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茶果壳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

合集下载

油茶籽油不皂化物的提取与抗氧化性研究

油茶籽油不皂化物的提取与抗氧化性研究

油茶籽油不皂化物的提取与抗氧化性研究周振宇;杨成;蔡春辉【摘要】以油茶籽油为原料,通过皂化-己烷萃取法提取其不皂化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油茶籽油不皂化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三价铁离子还原力(FRAP)法以及细胞抗氧化(CAA)法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定,并与α-生育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皂化-己烷萃取法得到的油茶籽油不皂化物主要含有烃类、三萜醇以及植物甾醇;油茶籽油不皂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95%,EC50为1.9 g/L;油茶籽油不皂化物具有一定的Fe3+还原能力,在质量浓度为5 g/L时,FRAP值可达170;油茶籽油不皂化物能够进入细胞并对2,2'-偶氮(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ABAP)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具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CAA值可达36.6.【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8(048)006【总页数】6页(P330-335)【关键词】化妆品原料;油茶籽油;不皂化物;抗氧化【作者】周振宇;杨成;蔡春辉【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福建春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宁德 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5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通过化妆修饰自身的容貌,更希望化妆品具有抗衰老、美白、祛斑等多种功效,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肌肤及毛发等多方面的问题。

抗衰老产品是功效型化妆品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品类,根据皮肤衰老的机理,清除细胞内多余的自由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寻找合适的化妆品用抗氧化活性物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1]。

天然植物提取物是化妆品中常用的抗氧化活性物之一,相比于合成的抗氧化物质,它具有来源广泛、性能优异、绿色健康等多种优势,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领域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3]。

油茶果壳制备肥料的原理

油茶果壳制备肥料的原理

油茶果壳制备肥料的原理
使用油茶果壳制备有机肥料的原理如下:
1. 油茶果壳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可以提供碳源。

2. 果壳还含有一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补充土壤养分。

3. 将油茶果壳粉碎,增加表面积,有利于腐熟分解。

4. 加入适量水分,可以帮助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果壳组织。

5. 果壳堆肥过程中,经过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肥料成分等。

6. 堆肥后期加入菌剂,可以促进腐熟进程,提高肥料质量。

7. 经腐熟的油茶果壳肥是常温释肥,施入土壤后可以持续提供养分。

8. 这种肥料富含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增加保水和保肥能力。

按正确工艺制作油茶果壳肥,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农业废弃物,创造经济价值。

油茶果的果皮有作用油茶果几月成熟

油茶果的果皮有作用油茶果几月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油茶果的成熟时间一般为秋季,具体月份可能因地域和气候等因素 有所差异。在采集和使用油茶果果皮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03
油茶果的成熟月份
油茶果的生长周期
生长起始
油茶果的生长周期从春季 开始,花朵逐渐凋谢后, 果实开始形成。
生长过程
在夏季,油茶果逐渐长大 ,果皮由嫩绿变为深绿。
• 医药价值:油茶果及其果皮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中药领域可用于治 疗某些疾病。
• 请注意,油茶果的成熟时间会因地域和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 说,油茶果的成熟期在农历的九月到十月之间,也就是大约公历的10月 到11月。在成熟时,油茶果的果皮颜色逐渐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或红褐色 ,果实内的种子也变得饱满。此时正是采摘油茶果的好时机。
采摘时机
应在大部分果实都呈现黄色时进 行采摘,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果
实品质。
储存条件
采摘后的油茶果应存放在通风、 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
防霉变。
储存期限
在适宜的储存条件下,油茶果可 以保存数月之久,保证其品质与
口感。
04
油茶果果皮的加工与利 用
油茶果果皮的加工与利用
• 成熟月份:油茶果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之间 成熟。
02
03
气候
油茶果适宜生长在温暖湿 润、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 中。
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 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 性土壤为宜。
海拔
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 下的低山丘陵地区。
油茶果的经济价值
• 食用油:油茶果的种子可提取高质量食用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
• 化工原料:油茶果皮富含鞣质、单宁等化合物,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 制革、印染等行业。

油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

油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

油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油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油料作物,不仅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而且在食用、药用和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油茶活性成分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在营养健康、食品工业、医药保健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综述油茶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回顾了油茶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分布,包括油茶籽油中的脂肪酸、多酚类化合物、甾醇等,以及油茶籽饼中的蛋白质、茶皂素等。

