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飞头雪,重读马克思
致敬马克思诗歌二首

致敬马克思(诗歌二首)在五月春风的感召下我们在这里相聚与我们一道相聚的还有一个叫做马克思的人的执着我们聆听“千年伟人”的内涵“资本主义”脱胎成社会主义聆听智慧乐音自1848的历史深层急速蔓延致敬马克思你让无产阶级的横空出世在《共产党宣言》的厚重与凝练中发现人类社会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殖民”、“暴力”背后的难堪致敬马克思你将追求真理的精神定格为工人运动翻身解放实践的灿烂而不是多次流亡失意后精神的萎靡散漫致敬马克思以科学和批判理念打败了中世纪神学谎言而不是迷信及其相关的盲目偏见从特里尔诞生到莱茵河畔从柏林大学的书斋到伦敦博物馆踏破的石板致敬马克思你自学多种外语如饥似渴你对社会的洞察与书本的创造作了很好的对接而不是圣贤书里的黄金屋与颜如玉燕妮说,少给爱人写些情书吧目的是留下更多时间和思想给人类而不是让小我卿卿成为大我天下的羁绊哥伦布和郑和这两个文化将地球的种类一分为二一个是航海拉开资本主义大幕及无比的贪婪一个是下西洋看到中国梦在世界的影响和灿烂却也造成闭关锁国以至渐渐被瓜分的局面致敬马克思你将莫尔的《乌托邦》拓展到社会主义五百年炮火与文明、西方与东方阻挡不住人类的解放和发展从“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到黑格尔将辩证法一分为二从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到费尔巴哈的物质概念从惠庄论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到休谟的不可知话题从陈胜吴广“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到英法德“三大工人运动”以及革命从地租形式的改变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致敬马克思你对于中西文化、古今文明作了逻辑上最为深刻的归纳你以百科全书般的精彩和辉煌、天才般的大脑留下智慧160多卷指引近代解放运动继续向前致敬马克思您在《资本论》中提到中国人王茂荫将宝钞转换成纸币具备怎样的商品流通内涵而不是封建地租形式简单的改变致敬马克思以慈善回报、利他的精神延续“最能为人类解放的事业”选择馈赠给人类先进理念而不是贪图享乐成家成名世俗的贪婪致敬马克思你的博大精深是哲学的灵魂史学的骨肉法学的框架社会学美妙的表达经济学的一国家学说的摇篮以及今天人类思想起步繁衍的杠杆以《哲学的贫困》实践战胜了《贫困的哲学》的改良历史唯物主义植入政治经济学建构而不是抽象文化作秀玩弄经济时代的肤浅致敬马克思那些解放的事业、我们的卑微却坚挺的脊梁改变着资本万恶带来的血泪涟涟以市场这样的方式激活了社会对真理和善良、美好生活的永恒呼唤是中国梦的复兴文化的繁荣以及学术上的自由论辩而不是停留在“哲学家的解释”、经济欲望膨胀下的人情漠然马学是一种综合创新活力迸发而不是学派分立对生活热情的茫然致敬马克思你是一面伟大的旗帜指引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人类生活的质量面对岁月的骨灰,甘于洒下热泪的无数“高尚”已在神州大地无限绵延从鸦片战争炮火的肆掠到南湖上的小船以至百年后的今天从天安门城楼的宣告到中国梦实现的灿烂致敬马克思你启迪我们不走老路不走弯路不走邪路的智慧摇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一个改革开放到另一个改革开放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明天从你的坚持到我的执着,他的发展致敬马克思,你是一棵参天大树指引并滋润着我们的营养开拓文明的方向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能成长为天空占据那片实事求是的蔚蓝而不是左的或右的错误在现实中成为翻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阻止不住心中无比的震撼那一片片贫瘠的土地长成郁郁青山南泥湾之花处处盛开“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在谁的指点下点铁成金变成革命圣地的摇篮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阻止不住心中无比的震撼站在梦牵魂绕的宝塔山下思索这片唐朝的九层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辉煌、陨落以至凤凰涅槃变成无数中华儿女对胜利和解放的殷切渴盼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阻止不住心中无比的震撼站在一个叫做张思德的人的雕塑前思想一个四川籍的贫困家庭的娃在谁的指点下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植入烧炭这份极其平凡的工作却展现出共产党人炙热如火的信念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阻止不住心中无比的震撼杨家岭这片窑洞摇曳的灯光惊叹这群自称农民的儿子的人在谁的指导下在炮火和坦克的“慰问”下忍受着在最小的房子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战争壮士断腕的艰难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阻止不住心中无比的震撼枣园静静的阳光见证了来自加拿大一个叫做白求恩的人放弃优越的生活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来到延安在自己生命垂危时仍大喊:“将头胸严重受伤的病患必须送给我”体现了怎样的“群众生命至上”的职业理念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阻止不住心中无比的震撼今天的和平年代呀今天的国际风云变幻需要我们深刻的铭记以及呵护我们心中的延安——The manager admitted he had over spent massively on an IT suite the business did not in fact need.2. Whether or not to de re regulate health care is a divisive issue in many countries.3. When two of our co-workers disappeared, all the boss had to say was that'they'd left to pursue other opportunities'.4. W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ultra out-efficient air conditioners for industrial use.5. The profit figures are excellent. Once again, we've out down performed all our rivals.6. The ex (select)-president of Lexton Steel Corporation is suing for $1.5 million he says the company owes him as a retirement