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组织与近代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广西为释例
商人组织与近代广西乡村经济的进步——近代广西商人组织系列研究之三

步 加 大 。 总 体 而 言 , 会 举 办 慈 善 赈 济 工 作 主 要 包 商
括 两 方 面 措 施 : 是 创 办 平 民 医 院 , 贫 民 灾 民送 医 一 为
民政府 虽 有 救 济 之 举 , 相 x 但 - , 庞 大 的待 救 群 体 而 J于 言 , 异 于杯 水 车 薪 , 所 留 下 的 救 济 空 间 , 能 由 民 无 其 只
视 其 任 务 之 一 q。 江 西 旅 桂 同 乡 会 也 规 定 : 本 会 对 于 ) “
或 同乡之 孤苦 无 依 , 而无 靠 , 而 无 殓 者 得 当事 人 穷 死
之请求 , 理 事会 审查 属 实 , 为 有 必 要 时 得 酌 量 救 经 认
、
商 人 组 织 与 乡村 劳 动 力 的林 商 会 设 立 医 院 不 收 取 患 者 费 用 , 年 间 接 治 病 患 约 3万 人 次 。 1 3 一 9 1年 初 , 县 长 融
入 了水 深 火 热 的 境 地 。 尤 其 是 梧 州 、 宁 、 州 三 关 南 龙 开 埠 以后 , 国资 本 主义 侵 略势 力 深 入 广 西 乡村 , 外 导 致 了乡 村 经 济 结 构 的 解 体 , 多 农 民 破 产 沦 为 贫 民 , 许 不 断 涌 入 城 镇 谋 求 生 路 。 而 逢 灾 荒 时 节 , 多 的 灾 民 更 为 了寻求 活 路 而 流 落 到 城 镇 。 这 一 方 面 加 大 了城 镇 的就业 难度 , 击 了城 镇 经 济 的正 常 秩 序 , 时 也 严 冲 同 重影 响 乡村 社 会 的稳 定 。大批 乡 民为 饿 殍 而 死 于 非 命 , 必 极 大损 害 乡 村 劳 动 力 的再 生 能 力 , 而 严 重 势 进
的活 力发 展 之 目的 , 论 是 政 府 还 是 商人 组 织 , 对 无 都 乡村 经 济 予 以应 有 的重 视 。2 0世 纪 以 来 , 西 农 村 广 经 济 得 到 了较 大 程 度 的发 展 , 商 会 为 代 表 的 商 人 组 以 织在促 进 乡村 商 业性 农业 、 工业 及 乡 村 市 场 的发 展 手 方 面 做 了大 量 的工 作 , 得 了一定 的成 效 。 取
论社会人际关系在近代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工商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广西为例

缘、 地缘、 业缘三大交往 渠道 而展开。 这种 以血缘、 地缘 、 业缘为基础的社会人 际关系更是 近代广西等西部 民族地 区城镇 工商 业经济发展 和区域性城镇商业网络构建与运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文章通过翔 实的史料 分析认为 , 于人 际关系所产生的信 缘 任 , 近代 广西城镇 工商企业的创 办、 在 经营 、 业务 的扩 张以及 商人之 间的 商贸往来等方面发挥 了极其 重要 的作 用, 它的存在 和运作深刻地 影响到近代广西等西部 民族地 区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与方向。 关键词 : 近代 ; 社会人 际关 系; 广西;工商企业
,
f u d t n o h c n mi e eo me t o i e n o n 、i d s y a d c mme c n mo e Gu n x n t e o t w s o n ai f c e e o o c d v l p n fc t s a d t w s n u t n o o i r r e i d m a g i a d oh r s u h e t mio i i n l y rg 。 n h 。 smcin a d 。 e ai n o e i n 1ct s a d twn u i e sn t r s T e a t 1 n lz n rt n t a i e in a d t e c n t t n y o t o p r t f g 。 a i e o s b sn s ewok 。 r i n h ri e a ay e c
商人与近代广西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变迁

续发展提 供了强大 的动力保障 , 的枯 荣直接 影 响城镇 工商 它
业的发展 面貌 。因而 , 于保持 城镇 经 济活 力发 展 的 目的 , 出 商人对 乡村经济予 以应有 的重 视 。近代 伴 随着大 规 模 民间 贸易 的兴 起 , 各地从 事 民间 自由贸易 的商人依 托 于各级 城镇 市场 不断 涌人广 西 民族地 区 , 商人 们逐 末求 富 的种种 活 动 ,
了 乡村社会 经济由传统 向近 代的 变迁。 关键 词 近代 ; 广西 ; 商人 ; 村 经济 乡 中图分类号 F 2 2 30. 文献 标识码 A 6 1 2 5 7—6 1(0 8 1 5 3 —0
乡村 是区域经济 的重要载体 , 乡村 经济更 为城 镇经 济持
时发展 到 20 0 3 . 。据 统计 ,93年 天保 县产 八 角 0 . ~33 3} 13 7 5万 k, . g茴油 400l 。这些地 区所 出产八 角全赖商人 收 1 g 3(
