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试卷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试题2012年—2017年

氵,灬 帷 '功 姑祝 粥 了白 丿 义 '狨 艴 锆 伪 。陕 人 帖 为仁 义 ,瓴 帙 祀 啊 F形 衤雳硝 9匙
~钠 涨 。CA,缸 〗 多,均 各 .C,坫 J,p,萆击丬平各)
亠 ,鬼 阙斛 饼 ‘叶魉 '地 熙 歹舍`哲 勿今)
卜彡男嘭
2· Ψ犭牛畛闱
冖
罗、
口 砷
"奶
.钩 茶短 f(矸 趔 ·咱魉l助 ,艺 勃玢)
— 即 诳各” 巳“饣各氵、Ⅱ 础
霪 ”、7t<遍⒀ 唣 硌 9)
~~铂 2· 碜砰钾 泛
砥表人彻 。钠逆//t、 品冫么漆g舜 彖 、嶙 铷 )
^^赳 ,、 1刚 人殉中冫
佥勉堵幺嘭劬 晚秽 铽庶姊忉。m,歹 举、多,乃 彩、c苟 J。 P,宀
⒋ Ⅵ ·k乡 扌聂 "是 ~一ˉ叮饬 。(A。 婢 家、多·逸傲 ,c苞 家 .p.仲 廒 )
Γ
专业代码: 0101u
考试科 目代码: 812
四川师范大学
zOIz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试科 目名称: 中国哲学史
(本 试 卷共 4
大 题 15
小题 ,满 分 150
分)
说
明
:(1)试
(2)答 (3)答
题 题 题
和 时 时
答卷
,可 ,严
分 不 禁
离 抄 使
(黄 帝、老子、庄子、告子 )
3.孙武为~_ˉ 人物。
(佛 教、道教、兵家、玄学 )
续.爱 无差等是~ˉˉ的社会伦理思想。
(儒 家、法家、墨家、名家 )
5.戴 震是~ˉ△的重要代表人物。 (汊代哲学(宋 代哲学(明 代哲学(清 代哲学)
二、名词解释 (4题 ,每 题 5分 9共 ⒛ 分 )
中国古代哲学故事专项练习试卷

中国古代哲学故事专项练习试卷本试卷旨在测试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仔细阅读每个问题,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故事是关于孔子的?A. 《庄子》中的《逍遥游》B. 《孟子》中的《离娄上》C. 《论语》中的《学而篇》D. 《老子》中的《道德经》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兼爱”这一概念?A. 孟子B. 庄子C. 老子D. 墨子3. 孔子认为什么是个人修养的核心?A. 家庭关系B. 社会关系C. 个人品性D. 研究知识4. 下列哪位哲学家主张个体追求自我解放?A. 孔子B. 庄子C. 老子D. 墨子5. 墨子主张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A. 去除私欲,追求无为而治B. 以利己为出发点,关心他人的利益C. 君主应尽力避免战争D. 推行奴隶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二、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仁”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性。
2. 请简述老子的“道”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哲学中的影响。
3. 请举例说明墨子提出的“兼爱”原则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4. 请解释庄子所提出的“自由自在”理念。
5. 请简述《论语》中的“学而时之”原则对个人研究的指导意义。
三、论述题请论述以下观点:古代中国哲学强调个体修养的重要性,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提示:- 分析古代中国哲学强调个体修养的理论依据和核心观点。
- 论述为什么个体修养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以上是文档的初步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对题目和题型进行适当调整。
注意:本试卷仅供练使用,不作为考试成绩评定依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C4. B5. B二、简答题1. 孔子的“仁”是指关心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以及尽力帮助他人的精神品质。
在中国哲学中,仁被视为最高道德准则,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2. 老子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原始力量和运行规律,它是无形的、无名的,无所不能且永恒不变的。
清华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清华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中哲题目:一、名词解释(7*10)1.三生万物。
2.复性说。
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4.黄宗羲。
5.缘起性空。
6.还有一道明代以后的题。
7.太久远了,不好意思,欢迎补充。
二、论述(2*10)1.易经。
2.中庸的“诚”的论述。
三、标注标点。
四、论述题(1*40)程朱陆王的格物致知说。
西哲(5*30)。
一、柏拉图的知识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三、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之间观点的异同(大致这个意思吧)。
四、休谟的因果论貌似(总之是休谟)。
五、康德的道德论。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中国计量大学中国哲学史2012--2015,2019年考研真题

中国计量大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716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报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中庸之道
2.齐物论
3.得意忘象
4.道统
5.天台宗
6.六经皆史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老庄并称道家,试述老庄思想的差异。
2.董仲舒是如何论述天人关系的。
3.简述北宋理学五子对宋明理学的贡献。
4.简述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中国思想史上义利之辩的基本脉络。
2.朱陆之争的内容。
《中国哲学史》试卷 第1 页 共 2 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试题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试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墨家三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探讨其核心理念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以仁爱为中心,追求和谐和共同价值观。
儒家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论语》和《大学》为代表的经典文献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依据。
在儒家思想中,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被看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注重礼仪、孝道和忠诚等传统美德。
儒家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并且延伸至今。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另一支重要流派,其核心理念是追求自然之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家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真实性,主张放下功利和欲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和符合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派别,其核心理念是“兼爱”和“非攻”。
墨家主张平等和公正,反对战争和剥削。
墨家认为,爱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主张所有人都应该彼此关爱,避免利己主义和偏见的影响。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体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启示。
我们应当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人民大学哲学历年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宗教学2001一、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1、自然神论2、神正论3、利马窦规矩4、末世论5、理事无爱碍6、一阐提7、唯识无境8、三洞9、〈〈抱朴子〉〉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1、简要解释自然宗教、自然神论与自然神学的基本涵义。
2、简述僧肇的“不真空”义。
3、简述寇谦之道教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任选1题,共20分)1、比较与评析安瑟伦(Anselm)与托马斯(Thomas)的上帝存在的证明。
2、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有人说佛教是有神论的宗教。
请根据你对佛教的认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原著分析(20分)试分析惠能和神秀得法偈在心性论和修行观方面的不同旨趣。
2002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泛神论天台宗五蕴《沙门不敬王者论》太平经全真道新约奥古斯丁米兰敕令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
2、唐代道教兴盛的原因。
