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2020年)一、大纲综述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目标在于考察考生对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哲学派别和哲学观念等基本知识的储备和掌握;同时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中国哲学史上综合问题的实际能力等。

二、考试内容第一篇先秦时期的哲学★★第一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第二章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第三章墨子建构的墨家哲学★第四章早期儒家的性命说与孟子对儒学的深化★第五章道家思想的弘扬与庄子的精神追求★第六章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与《易传》的气化流行论★第八章荀子对儒家“外王学”的拓展★第九章法家集成者韩非子的哲学第二篇汉唐时期的哲学★★第一章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潮★第二章董仲舒的天人相与说与儒学的神学化★第四章道家的新发展与魏晋玄学第五章早期道教的神仙思想与丹道理论第六章佛教的传入与两晋南北朝的佛学源流第一节佛教空宗的传播与六家七宗的般若学第二节僧肇的《不真空论》第七章佛教的鼎盛与隋唐佛教哲学★第四节禅宗的顿悟成佛论★第五节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第八章道教的国教化与隋唐道教哲学第一节由隋入唐道教的的繁荣与重玄学第三节道教信仰提供的思想史意义第九章经学的重整与唐代儒家哲学★第一节儒学对佛学的回应与唐初经学的重整★第二节韩愈的道统论第三节李翱的《复性书》第五节刘禹锡的“天与人交相胜”论第三篇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第一章道学初创第一节北宋三先生第二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易通》第三节邵雍的先天“象数”学★第二章张载的本体论与境界论★第三章程颢、程颐的“义理之学”★第四章朱熹的理学★第五章陆九渊的心学★第八章王守仁的心学体系第四篇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第三章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总结第五章戴震的哲学倾向第五篇近代中国(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中国哲学史每一历史时期各哲学学派和哲学思潮及其代表人物思想,了解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在掌握基本概念、知识点基础上重点把握中国哲学整体性、规律性问题。

哲学考研中国哲学史重要知识点串讲

哲学考研中国哲学史重要知识点串讲

哲学考研中国哲学史重要知识点串讲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思想底蕴和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哲学考研中,掌握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结合考研的角度,对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串讲。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

其中,代表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1.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重要知识点包括:仁、义、礼、智、孝等。

2.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重要知识点包括道、德、无为、自然等。

3.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节俭。

重要知识点包括兼爱、非攻、明义等。

4.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法家思想强调法制治理、法术善治。

重要知识点包括法治、法术、权谋等。

5. 名家思想:以荀子为代表,名家思想强调人性恶、外物制人。

重要知识点包括性恶、性善、天命等。

二、秦汉哲学思潮秦汉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法家思潮和儒家思潮的发展。

1. 法家思潮:以李斯为代表,法家思潮在秦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重要知识点包括法治思想、法家理论体系等。

2. 儒家思潮:秦朝灭亡后,儒家思想再度复兴。

重要知识点包括孔子学派的衍化、儒家经典的整理等。

三、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随着东渐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重要知识点包括佛陀生平、佛教教义等。

2.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它强调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和境界。

重要知识点包括道教经典、道教修炼方法等。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新篇章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

1. 唐代哲学:唐代出现了玄宗时期的玄宗皇帝和颍川柳祗两位皇帝。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五行: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在《上书*五行》中记载。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2、仁3、中庸: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的道,是维护孔子的道的方法,要求不偏不倚。

4、小国寡民:政治理想,国要小,民要少,使人民重视生命,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5、玄览:老子哲学中的一种直觉方法。

《老子》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

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7、非攻:墨子的思想,不应该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墨子的一种战争论8、四端:孟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9、坐忘:这是庄子体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彻底忘掉精神和肉体,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10、“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是讲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种又包含不同的人,人通过教化可以向善,不教化便会向恶。

韩愈也有过这样的说法11、谶: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12、纬:儒生用阴阳五行直说解释儒家经典13、得意忘相:王弼用来解释周易的说法,意思是说理解了意思,卦象也可以忘记14、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拖累生命15、不真空:显示中并非是没有,而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了,是一种不真实的有。

16、重玄:对有和无进行排斥,二者皆不执著,还不能执著这种执著17、唐佛的中道:三论宗的思想,世间万物在世俗人眼中和在佛眼中看到的不一样18、一心三观:一心能观中假空三谛。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2022年)一、大纲综述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北大学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目标在于考察考生对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哲学派别和哲学观念等基本知识的储备和掌握;同时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中国哲学史上综合问题的实际能力等。

