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学泰斗卢世璧
第五届全国关节软骨再生与康复研讨会在京举办

第五届全国关节软骨再生与康复研讨会在京举办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年(卷),期】2016(011)003
【总页数】1页(P277-277)
【正文语种】中文
第五届全国关节软骨再生与康复研讨会于 2016 年 4 月 15 - 17 日在京召开。
本
次会议由我会骨组织库分会、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承办。
大会执行主席、骨组织库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郭全义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骨组织库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卢世璧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唐佩福教授,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于长隆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主任陈景元大校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我会骨组织库分会、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关节再生康复学组及骨再生学组成立会议,协会李少丽副理事长出席会议。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记北京第六医院骨科加入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记北京第六医院骨科加入首都医科大
学骨外科学系
陆源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 2007年6月3日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正式成立,学系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举行,首都医科大学李明书记、王晓民副校长和线福华副校长主持成立仪式.会议邀请了骨科学界著名专家卢世璧院士、邱贵兴教授及北京各大医院的骨科专家出席了成立大会.第六医院骨科作为学系组成之一,科主任刘瑞波主任医师被聘为系务委员会委员.
【总页数】1页(P72)
【作者】陆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懈追求创造一流业绩——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赵继宗教授 [J], 刘之灵;苏丹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系赵继宗教授在2009年美国神经外科大会上获国际论文摘要奖 [J], 曹勇
3.正视问题,推进我国腰椎外科学科发展——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海涌教授 [J], 凌寒
4.两家医院检验科现状介绍——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及北京市宣武区椿树医院检验科 [J], 无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29届颞骨外科操作技能训练班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畸形颅盆牵引技术

脊柱畸形颅盆牵引技术【田慧中万勇李明卢世璧主编】本书共分10章,着重叙述了脊柱畸形的矫正与颅盆牵引技术的应用,包括:我国脊柱畸形治疗发展史,Ilizarov牵拉成骨技术,颅盆支撑牵引治疗重度脊柱弯曲的生物力学,脊柱畸形的影像学检查,颅盆支撑牵引应用范围,颅盆支撑牵引操作技术,颅盆环牵引的禁忌证,颅盆牵引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脊柱外科麻醉,颅盆牵引患者的护理。
每章末均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突出了内容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弥补了我国脊柱外科在这方面的空白。
本书适用于各级骨科医师、脊柱外科医师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田慧中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生于1928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
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名誉主任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脊柱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
终生享受国务院优秀专家特殊津贴。
从事外科、骨科、脊柱外科50余年,亲手做各种外科手术13000余例。
是我国脊柱外科创始人之一。
在脊柱外科领域中有突出贡献,如“全脊柱截骨矫正重度脊柱侧弯”为国际首创。
发明、设计的田氏脊柱骨刀、小儿轻便颅盆环牵引装置等,均取得国家专利。
曾获国家发明奖、国际金牌奖。
曾担任和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新疆脊柱外科医院院长、日本东京大学整形外科客座研究员、日本弘前大学整形外科客座教授、美国中华医学会骨外科学会副会长、《美国中华骨科杂志》主编、中国脊髓损伤研究会副会长、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科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
主编专业书籍:《脊柱外科论文集》、《脊柱畸形外科学》、《脊柱畸形与截骨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学》、《实用脊柱外科手术图解》、《实用脊柱外科学》、《骨科手术要点与图解》。
参编《脊柱外科手术学》等多部专著。
在国内和国际上发表论著代表作66篇。
万勇生于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1996年在中山医科大学攻读骨科研究生,师从李佛保教授,1996年7月获骨科博士学位。
深切缅怀卢世璧院士

深切缅怀卢世璧院士我国著名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士璧教授因病于2020年3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卢世璧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原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世璧院士为祖国医学科学事业奋斗了一生,为中国医学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他于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医预科,1951年转入中国协和医学院医疗系(八年制)学习,1956年毕业于后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住院医师,1958年调入中国放军总医院骨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主任医师、教授、骨科主任、主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