3、宗教进化论和原始一神论的区别。
三、论述题(20分,任选1题)1、试论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
2、试论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与过程。
四、原著分析(20分,任选1题。
佛教方向考生必答第1题,其他方向考生任选)1、龙树《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试就此偈分析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
2、按《新约》记载,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试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2003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10分,共50分)宗教经验泛神论会昌法难唯识无境天师道内丹加尔文《福音书》什叶派苏菲派二、简答题(任选2题。
每题20分,总计40分)1、简述部派分裂的主要原因和大致历史过程。
2、简述菏泽神会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试论尼西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基督教历史上的意义。
哲学基础知识试卷

哲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生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5.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上“√”,错误的打上“×”,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2.生与死是一对人生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人生的价值的实现既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又要依赖个人努力。
(√)4.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大事情做起,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必要条件。
(√)5.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6.一切变化都是质变。
.(×)7.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
(√)8.只有个人主义第一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9.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社会性的表现特点。
(×)10.共产主义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良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11.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已经是过时的观念。
(×)12.义和利两者不可以同时兼得的.(×)三、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里。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阶级性D灵活性2、正确的苦乐观的核心是()A.悲观主义观B. 乐观主义观C.集体主义观D个人主义观.3、“我决心做好本职工作,当一名出色的技术工作人员,这是属于()A.职业理想B.社会理想C.生活理想D.道德理想4.人们常说:“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在理想的指引下到达梦想的天堂,那么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是()A 艰苦奋斗B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C积极投身社会实践D努力提高个人素质5.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6.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共性价值和个性价值C.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D.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7.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是()。
哲学一至九课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哲学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和智慧2.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5.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有天。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A.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都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原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课程试卷 A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选项。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 B.早期阴阳说 C.早期五行说 D.元气说2、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墨子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主张()A.以名正实 B.名实相背 C.名实合一 D.取实予名4、在人性问题上,告子主张()A.性善说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不善说 D.性三品说5、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
A.人性本善,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人变得虚伪B.人性本无所谓善恶,由于后天环境影响而使人有善恶之分C.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圣人“起礼义、制法度”加以改造培养的结果D.人性本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符合善的要求6、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辩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事物区别的相对性 B.抹杀了概念间的差异C.否认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D.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7、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是一种()。
A.带唯理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B.唯理论的唯心主义认识方法C.带经验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D.先验论的神秘主义认识方法8、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
A.否认认识对象的规定性 B.否认有判别是非的标准C.否认人的认识能力 D.否认认识的可靠性9、王充认为,人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支配,而命的不同取决于()。
A.天的意志 B.人所禀受的元气不同C.前世因果 D.人的行为10、王弼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
A.自然出于名教 B.名教即自然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名教出于自然二、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1分)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2分)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分)2、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1分)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2分)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
(1分)3、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
(1分)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
在公孙龙看来,“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因此它们之间是毫无联系的,所以“白马”不是“马”。
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公孙龙只见白马与马在概念上的差异,而无视其在概念上的隶属关系和实体上的隶属关系,则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4、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
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2分)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
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
