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1893例治疗方式的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总结其治疗经验。
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8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经点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全部8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痊愈552例,182例治疗效果达到显效,7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效果无效的患者为74例,总有效率91.63%。
结论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粘连组织得到松懈,通过兴奋神经而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进而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达到缓解及治愈腰推间盘突出症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系因腰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间盘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且男性居多,且有研究结果表明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愈,因此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是非手术治疗,其中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倍受青睐[2]。
笔者利用中医正骨手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的884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4例,女性患者360例,年龄18~44岁,平均(32.5±3.05) 岁,病程半年至12年不等,平均(6.5±0.8)年。
患者均有明显的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且疼痛症状在卧床休息后能够得到缓解,而长时间的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重。
所有患者经过CT或者MRI诊断后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其中L4-5椎间盘突出者有458例,L5-S1 171例,L5-S1 104例,L3-4 86例,L3-5 65例。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从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均予中药汤剂口服及外用,观察组加用中医按摩手法,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疼痛评分。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中医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椎间盘钙化型和髓核破裂游离型外)有满意的疗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手法;疗效腰椎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应力改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致病机制主要考虑机械性因素或化学性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阶段常按影像学的表现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游离,中医推拿按摩等疗法对此症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用中医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5~56岁,平均(47.19±5.02)岁,病程0.5~4年,平均(1.79±0.45)年。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5~59岁,平均(48.27±5.82)岁,病程0.5~5年,平均(1.83±0.48)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均用活血化瘀、散寒通络方。
红花、当归各30g,海风藤、川乌、草乌各15g,吴茱萸、五加皮、千年健各10g,补骨脂、透骨草、伸筋草各25g,熟地黄、淫羊藿各20g,乳香、没药各15g,上述水煎后外用于中药局部熏洗方法,每日1次,每周5次,并结合舌苔脉象,结合口服中药汤剂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行气止痛对症治疗,方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芍药、桑寄生、杜仲、牛膝、独活、桂枝、鹿角胶、防风鸡血藤、穿山甲等。
针灸科腰痛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一)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诊疗方案中的疗效评价制定下列评价标准和方法:1.评定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表附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2.评价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表格附后)(二)疗效分析证型例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湿热痹阻型2613.6 10(38.5)11(42.3)4(15.4)1(3.8)96.2 血瘀气滞型145 12.8 59(40.7)50(34.5)34(23.4)2(1.4)98.6 寒湿痹阻型50 16.6 13(26)23(46)10(20)4(8)92 肝肾亏虚型46 18.3 13(28.2)3(6.5)24(52.2)6(13)87 合计267 16.6 95(35.6)87(32.6)72(26.9)13(4.9)95.1二、总结评估我们经过3年的应用,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该方案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所具证型临床皆可遇到,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性,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临床控制率及有效率提高。
现总结如下:(一)对于腰痛病患者,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应用本诊疗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同时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文章主题: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一、案例介绍最近,我遇到了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他是一个40岁的上班族,长期久坐于办公室工作,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腰部长期负重,最终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他在西医治疗无法见效后,决定尝试中医药治疗。
二、中医诊断及治疗方案患者来到中医诊所后,首先进行了全面的中医诊断。
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中医医师发现患者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肾虚、气血不足等症状。
基于此,中医医师制定了针灸、艾灸、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案。
三、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医医师采用了针灸疗法,重点在于调理肾气,加强腰部的气血循环,缓解腰背部的疼痛和不适。
四、艾灸疗法除了针灸治疗外,中医医师还采用了艾灸疗法。
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来温热经络,祛除寒湿病邪的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身上,艾灸可以促进肾气的调理,加强腰部的温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五、中药调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中药调理。
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了具有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的中药方剂,患者每日按时服用,辅以针灸、艾灸治疗,逐渐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六、疗效展现经过数个疗程的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疼痛减轻,腰部活动能力也有所改善。
患者反馈,中医药治疗疗效持久,无明显副作用,也没有因药物而出现耐药性。
七、总结回顾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综合治疗模式,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等手段,能够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内部环境,促进自我康复,避免了依赖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
我对中医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种传统治疗方法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八、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能够取得显著疗效,背后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论文(共4篇)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一站式”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模式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据统计,目前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已突破2亿,潜在的治疗需求相当大。
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此疾病无全面的了解,常就诊于骨科、理疗科、疼痛科、神经内科等科室。
这种诊治混乱的局面,不仅可能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而且也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我院骨科中心率先在宁波市成立了“一站式”腰椎间盘治疗中心,整合了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等科室的资源,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开放手术等方法。
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对接受“一站式服务”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就“一站式服务”腰椎间盘突出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75例患者中,男90例,女85例,年龄35〜81岁,平均岁。
患者病程9个月〜12年,平均年。
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其中,突出者65例,L5/&突出者82例,双节段突出者28例。
并发侧隐窝狭窄者38例,有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27例。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体征及影像学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椎间盘轻度突出,而无明显椎管狭窄的患者,可依据患者症状选择消炎止痛类药物、绝对卧床、牵引等治疗手段。
对消炎止痛药物或牵引无效的患者,可尝试进行骶管硬膜外阻滞治疗。
取骶骨裂孔为进针标记,注入%布比卡因注射液2ml加曲氨奈德注射液2ml加甲钴胺注射液2ml加生理盐水20ml混合液。
对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髓核脱出,若骶管硬膜外阻滞仍无效,且患者没有明显的腰椎管狭窄或严重的腰椎滑脱或腰椎不稳,则可考虑应用后路显微内窥镜技术,完成腰椎间盘摘除、内侧小关节切除、椎孔成形、侧隐窝减压等手术。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 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吴镇林
【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2014(027)001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与观察者,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手法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5.9%,观察组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为(1.42±0.49),对照组疼痛程度为(1.98±0.77),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降低疼痛,有效率高.