卢世璧院士还担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人工关节学组组长、内固定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及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骨科主任中骨科、解放军医学、中国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誉总编辑等职,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世璧院士在许多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在国了工的系研和的的得良好疗效;开展周围神经伤系列研究,应用硅胶管套接的方法,证明运动及感觉神经、同名神经、神经与在的后后的定,展的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率先开展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研制成功国产CPM机,提出并实验证明钢板内固定时骨内预应力是早期引起钢板内固定后的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利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概念进行长骨再生实验研究;建立冷冻干燥骨库。
应用微波热疗治疗骨肿瘤A 主持的再生医学项目在软骨修复方面也取得突出治疗效果已应用临床。
在战创伤救治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脊柱矫形,肿瘤免疫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许多已成为业界标准。
卢士璧院士奋斗的一生始终与人民、国家、军队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先后参加邢台、营口、唐山、汶川重大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援,襄渝铁路之线建设医疗巡诊和中越自卫反击战伤员救治等重大任务。
中国骨科的过去和现在

中国骨科的过去与现在冯传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骨科起源于医学的两大支,即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
祖国医学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唐代(618-907)以来,陆续撰印了关于骨折、脱位治疗和矫正畸形的经典论著,描述了复位手法,小(短)夹板固定及促进循环消肿散瘀的方药(见表一)。
表一.祖国医学骨科历史概略创作者朝代公元年代骨科贡献华佗汉200麻佛散麻醉扩创蔺道人唐841骨折、脱位处理,小夹板《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危亦林元1337脊柱骨折治疗《世医得效方》吴谦清1742总结正骨八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西医东渐,始于明代(1368-1644),经天主教传教士及欧洲商人传入我国。
鸦片战争(1840-1842)之后,建立了一些西医医院和医校。
英国医生B e n j a m i n H o b s o n(1816-1873)取名合信,在广州、上海行医,1987年曾以中文出版《西医略论》,该书有介绍骨折处理和肢体外科的章节。
1950年代,我国提倡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求取祖国医学精华并探索其科学基础。
中西医结合在骨科的第一个重要发现是前臂双骨折的治疗。
中医治疗前臂双骨折,强调“分骨”法,方先之等在解剖学研究中,观察到前臂在旋转的中立位时,桡、尺骨之间的骨间膜张力与间隙最大。
在中立旋转位分骨,骨折四个断端排列成类似单骨骨折的上下两段,很利于整复。
这一发现为“分骨”手法提供科学依据。
小夹板固定前臂骨折不超过肘及腕关节,因之任何活动,均可由上述两关节承荷。
相反,用长管型石膏固定,透视观察证明活动发生在断端之间,不利骨折愈合。
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法研究阐明了骨折愈合需要骨折部静止和肢体活动的一对矛盾获得统一,达到“动静结合”。
这项工作,方先之等曾发表于1963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82卷493-524页)。
1996年C l i n i c a l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a n d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杂志(323期4-11页),作为“经典论文”重新发表。
向这双吃了千万次X线的手致敬!

向这双吃了千万次X线的手致敬!
在我们的印象中,医生都有一双干净好看的手▼
然而很难想像,这样一双异常粗糙的手,同样是来自医生▼
这位医生便是骨科泰斗卢世璧。
卢世璧
人物简介
卢世璧,今年87岁,是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的带头人,也是我国人工关节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
卢世璧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已经退休,这位老师却还活跃在实验室中。
他是一名骨科专家,自己的手却异常粗糙:指关节变形,指甲坏死。
“60年代,那时候骨折了,用中医手法做复位。
对上没有?不知道,只能用X光机照着复位,这个手就一直在X光线底下。
病人是一次,我是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
”卢老师看着自己的手回忆道。
“放射性损伤是永久性损伤,不会恢复的。
”但为病人减轻痛苦,是卢世璧一生的使命。
”
向这位医学泰斗致敬,向这双饱经风霜的手致敬!
对于患者,偶尔“吃”一次射线并不需要引起恐慌。
然而对于长期处在X线辐射环境下的放射科医生,我们应当提高意识,注意保护自己: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监测辐射剂量,严格、按时接受剂量监测。
2、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辐射损伤情况。
3、个人工作时要穿戴铅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铅手套、铅面罩,并注意对性腺的防护。
4、注意休息,工作一两个小时尽量休息一会儿~
5、注意营养搭配,日常饮食增加蛋白质供给。
「医看」曾为大家总结了「放射卫生的标准大全」,可以点击此处查看。
对于放射科的工作和生活,你还有什么健康指南?