随后,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些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总结了油茶活性成分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油茶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结构修饰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油茶活性成分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药物等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指出了油茶活性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受品种、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较大,油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和生物活性仍需深入研究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优化油茶加工工艺、深入研究油茶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等建议,以期推动油茶活性成分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油茶活性成分的种类与性质油茶,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油料作物,其活性成分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这些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酚类、黄酮类、皂苷类、脂肪酸等,它们在油茶籽仁、油茶叶和油茶壳等部位中均有分布,但含量和种类会有所差异。

多酚类是油茶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等。

这些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油茶中的另一大类活性成分,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黄酮醇。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茶果壳中5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茶果壳中5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茶果壳中5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郭会琴;熊晶晶;颜流水;李可心【摘要】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油茶果壳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等5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油荼果壳样品经甲醇提取,以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cs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和甲酸(1+99)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5种多酚类化合物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在0.02~0.50 mg·L-1之间.方法用于油荼果壳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0.0%~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1%~3.4%之间.【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5(051)011【总页数】4页(P1493-1496)【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油茶果壳;多酚类化合物【作者】郭会琴;熊晶晶;颜流水;李可心【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以苷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由于其天然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对其药用价值的研究非常广泛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1-3]、芦丁[4-5]和槲皮素[6]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自由基、皮肤保健和美容的效果。

目前已建立了使用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大孔树脂纯化-近红外光谱法、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别测定茶叶[7-8]、葡萄籽[9]及金银花[10]等植物组分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油茶果壳综合利用进展与展望

油茶果壳综合利用进展与展望

油茶果壳综合利用进展与展望摘要: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安徽、广西、广东等南方省份。

我国每年产生百万吨计的油茶果壳,2019年我国油茶籽年产量达267.92万t,在油茶壳籽分离的加工过程中,每 1 t油茶果产生0.54 t废弃果壳,仅2019年我国产生的油茶果壳约308.71万t。

然而,油茶果壳大多被丢弃或焚烧,会对空气、水体和生态造成污染,而其中富含的皂素甚至可能导致水体起泡并产生毒性。

目前,油茶果壳综合利用主要聚焦于油茶果壳的抽提及抽提物再加工利用,制备活性炭用于吸附杂质或作为超级电容器碳正极材料,制备生物质能源、纳米纤维材料及复合材料等。

本文对油茶果壳及其综合利用进行详细介绍。

1 油茶果壳简介油茶果实由油茶籽和油茶果壳两部分组成,随着果实的成熟,油茶果壳往往从果实顶部向果蒂部产生开裂,形成类似花瓣的形状。

油茶果被采摘后,油茶果壳失水裂开,壳、籽分离。

油茶果壳外观一般为棕褐色或深褐色,呈卵圆形,质地坚硬,密度低。

油茶果壳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由外至内密度逐渐降低。

内果皮与中果皮容易分离,而外果皮与中果皮紧密相连。

中果皮结构松散,占壳的大部分。

外果皮和中果皮主要由厚壁细胞组成,如石细胞、气管、螺旋状导管和薄壁组织等,并有次生增厚。

内果皮基本由细胞壁增厚的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中最重要的超微结构是石细胞壁上的凹坑和导管细胞,这些凹坑为整个细胞的营养提供了运输通道,并赋予油茶果壳导电、机械和保护功能。

对微观形态的分析表明,果壳细胞长宽比较低,柔韧性差,不适合造纸。

鉴于果壳细胞的长度相对较长,可利用油茶果壳制造非木质板材。

2 油茶果壳综合利用研究进展2.1 提取活性有机物油茶果壳成分复杂,其主要化学成分与含量如下:纤维素13.87%~20.95%、半纤维素35.15%~49.34%、木质素30.07%~36.23%、多糖1.33%~5.93%、黄酮4.95%~6.84%、皂素 2.82%~4.96%、单宁11.20%~14.10%和其他活性成分。