payment.7. Staff who never get any praise for their achievements may endup under (select)rating their own abilities.8. In the late 1990s, many countries experienced a severeeconomic down (select)turn.9. Our company is thinking of re (select)locating its headquarters from Antwerp to Bratislava.10. Of course I can see now that Brian is an asset to our company, and I'm sorry I so badly mis (select)judged him when he started working for us.: Oh, thanks very much. That's very kind of you.2. go ahead Just sure. Yes,A: Could I use the photocopier?B: Yes, sure. Just go ahead.3. to as although Yes, we well French actually, speak is used itA: Is Arabic your first language, then?B: Yes, it is actually, although we used to speak French as well.4. It in it? air let we some fresh is isn't ShallA: It's a bit stuffy in here, don't you find?B: It is isn't it? Shall we let some fresh air in?5. Oh, fancy walking this rain don't really much. very in thanks IA: Would you like us to order a taxi for you?B: Oh, thanks very much. I don't really fancy walking in this rain.Are you in danger of burning out?Key:1. a) 2 b) 3 c) 12. a) 3 b) 2 c) 13. a) 3 b) 1 c) 24. a) 3 b) 2 c) 15. a) 1 b) 3 c) 26. a) 3 b) 2 c) 17. a) 3 b) 2 c) 18. a) 3 b) 2 c) 119-24 pointsThe Olympic flame is more likely to burn out than you.You glow gently when necessary, but rarely get above Gas Mark 3. This is because your stress levels are comfortably low and you know what to do at the first sign that things are getting on top of you.11-18 pointsYou are smouldering slightly, and any spark could set you off. You may not think that you are a candidate for burnout, but you are heading in that direction. Try to develop your life outside work, and if it's the job itself that's causing the problem, think about looking for a new one.8-10 pointsIt is simp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there is a little pile of white ash on the chair where you used to sit. Take some positive action to prevent total burnout before it's too late. Prioritise, delegate, improve your time management and, above all, ask for help immediately.I suppose I do have great people around me, which is good, and I do enjoy coming to work, but my main motivation is the financial incentive. Being in sales means that I can really increase my salary because of my efforts – the more I sell, the more I can earn. The only thing that worries me is that things are a bit unstable at the moment – I don't think anyone is really safe.I just try to keep my head down and do a good job.What really motivates me is the variety I have at work. There are a lot of challenges. No two jobs are the same. I'm learning all the time, you know – developing. The other thing is, the company offers plenty of chances to talented people. You can climb the ladder quickly if you're good. That's very motivating – you feel that if you do good work, it'll be rewarded.It's a huge company, so I'm just a small part of a very big machine. I don't really get to see the results of my work. The company could do more. Someone saying 'well done' now and again would be nice. The main thing for me is flexibility, and I guess freedom. I'd like to work from home some of the time andbe able to organise what I do and when I do it, but the company is keen on people being in the office.supportive colleagues, commission, threat of redundancy bigger salary、supportive colleagues、praise、bonus2.promotion opportunities