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教科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背景:当前,在有效教学不断趋于成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初见雏形的教学新形势下,我校区在狠抓课堂教学、细化教研教改的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推门听课”等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不断将精品课推向科学化、高效化。

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我们必须推陈出新,不断改进。

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认识和了解了生物的一些特征,尽管学生对显微镜的发展史有了简单的了解,但对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还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于生物在“微观世界”方面的特征,更是知道很少。

本课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并亲自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生一定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而,我怀着大胆尝试、力求高效的初衷,特设计本课教案。

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着自己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但它们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单位。

本课首先介绍了1663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发现软木细胞的故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发现过程,并激励学生的观察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制作洋葱表皮装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必须撕去洋葱表皮薄而透明的薄膜,需要制成装片,才能在显微镜下便于观察。

制作装片具体方法仿照教材图片的形式和方法去做。

第二部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七个步骤和方法,应简单概括归纳为五个步骤,即: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第三部分:观察、记录、描述洋葱表皮细胞。

本部分要求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并绘图,再比较三次观察到的图像有什么不同;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和结构用语言叙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

2、显微镜是精密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我们还可以利用( )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 )大量繁殖的结果。

绿藻干草【答案】干草绿藻【分析】本题考查水变绿的原因及微小生物的培养。

【解答】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2.【答题】______是生命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发育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它进行的。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作用。

【解答】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3.【答题】显微镜下标本的亮度可以用反光镜来调节,当视野较暗时,可以用凹面镜,当视野较亮时,可以用平面镜。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反光镜的作用。

【解答】显微镜下标本的亮度可以用反光镜来调节,当视野较暗时,可以用凹面镜,当视野较亮时,可以用平面镜。

4.【答题】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水中的微生物。

【解答】我们喝的桶装水虽然是经过净化处理的,但没有经过高温灭菌,因此还是可以观察到一些微生物。

5.【答题】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生命体的特征。

【解答】微生物是一种生物,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1)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答题】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

【解答】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7.【答题】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玻片标本的制作。

【解答】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加热时玻璃片离火焰要远一些。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摸它。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
预测纸的种类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
验证后确定的种类
3.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复眼,并呈现文字“蝴蝶有1.2~1.7万个小眼,蜻蜓则有1~28万个小眼,家蝇有4千个小眼。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2米远,苍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应”。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教材分析: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的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

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本课仅指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

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采集、培养微生物;第二部分是识别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本课重点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内容分为“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两个主要活动。

活动的难点是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二、教学背景:学生从三年级刚接触科学就学习观察了,直到现在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较大发展。

本课在学生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了一些生物细胞的基础上,学习观察活的微生物,通过三节课的显微镜下生命世界的观察,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词汇:细胞构成【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四、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六、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7《用显微镜观察身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7《用显微镜观察身

——草履虫
纤毛
——草履虫
草履虫用纤毛感觉周 围环境,像划桨一样 划动纤毛自由 运动。 草履虫的食物是细菌 和单细胞藻类。它通 过细胞口将食物吸入 体内,不能消化的食 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 外。
(2) 草履虫的结构
草履虫的身体就是 一个细胞,有细胞 核,细胞质和表膜 (细胞膜)
伸缩泡 (排出水和废物)
变形虫的食物: 单细胞藻类、 细菌、小原生 动物、真菌、 有机物碎片等
——变形虫
——变形虫的裂变
它的繁殖方式是由 一变二,二变 四……环境恶劣时, 也能形成胞壳,进 行休眠。
变形虫的特征
1、变形虫是能变形的, 突起变成伪足;
2、在身体表面进行取 食、排泄及呼吸;
3、当环境变化时,能 形成胞壳,进行休眠;
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这是在不同放大倍数 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草履虫
后端
生活在不流动的、含有 很多有机物的淡水里。是
中后部一种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
长约0. 25厘米,用肉眼
可以看见是一个小白点。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身
体前端较钝;后端较尖,
中后部较宽,形状像一只
草鞋
前端 倒转的草鞋。
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 构成,但是这一个细 胞能够完成消化、呼 吸、 排泄、繁殖等所 有的生命活动。借着 纤毛的摆动,在水里 自由运动;草履虫口 沟里的纤毛不停地摆 动,使水里的食物进 入细胞,形成食物泡。
草 履 虫 的 运 动
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 况下,它的细胞表面 会形成一个坚 固如壳 的膜,不食不动。一 般 情况下,草履虫的 繁殖方式是先将身体 拉长,接着从中部分 裂成两部分,最后每 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 草履虫。
——草履虫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书目录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书目录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书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分类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1教科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1教科

1.7用显微镜察看身旁的生命世界(三)【教材剖析】《用显微镜察看身旁的生命世界 ( 三 ) 》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细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

在前方两课使用显微镜察看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察看、辨别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有微生物。

对于微生物,学生应当有必定的间接认识,但缺乏亲自体验。

经过本课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觉到察看工具的发展,并力争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学情剖析】在前方几课使用显微镜察看生物细胞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了用肉眼不行能看清的生物基本构造——细胞,对细胞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经过学习有关列文虎克研究微生物的在科学历史资料,知道微生物在地球上散布很广,种类和数目很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学生对于怎样操作显微镜,经过显微镜视线中所体现出的事实和有关图像资料,来剖析和判断我们所看见的物体是不是细小生物,进而来成立新的对于生命和微生物的观点,形成学科的中心思想与观点,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在水中生活着好多形态万千的微生物;(2)微生物往常都有特别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四周的环境;(3)微生物拥有生物的特点,如:对环境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与反响、能生殖等。

2.能力目标:( 1)在显微镜下察看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点;( 2)发现微生物拥有生物的一些特点;(3)照料微生物的种名称。

3.德育目:(1)展微生物行研究的趣。

(2)培育微生物拥有多性和复性的意。

【教课要点】运用微察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课点】并水中的微生物。

【教课方法】、引学生小、同桌沟通,会行察比。

【教课具准】分器械:微、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演示器械:介微生物的片或件【教课程】一、明确目,景激趣。

故事入:伯特·胡克最早在微下了生物的胞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微了曾不人知的巧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察里描:“大批以相信的各样不一样的、极小的‘狄肯’⋯⋯它活相当美,它往返地,也向前和向一旁⋯⋯”“一个粗拙沙粒中有100万个种小西;而在一滴水中,‘狄肯’不能生优秀,并且能活地生殖——能寄生大270多万个‘狄肯”。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背景和目标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的许多微生物。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它们的出现,是在动物和植物之前。

人们对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始于显微镜发明之后。

1675年,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在不流动的污水中第一次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动物”,看到了酵母菌和球状、杆状及螺旋状的细菌。

300多年来,人们已发现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

迄今为止,人们不仅认识了很多引发各种疾病的微生物,掌握了抑制其传播疾病的各种技术,而且开发了大量微生物的机能,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进行广泛应用。

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

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本课仅指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

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过程与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它纤维。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重点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内容分为“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两个主要活动。

活动的难点是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教科书第18页中的微生物只涉及到水中的一些单细胞原生动物和藻类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
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

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

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