎,如蛲虫卵;还有的在产前已形成幼虫,为卵胎生,如丝虫和旋毛虫。

(2)卵壳组成﹕3层﹕卵黄膜,壳质层(硬,抵抗),蛔甘层∕脂层(调节渗透作用)。

卵壳外常有子宫壁分泌物形成的较厚的蛋白质膜。

二、[生活史]虫卵、幼虫、成虫1. 以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为两类:(1)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型,感染期虫卵或幼虫可直接进去人体发育。

肠道线虫多属此类。

(2)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称为间接发育型。

组织内寄生虫多属于此类。

三、[生理]1.虫卵孵化与幼虫蜕皮(molting)寄生人体的线虫,其幼虫发育是在人体内不断的移行过程中完成的。

除了蛲虫和鞭虫的发育无组织内的移行,直接在肠腔中完成外,其他的如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等肠道线虫和旋毛虫等线虫的幼虫发育,均有在组织内的移行、发育过程。

线虫的这一组织内移行特征与其引起的病理损害和临床表现有关。

线虫幼虫发育的另一特征是蜕皮。

其蜕皮液可作为变应原,诱导宿主超敏反应。

如蛔虫性哮喘等。

2、成虫期线虫一般有较为完善的三羧酸循环来进行有氧代谢。

四、[治病]线虫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线虫的种类、寄生虫数量(或称虫负荷)、发育阶段、寄生部位、虫体机械和化学刺激,以及宿主的营养及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感染肝切片
19
胆道蛔虫,肠梗塞
20
5、诊断:根据生后不久的犊牛咳嗽、腹泻、 、诊断:根据生后不久的犊牛咳嗽、腹泻、 血痢,白痢, 血痢 ,白痢 ,腹痛和消瘦等症状作出初步 诊断,进一步确诊须经粪便查出虫卵。 诊断 ,进一步确诊须经粪便查出虫卵 。 死 后剖检发现虫体。 后剖检发现虫体。 6、治疗:左咪唑 、治疗:左咪唑8mg/kg;敌百虫 ;敌百虫40— 60mg/kg;药物水溶后投服。丙硫咪唑 ;药物水溶后投服。 5mg/kg,配成悬浮液灌服。 ,配成悬浮液灌服。 7、预防:对患病犊牛及早确诊,最好在 、预防:对患病犊牛及早确诊, 15—30日龄进行驱虫,不仅及时治愈病 日龄进行驱虫, 日龄进行驱虫 还能减少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牛,还能减少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14
第三节 其他线虫 (一)牛弓首蛔虫病 弓首蛔虫寄生于牛小肠内引起的疾病。 弓首蛔虫寄生于牛小肠内引起的疾病。 1、病原体:虫体粗大,淡黄色,雄虫长 、病原体:虫体粗大,淡黄色, 11—26cm,雌虫长 ,雌虫长14—30cm。 。 虫卵近圆形,壳厚, 虫卵近圆形,壳厚,外层为蜂窝状结构的 蛋白膜,内含一个卵细胞。 蛋白膜,内含一个卵细胞。
4
二、线虫病 (一)旄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病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病病 。成虫寄 生于哺乳动物肠道,幼虫寄生于肌肉组织。 生于哺乳动物肠道 ,幼虫寄生于肌肉组织。 人也感染,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人也感染 , 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旋毛虫 病可致人死亡, 病可致人死亡, 原因为食入未煮熟含有施 毛虫包囊的哺乳动物肉而感染, 毛虫包囊的哺乳动物肉而感染 , 故由检中 旋毛虫为首要项目。 旋毛虫为首要项目。 1、病原体:旋毛虫为小型线虫。雄虫长 、病原体:旋毛虫为小型线虫。 1.4—1.6mm,雌虫长 ,雌虫长3—4mm。幼虫寄 。 生于肌纤维间,长达1.15mm。 生于肌纤维间,长达 。 幼虫蜷曲并形成包囊,包囊呈圆形、 幼虫蜷曲并形成包囊,包囊呈圆形、椭圆 5 形或梭形,长约0.5—0.8mm。 形或梭形,长约 。
第六章 线虫病
一、线虫形态构造: 线虫形态构造: 线虫的形态构造:线虫一般呈线状、 (一)线虫的形态构造:线虫一般呈线状、圆柱 状或毛发状,两端尖细,不分节。 状或毛发状,两端尖细,不分节。线虫大小长度 差异很大,小的仅1mm多,最大的长达 以上。 差异很大,小的仅 多 最大的长达1m以上。 以上 寄生性线虫都是雌雄异体,一般为雄虫小,雌虫 寄生性线虫都是雌雄异体,一般为雄虫小, 大。 线虫整个虫体可分为头、 腹和两侧。 线虫整个虫体可分为头、尾、背、腹和两侧。线 虫体表为透明的角皮,表面光滑或有横纹、纵纹、 虫体表为透明的角皮,表面光滑或有横纹、纵纹、 斜纹。体表还常有由角皮参于形成的特殊构造, 斜纹。体表还常有由角皮参于形成的特殊构造, 如头泡、颈翼、唇片、叶冠、交合伞、乳突等。 如头泡、颈翼、唇片、叶冠、交合伞、乳突等。
3