commission、promotion opportunities3praise, more flexible working hours supportive colleagues、working for a successful company、praise、more flexible working hours、more time offAre you in danger of burning out? You're turning up for meetings at the right time, but in the wrong week. You're pouring milk into the wastepaper basket rather than your coffee. You've lost your temper with half of the office, and the other half are cowering under their desks. You could be suffering from burnout, a debilitating condition caused by working too hard for too long and failing to prioritise. Try this quiz to see if you are in danger of self-combusting.1. Your boss asks if you can work late for the third night in a row. Do you:a. say yes without giving it a second thought?b. laugh politely and close the door on your way out?c. say yes, but feel like crying?2. Some of your colleagues want to play a practical joke on your boss for April Fool's Day. Do you:a. organise a brainstorming session to select the best idea?b. tell them that 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things to be done?c. go to your boss and tell them what they are planning to do?3. You arrive home one Friday night with a pile of work only to discover that your partner has arranged a surprise weekend away. Do you:a. leave the work behind and take Monday off to catch up?b. tell him/her that you're sorry, but you can't afford the time?c. agree to go, but insist on taking the work with you?4. There is a rumour going around that a proposed company merger may mean some job losses. Do you:a. take a cursory glance at the job adverts in the paper and look for your CV?b. bite your nails until your fingers hurt?c. find yourself hyperventilating?5. It's bedtime and you are exhausted after a stressful day at the office. Do you:a. lie awake for two hours, then make a start on next week's assignment?b. lie awake for five minutes, then sleep right through until morning?c. lie awake for one hour, then read for a while until you fall asleep?6. Some colleagues ask if you could help them with a problem, but you're in the middle of a project with a tight deadline. Do you:a. schedule some time in your diary to work with them when you're free?b. agree to help, but become irritated when they don't grasp the solution straight away?c. tell them to speak to someone who cares?7. There are a lot more things on your 'to do' list than you realistically have time for. Do you:a. divide the items into 'urgent' and 'important' and start with the urgent things?b. pick out he easy tasks and start with them?c. work overtime until they're all done?8. An old friend you haven't seen for ages asks you to go out for a meal. Do you:a. have a fantastic evening of reminiscence?b. refuse the invitation as you are always too tired to go out on weekdays?c. accept the invitation, and spend the evening telling them all about your job?Low pay and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create dissatisfied workers.c. Small European companies are top of job satisfaction satisfying league tables.2. MOTIVATEa. What are the strongest motivating factors in people's lives?b. Workers become demotivated motivating if they work long hours for low pay.c. What was your motivation for becoming a salesperson?3. FRUSTRATEa. You could see the frustration frustrated building up in the workforce.b. I find talking to him frustrating because he never listens.c. I felt so frustrated with their attitude that I decided to resign.4. RECOGNISEa. Employees are more likely to change jobs if they feel their workis unrecognised recognised or that others take credit for it.b. Because of her people skills, she was able toachieve recognition recognisation and respect at the company.c. The company recognised his lifelong service on retirement with a formal dinner and a substantial golden handshake.1 AchievementAchievement, i.e.