二、考试内容第一编先秦哲学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第二章孔子第三章老子第四章孙子第五章墨子及其后期墨家第六章子思子第七章孟子第八章庄子第九章惠子与公孙龙子第十章《易传》第十一章荀子第十二章韩非子第二编汉至唐代的哲学第一章汉初的哲学思想第二章董仲舒第三章谶纬的盛行及其批判者杨雄、桓谭第四章王充第五章魏晋玄学第六章佛教的传入与早期中国佛教哲学第七章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第八章隋唐时期的道教哲学第九章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第十章隋唐经学与儒家哲学第三编宋至清代的哲学第一章宋明理学的问题与发展第二章张载第三章程颖、程颐(二程))第四章朱熹第五章陈亮、叶适第六章陆九渊第七章陈献章、湛若水第八章王守仁第九章黄宗羲第十章方以智第十一章王夫之第十二章颜元、戴震第四篇现代哲学第一章康有为、谭嗣同与严复第二章章太炎第三章孙中山第四章陈独秀与李大钊第五章胡适、梁漱溟与张君勋第六章熊十力第七章冯友兰第八章金岳霖与贺麟第九章李达与艾思奇第十章毛泽东第十一章牟宗三与唐君毅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中国哲学史每一历史时期各哲学学派和哲学思潮及其代表人物思想,了解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中国哲学的特点,在掌握基本概念、知识点基础上重点把握中国哲学整体性、规律性问题。

三、试题结构1、名词解释(约占30分)2、简答题(约占60分)3、论述题(约占60分)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郭齐勇编著:《中国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山东省考研哲学中国哲学史考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哲学中国哲学史考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哲学中国哲学史考点解析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涵盖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的观点和贡献。

作为山东省考研哲学专业的考点之一,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哲学中国哲学史的考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先秦思想及其演变先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的开端,也是山东省考研哲学考点的重点之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并相互影响、交流。

考生需要理解各家的核心观点,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有术等。

同时,还需注意各个思想流派的相互对立和融合,及其对后世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二、两汉哲学及其特点两汉时期是中国哲学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家成为统治思想,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阶段,思想家们对先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扩展,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考生应重点关注汉代儒家学者如孔、孟、荀、墨等人的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的传播与融合,比如戒律、空性等概念。

三、宋明理学及其主要内容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流派,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考生需要了解理学的基本思想,如理气论、六经注疏、四书五经等,以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朱熹、程颐、程颢等的观点和贡献。

此外,应关注其对后世哲学、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如理学改革等。

四、近现代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近现代思潮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启蒙思想、科学技术思潮、民族复兴思潮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潮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冲击和改变,如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以及鲁迅的思想等。

此外,还需注意西方哲学的传入与融合,如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批判。

五、中国哲学史的当代研究及其现状中国哲学史的当代研究是山东省考研哲学中国哲学史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了解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传统研究与新视角,西方研究与本土学派的对话等。

同时,还可以关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家及其学术观点,如王阳明的心学、李泽厚的价值观念体系等。

(完整word版)中国哲学史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哲学史重点

《中国哲学史》复习提要一、名词概念克己复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讲仁也就是讲自身修养,即是克己,也即克制约束自己;复礼的意思是回到理的规范上来,既是使言行合于理。

仁与礼相互并存,缺一不可.礼,是以仁及道德为基础。

通过理来实践自身的道德。

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具有两重性.从社会政治的发展来看,孔子以克己复礼来调和当时社会的矛盾,避免社会变革,表现出他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一个人,遇事是做道德的选择还是做非道德的选择,都是自己给自己下命令的结果,而不是由他人或环境所决定的.复礼、合于礼,就是为他人、为社会尽责。

反者道之动:语出老子第四十章.指的是“道”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特征。

“反”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反;二是反复。

依前者,“道"之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后者,“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这两种含义在老子的思想中均能找到:“道”生养万物的过程即是由无到有、由一到多、由无限到有限的过程,这是朝相反方面的运动.“道”生养万物,但万物最终又复归于“道",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

老子更重视“反复"之义“道”生养万物对万物而言向本源的重新回归实际上是一种复命的过程也是万物的最终归宿.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指道用弱的一面来对待自然,换言之就是顺应而不是改变.倡导人生应当收敛、柔弱、谦退、“不敢为天下先”、“为而不争”.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理论.最早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提出。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合同异正确答案: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与离坚白相对。

