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新人教版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合作交流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答案] 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7.文中说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也 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请 你选取其中一位,以其事例来具体说明这一观 点。 年史》。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拿起这本书来阅读,在这本
书中,他发现了关于谋杀、复仇、权力和背叛的各种传说, 而这些都来源于历史。事实上,莎士比亚醉心于历史,写 下了十五部取材于历史的剧作,占他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
慎、认真负责的状态。
活学巧用:
(8)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有持之以恒、__________
孜孜不倦
的精神。
兢兢业业
(9)李师傅几十年如一日,________地在平凡的
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整体感 知 正确答案只有 4.课文开头从一道数学题的解法说起,对 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观念进行辨析,提出
根深蒂 固( dì) .

g bó 渊博 (yuān ) ..
孜 孜不倦( zī ) .

恭 喜(gōn) .
chèn (对称) chēnɡ (称赞)
shě (取舍) shè (宿舍)
2. 【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jí( 汲 )取 推 qiāo( 敲 )
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
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
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
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无内在的逻辑关系,
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
出。
字词积累
1.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依赖 ( lài )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新人教版

2020/1/2
精品课件
2
二、新课讲解
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和论据。 论点: 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20/1/2
精品课件
3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 1948年生,当代美国 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著作有《 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 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 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020/1/2
精品课件
4
二、新课讲解
给红色字体的字注音
根深蒂固( dì ) 孜孜不倦( zī zī ) 汲 取 ( jí ) 锲而不舍 ( qiè ) 持之以恒 ( héng )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 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 逐渐充实。
没有拥有创造力的人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进行自我压制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结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2020/1/2
精品课件
15
二、新课讲解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有力地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 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 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 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精品课件
11
二、新课讲解
贝多芬
爱因斯坦
莎士比亚
有人认为创造力只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等少数人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了本文后,你 觉得如何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020/1/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新人教版

由和根据。
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 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 驳 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论证方式。
4.论据可分为两种: A 事实论据 B 道理论据
5.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 、 归谬法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5/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5
谢谢欣赏!
2019/5/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6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的 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行 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 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论述的中心问题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中心论点
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
3.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论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②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有哪些; ③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精读文本
1.作者是怎样引出话题,提出中心论点的? 有什么好处?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层层展开论述的论 证方法,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9 谈创造性思维55页PPT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9 谈创造性思维55页PPT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9 谈创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造性思维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新思维》-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新思维》-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①-③):提出问题,引出了“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④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 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呢?
照应、承上启下、设问:与文题相照应,承接上文的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设问修辞的使用既引出下文关于创 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读准字音
罗迦jiā
模mó式
汲jí取
恭gōng喜
依赖lài
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án壮阔
根深蒂dì固 孜zī孜不倦
锲qiè而不舍 不言而喻yù
渊博bó
对称chèn
压榨zhà
推敲qiāo
(qū)曲线 曲 (qŭ)曲调
(diào)调查 调 (tiáo)调整
压 (yā)压力 (yà)压根儿
形似字 恒(héng)恒心 桓(huán)盘桓 垣(yuán)城垣
得出结论
人人都有创造力
问题思考
第一部分(①~③) 1.本文开头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是用一道图形分类选 择题开篇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是用具体的事例引出文章论点的写作方法。这种开 头,使抽象的议论变得具体、形象,形式上也显得很新颖独 特;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引人思考,自然就吸引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对答的选择进行分析,让读者明白:由于看图形 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不同,这就为下文论点的提出 做好了铺垫,给读者以正面的引导和启迪。
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在内容上引出下文要论述的创 造性思维需要具备的条件。
4.试分析第⑤段中连用的三个短语“6分钟后”“6个月 后”“6年之后要表达什么意思。
强调说明知识组合、形成新创意的时间不确定,可能很 短,也可能很长,但是早晚会出现,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出现的 必然性,从而说明了“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重要性。 5.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考点:分析引用论 证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 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 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学以致用
文章开头由 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 引出论点,中间部分又用了两个典型事 例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 如何运用知识”这一观点。
课下,请同学们发挥各自的创造力,重新 为课文写一个开头,再找一个事实论据来替换 原来的论据。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 ·费 ·因格
• 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 • 中年读诗如台上观月 • 老年读诗如庭中赏月
由于背景的不想同一,考想虑:问题的角度不 同正同,确样知答是识案积读往累诗往的,不差感止异受一等何个原以。因这不,事恰同物恰呢的需?
要我们要具有创造性思维
问 题:
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 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A
B
C
D
举一反三
从以下四种物品中,选出一 个性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来:
A、钢笔 B、电视机 C、足球 D、雪糕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 同,结论也不相同。
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探究下边的问题:
本段中作者强调了哪三方面的意思?
引申: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
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 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 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
生活中的问题,远非 数学问题这么简单。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 一些解决起来方法不止一 个的事例吗?
阅读导航
阅读第4至8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 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同一作用 的还有第几段?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发挥创造力的 关键是什么?
3、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15张)