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or pride whenever a demanding task is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One way managers can contribute to this is by encouraging employees to set clear, realistic professional goals for themselves.2 RecognitionRecognition,i.e. the acknowledgement of an individual's or group's efforts, or contributions. For example, managers can highlight staff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s in meetings. They can also give a genuinely posi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and devise a judicious system of perks loyalty such as housing allowances or extra holidays.3 Challenging WorkFor work to be satisfying , there must be tasks that are challenging or motivating. Just as each individual prefers some tasks to others, each finds some tasks more challenging than others.4 ResponsibilityWhen staff feel responsible and accountable for their own work, and when they are somehow involved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ir job satisfactionincreases. Managers can gradually increase staff autonomy and decision making as they gain expertise.5 Growth and DevelopmentEveryone needs to continue to develop personally and professionally on the job. When there are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otivation decreases. Employees may commit energy to other aspects of their personal lives, seek other employment, or burn break out.Managers can advocate educational or special training leave period for staff, and encourage them to attend training programmes and conferences.。
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名词解释答案(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物质、意识和实践》1.名词解释答案(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实物的总和”,“总和的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2)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现象,意识产生的根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世界的反映。
诗词中的马克思主义作文

诗词中的马克思主义作文
朋友!你有没有想过,马克思主义这看似严肃正经的大道理,居然能在诗
词里找到它的影子?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且听我慢慢道来。
咱们先来说说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发展规律。
这就好比诗词里的“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社会的发展就像那不断前行的千帆,新事物
总会取代旧事物,不断进步。
不管遇到啥困难,就像沉舟和病树一样,别灰心,前方总有希望和新生。
再看看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不就像那句“江山
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嘛!每个时代都有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人物站出来,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是广大人民的力量,才让社会不断发展,不断
有新的辉煌。
还有马克思主义说的要辩证地看问题,这和诗词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简直是不谋而合。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
的样子。
遇到问题,咱可不能一根筋,得多换换角度,全面地去思考。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也太牵强了吧!但其实啊,诗词是咱们古人智
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科学理论,它们都在教我们怎么去认识世界,怎么去生活得更明白。
