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学WorkPsychology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名解◎为非重点★为重点★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or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2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工作有关疾病: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史。

★4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5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6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7极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氧债几乎等于氧需,这种剧烈活动只能持续很短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

★8静力作业(static work):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9动力或动态作业(dynamic work):则是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10反复性作业(repetitive work):又称轻动态作业,参与作业的是一组或多组小肌群,其量少于全身肌肉的1/7,肌肉收缩频率高于15次/分钟。

◎11作业能力(work capacity):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劳动的过程中,完成该项工作的能力。

◎12终末激发(terminal motivation):有时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见到工作效率一度增高,这与情绪激发有关,称终末激发,但不能持久。

◎13职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是从人与职业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角度研究人在职业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职业心理病理学

职业心理病理学
职 业 心 理 学
职业心理学(occupational psychology) 职业心理学(occupational psychology): 是研究职业群体中个人与个人、 是研究职业群体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职业对象、同事、上级等)之间的心理互 职业对象、同事、上级等) 动关系。 动关系。 即研究在劳动条件下, 即研究在劳动条件下 , 劳动过程的心理 变化与适应。 变化与适应。
生产性粉尘接触: 3.生产性粉尘接触:同时存在多种职业有 生产性粉尘接触 害因素 文化水平不高、防护意识不强、性格内向、 文化水平不高、防护意识不强、性格内向、 (三)脑力劳动
二、职业紧张
(一)紧张的概念 1. 紧张因素(stressor):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生理紧 紧张因素( ) 使劳动者产生心理、 张的各种因素,如环境条件。 张的各种因素,如环境条件。 2. 紧张(stress):指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个人适应能 紧张( ) 力之间的不平衡。 力之间的不平衡。 3. 紧张反应(stress reaction):紧张所致的生理、 紧张反应( ) 紧张所致的生理、 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 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 4. 调节因素(modifier):(中介因素)影响紧张反应 调节因素( 中介因素) ) 的个体特征或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的因素。 的个体特征或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的因素。
2. 生理反应: 生理反应: 主要是躯体不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主要是躯体不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血凝加速,皮肤生理电反应增强, 血凝加速,皮肤生理电反应增强,血和尿中 儿茶酚胺和17—羟类固醇增多,尿酸增加。 羟类固醇增多, 儿茶酚胺和 羟类固醇增多 尿酸增加。 对免疫功能可能有抑制作用, 对免疫功能可能有抑制作用,可致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血中游离 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酸和高血糖素增加。 酸和高血糖素增加。

第三讲 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工效学-PPT文档资料

第三讲 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工效学-PPT文档资料

有 效 应对 宏 观 环 境 体 系 周 边 环 境 体 系 相 关 环 境 体 系
紧张 效应
微观 环境 体系 心理 生理 行 为
健康 紧 张 Leabharlann 解 无效 应对 疾 病 紧 张 持续
个体特 征 个人 应对 紧 张 策略 婚 姻 /家 庭状况 个人 因 素 与 应激 源交 互作 用
调控 因 子
图2 职业紧张生态学模式
(5)人力资源管理:这是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中又一紧张源, 包括培训、业务发展、人员计划、工资待遇和工作调离等。
(6)物理因素:工作环境的不良物理因素往往可使工作人员 的总体工作负荷增加,从而降低职工对其它紧张因素的耐受 性,这些因素与工人的躯体和心理健康有关。
(7)化学因素:
(三)职业紧张模式
按环境与人之间的不平衡,曾有人提出: ① P-E fit model(Person-environment fit model); ② JD-C model(job demand.control model)。 前者注重强调主观的人(指人的动机和才能)与主观的环境 (感受到的供给与要求)之间不能很好的相适应时,就会引起 种种紧张反应; 后者则强调紧张反应是工作需求与劳动者自主(控制)之间 的不平衡所引起的。 按紧张源(作业环境)、易感者(个体特征)和制约应激 反应的因素(家庭及社会支持)间的交互作用与紧张效应后果 可分为:NIOSH模式(图1)和生态学模式(图2) 。
3.紧张反应(strain or stress reaction):指紧张引起的短期 生理、心理或行为表现(反应)。
4.调节因素(modifier):指影响紧张反应的个体因素和环 境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紧张源 包括三个方面:个体特征、应对能力和职业因素。 1.个体特征: (1)A型特征(A型行为): 1)时间紧迫感,做事不耐心; 2)竞争性强; 3)敌对性(对人疑虑,愤恨)。 (2)性别:妇女参加职业活动后能增强自尊感,增 强应对能力,但增加职业紧张。 (3)支配感:对于被支配或低支配或无决策权者, 则易倾向于发生职业紧张。 (4)资历与发展:包括职务过度提升或提升不足, 职业不适当,缺乏工作保障和组织内人浮于事,工作 前景未知性。 (5)业务与技术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职业心理学知识点