【总页数】4页(P100-103)
【作者】吴镇林
【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广西南宁 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
【相关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二十七)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J], 董清平
2.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J], 周宏亮
3.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J], 陶长伟;乔红卫
4.通痹活络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J], 虢舜
5.中医骨伤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尧建辉;徐卫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肉,无阴道顶端脱垂,无肠疝,大小便正常,性生活无异常。
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组别例(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下床时间(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d)研究组5438.5±5.03200±6024.20±5.0019.1±6.007.415±1对照组6494.6±4.12220±4044.30±4.0030.40±7.0014.068±3 P>0.05<0.001>0.05<0.001<0.01<0.01<0.053 讨 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以往仅限于子宫脱垂伴或不伴有膀胱、直肠膨出者[2]。
而近十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阴式子宫切除术又重新受到国内外妇科医生的重视,而且手术指征也逐渐扩大到非脱垂子宫,大子宫及有盆腹腔手术史者。
据文献报道,欧美国家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占全子宫切除术的61%~90%[3,4]。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5,6]。
本组资料显示,非脱垂子宫经阴道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而且腹壁无疤痕、美观、住院费用低,术后1~18个月,无阴道顶端脱垂,无肠疝,性生活满意。
因此,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优其对伴有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更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参考文献:[1] 樊莉莉.改良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32:30-21.[2] 汪星星,宋安安,廖冬霞.经阴道子宫切除术206例分析[J]。
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427-428.[3] K ovac SR.Guidelines to determine the route of hystrerctomy[J].Obstet G ynecol,1995,85:18-23.[4] Cosson M,Querleu D,Subtil D,et d.The feasibility ofvaginal hysterectomy.Euy J Obstet[J].G ynecol ReprodBio,1996,64:95-99.[5] 路一凡,刘雁华.阴式子宫切除术230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23-725.[6] 李玉玲,解松林,邹君.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571-572.文章编号:1006-6233(2005)01-0069-04腰椎间盘突出症1893例治疗方式的疗效分析张雷钧(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 广东 深圳 518000)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疗法1893例,采用不同方式的治疗报导。
结果:快速三维牵引加手法推拿、药物,优于间断牵引加手法推拿药物等,无牵引,手法推拿加药物者效果差。
结论:非手术疗法效果差时,尽早手术治疗。
关键词: 腰; 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式; 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BThe E ffect Analysis of T reatment W ays on1893cases withB reakthrough Syndrom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ZHA N G L ei-j u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Guangdong Shenzhen518000,Chi na)Abstract:Objective:Study the best scheme to treat the breakthrough syndrom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Method:Reviewed analysis on1893cases report to treat the breakthrough syndrom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by using non surgical ways.R esult:The treatmenteffect of general methods of combining with continue quickly three:dimensional draught,massage and drugs is better than the methods of combining with interrupt draught,massage and drugs,The treatment effect of non:draught methods is the worst.Conclusion:It is better way to oprate as soon as best,if non-surgical methods is not effective to treat the breakthrough syndrom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K ey w ords: Lumbar; The breakthrough syndrom of interverbral disc; Treatment ways; Contrast study 为探索近年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2004年间,有关该病非手术疗法的不同方式治疗已报道的病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文收集2004年间正式发表的12篇有关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非手术疗法,不同方式治疗的报道。