对近代广 西民族地 区乡村经济变迁产 生 了深远影 响 。 1 商 入与近代广西 民族地区农户 农业生产 经营领域 的扩大
2 商 人与近代广西 民族地 区乡村生产技术 的变革 生产技术变 革是 推 动社 会经 济发 展最 有效 的途径 。在
近 代广 西乡村 生产 技术 变革 领域 , 有政 府机 构 的推 动 , 既 也
有 民间力量的作用 。其 中, 民间力量 的作用更 多地集 中体 现 在商人 这一特殊群体 身上 。因为 , 只有不断 推进 乡村技术 的
变革 , 才能促进 乡 村经 济 的发 展。而 乡村 经济 的发 展 , 方 一
动, 商人大量从 事购销 。桂北 “ 不论 土著 与商贩 , 以桐 茶业 多
为谋 生之 路 。经营斯业 而致 富者 , 不乏 其人 。 一 东北 少 亦 ” 桂
桂商团体概念的辨析

桂商团体概念的辨析摘要:广西地处边陲商品经济落后。
明清时期广西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由于客籍商人进入而发生的。
以往在考察广西的商人团体的时候多以所谓“广东商帮”、“江西商帮”“福建商帮”等商帮在广西的经营为考察对象,这种考察方式从文化维度将各个商人团体分割,从静态的视角观察商业团体,忽略了客籍商人在地域经营和文化维度的本土化,没有深入的探讨地域商人的概念及划分的方法。
本文以两广地区为例从原发性与诱发性的视角深入探讨落后地区地域商人的概念和划分方法。
关键词:桂商原发性诱发性原发性与诱发性商人团体—以两广为考察对象.对于原发性的商人团体以广东为例。
其得益于先天的区位条件和政策优势成为原发性商业团体的代表。
广东面向大海自古便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前沿,对外交流频繁。
到了宋代,广州已成为“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对外贸易港。
在十八世纪清王朝的海禁政策下广州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来自海洋的贸易文化加上广东人特有的性格特质造就了岭南地区一个强大的商业团体。
这种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团体因其成长没有外在力量的参与而被称之为原发性的商业团体。
这样的商业团体成员构成单一,以本地土著商人为主且商业力量强大,通常会向临近地区扩展市场。
《明清中国十大商帮》中所讨论的商业集团即是从原发性的角度来考察:“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由于两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上的位势差使得经济上较发达的广东以西江航道为载体向广西辐射,两广地区进行着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并以商业的拓展为最明显的表现方式。
由此广西的商业发展在以粤商为代表的客籍商人的推动下发展起来。
但是在传统意义上认为广西根本没有自己的商业团体:“清代广西基本上没有形成地方商人集团,更谈不上广西商帮存在”。
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

史明慧
摘 要: 广 西作为一个沿边的 多少数民族世居 的西部省份 ,它的发展对 于广 西本土乃至全世界所起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近代以来 , 伴 随广西城镇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居在 此的各 个少数 民族族 际间的 交往互动加强 ,这在一定程度 上大 大加 强 了边疆 民族地 区的稳定。基 于 此。广西成 为了分析边疆 民族关 系的一个代表性 窗口。本文从广西城镇商业发展与 民族经济 开发 的双重视 角 出 发 ,按照逻辑顺 序首先探寻 广西城镇 商业网络构建的历史基础 ,并进一步探 寻近代 广西城镇商 业网络的运行机制和构 成要 素 ,在上述探 究结果的基础 上 ,提 出推动广 西民族经济开发 的若干新 思路 ,以此来促进广西特色民族经济的开发 。
关键 词 :近 代 广 西 ;城 镇 商 业 网络 ;民 族 经 济 ; 开发
广西有着极 其独 特 的地理位 置 :南 濒北部 湾 、东接 广东 、西临 云 贵、西南 与越南接壤 、临海面向东南亚 , 这些得天独厚 的地 理优势使得 广 西混合 了边疆 、沿海 、侨乡等独特的地理人文 , 并使 它有幸成为 了研 究边疆 民族关 系与边疆 民族发展的一个典型而独特 的样 板。广西经济在 众 多历史商派过往繁荣 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城镇 商业 网络,并有益推动 了 广西 民族经济 的开发 。下面本文将围绕近代广 西城镇商业 网络构建 的历 史原 因、城镇商业 网络 的运行机制及 其构成要 素和推动广 西民族经济开 发 的若 干新思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期冀能为广西城镇商 业网络 的进一 步发展 与繁荣与 民资经济的更好开发提供有 价值 的借鉴 。
