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国际金融》第三章国际收支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国际收支理论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有关国际收支调 节的理论主要有: 弹性论 乘数论 吸收论 货币论
第一节
国际ຫໍສະໝຸດ Baidu支的弹性论
(一)提出: 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大萧条和金 本位制度崩溃的背景下出现的。 英,J•V •罗宾逊,1937,《就业理论 文集》,以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弹性分析 为基础,首次正式提出该理论。 后经过L • A •梅茨勒,A • P •勒纳,G •哈伯根等人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国际收支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dB=20000(0.8+0.6-1)x0.05=400 即国际收支将改善400个单位。
de
M (ex em 1)
(四)评价: 1、贡献: 该理论的分析纠正了贬值一定能改善 贸易收支的表面看法,正确指出了只有在 一定进出口供求弹性的条件下,货币贬值 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并在实践中收 到了一定的效果。 见教材441页:韩国的案例
2、缺陷与局限性: (1)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忽略了汇率变 动对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2)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3)进出口商品的弹性难以计算,实际运 用时较困难; (4)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现实中本币 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 程。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乘数论
(一)提出: 经济学家R•哈罗德和F •马克鲁普把凯 恩斯的乘数分析应用于国际收支理论,创 立了乘数论。 (二)前提假设: 1、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2、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同于 贸易收支。
(三)基本内容: 1、当一国出现贸易顺差时,该国的国民收 入水平以乘数方式倍增;当一国出现贸易 逆差时,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以乘数方式 倍减。 出口的增加虽被收入提高所引起的进 口增加而有所抵消(取决于边际进口倾 向),但还是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2、小国开放经济的外贸乘数:
指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 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 市场价格的国家。
1 1 dY dX dX 1 c m sm
1/(s+m)即是小国经济的外贸乘数, 它表示增加1单位出口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1/(s+m)单位。 3、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 弹性论只分析了贬值的价格效应,实 际上,贬值带来的出口和自主性进口变动 不仅直接引起国际收支的变动,还会通过 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引致性进口的变动, 即贬值也有收入效应。
(四)评价: 1、贡献: 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将国际收支 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 具有强烈的政策搭配涵义。 2、局限性: (1)没有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 因果关系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 (2)忽视了资本流动; (3)生产要素可自由转移、贬值是增加出 口的唯一原因的假设与现实差距较大。
该条件的推导 请参见第一章 第三节
即:当ex+em>1时,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 收支;当ex+em=1时,贬值对贸易收支不 发生作用;当ex+em<1时,贬值会使贸易 收支恶化。
举例—1
如果本国最初国际收支保持均衡,本 国的进出口量均为20000个单位,进出口 的需求汇率弹性分别为0.8和0.6,假定本 币贬值5%,国际收支将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公式 dB
分析: 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大国A和B组成,A 的出口构成B的进口,而A的进口构成B的 出口。 假定A国出口增加,则B国进口增加, B国的国民收入下降,从而导致B国的进口 支出减少,而B国进口支出减少又会导致A 国的出口下降。 所以,在存在“国外回应”时,A国的 对外贸易乘数将比原来小。
5、对“哈伯格条件”的修正:
资源配置效应: 在本币贬值过程中,资源从生产率相 对较低的非贸易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出 口部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实际收 入。 在闲置资源效应很小时,货币贬值的 资源配置效应尤为重要。
※贬值对吸收产生的直接效应主要通过以下 三方面起作用: 实际现金余额效应: 指人们愿意以现金形式持有固定比例 的一部分货币。 当本币贬值后,国内物价水平上涨, 人们的实际现金余额因价格上涨而下降。 这时,有些人直接减少消费,于是总 吸收减少;也有些人会出售资产,增加手 中现金余额,这样利率会提高,从而减少 投资与消费,于是总吸收水平下降。
BB 200 48 152
(四)理论评价: 1、贡献: 乘数论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框架 上,阐述了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 系,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是 国际收支理论的重大进展。 2、局限性: (1)没有考虑资本流动;
收入增加虽然会增加进口,从而不利于经常 项目收支的改善,但收入增长引起的经济繁荣会 吸引外资流入,从而改善资本项目。
※贬值对收入产生的直接效应表现在以下三 方面: 闲置资源效应: 当一国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本国 货币贬值所产生的对出口和进口替代的需 求增加,会使收入增加;若一国已实现充 分就业,则闲置资源效应不能发挥作用。 贸易条件效应: 贬值会恶化贸易条件, 指一国出口商品的 国际市场价格与该 这意味着贬值趋于减少实际 国进口商品的国际 收入。 市场价格的比率
货币幻觉效应: 当本币贬值后,物价水平 指人们较多重 上涨,如果人们存在货币 视货币价格而 较少重视货币 幻觉,即使他们的收入也 收入的心理现 象。 同比例提高时,他们也会 减少消费,从而总吸收减少。
总结
货币贬值到底对收入产生作用还是对 吸收产生作用,取决于宏观经济状况、资 源配置情况和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 当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资源配置 尚未优化、吸收倾向小于1时,货币贬值主 要产生收入效应。 当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业、资源配置 实现优化、吸收倾向大于1时,货币贬值主 要产生吸收效应。
MD eP f ( y, i )

当本币贬值时(e上升),MD也相应 地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顺差。 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前提条件是:本 币贬值时,国内的货币供应量D不能增加。
3、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失衡只能用货币政策调节; 国际收支顺差时,用膨胀性的货币政 策(D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时,用紧缩 性的货币政策(D减少)。 (2)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 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 信贷紧缩。