用快速三维牵引加手法推拿、中药或西药和间断牵引加手法推拿、中药或西药或针灸、封闭或小针刀等治疗与无牵引,仅手法推拿加中药或西药治疗的三组病人共计1893例。
男性1136例,女性757例。
年龄15~80岁,病程2h~39年。
1.2 治疗方式:其中759例采用三维牵引加手法推拿,同时给地塞米松10~20mg、黄芪40mg静滴加5% CS250ml每天1次,治疗3d[1]。
或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牵引前先注入2%利多卡因6ml、强的松龙25mg、维生素B120.5mg。
疗后给青霉素160万用0.9%NS 稀释至10ml行硬膜外注入。
1h后复方丹参6ml,每天2次,硬膜外注入,3d1个疗程,最后1次注完拔管[2]。
或用2%利多卡因10ml,曲安奈德50mg、0.9%NS稀释至20ml进行骶麻,15min后牵引。
疗后休息期间给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5%CS250ml静滴。
每天1次,共3d[3]。
牵引、仅1次,手法推拿日1次,10d1疗程,1~2个疗程。
1014例间断牵引者,每天1~3次或隔日1次,7d~3周1个疗程。
加手法推拿,每天1次,7d~3周1个疗程[4~10]。
或针灸选腰3骶1两侧华佗夹脊穴,患侧气海俞、阿是穴、委中、委阳穴用电疗仪,每天1次,15d1个疗程[4]。
或阿是穴处封闭,用普鲁卡因40m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
3d1次,2次1个疗程与硬膜外腔封闭用0.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常规剂量用0.9%NS稀释10~15ml。
5d封闭1次,2次为1疗程[5]。
或用舒筋活络,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热服。
每天1~2次,3周1个疗程[6]。
或静滴甘油氯化钠250ml,每天2次,3d后改日1次,4d后停。
5%CS500ml、丹参20ml、静滴,每天1次,2周后停。
与中药离子透入(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药物)及内服祛风寒、止痹痛、补肝肾、行气血功能的中药[8]。
或骶管注射0.75%布比卡因5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00mg、地塞米松5mg、当归2ml、用0.9%NS加至50ml注入。
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与中药热敷,每天1~2次,15d1个疗程[9]。
或侧隐窝注射0.5%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当归、维生素B12、混合液3~5ml,与针刀松解[10]。
120例无牵引者用中药治疗,内服补血养血、行血通经、益气健脾、补益肝肾、散瘀消肿、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类药物。
加手法椎拿,每天1次,15d1个疗程,共2个疗程[11]。
或硬膜外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21mg、0.9%NS加至20ml。
平卧休息10min加手法推拿。
再用胶原酶溶解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 9NS6ml、胶原酶1200ug。
去枕平卧6h。
上方法治疗1次后,绝对卧床休息1周,而后康复锻炼[12]。
一般情况见表1。
2 结 果3组治疗结果显示:三维牵引组759例,治愈544例,治愈率71.67%(544/759),间断牵引组1014例,治愈673例,治愈率66.37%(673/1014),无牵引组120例,治愈59例,治愈率49.17%(59/120)。
三维牵引疗效优于间断牵引,而无牵引者疗效差。
3 讨 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后,受到相应的损伤,慢性劳损或因着寒凉使韧带和肌肉紧张促使椎间盘纤维环或软骨板破裂,髓核突(膨)出到椎管内或椎间孔内,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引起一系列腰腿痛症状[13]。
本病属中医“痹症”、“痿症”。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外伤劳损、寒湿浸袭、瘀血、寒湿夹杂,闭阻经络致使脏腑经络失荣,气血运行不畅所致[14]。
近年来对该病的区域定位及影像学区域定位与各种疗法相关性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15,16]。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由非手术和手术两大类。
手术近期疗效较好,有一定风险。
非手术疗法有正骨手法、硬膜外腔或骶管糖皮质素类药物注射或髓核化学溶解疗法、针刀松解、腰椎间孔注射疗法、针灸或中药热敷漓子透入,中药内服及器械牵引等。
表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表组别例数男女年龄病程病变部位CT/x显示节段突出例数治愈率L2~3L3~4L4~5L5~S12节以上三维牵引1969010038~671个月~22年82.65%(162/196) 73423118~623d~4.6年87.67%(64/73)49037611421~6028d~10年64.89%(318/490)合计75951424518~673d~22年 1.11%33.83%28.99%36.06%71.67%(544/759)间断牵引441281317~753d~1年2413480.48%(33/41) 34315319015~722h~16年512943919380.76%(277/343)150876316~682d~20年1162581934.67%(52/150)80562418~641个月~5年1358966.25%(53/80)160788218~761d~30年2351464044.38%(71/160)1761195721~683周~18年57893084.66%(149/176)64352919~706个月~5年2830659.38%(38/64)合计101455645815~762h~30年0.49% 5.82%36.88%28.01%28.79%66.37%(673/1014)无牵引60342629~807个月~39年774631.67%(19/60) 60322825~5215d~10年1025151066.67%(40/60)合计120665425~8015d~39年8.33%26.66%18.33%46.67%49.17%(59/120)本组结果显示:快速三维牵引组治愈率为71.67%,间断牵引组治愈率66.37%,无牵引组治愈率49.17%,可见牵引疗法与其它疗法联用明显好于无牵引者,而快速三维牵引优于间断牵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