( 一 )建立严密的城镇市场 网络 ,大力 发展多层 次 、宽领域 的中心 城镇 ,推行联动发展 的市场机制 ,促进 区域 共 同发展 。经 过上述 分析 , 我们可 以看到城镇在城镇商业 网络 中的据点与流通 中枢 的双重 角色 ,城 镇发展 的高度决定商 品流通与商业 网络运营 的层次 ,因此 ,要 大力开发 具有多层次 、宽领域 的 中心城镇 ,这就 是现代 意义上 的 “ 培 育经济 中 心” 。让城镇成为经 济辐射 的源 头 ,串联 起各级 城镇 之间 的经济 往来 , 实现商 品高效流通与资源配置 。 ( 二 ) 民族经济的开发必然要求本 土特色经济 的培育 ,因此 ,要科 学合理 的种植和开发本地土特产 品。只有 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只有培育 特色鲜 明的区域发展经济模式 ,开发广西本土独特的区域特色 经济 ,才 能更好地 融合 于国际经济大潮 。因此 ,在广西现有 的社会 状况 、资源和 生产力水平 的基础上 ,坚持 以市场为导 向,投人大量资本与技术 来开发 广西特有 的民族经济 。广西本身存在着商业繁荣而工业衰落 的不 平衡格 局 ,针对本土特色产 品的专业性开发太少 ,因此 ,要面 向市场 积极开发 本地 区丰 富的水利 、森林 、矿产 、土特产品等 自然资源 ,建立具 有主导
辛亥革命与近代广西商界的发展

辛亥革命与近代广西商界的发展作者:廖建夏来源:《桂海论丛》2011年第06期摘要:广西商界在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对革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甚至是支持。
他们在辛亥革命前的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致力于新式教育文化事业、创办近代企业、倡导立宪及地方自治,既为自己谋求政治、经济上的权益,又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发动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辛亥革命后,广西商界借助传统的力量和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其近代转型。
关键词:辛亥革命;商界;广西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1)06-0100-05收稿日期:2011-10-15作者简介:廖建夏(1965-),女,广西横县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广西地方史研究。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处于救亡图存的紧要关头。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大力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观念,倡导推翻丧权辱国的清王朝,以革命救中国。
革命派的大力宣传与倡导,促使广西商界将眼光从一己之身家财产转而移注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改良走向革命。
一、辛亥革命前广西商界的变化闭塞的地理环境、频繁的战乱以及落后的耕作技术,使得近代广西经济远落后于东南各省。
自北海、梧州、龙州、南宁等地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广西便成为外国商品任意倾销的场所。
打破了数千年自然经济封闭状态,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西江流域和桂东南地区的粮食等农副产品以梧州为集散地,运销粤港。
大批善于捕捉商机的粤商来到梧州、南宁、柳州、桂林、百色等地区经营进出口贸易。
梧州自1897年开埠后,开关短短几年里进出口数额出现成倍急剧上升态势。
洋货充斥广西市场,逐渐变成了城乡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减少的日用必需品。
20世纪初,桂东南地区的家庭手纺织业奄奄一息,自然经济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已经解体。
地方官员在奏折中提到“穷乡僻壤,未有不用洋货者”,反映出洋货强大的渗透力。
辛亥革命与近代广西商界的发展

辛亥革命与近代广西商界的发展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处于救亡图存的紧要关头。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大力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观念,倡导推翻丧权辱国的清王朝,以革命救中国。
革命派的大力宣传与倡导,促使广西商界将眼光从一己之身家财产转而移注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改良走向革命。
一、辛亥革命前广西商界的变化闭塞的地理环境、频繁的战乱以及落后的耕作技术,使得近代广西经济远落后于东南各省。