所以啊,下次当你读诗词的时候,不妨也想想其中是不是藏着马克思主义的小秘密,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呢!这就是我从诗词里看到的马克思主义,你觉得怎么样?。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自己不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而哲学一直是自己无法深入涉足的领域。
最近读了部分哲学原著,许多问题仍然不敢妄加评论,只有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易懂但震撼人心,对马克思的人生感触颇深。
马克思,每每读来都让人心潮澎湃,就在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我们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这个时间我们都应该记住,因为这一天,一个伟大的人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身上的一些东西永远伴随着我们,或许他走了,带走了他的灵魂,可是留给我们的却是令人钦佩的经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马克思身上,我看到了这两句话的真谛。
大丈夫应有所作为,马克思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他无论是对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者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剩下价值的了解,还是对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都表现了他伟大的作为。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
”这句《共产党宣言》开篇的话长久无法忘怀,而再次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足千字的文章却铿锵有力,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一生。
看了《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很久以前就离我们远去,在安乐椅上宁静地睡着永远都不会醒的觉。
他离我们远去的伤痛至今仍久久不能忘怀,但是他不朽的精神、以及他对无产阶级事业的贡献与指导却一直与我们同在。
人生在世,就应以马克思为自身的榜样。
一个全心全意为世界无产阶级奉献的人,一个即使自我异常穷困,女儿去世连棺木都买不起的人,却一直记挂着各国的工人运动,却一直投身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当中。
马克思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则,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马列毛经典朗诵稿

马列毛经典朗诵稿大家好!马克思主义离我们遥远吗?它是一门高高在上,深藏在象牙塔里的学说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它正是一门姿态最低,低到泥土之下,低到社会一切最黑暗角落里的学说,但我们经常以为,这好像是一门不可触及,好像是一门只有高级干部才会接触的东西,普通学生和他没有关系,好像也学不懂,但事实完全相反。
马克思主义很深奥,这不假,但马克思主义难以理解吗?我想作为一门十九世纪纺织工人尚且能理解的主义,各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不至于不明白吧?马克思主义生来便是人民的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主义,而不是某个知识特权阶级所垄断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为人民编写,由人民理解,被人民践行的学说。
曾经的我也觉得马克思主义和自己没关系,那时的我和所有人一样,就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平时和同学们出去玩,经常就会去春熙路挤一挤,那时的我和所有人一样,也都将目光停留在高楼大厦和太古里那富有高级现代感的建筑物上,我感到幸福,虽然这些东西和我基本上没有关系,但我还是用着幸福的目光打量着社会的富足和祖国的伟大,我们的城市多么令人骄傲,然后摸出包里的天府通坐地铁回家,那时的我也并不觉得不妥或讽刺,而实实在在的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这就是生活。
那样的生活继续着,初三时我在外上全日制没有回学校,就这样和补习班的老师们熟了起来,还有很多的工薪阶层,我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工作和学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甚至开始和他们一起生活,我和我关系最好的一位老师在他不足普通厕所2/3大的出租屋里同居了两周,他告诉我,附近百分之六七十的工薪阶层都在这样的出租屋里生活,那是彻底颠覆我三观的两周,他是平时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的人,但却和大多数人一起,住在一个完全可以称得上简陋的房间里,他还透过窗户指给我看,说补习机构的校长也住在上面没多远的同样一间出租屋内,我沉默了,平时那个令我感到骄傲的城市顿时黯淡下去,他被无数生活在脏乱差中的人所供养,这群工薪阶层还算所有人中情况稍好的,还有更多人住在更加脏乱差的集体单身公寓中,我也有一位住在那样宿舍中的朋友,这座城市发达的地铁线就像血管一样不断扩张,向城市的每个角落传达着文明的信息,又将文明集中到城市中央,无情的榨干他们,而这样的城市在我们的生活的大地上还有更多,在北方,在东方与南方,在认识到这一切的两周,巧的是那位老师,我的朋友又恰好是第一位试图让我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人,可以说由此开始,在这样的切身经历和直观感受中,我正式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也丝毫不令我失望的向我展现了她无穷的魅力,在那以后,当我再次走到城市中央那条繁忙的步行街时,映入眼帘的就不再是什么豪车或穿金戴银的人了。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读书心得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读书心得前言这本《青年们,读马克思吧!》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是我们探索真理、理解社会的必读之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本文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看待世界的理论体系,它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基础,旨在解放劳动人民,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国际性等显著特征,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唯物史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阶级斗争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阶级斗争的推动。