欢迎在留言区与同行们分享~。
北京301医院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简介

北京301医院特⾊科室及著名医⽣简介2019-06-21北京301医院(中国⼈民解放军总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体的⼤型现代化综合医院,是我国重点医疗科研基地之⼀,负责党中央、中央军委、总部⾸长及部分驻京部队官兵的医疗保健⼯作,承担全军疑难、危重病⼈的诊治⼯作。
近年来,301医院连续多次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在复旦⼤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榜》中,301医院在学科建设、临床技术、科室级别、⼈员配备、医疗质量、⽇均门诊量、年住院⼈次、院内病死率、患者满意度等⽅⾯的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三。
⽬前,该医院拥有专业技术⼈员4000余⼈,其中两院院⼠6⼈,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81⼈,正副教授859⼈,博⼠⽣导师184⼈,硕⼠⽣导师293⼈。
该院共设有150余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科、肝胆外科、⽿⿐咽喉头颈外科、肾病科、⽼年医学科、普外科及消化内科等科室是该院的重点特⾊科室。
该院共开放住院床位4000余张,年门诊、急诊量⾼达408万⼈次,单⽇门诊量⾼达1.1万⼈次,年住院⼈数达12.5万⼈,年⼿术量⾼达6.56万例,位居全国各⼤医院前列。
301医院拥有包括正电⼦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64排螺旋CT、体外震波碎⽯机、3100数字⾎管造影机、彩⾊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体定向X⼑、SiemensPrimusM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仪、准分⼦激光仪、⾼压氧舱、机器⼈⼿术系统、磁导航介⼊系统、术中CT及术中磁共振等国际顶尖的诊疗设备2万2千余台,总价值约26亿元⼈民币。
雄厚的技术⼒量和先进的诊疗⼿段使301医院的医疗技术⽔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该医院的临床初诊与确诊符合率⾼达99.36%,危重病⼈抢救成功率达90.48%,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7.93%,位居全国各⼤医院前列。
解放军总医院三级以上教授.doc

解放军总医院三级以上教授姜泗长(1913-2001)天津市人,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耳鼻咽喉科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牟善初(1917- )山东日照,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1922-)广东新会,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组长、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卢世璧(1930-)湖北宜昌,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原主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王士雯(1933-)山东峄县,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女陈香美(1951-),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临床部肾脏病科主任(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女吴在东(1905-1983)福建长汀,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洪民(1914-2004)浙江宁波,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第一任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赵东海(1916-2011)辽宁彰武,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周继林(1917-)湖南长沙,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黄宛(1918-2010)浙江嘉兴,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段国升(1919-)辽宁沈阳,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育璯(1919-2010)北京市人,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儒汉(1922-)河南孟津,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综合内科主任黄大显(1924-2001)江苏镇江,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游联璧(1926-2008),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病理科创始人匡培根(1924-)江苏无锡,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女田牛(1925-),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研究室、微循环研究中心原主任,一级研究员罗毅(1925-),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赵冠英(1926-)河北安国,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川(1927-),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组成员朱中林(1927-),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李维华(1927-)甘肃临洮,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78年首批硕士生导师曹起龙(1928-)江苏苏州,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汤洪川(1930-),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汪月增(1931-)上海市人,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祝庆孚(1931-)湖北武汉,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善根(1932-)浙江宁波,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汪鸿志(1932-)安徽黟县,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纪(1932-),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炎唐(1932-)上海市人,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王思让(1932-),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张国华(1932-)河南开封,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顾倬云(1932-)浙江镇海,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女傅才英(1932-),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女张素珍(1932-),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女王孟薇(1932-)浙江杭州,解放军总医院原南楼临床部老年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余霞君(1933-),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女姚善谦(1933-)湖南安化,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女潘长玉(1933-),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高元桂(1933-)河南西平,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承宣(1933-)黑龙江人,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施桂英(1934-),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宋运琴(1935-)四川温江,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女陈振玉(1935-),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教授杨伟炎(1936-)广东广州,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乐真(1936-)江西峡江,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女张伯勋(1937-)湖北汉川,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继芳(1937-)河北肃宁,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雄(1937-),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贵麟(1938-)陕西西安,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进