将人与天相互类比,以为天也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认为人的行为将会影响到自然天道的运行;董仲舒指出天将以征兆的形式对人的不良行为做出警戒。
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2分5、三表法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
(1分)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
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以历史事实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2分)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并以之论证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1分)三、分析下列各段文字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并简要说明其得失(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1、“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无之为仪者也。
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
”(《墨子·明鬼下》)墨子在认识来源问题上的观点。
主张一切认识都来源于“耳目之实”即感性经验。
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来源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感觉经验论。
得:坚持了认识来源上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立场。
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失:他片面夸大感觉经验的作用,忽视了理性思维的作用,甚至连错误的经验、荒唐的传闻也深信不疑,以至陷入有鬼论的迷信之中。
具有经验论的狭隘性;以闻见为有无的标准,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2、“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尽心上》)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孟子在天人关系上将天与人性合而为一,天德就在人心。
人道可以与天道合一。
由于天道寓于人心,因此:“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得: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认为人的四种“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可以“知性”“知天”。
达到“天人合一”。
失: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陷入唯心主义。
(2分)3、“夫天不能故生人,则其生万物亦不能故也。
天地合气,物偶自生也。
”(王充《论衡·物势》)“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
”(王充《论衡·命义》)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和自然命定论观点。
主张元气化生天地万物和人类;气是万物统一性的根基,天、地、人,都是由气凝结而成。
他区分天道的自然无为和人道的有为,证明元气产生万物,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的富贵贫贱的社会差别也是由所禀元气决定。
得:用元气自然论解释自然万物和人的产生及人的命运,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失:王充没有把人生的先天命定性与人后天的遭遇的偶然性区别开;把个体福祸的命定性与个体价值的委身自由混为一谈;将生命中的限制、偶然夸大为绝对与必然,没有把握住人的必然是与人的自由性关联的。
如此一来,偶然就成为新的神,与谶纬一般无二了。
所以,具有非科学性;陷入命定论。
(2分)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1、简述孔子在世界观上的矛盾。
孔子在世界观上一方面承认“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的天命论;(3分)孔子认为天是具有人格的至上神,并对之虔诚的信仰。
天是不言之天,即超越现实性之上的天道。
孔子信仰超越之天,更力求将超越之天还原为现实的践履之中。
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仁学”思想。
认为“仁”是一种先验的道德范畴和主观的道德修养。
孔子的这一矛盾世界观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矛盾心态。
(2分)2、简述并评析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齐万物——事物的区别即认识对象的相对性;齐是非——认识标准的相对性;齐物我——认识本身的相对性。
(6分)评析:看到了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揭示了认识中的一系列矛盾;对问题的分析深度上是肯定的,具有积极意义。
但夸大了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否认事物的区别和是非的界限,导致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2分)3、董仲舒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①重塑有意志的天神偶像。
(2分)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宇宙的主宰,万物的创造者;天是有意志、有道德的;并以阴阳、五行配天。
②以“人副天数”论证天人合一;(2分)他认为天人是同类的,人是天的副本、缩影,也就是“人副天数”。
天人之间由数的耦合,而有感应。
③以“同类相动”论证天人感应。
(2分)这就要求人必须顺天而行,不可逆天而动。
否则就会遭到报应。
其目的在于劝说君主行仁政以与天合一。
④同时,他还发挥君权神授思想,为封建纲常伦理制造理论根据。
(2分)指出封建纲常伦理“可求于天”五、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本题共15分)1、试述荀子对先秦哲学的理论总结。
荀子对先秦哲学的理论总结反映在他的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及政治思想四个方面:(1)在自然观上,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①“天道自然”思想;把主宰之“天”重新还原为自然物质之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
天是自然之天,而不是人格神。
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②“天有常道”思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
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
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③“天人相分”思想:天人有别,天和人的职能和规律都不相同。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
天道不能干预人道,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
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在荀子看来,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应该而且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以造福于人类。
这四方面是荀子对孔孟、老庄、墨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改造;是先秦天人关系争论的理论总结和集大成。
(8分)(2)在认识论上:荀子批判改造老子的唯理论、墨子的经验论、庄子的怀疑论及孟子认识论,全面考察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建立起了系统的唯物主义认识体系。
提出了“解蔽”与“虚壹而静”的认识论,在认识阶段问题上提出“天官意物”和“心有征知”,正确处理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在认识方法上,强调“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是对老子认识方法的改造;在知行观上,提出“学至于行之而止”的命题。
(3)在人性论方面,提出了“化性起伪”的性恶论。
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等。
克服了性善论的不足,进而说明了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
(4)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
提出了“明分使群”社会起源说和与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
是对礼法、王霸之争的总结,开创了汉代儒法合流、王霸杂用的先河。
2、论王充哲学的历史地位。
①在自然观上:其元气自然论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
(5分)王充主张元气化生天地万物和人类;气是万物统一性的根基,天、地、人,都是由气凝结而成。
他区分天道的自然无为和人道的有为,证明元气产生万物,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的富贵贫贱的社会差别也是又所禀元气决定。
王充依据“元气”说对“天人感应”论进行了批判,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②无神论思想:对神学目的论及各种迷信思想的批判,在中国战斗无神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