在剥削制度下,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马克思主义呼吁被压迫阶级进行反抗和革命斗争,实现社会的彻底解放。
生产资料公有制3.:马克思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公有,取消私人占有,以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这种公有制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消除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现象。
阅读感悟通过阅读《青年们,读马克思吧!》,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
只有在物质基础允许的情况下,人类社会才会进一步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和创新,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时,唯物史观也提醒我们,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深入到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源进行分析。
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被压迫阶级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利益,进行反抗斗争。
这让我深思,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现象背后的阶级矛盾,积极参与改革与建设,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心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心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初次接触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还是在中学阶段。
然而,作为理科生的我,并不知道马克思的逝世对于人类社会的损失,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一篇墓前的讲话能闻名于世。
但现在,虽然只是浅薄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却也多少有些明白为什么马克思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对于马克思怀着无比尊敬的心情。
马克思一生是一个奇迹,他所涉及的范畴很广阔,不但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数学家,革命家等等。
最重要的是他说创立的第一国际,使得世界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不用再接收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
这是人类史的一个突破,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马克思一生为了人类而奋斗,因为他所提出的思想——无产阶级意识与当时巍巍颤颤的资产阶级所抵触,所以他受人排斥,几乎所有国家都对他充满敌意,加入无产阶级真的诞生了,那就意味着资产阶级失去压迫的对象,这对他们来说,比杀了他们还惨。
所以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将自己的前途拿来开玩笑。
他的受排斥是情有可缘。
但是,马克思并没因此而放弃了人类的探索,他的使命是将人类引向文明社会。
马克思是伟大的,他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人类幸福的探索,自身却得到了排挤和敌人。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合作者兼好友,对马克思的离去充满了无限的悲哀和惋惜,他对马克思的一生充满了肯定和赞扬,就好像他所说的“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马克思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和恩格斯的支持和帮助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恩格斯和马克思之间那深厚的友情。
这篇文章就像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表白”一样,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人的一生中,有这样的一位朋友是何其有幸!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把人们引领到一个新的人类社会。
【作文】《永远的马克思》读书笔记

分类: 作文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2000字 > 《永远的马克思》读书笔记_名人读书笔记2000字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18-03-10 14:22:32
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英国BBC广播公司组织的民众调查和投票表明:马克思不仅是当代而且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于是有些西方政治家大声责问:“他的时代已不存在,为什么他还在?” 确实,很多人会发出疑问:“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年,是波澜壮阔的1000年,是造就巨人的1000年。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但当我们细细品味马克思哲学后,会发现这个评选结果无可置疑。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
