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 第5章 苯丙素类
天然药物化学 习题

第二章糖和苷类化合物一、填空题1、糠醛形成反应是指具有糖类结构的成分在()作用下脱水生产具有呋喃环结构的糠醛衍生物的一系列反应;糠醛衍生物则可以和许多()、()以及具有活性次甲基基团的化合物()生成有色化合物。
据此原理配制而成的Molish试剂就是有()和()组成,通常可以用来检查()和()成分,其阳性反应的结果现象为()。
2、糖的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的为()型,向下的为()型。
糖的相对构型是指端基碳原子C1羟基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取代基的相对关系,当C1羟基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上取代基在环的()为β构型,在环的()为α构型。
3、苷类又称为(),是()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或()。
按苷键原子分类,常将苷类分为()、()、()和()等。
4、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
一般而言,苷元是()物质而糖是()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
5、苷类常用的水解方法有()、()、()和()等。
对于某些在酸性条件下苷元结构不太稳定的苷类可选用()、()和Smith降解法等方法水解。
6、由于一般的苷键属缩醛结构,对烯碱较稳定,不易被碱催化水解。
但()、()、()和()的苷类易为碱催化水解。
7、麦芽糖酶只能使()水解;苦杏仁酶主要水解()。
8、苷类成分和水解苷的酶往往()于同一生物体内。
9、用质谱法测定苷类成分的分子量可以选用()等,而不能选用()等。
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多糖的是()A.树脂B.树胶C.淀粉D.粘液质E.肝素2、下列苷类中最难被酸催化水解的是()A.氧苷B.硫苷C.氮苷D.碳苷E.氰苷3、此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属于()A.α-D-甲基五碳醛糖B.β-D-甲基六碳醛糖C.α-D-甲基六碳醛糖D.β-D-甲基五碳醛糖E.β-D-六碳酮糖4、Molish反应的阳性特征是()A、上层水溶液显红色,下层硫酸层有绿色荧光B、上层水溶液绿色荧光,下层硫酸层显红色C、两液层交界面呈紫红色环D、两液层交界面呈蓝黑色环E、有橙-红色沉淀产生5、可用于检查糖类并能显示不同颜色的PC显色剂是()A.α-萘酚-浓硫酸试剂B.茴香醛-浓硫酸试剂C.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D .间苯二酚-硫酸试剂E .苯酚-硫酸试剂6、下列苷类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酸水解的是( )A . B.C. D.7、有关苷类成分的酸催化水解,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 .一般苷类成分的酸水解易难顺序为:N-苷 > O-苷 > S-苷 > C-苷;B .吡喃糖苷较呋喃糖苷易水解,水解速率大50 ~ 100倍;C .吡喃糖苷的水解速率大小顺序:五碳糖 > 六碳糖 > 七碳糖;D .在吡喃糖苷中,水解难易顺序程度:氨基糖苷较难水解,羟基糖苷次之,去氧糖最易水解。
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填空题全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2.中药方剂各组成药味的有效成分之间通过配伍最有可能出现的物理变化是(溶解度)的改变,从而对(药效)产生相应的影响。
3.对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也总结出一些初步规律。
如以辛味药为例,辛味药含(挥发油)成分者最多,其次是(苷类和生物碱)。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7.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要注意(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
10.利用中药成分混合物中各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可采用(溶剂分配法)而达到分离。
11.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剂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沉淀法)进行分离。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4.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
5.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称为(苷键),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
6.苷元通过氧原子和糖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氧苷),根据形成苷键的苷元羟基类型不同,又分为(醇苷)、(酚苷)、(酯苷)和(氰苷)等。
7.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
一般而言,苷元是(亲脂性)物质而糖是(亲水性)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8.由于一般的苷键属缩醛结构,对稀碱较稳定,不易被碱催化水解。
但(酯苷)、(酚苷)、(稀醇苷)和(B位有吸电子)的苷类易为碱催化水解。
1.醌类化合物在中药中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种类型。
2.中药中苯醌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
3.萘醌类化合物分为()、()及()三种类型。
8.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主要为(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算)。
10.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上位置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两种,前者羟基分布在(两侧苯环上)上,后者羟基分布(一侧苯环上)上。
天然药物化学简答题简述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天然药物化学简答题简述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甲基丙素途径和香豆素途径。
2.甲基丙素途径:甲基丙素途径是苯丙素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首先,苯丙氨酸被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形成对羟基苯丙氨酸。
然后,对羟基苯丙氨酸经过甲化反应,催化剂是对羟基苯乙酮酸羟化酶,形成对羟基苯乙酮酸。
最后,对羟基苯乙酮酸经过脱羧反应,催化剂是对羟基苯乙酮酸脱羧酶,形成香豆素。
香豆素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其他苯丙素类化合物,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香豆素途径:香豆素途径是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次要生物合成途径。
首先,酪胺酸经过酚氧化酶催化,形成酪酸。
然后,酪酸经过羟化反应,催化剂是酪酸羟化酶,形成对羟基酪酸。
最后,对羟基酪酸经过甲化反应,催化剂是对羟基酪酸甲基转移酶,形成香豆素。
4.总体上,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通常经过羟化、甲化和脱羧等反应,催化剂包括羟化酶、甲基转移酶和脱羧酶等酶类。
不同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导致不同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合成。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6)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 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 脂肪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 (Primary Metabolites)。
(7)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 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 起重要作用(Secondary Metabolites),次生代谢是 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 要有效成分。
13
举例:大黄中的5种蒽醌苷元成分:
OH O OH 苷元名称 R1
R2
大黄酸 -COOH
H
大黄素
-CH3
-OH
R2
R1 芦荟大黄素 -CH2OH H
O
大黄素甲醚 -CH3
-OCH3
大黄酚
-CH3
H
14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和未来
在我国,明代《医学入门》(公元1575年) 中就有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 酸的记载。1711年由洪遵所著《集验方》 一书,记载了用升华法制备纯化樟脑的 过程。
化学物质 。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
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
作用的化学成分。
21