自北海、梧州、龙州、南宁等地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广西便成为外国商品任意倾销的场所。
打破了数千年自然经济封闭状态,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西江流域和桂东南地区的粮食等农副产品以梧州为集散地,运销粤港。
大批善于捕捉商机的粤商来到梧州、南宁、柳州、桂林、百色等地区经营进出口贸易。
梧州自1897年开埠后,开关短短几年里进出口数额出现成倍急剧上升态势。
洋货充斥广西市场,逐渐变成了城乡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减少的日用必需品。
20世纪初,桂东南地区的家庭手纺织业奄奄一息,自然经济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已经解体。
地方官员在奏折中提到“穷乡僻壤,未有不用洋货者”,反映出洋货强大的渗透力。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科举入仕之路被堵死,不少士绅科举功名思想也越来越淡化,而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促使清末商界民族主义思想萌发,一批具有功名地位的士人也纷纷投身于工商实业,他们把对职业的追求从官场转移到了实业界。
许多商人意识到一己之身家财产与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开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而也滋生其群体认同感和初步自治自立思想。
新兴商人群体实力不断增强,一种跨地域、跨行业的转型商人组织——商会,在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转变和国家行政控制力度减弱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商会的诞生使商界破除了传统行会的限制,有史以来第一次拥有了各行各业共同的新型社团组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新兴社会群体。
近代广西商会组织始于1907年建立的梧州商务总会,此后,一些重要的工商业城镇纷纷仿效建立相应的商会组织。
近代广西商会与省域经济治理

代 意 义 上 的商 会 最 早 见 于 法 国 , 在 资 本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发展 的历程 中 , 商 会 以其 商 品 经 济 的广 泛 适 应 性 和 强
大组 织 功 能 成 为 欧美 国家 商 业 竞 争 中 优 先 发 展 的社 会
模参 与社会治理 的大幕 。 ( 一) 近 代 商 会 的 内 部 治 理 结 构
治 理 结 构 是 组 织 实 施 治 理 功 能 的 制 度 基 础 。 而 治
立梧 州商 务 总会 , 标 志着 近 代广 西第 一 家商 会成 立 。
短短数年 间 , 商会 即风靡广西大小城 镇 , 迅 速 发 展 成 为 广 西 近 代 最 具 现 代 意 义 和 影 响 力 最 大 的 社 会 组 织 之
一
。
商 会 的 m现 是 广 西 民 间绅 商 参 与 公 共 领 域 重 要 的
载体 , 也 是 商 人 主 体 意 识 不 断 增 强 和 商 人 组 织 有 序 化 发 展 的 重 要 表 征 。浓 厚 的 官 方 色 彩 、 较 大 的包 容 性 和 严 密 的 组 织 性 促 使 商 会 迅 速 崛 起 成 为 近 代 广 西 省 域 经 济 治理 的主体 之一 , 在 区域 经 济 有 序 化 发 展 进 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 发
向分 权 治理 、 权 威 治 理 向 契约 治理 的 转 换 。
关键词 : 商会 ; 省域经济 ; 治理 ; 近 代 广 西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1 4 9 4 ( 2 01 5 ) 0 5 — 0 1 0 8 — 0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为本阶层 利益服 务的社会组织。就近代广西而 言, 城镇 中的商 人 组织 主要 有 同 乡组 织 和商 会组 织
两 大类 别 。 同乡 组织 以血缘 和地缘 为纽 带 , 是联 结 客 地 同
乡的社会组织 , 有会馆和同乡会之分。广西最早建 立的会 馆是 明朝 万 历 年 间 ( 53~11 11 69年 ) 建造 的 平乐府城粤东会馆。清代 以后 , 随着外省商人大规 模地进入广西经商 , 以商人 为主体的同乡会馆纷纷 建立 , 呈勃兴之态 , 东起戎圩 、 梧州 、 西至靖西 、 隆林 、
收 稿 日期 :0 6— 2— 5 20 0 2
^
作 者简介 : 陈炜 ( 97一 ) 广西桂林人 , 士研 究生 , 17 . 博 现主要研究方 向为城市经济与民族经济。
l9 0
维普资讯