油茶多酚的提取及功能研究进展

油茶多酚的提取及功能研究进展

油茶多酚的提取及功能研究进展谢凤;钟海雁【摘要】Polyphenolsis themostimportantandwidely distributed secondarymetabolitesin Camellia oleifera. It not only promotesquality,luster,lfavorand stressresistance ofC. oleifera, butalso possesses excellent biologicalfunctions, suchasantioxidantactivity,antibacterialactivity, scavengingfreeradical,anti-tumor,anticoagulation,antithrombotic activity, hypoglycemicactionandinhibitingfattyacid synthase. In order tofurther understand chemicalmechanismsand potential usevalue of polyphenolsin C. oleifera,and to offerareferenceforresearching polyphenolsinC. oleifera, this paperreviewed the statusandadvanceinresearch onextraction,ingredientanalysis,functionresearchandmolecular structuremodiifcation of polyphenolsin C. oleifera.%油茶多酚是油茶中最重要且分布最广泛的次生代谢物质之一,不仅对油茶的品质、色泽、风味和抗逆性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凝血、抗血栓、降血糖及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等功能.为了进一步了解油茶多酚的化学本质及其潜在的利用价值,从而为油茶多酚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文中综述了油茶多酚的提取、成分分析、功能研究和分子结构改造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经济林研究》【年(卷),期】2015(033)002【总页数】5页(P158-162)【关键词】油茶;多酚;研究进展;综述【作者】谢凤;钟海雁【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09.9;S794.4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又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分布在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1],200 多个良种[2],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3],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4]。

油茶果壳的综合利用

油茶果壳的综合利用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期农业工程学收稿日期2020-07-23摘要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油茶果壳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会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果壳里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

本文分析了油茶果壳在工业、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在工业上,油茶果壳可提取木质素,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在医学上,油茶果壳可提取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多糖,提取鞣质类化合物,鞣质类化合物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在农业上,制备生物炭,利于植物生长,能够降解做肥料。