(4)有效部位:在天然药物化学中,常将含 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 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 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5) 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 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天然药物化学
1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糖和苷 第三章 苯丙素类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第九章 生物碱
苯丙素类-天然药物化学1 (2)

HO HO
CH2OH O O OH
HO
Esculin
O
O
HO
HO
O
O
Esculetin
36
香豆素 (一)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ex. 伞形科植物欧前胡(尹波前胡, Peucedanum osth ruthium)根状茎中的王 草质(ostruthin),6位含有两个异戊烯基的 十碳链,该化合物具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
8
1
通常将香豆素分为四类:
26
10.2 结构
苯骈-α 吡喃酮
27
结构特征 1.母核: 苯骈α-吡喃酮 比较色原酮 (苯骈γ-吡喃酮p133)
也可看做邻羟桂皮酸的内酯
28
2.母体: 7- 羟基 香豆素 7 - 羟基 苯骈α-吡喃酮
90%以上有7位羟基或醚基, 因此,7-羟基香豆素
(即伞形花内酯) 可认为是 香豆素类的母体。
MeO
MeO
OMe
MeO
OMe
HO
丁香酚
OMe
a—细辛醚
OMe
β—细辛醚(苯丙烯)5
概 述 苯丙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一、苯丙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
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ids)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 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包括简 单苯丙素类(如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醛、苯丙酸 等)、香豆素类、木脂素和木质素类、黄酮类,涵盖 了多数的天然芳香族化合物。
13
简单苯丙素类
• 简单苯丙素类衍生物还可与糖或多元醇结合,以 苷或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此类化合物往往具 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如茵陈的利胆成分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金银花的抗菌成分3,4-二 咖啡酰基奎宁酸(3,4-dicaffeoyl quinic acid), 南沙参中的酚性成分沙参苷I(shashenoside I)等。 此外,简单苯丙酸衍生物还可经过分子间缩合形 成多聚体,如丹参的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 (rosmarinic acid)。
苯丙素(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9
O O
荜澄茄脂素
H3CO HO
9’
O
7
OH
OCH3 OH
落叶松脂素
55
第三节
木脂素类
lignans
(三)木脂内酯
二芳基丁内酯
O
O
O
O
O
O
56
第三节
木脂素类
lignans
木脂内酯例子
O
O
O
H3CO
O
O
O
O
O
RO
O
O
OCH3 OCH3
R=H 牛蒡子苷元 R=glc 牛蒡子苷
O O
台湾脂素A
O O
台湾脂素B
coumarins
三、提取分离方法
(一)系统溶剂分离法
前胡→乙醇提取物→水分散
乙酸乙酯萃取 正丁醇萃取物 物(游离) (苷)
33
第二节
香豆素类
coumarins
(二)水蒸气蒸馏法
小分子香豆素
34
第二节
香豆素类
coumarins
(三)碱溶酸沉法
内酯环
条件的控制
C-8有酰基
侧链酯基水解
烯丙醚或邻二醇重排
HO
OH
HO
O
OH
绿原O酸
抑制组胺释放
COOH
OH OH
O O
OHOH
OH
绿原酸
CH2OH
O OH
H3CO O
HO
H3CO
OH
OH OH
OH
丁香苷
8
第一节
简单苯丙素
Simple phenylpropane
二、提取和分离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B):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B)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A)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A)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B)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B)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B)A2B3B4A5A6B7BB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二、判断题Y1.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的熔点。
Y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Y3.利用13C-NMR的门控去偶谱,可以测定13C-1H的偶合数。
极性4.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2√3√4х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述化合物,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C ABD四、回答问题1、将下列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1乙醇、6环己烷、2丙酮、4氯仿、5乙醚、3乙酸乙酯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环己烷2、将下列溶剂以沸点高低顺序排列: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醇、甲苯、苯、吡啶、氯仿、乙醚、二氯甲烷、正戊醇3、请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A B CDA、水B、甲醇C、氢氧化钠水溶液D、甲酸铵4、分离天然产物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五、解释下列名词二次代谢产物、HPLC、DCCC、F AB-MS、HR-MS六、填空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章苯丙素类

红外光谱法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测 定苯丙素类成分的官能
团和化学键信息。
X射线衍射法
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测 定苯丙素类成分的晶体
结构和空间构型。
03
苯丙素类的生物活性与 药理作用
抗菌与抗炎作用
抗菌
苯丙素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其抗菌机 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或干扰蛋白质合成等途径实现。
酶促反应
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多种酶参与催化 反应,如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羟 化酶等,这些酶在调控苯丙素类化合 物的合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02
苯丙素类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从植物中 提取苯丙素类成分。
微波辅助提取法
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使植物中的苯 丙素类成分快速释放,具有提取时间
抗炎药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 可减轻炎症反应,对一些炎症性 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抗氧化剂
01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细
胞衰老,在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中可作为抗氧化剂使用。
营养补充剂
02
部分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营养保健来自用,可作为营养补充剂添抗氧化作用
清除自由基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抑制氧化酶活性
苯丙素类化合物可抑制与氧化应激相关的酶活性,如脂质过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等,从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其他生物活性
抗糖尿病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 尿病症状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胰岛素分 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苯丙素类
一、选择题
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为 ( )
A .C 6-C 3-C 6
B .