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 Y C I G X M
C C 0 cY M M 0 mY c和m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 向。由此得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 收入为: 1 Y (C 0 I G X M 0 ) 1 c m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本国出口增 加dx,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收入再分配效应: 本币贬值会使物价水平上涨,而工资 的调整却是相对滞后的。这样,物价上涨 使收入由工资收入者(固定收入者)转向 利润收入者(弹性收入者),在他们之间 产生再分配效果。 由于弹性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 较低,这种再分配效应使总消费支出减少, 即吸收减少;如果弹性收入者将其收入用 来增加投资,则吸收增加。所以,总吸收 增加与否,视这两种力量的对比而定。
YB 200 0.8 160
举例
其次,国民收入增加又会引起进口增 加从而间接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两国 的进口增加额分别为: MA 240 0.2 48
MB 160 0.3 48 所以,最终两国的贸易收支增加额为: BA 200 48 152
弹性论 “价格效应”
哈伯格条件 乘数论 + = “收入效应” ex+em>1+m
4、大国开放经济的外贸乘数:
指哪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大,其 进出口的变动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 价格的国家。
由于大国间的经济相互依存,所以 此时在分析外贸乘数时要考虑“国外回应” (Foreign Repercussion)。
(二)前提假设: 1、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 2、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同 于贸易收支; 3、采用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汇率变 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因 素; 4、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
(三)基本内容: 一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该国的国际收 支状况,但这种改善需要满足马歇尔-勒纳 条件,并受到J曲线效应的影响。
ex em 1 m m

该式表明: 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 大国只有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加 上本国和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贬值才能 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
举例
假设A国的外贸乘数为1.2,B国的外 贸乘数为0.8,两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分别为 0.2和0.3,两国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如 果两国得自出口的收入都增加200亿美元, A、B两国的贸易收支差额分别是多少? 首先,出口收入增加必然引起国民收 入成倍增加,由外贸乘数可知,A、B两国 国民收入增加额为: YA 200 1.2 240
(三)基本内容: 1、基本分析框架: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 Y=C+I+G+X-M 令B=X-M,表示贸易收支差额; 令A= C+I+G,表示国内总吸收(总 支出),则: B=Y-A ——基本公式 贸易差额=总收入-总吸收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解释和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由基本公式B=Y-A ,亚历山大认为: 国际收支盈余是因为Y>A,即总吸收 相对于总收入不足; 国际收支赤字是因为Y<A,即总吸收 相对于总收入过多。 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 收入与国内支出的总量失衡。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货币论
(一)提出: 是流行于20C70S以来的国际收支调节 理论,以货币主义学说为基础,代表人物 是美国经济学家R•A •蒙代尔、H • G •约翰 逊。
(二)前提假设: 1、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 率等少数几个变量的稳定函数; 2、货币供给不影响实际产量——货币中性; 3、“一价定律”存在; 4、中央银行不以冲销政策来中和国际储备 引起的货币变化。
(四)评价: 1、贡献: (1)不是从商品角度、而是从货币角度研 究国际收支,注重货币层面,是国际收支 理论研究重心的重大转移,使国际收支理 论更具一般性; (2)侧重运用货币供给政策,这在日益货 币化的社会具有实际意义。
2、局限性: (1)过分强调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作用, 忽视了对收入水平等实物因素的分析。实 际上,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而不是 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2)有些前提假设与现实差距过大,给理 论的运用带来许多限制。
(三)基本内容: 1、基本方程式:
MD P f ( y, i )
一国货币供给由两部分构成:国内部 分D,来自国际储备的部分R,即:
MS m ( D R)
为简便起见,取m=1,则:MS=D+R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则有: MD=MS=D+R R=MD-D ——基本方程式
2、基本观点: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它与国内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密切相关; 当MD>D时,国际收支顺差; 当MD<D时,国际收支逆差。 (2)由于“一价定律”成立,则:
(2)若国内已处于充分就业,出口增加会 造成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吸收论
(一)提出: 20C50S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 亚历山大等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从一国国民收入与支出角度考察国际收支 的一种理论。
(二)前提假设: 1、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同于 贸易收支; 2、一般均衡分析: 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 国际收支的影响。 3、生产要素可自由转移; 4、贬值是增加出口的唯一原因。
(2)政策主张: 从两个方向来调节国际收支差额:一 是增加收入,二是减少支出(或吸收)。 用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政策、直接 管制政策等)来增加收入; 用支出增减型政策(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收入政策等)来减少支出。
3、核心内容——货币贬值效应的分析: B Y A A A0 Y B Y A0 Y (1 )Y A0 B (1 )Y A0 由上式可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实际 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 (1)贬值对收入产生的直接效应; (2)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 (3)贬值对吸收产生的直接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