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于凤玲周扬陈建宏周智勇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摘要: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文章选取最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人均GDP以及能源消费量建立了一个时间序列,并对之分别进行了平稳性判断、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检验。

同时依据该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误差修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以及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进行的解耦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能源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存在相对解耦关系。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发展;时间序列;格兰杰因果检验;解耦分析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3−0029−07近年来,各国学者就本国及本地区(例如马来西亚[1]、印度[2]、巴基斯坦[3]、韩国[4]、希腊[5]等国家以及亚洲[6]和独联体国家[7]等地方)的能源消费以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和关注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2006年申振东,杨保建[8]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研究,指出要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能源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杨子晖、宣宜、李艳云、袁鹏及陈正等[9−13]分别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碳排放、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等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说明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提倡全民实行节能、低碳的生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最近,Abdul Jalil, Mete Feridun[14]对中国的经济、能源、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发展能降低环境的污染,而能源消费导致碳排放增加。

Usama Al- mulali和 Che Normee Binti Che Sab[15]运用面板数据对非洲南部30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释放量进行研究,指出能源消费对于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求提高这些国家的能源生产率。

基于L-P指数均值分解法对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分析——以广东为例

基于L-P指数均值分解法对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分析——以广东为例
20 年第 7 09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ONOMI C RES RC G DE EA H UI
No7, 0 . 2 09
总第 4 5期
S ra .5 e ilNo4
基 LP 数 值 解 对 位 D能 变 的 析 于 - 指 均 分 法 单 GP 耗 化 分
以广 东为例
而 重 工 业 增 加 值 由 l 9 . 亿 元 , 加 到 7180 元 。 轻 47 7 4 增 3 . 3亿 重工业 比例 由 4 .: .转化为 3 .: ., 7 56 42 96 0 七年问重工业 比重 64 上 升 了 78 . %。 ( ) 东 省 能源 消 耗 现 状 二 广
个组成要素 的变化 , 从而辨别各要素 的影 响程度 , 确定影响
作用较大的因素 , 此方法层层进行分解最终把各影响因素 按 对 目标 变 量 的影 响 区分 开来 。蒋 正 华 采 用 结构 分解 分 析 法 , 分析 了中国经 济结构 、能源效率 与能源消费之 间的关 系, 研 究结论是 : 当某一时期结构份额为 负的时候 , 即说 明了经济 结构不太合理 , 这样会阻碍单位 G P能耗 的下降 ; D 各产 业能 源利用率的提高会促进总的能源效率的提高 。 孙天晴对结构

额的 卜_ 指数均值分解法。 P
2 0世纪 8 O年代起 ,国外学者开始用因素分解方法讨论 经 济结 构 与产 业 活 动 问题 ,并形 成 了 Lser IdxP ace apye ne 、ash
IdxDv iIdx 种指 数 分解 方 法 。国 内专 门研 究 产 业结 ne 、 is e 三 ian
关键 词 :— P指数 均值 分 解 法 ; L 单位 G P能耗 ; D 结构 份 额 ; 率份 额 效 中图 分 类 号 :2 40 F2.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O 9 0 — 19 0 17 — 9 X 2 o )7 0 2 — 3

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视角

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视角

vr be, ee lya etr r r orc o d lVE M)a e a vco trges e d1E pr arsl r hn vr ai l w a s mpo vc r r t nmo e ( C rt rh na etr uoersi e m icleu s ia e oeoc ei h t a v mo . i tf C o o
fo r m 1 5 o 2 0 s iv siae y a pyn one ain te r n a g rc u ai . itgain ts h ws ta o g tr 3 t 0 6 i n et td b p lig c itg t h oy a d Grn e a sl Cone rt ets o h tln em 9 g r o y t o
王 守春 ,董 秀成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工商管理 学院 ,北京 12 4 ) 0 29
【 要】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 G agr 摘 rne 因果 关系检验 方法,对 15- 2 0 年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 长、产业 结构 、技术 93 0 6
进 步间的协整关 系和因果关 系进行 了实证研究。研 究发现 :中国能 源消 费总量、经济增 长、产业结构、技 术进步之 间存在 着长
20 年第 1 09 期
改 革 与 战 略
REFORM ATI ON & S TRATEGY
NO.,00 12 9
第 2卷 ( 5 总第 15 ) 8期
( u uavl N . 5 C m l i y O1 ) te , 8
中国能源消费与 GD P因果关 系的实证研 究
基 于结构 变化 、技 术进 步视 角
c u ai r n n fo ne g oG DP a s ly nig m e r yt t u r .