清末 ,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向纵深发展 , 近代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育, 新兴商人群体实力不断增强 , 种跨地域 、 跨行业的转型商人组织——商会 , 在晚
No 3 V0 . 4 . 12
No 3 2 o . o 6
( hlsp ya dS ca cecs P i o h n o i Si e ) o l n
商人 组 织 与 近 代 西南 民族 地 区城 镇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广 西 为释 例
陈 炜
( 桂林工学 院 旅游学院 , 广西 桂林 5 1 4 40 ) 0
金融市场服务。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商人的利益 和权利, 为统一 、 公平 的近代城镇市场体系的发展创
维普资讯
第2 4卷第 3期 (0 6年第 3期 ) 20
湖北 民族 学院学报 (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J u n lo b iI si t r Nain i e o r a fHu e n t u e f t a t s t o ol i
摘要 : 从历史学 的角度对近代 以来广 西城镇以同 乡会和商会 为主体 商人 组织的发展数 量、 规模及 其对城镇 市场 经济发展 的作用进 行 了初步探讨 , 以透视其在广西近代城镇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 其影响。 关键 词 : 商人组 织; 西 ; 广 城镇 ;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 :17 8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O 6 O —0 0 0 10 9 1 2O )3 19— r 7
一
代活跃于该 区域的商 人组织作些初步探讨 , 希望有
助 于加深 对 近 代 广 西 市 场 经 济 的 变化 及 其 规 律 认 识. 深化商 业史 和 民族 史 的研究 , 并期 对 当前 民族 地 区城 乡市 场经济 建设 有一定 借 鉴作用 。
一
系列改造社会团体 的政令颁布, 会馆进一步被改
商人 组织 的出 现 , 商 品 经 济发 展 到 一定 程 度 是 的产物 , 它作 为城镇 商 业 及 市 场 经 济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也是 考察 区域 社 会 经 济 变 迁 的一 个 重 要 侧 面 。 近年来 , 商人组 织 的研究 已成 为经 济史研究 的热 点 , 并取 得 了一大批 学 术 成 果 , 些 成果 着 重 对 明清 至 这 近代城市 商人 组织 , 如会馆 、 同业公 会或商 会 的发展 及其社会 功 能作 了相 当深 入 的探 讨 。然而 , 令人 遗 憾 的是 , 以上 成果 对商 人 组 织 在 推 动 近代 城 市市 场 经济发展 及其 演变 过程 中 的功能 和作用关 注 明显不 够 。且 已有 的少数 研究 也仅 局 限于东南 沿海 或华北
、
近 代广 西城 镇商 人组 织概况
造为同乡会。虽然在结构形式上有所改变 , 但会馆 与同乡会的社会功能并没有质的变化, 为一脉相 仍 传之商人同乡组织。近代旅桂同乡会的数量 限于史 料无 法精 确统计 , 仅 从桂 林 一 城 即有旅 居 桂 林 的 但
各地人 士建 立 多达 2 个 同乡会来 看 , 7 足见其 数量 之
南 丹 的绝 大多数 城镇均 可发 现 同乡会馆 的踪 迹 。据
天津等地 , 对广大 内陆地 区特别是西南边疆 民族地
区城镇 商人 组织 的探讨 更是 茫不 可寻 。本文 择取 位 处西南 边 陲的多 民族 地 区广 西 为 研究 范 围 , 近代 从 城镇商 人组 织发展 状况 、 场功 能与作 用方 面 , 近 市 对
多 . 模 之众 。 规
自古以来 , 商人是推动城镇经济发展进步最 活 跃 的社 会阶层 。商 人高 频率 的流动 和相对 低下 的社
会 地位使 这 一阶层 在从事 经 营业务 的过 程 中遇 到诸 多 的阻 碍 。因此 , 了争取 更 好 的从 业环 境 . 逐更 为 追 多 的社 会财 富 , 异地 经 营 的商 人 以城镇 为依托 , 立 建
笔者统计 , 有清一代 , 广西先后有 l 4个商帮在境 内 经商 , 中尤 以粤 、 、 赣 四省商 人 人 数最 多 , 其 湘 闽、 实 力最强。另据统计 , 清末至 民国, 广西各地城镇建造 有粤商、 湘商 、 赣商、 闽商等地域商 帮的会馆约 2 5 1 个。其中广东籍会馆 9 个 , 7 湖南籍会馆 3 9个 , 江西 籍 会馆 3 4个 , 建 籍 会 馆 l 福 O个 , 它 省 籍 会 馆 3 其 5 个。 …至民国时期 , 尤其是南 京国民政府时期 , 随着
一
织作 了大量 的工作, 积极参 与, 献技献 策。具体包 括: 推动城镇交通事业建设 ,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 协 助政府 维护 城镇 的市 场治 安 , 营造 利商 环境 ; 整顿市 场秩序 , 调解涉商纠纷 , 为统一市场体系发展建立规 范竞争机制 ; 倡导城镇工商实业 , 为工商业发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