川(1938-)江苏海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呼吸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发启(1938-)山东单县,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孙玉鹗(1938-)山东济宁,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郎标(1938-),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程东源(1938-)浙江松阳,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秋甫(1939-)浙江浦江,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天德(1939-)福建永定,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江源(1939-),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少柏(1939-),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楼方定(1940-),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留芳(1940-)浙江永康,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郑秋甫之妻冯玉泉(1940-),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祖龙(1940-)浙江平湖,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全军医学影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宝玮(1941-),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刘景汉(1942-)辽宁辽阳,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福根(1942-)上海市人,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定标(1944-)江苏江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英(1944-),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肾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女李亚里(1944-)陕西延安,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刘又宁(1945-),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临床部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守志(1945-)辽宁沈阳,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全军眼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其(1945-)湖南津市,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内镜中心主任达万明(1946-),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幼铨(1946-)上海市人,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丛玉隆(1947-)北京市人,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小鹰(1947-)山东荣成,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心血管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张金山(1947-),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鲁宁(1947-)山东淄博,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俞森洋(1947-)浙江永康,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楼临床部保健专家组组长田嘉禾(1951-),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卯年(1951-),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玉杰(1952-)山东滨州,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副院长、关节镜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韩东一(1953-)吉林吉林,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后)导师许百男(1954-),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宏(1954-),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刘长庭(1954-)安徽六安,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07.12刘洪臣(1957- ),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全军口腔医学研究所)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长青(1960-),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家鸿(1960-),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岩(1961-),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全军骨科研究所)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明会(1962-),解放军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兼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烽(1964-),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全军风湿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明亮(19×-),解放军总医院心脑血管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贺柏林(19×-),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疼痛门诊主任医师、教授陶国枢(19×-),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顾问、主任医师鲍启坤(19×-),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第一任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叶惠方,1917年生于广东,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我军妇产科事业的奠基人,1987年退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年迈 的声音铿锵
名院士 , 是一名 战士 , 更 责… …” 川大地震发 汶 ± 从北京 飞到成都 。 璧 在
组织 了以总医 院专家为 且 4小 时 不 问 断 手 术 , ,2
7台 大 手 术 , 检 查 、 0 共 救
曾有人 问他 :“ 都这 么大年 纪 了 , 您
震 救 灾 次 数 最 多 的 老 人 动 情 地 说 :“ 因 正 为我年纪 大 了, 死扶 伤的 时间少 了 , 救 才 更 珍 惜 这 次 抗 震 救 灾 的 机 会 。作 为 一 名
病救 人来不 得半 点虚假 ” “ 益 求精 , 。精 才
能 进 步 ,勤 奋 积 累 ,始 可 创 新 。 ” 卢 世 璧 几 乎 每 天 都 在 琢 磨 着 患 者 的
党 和 人 民 授 予 他 “ 国 抗 震 救 灾 优 秀 共 全 产 党 员 ”和 “ 国抗 震 救 灾 模 范 ”的 特 别 全
荣誉 。
E 有 责 , 一定 全 夫 我 ; 命 !” 使
, 一
“ 主 席 、温 总 理 都 不 怕 ,千 万 名 解 放 军 胡 指 战 员舍 生 忘 死 抢 救 群 众 都 不 怕 , 有 什 我
正 好 5 年 。在 5 年 的 医 者 生 涯 中 ,这 已 0 0 是 他 第 四 次 踏 上 抗 震 救 灾 的 征 途 。 由 他
亲 自救 治 或 指 导 检 查 救 治 的 伤 员 不 计 其
数 … … “ 时忘我 , 时忘死 ” 这 就是 “ 平 战 , 战
士 卢 世 璧 ” 1 1 6 年 ,河 北 邢 台 发 生 地 96 震 ,正 休 假 在 家 的 卢 世 璧 第 一 时 间 蹬 着 自行 车 直 奔 总 医 院 ,随 医 院 的 医 疗 队 奔 赴 一 线 , 邢 台 一 待 就 是 半 年 ;17 年 的 在 95 辽 宁 营 口地 震 ,卢 世 壁 作 为 总 医 院 医 疗 队队长 带领 2 0余 名 医护 人 员 ,当 晚 就 抵 达 震 区 , 营 口服 务 了 两 个 多 月 , 了 4 在 做 0
了丰硕成果 。 2 0世 纪 6 年 代 初 ,总 医 院 骨 科 收 治 0
了 在 中 印 自卫 反 击 战 中 周 围 神 经 损 伤 的 伤 员 。 卢 世 璧 从 那 时 起 便 开 始 了对 火 器 性 神 经 损 伤 修 复 的 研 究 ,并 找 到 了 有 效 的 手 术 治 疗 方 法 。 在 对 越 自卫 反 击 战 的 战 伤 救 治 中 , 他 们 首 先 开 展 了游 离 神 经
学泰斗卢世璧
E 佳斌
有 着 多 次 参加 抗 震 救 灾 经 验 的 骨 科 医生 , 我 必 须 来 !绿 军 装 和 白 大 褂 , 代 表 责 任 和 神 圣 ! 作 为 医 疗 战 线 的 一 名 老 兵 ,我 倒 也 要 倒 在 抗 震 救 灾 第 一 线 !”