确实,即使是和平年代的现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祖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涵养,文化素养,争取为祖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哪怕只到了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政府的驱逐,受到所谓“有教养的阶层和人士”的诽谤。伟大的思想家颠沛流离的一生,并不是今天的我们所能想象的,但是,在那样的时代,却诞生了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剧烈而深刻变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不得不令人惊叹! 马克思和马克思哲学给我的启示是: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勇敢、自信”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当浪潮向我们冲击时,我们不是妥协,不是抱着“死在沙滩上”的心态,而是告诉自己: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名:《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作者:韩毓海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内容简介《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社会政治与经济革命的漫长历史,重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作者韩毓海用平实、生动甚至略带犀利的笔触,援引马克思著作中的精彩部分,充分解读了马克思对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成功预测和判断。
针对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作者引导读者沿着马克思的足迹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债务、道德、信用等,并反思马克思对上述问题的剖析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从而鞭策现代人要想看懂并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要回归马克思。
作者简介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教授。
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计划。
并获得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等。
著作《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名列2010年度全国优秀图书排行榜总榜第一名,并收入《中国高层领导荐书集萃》。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获评“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书摘正文前言过去,我常在各种材料上写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句话,但其时我并没有认真研究过马克思的书,甚至一度连研究的兴趣也没有。
要“照镜子、正衣冠”,那我就得老老实实地承认,在这件事上,我是长期说假话且对不起马克思的,而类似我这种说假话不脸红,乃至连内疚都不曾有过者,的确是该“红红脸、出出汗”。
“多难兴邦”这种话虽说绝不好玩,但我第一次系统地读马克思确是在2003 年“非典”期间。
记得北大中关园宿舍门外的一树梨花,岁岁都开得如雪一般,而我年年打树下走过,却从未留意过自家门前便有这样的美景。
花的后面有一爿旧书店,有一日,我踱进去,只见店主一个人在躺椅上睡觉,阳光扑面进来,四周静悄悄的,倒也正应了那句滥俗的话:太平时代,“连午后的阳光都是安宁的”。
猛然看到了屋子角落里堆着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黑皮精装,一共是50 卷,便顺口问了价钱。
听到有人,店主却连眼也懒得睁开,只是懒懒地应着:“100 。
”“什么!”我大吃了一惊。
店主显然会错了意:“唔,80 块你拿走吧,可是全套的,一本不多、一本不少。
真想要,我这就帮你捆好,用自行车推你家去,反正放在这里也白占地方。
”于是,大梦未醒的小店主便乐陶陶地推着一车马克思的书,由我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扶着,走在洒满阳光的大路上—如今想来,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悲欣交集的人间喜剧。
“白占了地方”的“马克思”让我得了大便宜。
此后有一段时间,我常独自在那棵梨树下坐着望蓝天,怀里捧着一本黑皮精装的马克思著作,四周一片静谧,感觉花瓣落在自己身上,忽而想起徐凝的诗句:“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
”“一篇读罢头飞雪”,不知今夕何夕。
那时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安静乃至干净,而现实逼迫着我,不得不结束了“开莫名其妙的会、见莫名其妙的人、讲莫名其妙的话”—四处胡行野走、狼狈不堪的日子。
时代的机缘使我这样一个无知的躁动者,第一次与马克思慈父般的目光、与他乐章般的灿烂史诗“狭路相逢”。
40 岁之后方才知道:面对我自己所关注的课题—从长时段历史去描述中国的改革与革命,倘无马克思的视野,倘无马克思的理论做基础,是绝不可能有任何建树和进益的。
魏源曾经这样说过:“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
”此乃深得之语。
而要概括中国长期历史发展,莫过于抓住追求“富强”与实践“王道”这个基本矛盾。
从王安石、张居正、胤(雍正帝),到晚清洋务自强运动,再到国民党的建国运动,撮其要旨,其实也就在于“寻求富强”四字而已。
而要寻求富强之道,则必须实现从王朝帝国向着以财政、金融和军事为基础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目标简而言之也就是“富国强兵”。
具体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建立与现代财政和金融制度相联系的科学教育制度和军事制度,即这里的要害就在于动员、改造上层,变革中国社会的领导力量,或者说,就需完成从“士大夫政治”向着现代“党军”、“党国”政治的改进。
不过,我们也更需看到,自儒家思想从“经学”的束缚中独立解放出来之后,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则走了另外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简而言之,这便是追求“王道”。
什么叫作“王道”?“王道”当然不是“霸道”。
“王者,往也”,“政者,正也”。
“我心即是民心”、“养我心即是养我民”,大学之道在亲民,故离开“亲民”,也便无所谓“明明德”、也就无所谓“王道”。
“与民同心”,与普天下老百姓同心同德,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便是“大同”,这便是“人间正道”,此即所谓“王道”。
而要实现王道,那就必须与天下苍生心贴着心,手拉着手,共饥寒、同冷暖,就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不断改造“精英思想”,始终保持一颗老百姓的“平常心”,而这就是王阳明所谓“我心光明,夫复何言”。