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15张)

疑难探究
分析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1.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举例论证,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 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 作为实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 革命。
道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疑难探究
2.文中“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 中的“之一”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之一”表示根据有很多,如果删掉了就变成了根 据只有一种。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3.本文在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 有力的武器; 引用的成语、语录颇多,增加了文章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 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其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第五单元 探索求知之路
19* 谈创造性思维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走近作者 5 整体感知 7 疑难探究 97 拓疑展难延探伸究
2 新课导入 4 字词梳理 6 精读细研 8 主旨归纳 180 课主后旨作归业纳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提炼论点。 (重点)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3.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 4.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 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精读细研
1.本文是怎样开头的? 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
2.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由对四个图形分类的不同答案引出,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上课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上课课件新人教版
复习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上课课件新人教版
2021/4/17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上课课件新人教
1

新课导入
问题: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3
4 5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 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 罗迦·费·因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 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我们一起来学 习这篇课文,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阅读第13段,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 创造性的人? ① 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
得的知识; ③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
地把它发展下去。
深入探究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 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个问题的?
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所以作者首先论 述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 式;将这种思维模式付诸行动,则有赖于创造性 思维,所以接着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个质量为0.3千克的小鸡在马路上跑过,请说
说它的受力状况是怎样的?
——物理
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组织小鸡掌握50米快速
穿越马路跑技术。
——体育
课后作业
请围绕“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仿照例 句写一句话:
例句:玫瑰虽美,但花下荆棘丛生,其实换 个角度也可以看做:荆棘虽多,但荆棘上却盛开 着玫瑰。
思 维
题 有无创造力 自我压制——无 的人的区别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有
得出结论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都可能成为富有创 造力的人
保培 持养 好创 奇造 心力
写作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探究
1.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 哪一种思维模式?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为什么作者 认为这点非常重要?
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 倡导“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答案,不放弃探求”的思维方式, 寻找第二种答案
2.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 题?
(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知识链接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三要素:论点(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 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论据(事实论据和理 论论据);论证(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 关系)。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 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1+1=?
(1个男子)+(1个姑娘)=1个家庭 (1滴水)+(1粒种子)=1棵树 (1把锯子)+(1片森林)=1片荒漠 (1支笔)+(1张纸):1幅画、1首诗、
1首歌、1个世界„„
(雪)+(太阳)=水、春天„„
19
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不言而 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等词汇。 2.理解由具体事例引入论点的写法;体会此种方 法引入的妙处。 3.理解围绕中心论题讲道理,摆事实。以设问的 形式逐层深入论述论题,同时体会设问在文章结 构中所起的作用。 4.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如何才能拥有创造 性思维。
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 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 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 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 思考的作用,后两例的承接、过渡作用在理清论证思路时我 们已充分体会到。
2.“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 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一句中的“往往” 一词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不可以。“往往”表示经常如此,但是又不都是如此。删 除之后,表达就不准确了。
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 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 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3.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渊博的知识 运用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4.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 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 样的表达效果?
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通过这两个事例,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 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 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了作者的 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者介绍
罗迦‧费·因格,生于1948年,当代美国实业 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 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 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 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 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 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 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 大惊奇》卡片书。
5.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他们 各自是怎样做的?
6.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 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 第一步: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 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第三步:水到渠成,得出结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汲(jí) 取 锲(qiè)而不舍 渊博(yuān) 不言而喻(yù)
根深蒂(dì)固 孜(zī)孜不倦 持之以恒(hénɡ) 轻而易举(jǔ)
2.词语解释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 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 怠。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品味赏析
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1)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 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那么,D 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2)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 必需的要素呢?” (3)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 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 区别呢?”
5.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他们 各自是怎样做的?
6.下面这则材料能否替换文中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例子?为 什么? 约翰古登贝尔克制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研制成功了 油脂性印刷油墨,还设计出了金属活字的铸字盒和冲压字模。 约翰古登贝尔克用这种印刷机,印刷出了《圣经》等书籍。 此后,书籍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多的人能够读 到书,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书籍得到了广泛传播。印刷 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不能替换。文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 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 刷机和排版术,印证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 而 给出的材料主要介绍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技 术及在欧洲的划时代影响,与课文论点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