职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职业心理学(含义)是研究人再职业领域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及研究人与职业活动相结合时,人与人、人与环境能过户作用的个体心理差异和各种群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旨在提升人类行为效能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职业心理学(历史)起源于20世纪初,以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伯格于1912年出版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为标志;1947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成立,职业心理学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3、在职业心理学诞生之前,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美国职业指导运动,为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4、目前,再西方工业国家,职业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于职业咨询、人员招聘、员工考核等实践中。

5、职业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两种属性的应用心理学学科。

6、职业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控制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职业心理学的最终目标与学科使命是提升人的幸福感,参与对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7、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层面有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主要研究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生涯发展等。

群体层面主要研究工作与家庭关系、职场中的性别问题等。

组织层面主要研究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心理咨询、员工帮助计划等。

8、(产生背景)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职业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运动的开展,为职业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为职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法与手段;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是职业心理学的内在学科发展力量。

9、(历史)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是接触-20世纪40年代,是职业心理学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是人-职匹配,以职业为中心;20世纪40年代-70年代,是发展性职业心理学阶段,之一阶段的研究主题是人-职匹配,以人为中心;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人与职业多元交互作用阶段,强调人与职业、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多元互动。

职业心理学Work Psychology

职业心理学Work Psychology

职业紧张因素
劳动组织不合理
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安排的作业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人际关系与组织关系 不良的工作条件 个人与社会因素
性别、个性特征、社会支持 工作经历
职业紧张与健康模式
职业紧张生态学模式
职业紧张反应的表现
心理反应
情感和认知改变
生理反应
躯体不适,血压、心率上升
职业心理学
Work Psychology
职业心理学
从人与劳动对象、工具及环境 相互联系的角度研究劳动者在 职业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 规律的一门学科Fra bibliotek职业紧张
Occupational Stress
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 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 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会产生明 显可感觉到的反应
行为表现 精疲力竭
情绪耗竭、人格解体、职业效能下降
职业紧张相关疾病
精神疾患 心血管疾病 胃肠道疾病 意外工伤
职业紧张的控制和干预
增强应对能力 培训和教育 健康促进 组织措施 法律保障

职业生理

职业生理

(二)体力劳动时的调节与适应

在劳动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 节来实现能量供应和各器官之间的协调, 以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维持身体健康 和作业能力。
1、神经系统:




(1)非条件反射: 内外感受器→中枢→效应器官 劳动时: 血乳酸↑→血管→中枢(呼吸、循环中枢),吸入 O2↑,合成ATP↑,分解乳酸,排除致疲劳物质。 体温↑→中枢→循环加强、皮肤血管扩张→散热。 (2)条件反射: 长期反复某一作业,可形成“动力定型” (dynamic stereotype),可使动作协调,减少不 必要的动作,使能量消耗减少,提高工作能力和 效率。 如现代化的流水作业,可使工人在较短的时间内 建立“动力定型”。源自不同强度作业时的心率及恢复时间
做功强度 (kg•m/min) 心率(次/分) 恢复正常水平 时间(分)
300 600 1200
96 116 140
2.5 35.0 >60.0
1500
168