要践行“王道”,更必须反抗一切形式的“霸道”,特别是那种“不王道之富强”,而要发扬王道,仅依靠改革上层与精英的转变则是完全不行的,因为它要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起来革命。
所谓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思想”与“革命思想”之根本区别,其实大致也就在于此处。
“京都学派”的伟大奠基者宫崎市定,曾经发出过令人感慨万千的疑问:自公元10 世纪就跨入了“近代”门槛的中国社会,为什么到了19 世纪依然还不得不再次重复“寻求富强”的“王安石命题”?中华文明何以会在“近代转变”的门槛上徘徊了近9 个世纪之久?在他看来,在诸多历史原因中,“王道”对于“富强”的深刻制约,正是一个关键性的要素。
我想,宫崎市定其实是怀着同情,乃至景仰的态度去对待理学和心学所张扬的“王道”传统的,在他看来,中国并不是不能“富强”,对于中华文明的先贤而言,他们毋宁是“不忍独自富强”,不能忍受霸权主义的富强、不能容忍非王道的霸道,不能容忍使千万人两手空空走向黑暗的“现代化发展”。
吾独富,奈天下苍生何?吾虽独任,奈天下苍生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这就是“仁”,这也就是“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王道”。
中国当然需要改革,中国当然渴望富强、需要富强,正如严复所指出的,自古“无不富强之王道”。
离开了“富强”,“王道”往往就会流于空谈,国家便会陷入积贫积弱,而这也确是宋儒以来中国文明的一个致命缺陷。
但是,中国与世界的问题显然也并不在于简单的“富强”,而在于怎样才能把富强建立在王道的基础上,在于怎样才能实现王道与富强的统一,而说到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富强。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自宋代以来,中国面向富国强兵的改革所主攻的目标之一,就是财政与金融,具体说,就是历代王朝所施行的“消极的财政政策”和“短缺性的货币政策”。
所谓消极的财政政策,是说国家对民生与产业奉行“少予少取”乃至“不予不取”的原则;所谓“短缺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以贵金属为币,而明代中期钱粮改银之后,白银主要依靠海外进口,更使得“短缺性的货币政策”一变而为“依附性的货币政策”,这样一来,国家的发展便总是会缺钱。
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去,西方之所以能够在16 世纪之后迅速地超越中国,实现富强,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说,则在于它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财政金融革命,从而把商品经济转变为信用经济、资本经济。
而货币由“交换的中介”转变为以国债为基础发行的银行券,则是这一革命性转变的突出标志。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互相预付”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而资本主义的流通方式并不是“货币流通”,而是信用,即票据的流通,这一切都是由马克思的学说(特别是《资本论》)所揭示和指明了的。
社会交往方式的革命为经济交换方式的革命奠定了基础,在此之上,方才树立起相应的政治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无论如何,我们总要承认:马克思最懂资本主义,马克思也最懂得富强之道,而这一点,确是我们中国的历代先贤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正如马克思对于金融和资本的研究是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各路经济学大师所不能比拟的一样。
不过,我们更需知道,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不王道之富强”罢了,如果沿着这条道路照走不误,一切“后发国家”不仅不能实现“富强”,而且还会陷入“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丛林法则,其结果不仅仅是亡国,而且更是“亡天下”。
历史和实践都已证明,要把富强与王道统一起来,要克服富强与王道之间的矛盾,仅凭“改革”、仅凭改造上层、发动精英提高自身治理能力是不行的,因为这需要动员全社会、需要发动人民群众,简而言之,这需要革命。
马克思极懂富强之理,马克思深谙金融和资本之道,这有《资本论》为证;而马克思更深明革命天演的法则,因而他赞成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欧洲1848 年革命和1871 年的巴黎公社运动,这也有他一生的奔走呼号为证。
今天看来,无论求富强还是求王道,我们都离不开“西方圣人”马克思,因为仅靠我们祖宗的遗产,确实解决不了富强与王道之间的矛盾。
究竟应该怎样理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2008 年,我在纽约与廖子光先生畅谈时,廖老曾有言:晚清以来,中国举凡财政、金融、军事、科技均落后于西方,不仅陷入国家民族的大劫难,而且陷入了文明的大劫难,要寻求富强之道,什么办法都尝试尽了,结论则是完全没有办法实现历史的翻盘。
直到湘潭毛润之先生出来,他能焕发中华文明的真谛,一举扭转了这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因为毛先生很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近代中国除“人心”之外,再便无富强之“资本”。
中国已经一穷二白,欲在如此山穷水尽的条件下求富强只能依靠“行王道”,舍此再无他法,而毛先生“发财的资本”,靠的就是唤起人民的同心同德、空前团结,来打败西方在军事、科技、财政和金融方面的优势,他有“两只手”:“一只手”是理学和心学的“大同”思想,从程朱、陆王,到曾胡左李,再到康有为、孙中山,毛润之先生是集大成者;“另一只手”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因为这后一只手能把“王道”与“富强”在现代条件下统一起来。
所以,毛先生缔造的新中国就不叫民族国家,而叫“人民国家”,他的战争便不叫“国家战争”而叫“人民战争”,他的科学教育不叫“精英教育”,而唤作“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和教育,他的金融叫“人民金融”,而人民金融则是建立在人民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是极为高明的设计。
毛先生把马克思所提出的问题在一个东方大国做了实践,中国最终实现了历史大翻盘,他开辟了在“王道”基础上实现“富强”的新道路,他的一些实践、一些做法,固然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自有其“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悲剧,但在大方向上,乃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