C 6-C 3
C .C 6-C 2-C 5
D .C 6-C 1-C 6
2. 香豆素结构中第6位的位置正确的是( ) O O A E D
C
B
3. 香豆素类化合物母核上最常见的含氧取代基位置是 _ 。
A. 5位
B. 6位
C. 7位
D. 8位 4. 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
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E. 酮基
5. 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
A. 苯骈α-吡喃酮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E. 苯骈γ-吡喃酮
6. 呋喃香豆素和吡喃香豆素的形成是由于香豆素母核7-位羟基与异戊烯基
环合的原因,异戊烯基通常存在的位置是 _ 。
A. 3位
B. 4位
C. 6位或8位
D. 5位或8位
7. 香豆素与浓度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 )
A. 脱水化合物
B.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脱羧基产物
E. 醌式结构
8. 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
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E. 酮基
9. 香豆素与浓度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 )
A. 脱水化合物
B.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脱羧基产物
E. 醌式结构
10. 有挥发性的香豆素的结构特点是( )
A.是第6位
B. 是第6位
C. 是第6位
D. 是第6位
E. 是第6位
A.游离简单香豆素
B.游离呋喃香豆素类
C.游离吡喃香豆素
D.香豆素的盐类
E.香豆素的苷类
11.补骨脂中所含香豆素属于()
A. 简单香豆素
B. 呋喃香豆素
C. 吡喃香豆素
D. 异香豆素
E. 4-苯基香豆素
12.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
A. 抗菌作用
B. 光敏作用
C. 解痉利胆作用
D. 抗维生素样作用
E. 镇咳作用
13.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中,除了()。
A. 乙醚
B. 氯仿
C. 乙酸乙酯
D. 水
14.下列结构的母核属于()
O
O
OR
OCH
3 H
3
CO
H
3
CO
A.简单木脂素
B.单环氧木脂素
C.环木脂内酯
D.双环氧木脂素
E.环木脂素
15.下列类型化合物中,大多数具香味的是()。
A.黄酮苷元
B.蒽醌苷元
C.香豆素苷元
D.三萜皂苷元
E.甾体皂苷元
16.能使游离香豆素和香豆素苷类分离的溶剂是()。
A.甲醇
B.沸水
C.乙醇
D.乙醚
E.热浓碱水
二、填空
1.游离香豆素及其苷分子中具有结构,在中可水解开环,
加又环合成难溶于水的而沉淀析出。
此性质可用于香豆素及
其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和提取分离。
2.香豆素是_ _的内酯,具有芳甜香气。
香豆素是一类具有母核的化
合物。
它们的基本骨架是。
3.香豆素的结构类型通常分为下列四类:__ _、_ _、_ _、_ _。
4.多数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显。
5.小分子的香豆素有,能随水蒸汽蒸出,并能具有升华性。
6.木脂素多数呈游离型,少数成苷。
在植物体内常与大量树脂状物共存,
遇或易异构化或结构重排,且在溶剂处理过程中容易,这
是提取分离木脂素的难点,在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7.香豆素因具有内酯结构,可溶于碱液中,因此可以用__ _______法提取,
小分子香豆素因具有_ ___,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8.香豆素类化合物,多具有()色荧光。
9.木脂素是由两分子构成的。
10.香豆素的母核为,由脱水而成。
11.
三、判断
1.香豆素是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环合而成的内酯化合物。
()
2.苯丙素类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
()
四、问答
1.简述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香豆素类成分的基本原理,并说明提取分离时
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