同时,对油茶果壳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油茶果壳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果壳;综合利用;工业;医药;农业中图分类号TS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1-0178-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1.06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ShellLI Yumei LIN Haitao LI Linbei YANG Chenfeng CHEN Mingyuan(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 Guangxi 545006)Abstract Camellia oleifera is a unique woody oil plant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C.oleifera shell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The C.oleifera shell is rich in active ingredient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C.oleifera shell in industry,medicine and agriculture.In industry,the C.oleifera shell could extract lignin,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raw material for papermaking.In medicine,the C.oleifera shell could extractpolysaccharides with antioxidant capacity,as well as tannin compounds,which had hemostatic and analgesic effects.Inagriculture,the C.oleifera shell could be used to prepare biochar,which was good for plant growth and could be degraded to make fertilizer.At the same time,the prospec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leifera shell were prospect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leifera shell.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a ;shell;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industry;medicine;agriculture油茶果壳的综合利用李玉梅林海涛李淋倍阳辰峰陈铭远(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广西柳州545006)世界上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有油茶、椰子、油橄榄和油棕,其中油茶的种植历史已有2000年,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
油茶果壳抗氧化剂 HPL C 色谱图
图 7 没食子 酸标样 HP LC 色谱图
2. 4 油茶果壳抗氧化性能研究 2. 4. 1 不同添加量的油茶抗氧化活性比较 从表 2 可看出油茶抗氧化力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2期
林生深 张晋 张红 杨辉荣 : 从油茶果壳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
47 mmol/ kg
[ 1]
1
实验部分
1. 1 正交试验研究 1. 1. 1 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 L 9 ( 33 ) 正交试验设计组合表 , 对丙酮- 水混合溶剂配比, 提取方式、 溶剂倍数三个因 子正三个不同水平上进行优选试验 . 1. 1. 2 正交试验方法 称取 5g 油茶果壳粉末, 置于 250m L 三口烧瓶中, 于恒温水浴中 , 在回流条件下进行搅拌 浸提 1h, 连续二次 , 合并滤液 , 然后用提 取剂定容 至 250mL , 分别 用 KM nO 4 法及 络合滴定 法[ 3] 进行总还原物及鞣质的含量测定和提取率的计算.
表2
试剂 0 空白对照 加 0. 01% 油茶 加 0. 02% 油茶 加 0. 04% 油茶 1. 95 1. 95 1. 95 1. 95
油茶抗氧化活性比较实验的过氧化值
加 20 7. 57 5. 86 4. 86 2. 36 40 11. 23 10. 36 7. 84 5. 02 60 16. 39 15. 72 13. 45 10. 97 热 时 80 23. 43 21. 77 15. 31 13. 98 间 t/ h 100 35. 34 34. 27 26. 15 20. 71 120 43. 89 43. 78 36. 71 28. 67 140 62. 56 60. 25 49. 93 39. 72
反应名称及试剂 乙酸铅反应 乙酸铅溶解情况 硫酸铁铵反应 香草醛浓硫酸反应 浓硫酸反应 甲醛浓盐酸反应 硫酸铁铵反应 ( 滤液 ) 较多樱红色沉淀 蓝色 少量砖红色 沉淀 蓝黑色 大量咖啡沉淀 图 2 鞣质提取率因素效应曲线
COAE 提取液鞣质类型分析结果
油茶提取液 白色沉淀 部分溶解 蓝绿色 桃红色 T annic acid 白色沉淀 不溶 蓝色 儿茶 白色沉淀 全溶 草绿色 桃红色
46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第 14 卷
图 3 油茶果壳抗氧 化剂 U V 图谱
图4
茶多酚标样 U V 图谱
2. 3. 4 薄层色谱分析 通过薄层分离得到一组分的紫外光 谱的最大吸收与没食子酸的萨特勒 UV 图谱基本一致 ( 见图 5) . 再将该组分与 没食子酸标样在同一硅胶板上展开 , 结 果两者的比移值相同 , 基本确定比组分 即为天然没食子酸. 2. 3. 5 HPL C UV 分析
对比实验的过氧化值
加 60 13. 10 11. 32 12. 38 10. 97 热 时 80 17. 75 15. 89 20. 17 13. 98 间 t/ h 100 23. 61 21. 35 24. 50 20. 71 120 35. 78 33. 78 40. 06 28. 67 140 53. 80 50. 21 58. 78 39. 72
收稿日期 : 1996- 07- 17
44 1. 2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第 14 卷
提取次数 、 提取时间及重复性实验