1、直接发育型(无中间宿主):(1)虫卵在外界 直接发育型(无中间宿主) 环境中发育成有感染力的卵。 环境中发育成有感染力的卵 。 ( 2 ) 从卵内孵出 幼虫,幼虫经二次蜕皮孵出幼虫。 幼虫,幼虫经二次蜕皮孵出幼虫。感染性虫卵或 感染性幼虫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幼虫逸出, 感染性幼虫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幼虫逸出,幼虫 经过移行或不移行,再进行2 次蜕皮, 经过移行或不移行,再进行2—3次蜕皮,发育为 成虫。 成虫。 间接发育型(有中间宿主) 2、间接发育型(有中间宿主):雌虫受精后产卵 或幼虫,被中间宿主吞食, 或幼虫,被中间宿主吞食,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为感染性幼虫, 为感染性幼虫,这些幼虫通过中间宿主侵袭畜禽 或被畜禽吞食而感染。 或被畜禽吞食而感染。感染性幼虫在终末宿主体 内经蜕皮后发育为成虫。 内经蜕皮后发育为成虫。线虫的中间宿主多为无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1
消化系统:由口孔、 消化系统 : 由口孔 、食道的肠管肛门组成 一个直管。 一个直管。 排泄系统:有两条排泄管。 排泄系统:有两条排泄管。 神经系统:神经环位于食道周围, 神经系统 : 神经环位于食道周围 ,由此向 前伸出6条神经干 条神经干。 前伸出 条神经干。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 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 贮精囊和射精管组成,开口干泄殖腔。 贮精囊和射精管组成,开口干泄殖腔。许 多线虫还有辅助交配器官, 多线虫还有辅助交配器官,其构造复杂多 主要有交合刺,一般有两根, 样,主要有交合刺,一般有两根,个别的 只有一根,无交合刺者甚少。 只有一根,无交合刺者甚少。
7
每个包囊一般只有一条虫体偶有多条。 每个包囊一般只有一条虫体偶有多条 。 6 个月后,包囊壁增厚,从两端向中间钙化, 个月后,包囊壁增厚,从两端向中间钙化, 全部钙化后虫体死亡。 全部钙化后虫体死亡。
3、流行病学 、 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 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 : 患旋毛虫病的哺乳动物 均是重要的感染来源。 均是重要的感染来源。 人的感染与肉品卫生检验不严格或肉品处理不 当有关, 个别地区人有吃肉或半生半熟肉习惯, 当有关 , 个别地区人有吃肉或半生半熟肉习惯 , 切肉刀具和菜板再切凉拌菜时, 也能造成人的 切肉刀具和菜板再切凉拌菜时 , 感染。 感染。 包囊幼虫对低温的抵抗了很强,高温70 包囊幼虫对低温的抵抗了很强 , 高温 ℃ 才能
2
2、 雌性生殖系统多为双管型 , 少数为单 、 雌性生殖系统多为双管型, 管型。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 管型 。由卵巢、 输卵管 、 受精囊 、子宫 、 阴道和阴门等组成。 阴道和阴门等组成。 线虫没有呼系统和循环系统。 线虫没有呼系统和循环系统。 线虫的发育史: ( 二 )线虫的发育史: 线虫雄雌虫在宿主 体内交配受精, 体内交配受精, 雌虫产出含胚细胞的虫卵 ( 卵生), 或含幼虫的虫卵(卵胎生), 卵生) 或含幼虫的虫卵( 卵胎生) 或幼虫(胎生) 继续发育为两种类型。 或幼虫(胎生)。继续发育为两种类型。
杀死包囊幼虫
8
旋毛虫囊包
9
4、病状:成虫可以引起肠黏膜出血、发炎和绒毛 病状:成虫可以引起肠黏膜出血、 坏死。幼虫移行时引起肌炎、血管炎和胰腺炎。 坏死。幼虫移行时引起肌炎、血管炎和胰腺炎。 动物感染时,往往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 动物感染时,往往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初期 有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的肠炎症状, 有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的肠炎症状,随后出现 肌肉疼痛、步伐僵硬, 肌肉疼痛、步伐僵硬,呼吸和吞咽也有不同程度 障碍,有时眼睑、四肢水肿,死亡极少, 障碍,有时眼睑、四肢水肿,死亡极少,经1—2 周症状减轻,多于4 周症状消失。 周症状减轻,多于4—6周症状消失。 人感染旋毛虫病症状明显,初期引起胃肠不适, 人感染旋毛虫病症状明显,初期引起胃肠不适,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伴有乏力,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伴有乏力,低热畏寒 等全身症状。急性期症状为发热、 等全身症状。急性期症状为发热、眼睑和面部浮 全身肌肉酸痛,有的出现心肌炎, 肿,全身肌肉酸痛,有的出现心肌炎,患者可因 心力衰竭、毒血症、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心力衰竭、毒血症、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10