《庄子•秋水》:“合同异,离坚白。

”《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的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江南博哥)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性,从而否认同和异概念的确定性,把同和异合二为一,引伸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合同异的著名论题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

2、名词解释本性即佛正确答案:慧能认为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或称本心。

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是因为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慧能强调的是,佛性是人的唯一本性,人性就是佛性,佛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本性,所以他说“佛向性中坐,莫向身外求”。

佛和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与不觉,佛并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在个人的心中。

3、名词解释合二而一正确答案:语出方以智《东西均•三征》:“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幾可征也。

”用其概括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强调“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两间无不交,无不二而一。

”4、问答题简述墨子的认识论正确答案:墨子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倾向是经验论,但对于理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

1墨子肯定了人们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际;2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首先把“名”“实”问题提到了认识范围,并做了唯物主义论证。

墨子认为,“实”是第一性的,“名”是反应实的,是第二性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3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问题。

判断利害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墨子认为这个标准有三个:第一个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第二个标准即“下元察百姓耳目之实”。

第三个即“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4与认识论相联系,墨子在逻辑思想上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作为明辨是非,审察异同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以下内容是摘自书中,个人理解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如有错误请及时提出更改。

一、翻译题(英译汉)共计十题题目组成是关于仁和道的古文,题目为英语,答题用汉语。

五句关于仁,五句关于道。

1.“The child cannot leave the arms of its parents until it is three years old.This is why the three years' mourning is universally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orld.”答:“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2.“Let the ruler be ruler, the minister minister, the father father, and theson son”.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The superior man comprehends yi; the small man comprehends li.”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ish yourself.”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The man of jen is one who, desiring to sustain himself, sustains others, anddesiring to develop himself, develops others. To be able from one's own self to draw a parallel for the treatment of others; that may be called the way to practice jen.”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your superiors in the employment of yourinferiors.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your inferiors in the service of your superiors.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those who are be-fore, to precede those who are behind.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those who are behind, to follow those who are before.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on the right, to display toward the left.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on the left, to display toward the right. This is called the principle of applying a measuring square.”答:“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壬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7.“Chung and shu are not far from the Way. What you do not like done to yourself,do not do to others. ...Serve your fath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son to serve you. ...Serve your rul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subordinate to serve you....Serve your elder broth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younger brother to serve you. ...Set the example in behaving to your friends as you would require them t o behave to you...”答:“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8.“Our master's teaching consists of the principle of chung and shu, and thatis all.”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9.“The reason why the superior man tries to go into politics, is because he holdsthis to be right, even though he is well aware that his principle cannot prevail.”答:“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0.“Is jen indeed far off? I crave for jen,and lo! jen is at hand.”答:“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1.“The wise are free from doubts; the virtuous from anxiety; the brave fromfear.”答:“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The superior man is a lways happy; the small man sad.”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The Tao that can be comprised in words is not the eternal Tao; the name thatcan be named is not the abiding name. The Unnamable is the beginning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namab le is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4.“The Tao is eternal, nameless, the Uncarved Block...Once the block is carved,there are names.”答:“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始制有名。

”15.“T he Tao, lying hid, is nameless.”答:“道隐无名。

”16.“The Unnamable is the beginning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namable is the motherof all things.”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7.“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its [Tao's] name has not ceased to be, andhas seen the beginning [of all things].”答:“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18.“All things in the world come into being from Being (Yu); and Being comes i ntobeing from Non-being (VVu).”答:“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9.“From Tao there comes one. From one there comes two. From two there comes three.Fro m three there comes all things.”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The way of Heaven has no favorites, it is invariab ly on the side of the goodman.”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1.“Reversing is the movement of the Tao.”答:“反者道之动。

”22.“It is upon calamity that blessing leans, upo n blessing that calamity rests.”答:“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3.“The most yielding things in the world master the most unyielding.”答:“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4.“All t hings respect Tao and value Te.”答:“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25.“When the Tao is lost, there is the Te. When the Te is lost, there is [thevirtue of] human-heartedness. When human-heartedness is lost, there is [the virtue of] righteousness. When righteousness is lost, there are the ceremonials.Ceremonials are the degeneration of loyalty and good faith, and are the begi nning of disorder in the world.”答:“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6.“Tao invariably does nothing and yet the re is nothing that is not done.”答:“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7.“Does not make them enlightened, but keeps them ignorant.”答:“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二、名词解释题目为中文,答案为英文。

一共四个词,两套卷共八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