1. 2. 1 提取次数的研究 称取油茶果壳粉末 10g , 用 20 倍量的 60% 丙酮在回流条件下搅拌浸提 1h, 连续重复提取 9 次 , 直至滴加 1% 铁胺矾不呈蓝色为止 , 计算每次的还原性物质及鞣质的提取率. 1. 2. 2 提取时间的研究 在上述提取条件下, 分别提取 30min, 60min, 120min, 180min, 计算提取率. 1. 2. 3 最佳工艺条件的重复性实验 取 5g 油茶果壳粉末三份, 于最佳条件下进行提取 , 计算每次的提取率及平均提取率. 1. 3 油茶果壳提取物抗氧化成份的分离鉴定 . 1. 3. 1 鞣质类型分析[ 4] 通过以下三个物性反应来进行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的鉴定 香草醛浓硫酸反应; 甲醛浓盐酸 硫酸铁铵反应 . 1. 3. 2 有效抗氧化组分的确定 采用 胡萝卜素共氧化法测定油茶果壳提取物各组分的抗氧化性 . 将待测组分的乙醇 溶液点于硅胶板上 , 喷以 胡萝卜素 亚油酸溶液, 暴露于日光下, 待底色裉去, 黄色的点表 示该组分具有抗氧性 , 颜色越深, 则抗氧性越高. 1. 3. 3 紫外光谱分析 根据油茶与茶叶同属山茶属植物的共性 , 将油茶果壳的有效抗氧化组分的紫外光谱与茶 多酚的紫外光谱 [ 5] 进行对照 . 1. 3. 4 薄层色谱分析 运用圆形展开法选取最佳展开剂, 然后利用薄层色谱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制备, 将分离开的 组分进行紫外扫描, 并对照萨特勒的 UV 标准谱图[ 6] . 1. 3. 5 HPL C- UV 分析 HP LC 条件: 色谱仪型号为 H P1090M, 色谱柱 : C18 柱, 流动相: 甲醇: 水 = 50 50( v/ v) , 检 测波长: 270nm , 流速: 0. 120mL/ min, UV 扫描区域 : 200~ 350nm . 1. 4 油茶果壳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1. 4. 1 不同添加量的油茶抗氧化活性比较 取四份油样 , 编号分别为 1、 2、 3、 4, 1 号为宣白对照 , 2、 3、 4 号分别为添加 0. 01% 、 0. 02% 、 0. 04% 油茶抗氧剂. 在( 60 1) 下进行实验 , 测定 POV 值. 1. 4. 2 BHT 、 PG 、 V E、 油茶抗氧活性的对比实验 取四份油样 , 编号分别为 1、 2、 3、 4, 1 号样品加 0. 04% 油茶 , 2 号样品加 0. 04% BHT , 3 号 样品加 0. 04% V E , 4 号样加 0. 04% PG . 在( 60 1) 下进行实验, 测定 POV 值. 1. 4. 3 柠檬酸 、 V C、 VE 的增效实验 取四份油样 , 编号分别为 1、 2、 3、 4, 1 号样加 0. 02% 油茶; 2 号样加 0. 02% 油茶及 0. 02% 油茶及 0. 02% 柠檬酸, 3 号样加 0. 02% 油茶及 0. 02% V C , 4 号样加 0. 02% 油茶及 0. 02% V E . 在( 60 1) 下进行实验 , 测定 P OV 值. 乙酸铅 硫酸铁铵反应 ;
2
2. 1
结果与讨论
正交试验结果
第2期
林生深 张晋 张红 杨辉荣 : 从油茶果壳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
45
由图 1 图 2 可看出: 因素 A( 丙酮 : 水) 是起决定作用 的影响因素 . 由于在回流 条 件下, 部 分鞣质水解生 成还原性的小分 子 物质 , 因此 因 子对总还原物及鞣质提 取 率 的影响有所不同 . 初步选定最佳水 平 组合为 A 1 B3 C3 . 然后通过补点实验 , 最后确 定最佳提 取条件为 : 60% 的丙 酮水溶液 于 回流下搅拌浸 提, 提取 剂用量为果茶果 壳 量的 20 倍。 . 2. 2 提取次数 、 时间及重复性实验结果 通过提取 次数、 时间及重 复性实验 得
160 103. 50 85. 20 70. 61 53. 09
2. 4. 2 BHT 、 PG、 VE 、 COAE 抗氧活性的对比实验 从表 3 可看出: COAE 抗氧剂比 BHT 、 PG 及 VE 的抗氧化性要好 , 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能. 表3
试剂 0 0. 04% BHT 0. 04% PG 0. 04% VE 0. 04% 油茶 1. 95 1. 95 1. 95 1. 95 20 5. 98 4. 55 4. 75 2. 36 40 9. 56 7. 34 6. 10 5. 02
第 14 卷
第2期
பைடு நூலகம்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 uang dong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Vo l. 14
N o. 2
1997 年 6 月
June 1997
从油茶果壳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
林生深1)
摘要
张晋2)
张红2)
杨辉荣2)
( 1) 珠海华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珠海 , 519055 2) 广东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 , 广州 , 510090) 首次深入而全面地进行了从油茶果壳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 研究 , 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
条件 ; 对油茶果 壳提取物的有效抗氧化成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结构鉴定 ; 采用 POV 法对油茶果壳 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 油茶果壳 ; 没食子酸 O629. 8; T Q 28 中图资料法分类号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的日益增强 , 在回归自然的心理影响下 , 以及对合成 物质争议、 不信赖乃至恐惧的情况下 , 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应用自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 尽管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天然抗氧化物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 , 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 可真正用于食 品工业的商品化品种却不多,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价格问题 . 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效能 与价格因素的综合力接近合成抗氧化剂的天然抗氧化剂, 那将有可能取代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 油茶果壳含有一定量的天然抗氧化物, 但一直未为学者所注意. 本文首次报道了从油茶果 壳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 . 通过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 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 ; 采用 - 胡 萝卜素共氧化法 初步确定有效抗氧化组分 , 并测定其含量; 对有效抗氧化组分进行了详细 的薄层色谱分析和 H PL C- UV 分析. 结果表明 , 抗氧化主要成分为天然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类 物质 . 我国的油茶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 全国有油茶 36. 67 万 hm 2 ( 5500 万亩 ) [ 2] , 每年产油 15 亿 kg, 这将带来 100 多亿 kg 的油茶果壳. 如此庞大的数量, 若能加以有效利用, 将能产生巨 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