当时 已 近 八 旬 的 卢 世 璧 院 士 ,从 医
没 日没 夜 地 做 手 术 , 一 个 星 期 内 救 治 严 重 骨 折 伤 员 1 0多 人 ,随 后 又 转 战 济 南 , 0 救 治 转 移 到 那 里 的 伤 员 … … 四次 救 灾 , 四次 冲 锋 在 前 , 世 璧 用 卢 忘 我 的 精 神 和 高 超 的 医 术 拯 救 者 就 在 心 中 ” 卢 患 。 世 壁 年 轻 时 就 对 自 己 严 格 要 求 ,业 余 时 间待在 小小 的宿舍里 , 边 看书 , 边思 一 一 考 , 真 查找 和专业 相关资料 。 着主任 认 跟
查房 , 总是做 到随 问随答 , 得 主任的 他 深
多 台 手 术 ;1 7 年 唐 山 大 地 震 , 量 的 伤 96 大
员被 转 移 到 了 总 医 院 , 卢 世 璧 和 同 事 们
一
、
名 院 士 、 名 被 中 一
治 近 千 名 伤 员 。 卢 世 璧 还 冒 着 塌 方 的 危 险 ,拖 着 患 有 癌 症 的病 体 ,长 途 跋 涉 5 0 0 多公 里 , 入 青 川等 重 灾 区进 行 巡 诊 和 指 深 导 , 间遇到两次 较大的余 震 。 一次大 期 在 的 余 震 发 生 时 , 人 架 出 房 间 时 他 带 出来 被 的唯一 东西 , 他从 报纸上搜 集的地震伤 是
为 什 么 还 要 到 一 线 来 ? ”这 位 救 灾 队 伍 中年龄 最长 、 业技 术级 别最高 、 加抗 专 参
“ 益 求 精 ,才 能 进 步 ;勤奋 积 精 累 ,始 可创 新 。 ”
“ 渠 那 得 清 如 许 ,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问 来” ,在 卢 世 璧 眼 里 ,“ 头 的 活 水 ” 是 源 就 患 者 。“ 个 患 者 就 如 同 一 本 教 科 书 ,治 一
移 植 修 复火 器性 神 经 损伤 方 面 的 研 究 ,
卢世壁 ( 右一)在 汶J 灾区一 线做手术 I l
赏 识 与 器 重 。这 种 对 专 业 的 执 着 与 刻 苦 ,
激 发 了他 在 医 学 领 域 的 强 大 后 劲 。
“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 梅 花 香 自 苦 寒 宝 来 ” 5 余年 来 , 世 璧致 力于骨科 专业 , 。0 卢 精 益 求 精 、 攀 高 峰 , 骨 科 领 域 中取 得 勇 在
垂 危 的 生 命 ,保 住 了 一 条 条 伤 痕 累 累 的
E 学 专 家 ” 誉 称 号 的 医 荣
自我 介 绍 是 :“ 是 党 我
兵。 ”他 是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 科 研究所 所长 卢世 )骨
员病 历 。这 位 年 近 八 旬 的 老 人 对 大 家 说 :
肢 体 。因 为 他 在 抗 震 救 灾 中 的 特 别 贡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