5、诊断:生前诊断采用间接血凝实验。死 、诊断:生前诊断采用间接血凝实验。 后和宰后在可取膈肌进行压片或消化法检 查发现旋毛虫确诊。 查发现旋毛虫确诊。 6、治疗:动物很少治疗。如治疗时可用甲 、治疗:动物很少治疗。 苯咪唑、氟苯咪唑、丙硫咪和伊维菌素等。 苯咪唑、氟苯咪唑 、丙硫咪和伊维菌素等。 人体治疗可用甲苯咪唑和噻苯唑。 人体治疗可用甲苯咪唑和噻苯唑。 7、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屠宰检验制度。2、扑灭养场及屠 、严格屠宰检验制度。 、 场内的鼠类。 、养殖动物必须有圈舍, 场内的鼠类。3、养殖动物必须有圈舍,改 善卫生环境,不能散养, 善卫生环境,不能散养,以免猪到处游走 而吃入病原体。喂肉 、 食动物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 食动物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5、改 善食肉方法,提倡熟食, 善食肉方法,提倡熟食,勿吃各种半生半 熟的肉类食品。此外, 熟的肉类食品。此外,国内外正在研究抗 旋毛虫病虫苗。 旋毛虫病虫苗。
12
二、筒线虫病 1、病原体:新鲜虫体成淡红色。雄虫有 、病原体:新鲜虫体成淡红色。 尾翼膜和尾乳突。雌虫阴门位于体后部。 尾翼膜和尾乳突。雌虫阴门位于体后部。 寄生于人的食道黏膜内或黏膜下层。 寄生于人的食道黏膜内或黏膜下层。多寄 生于反刍动物。 生于反刍动物。 2、生活史: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蟑螂。 、生活史: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蟑螂。 终末宿主为人和动物。寄生部位: 终末宿主为人和动物。寄生部位:食道和 胃。 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体内孵出并发育 为感染性幼虫。 为感染性幼虫。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感染 性幼虫而遭受感染, 性幼虫而遭受感染,在胃内幼虫逸出向前 移行,到达食道,发育成熟。 移行,到达食道,发育成熟。 13
旋毛虫成虫
6
2、发育史:旋毛虫的发育属生物源性,其 、发育史:旋毛虫的发育属生物源性, 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是同一宿主。 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是同一宿主 。动物和 人感染是先为终末宿主后为中间宿主终末 宿主因摄食了含有包囊幼虫的动物肌肉而 受感染.包囊在动物胃内被溶解 幼虫释出后 受感染 包囊在动物胃内被溶解,幼虫释出后 包囊在动物胃内被溶解 经两周内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内雌雄交配后 在小肠内雌雄交配后, 经两周内发育为成虫 在小肠内雌雄交配后 雄虫死亡。 雄虫死亡 。 雌虫钻进肠腺或肠黏膜下淋巴 间隙产出大量幼虫,幼虫随淋巴经胸导管、 间隙产出大量幼虫 ,幼虫随淋巴经胸导管、 前腔静脉入心脏,然后随血液散布到全身, 前腔静脉入心脏, 然后随血液散布到全身, 只有到横纹肌的幼虫继续发育。感染后21 只有到横纹肌的幼虫继续发育。 感染后 天开始形成包囊, 天开始形成包囊,
15
蛔虫
16
发育史:雌虫在牛小肠内产卵, 2 、发育史 :雌虫在牛小肠内产卵 ,卵随 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约经2 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约经2 —3 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当牛随饲料及饮水 吃入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破壳逸 吃入感染性虫卵后, 穿入肠壁,进入血管,经血循至肝、 出 , 穿入肠壁, 进入血管 ,经血循至肝 、 肾等组织器官,并停留潜伏在组织中, 肺、 肾等组织器官 ,并停留潜伏在组织中, 待母牛怀孕到8 个月左右时, 待母牛怀孕到8.5个月左右时,幼虫开始活 通过胎盘进入胎牛体内,随血循经肝、 动, 通过胎盘进入胎牛体内,随血循经肝、 气管、 转入胎牛小肠内发育。 肺 、 气管 、 咽, 转入胎牛小肠内发育 。 此 胎牛吞食羊膜液中的细虫也可感染。 外 , 胎牛吞食羊膜液中的细虫也可感染 。 等犊牛出生后约1个月,发育为成虫。 等犊牛出生后约1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 在小肠内可活2 个月,以后逐渐被排出。 在小肠内可活2—5 个月,以后逐渐被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