(3)血压升高
收缩压升高明显。作业开始时收缩压即 上 升 , 劳 动 强 度 大 的 作 业 能 上 升 6080mmHg。 舒张压在轻作业时几乎不变,重作业时 上升,但不如收缩压明显。脉压差增大。

不同强度作业时血压及增加率
血压(mmHg) 做功强度 (kg•m/min) 收缩 舒张 300 120 72 600 134 76 1200 150 83 1500 160 93 血压上升率(%) 收缩 舒张 15.4 2.9 24.2 2.7 41.3 15.0 48.2 24.3
•作业后血压迅速下降,恢复期的长短与劳动强度 和环境条件有关。一般在5分钟内恢复正常。但大 强度作业后,收缩压可降至低于作业前水平,306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

职业心理学

职业心理学
单调作业 夜班作业
职业接触
物理因素 噪声 高温
生产性毒物接触 生产性粉尘
脑力劳动
职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测验法 现代技术应用法
第二节 职业紧张
压力(stress)也称应激,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模 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 力,或者超出了个体的能力所及的时候,就 会体现为压力。
付出-回报模型(Effort-reward Model)
由德国Siegrist教授研制,共有23个问题。
该模型认为工作中的付出和回报不平衡时, 将会引起工作人员产生职业紧张。
下列问题描述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引起您感觉烦恼的事件或情况。请 不 有 烦 很
您根据自己感受到的烦恼程度:1=不烦恼、2=有点烦恼、3=烦 烦 点 恼 烦
降职 升职 工作安全性 受挫的抱负心
组织结构
僵化和非个人结构 政治斗争 监督不足或训练不足 不参与决策
组织与外部
公司的需要与家庭的需要 公司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
个体人员
人格特征 对角色不明确的耐受能力 应对变化能力 动机 行为模式
组织中的角色
3. 对于工作所发生的事情,我有绝对的发言权。 自我决定使用技能 1. 我的工作要求我学习新知识。
2. 工作中我要做干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3. 我的工作要求我有创造性。 4. 我的工作要求有高度的技术性。 5. 工作中我要做多种不同的事情。 6. 我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别才能。
工作决策控制模型的发展-工作要求-控 制水平-社会支持模型
员工个人管理策略
了解自己 学会管理时间 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 放松 限制饮食 积极与别人沟通 主动寻求专家帮助

(精品) 职业心理学-课件

(精品) 职业心理学-课件

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
1.职业接触因素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生产性毒物 ➢ 接触毒物的心理状态:缺乏认识;正确认识;
不正确认识(过高估计危害) ➢ 中毒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 ➢ 接触神经性毒物可导致类精神分裂症、癔病样
发作、类燥狂-忧郁症等 生产性粉尘
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
2.脑力作业
➢ 脑力劳动是劳动者以大脑神经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 劳动
紧张相 关疾病
心理反应 情感 工作不满意
生理反应 心率 血压
高血压 冠心病 酗酒 精神问题
物理因素 噪声 热/冷
经济状况 家庭情况
社会支持 应对能力
行为反应 睡眠问题 滥用药物
职业紧张生态学模式
宏周
观边
环环
境境


系系
相 关 环 微观 境 环境 体 体系 系
紧张 效应
心理 生理 行为
有效 应对 紧张 缓解
个人主观愿望 和动机
个人素质
体力、知识、 经验、技能等
客观环境提供 的满足
工作要求
工作负荷、 复杂性
紧张(stress)
是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 受到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满足需求 就可引起相应的(可察觉的)功能紊乱。
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
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 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
从制度上保障个体获得自主决策权利,能以主人翁态度 参加生产计划、民主管理。 3.培训和教育
职业心理健康促进
4.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 EAP作为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