广州市产业能效分析及研究

广州市产业能效分析及研究

广州市产业能效分析及研究摘要:结合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结论,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广州市产业能效水平,与典型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在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下的节能工作方向建议。

关键词:统计数据,能源消费,能源效率,产业能效1前言近年来,广州市不断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物质支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密不可分。

能否有效利用能源资源,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效, 对经济高质量至关重要。

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依存度的关系, 彭志龙等[1]认为经济快速增长必然增加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慢于经济增长、但其仍然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推动力。

崔莎莎[2]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大致相同,三产业有不同的能源消费倾向。

刘宇等[3]利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信息,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通过计算得出能源消费能力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小为第一产业。

沈谦[4]认为技术进步是能耗强度下降的首要因素。

安静[5]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起负向效应;从短期看,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表现为先正向后负向,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能源消耗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郭承龙[6]认为重型化经济也可实现能源消费的脱钩,做到降低能耗、发展低碳经济。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广州市产业能效水平,与典型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在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下的广州节能工作的方向建议。

2广州市能源消费状况能源效率,主要指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即能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获得产出的效率,其经济含义是单位能源的使用对某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表示某地区经济依赖能源的程度。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能 源 消 费 的影 响 。
『 键 词 1经 济增 长 ;能 源 结 构 ; 能源 消 费 ;协 整 性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F0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编 号] 6 3 0 6 f 0 0 0 — 0 0 0 文 1 7 — 4 1 2 1 )5 0 1 — 5
能 源作为 世界 经济 发展 必不 可少 的要 素 之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 对 经 济 的 推 动 作 用 日益 明 显 和 重 要 。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后经 济 的 高 速发 展 带动 能 源 消 费 以较 快 的速 度 增 长 。 中 国 的 能 源 消 耗 已 经 占 到 了 世 界 总 量 的 1 % ,相 当 于 美 国 能 源 消 耗 量 的 7 %。 如 果 继 续 5 0 以 目前 的 速 度 增 长 , 中 国 的 能 源 消 耗 量 将 在 7年 内 翻 一 番 , 并 取 代 美 国成 为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能 源 消 耗 国 。 中 国 能 源 消 费 量 的 大 幅 增 长 并 不 完 全 是 由 经 济 的 高 速 增 长 所 带 动 的 ,我 国 的 能 源 消 费 结 构 "是 一 项 重要 的影 响 因素 。我 国的能 源 禀 赋具 有 d z 多 煤 、少 油 、少 气 的 特 点 , 中 国 一 次 能 源 生 产 和 消 费 结 构 中 ,煤 炭 比 重 分 别 高 达 7 % 和 6 .% , 6 89 是 世 界 上 煤 炭 比 重 最 高 的 国 家 。虽 然 解 放 以 来 我 国 能 源 结 构 有 所 改 善 ,天 然 气 、石 油 、 水 电 比 例 逐 步 提 升 ,但 煤 炭 依 旧 是 我 国 最 主 要 的 能 源 品种 。 经 济 增 长 带 动 能 源 消 费 ,能 源 消 费 得 越 多 就 自然 更 多 地 消 耗 我 国 储 量 最 多 且 成 本 较 低 的 煤 炭 ,而 煤 炭 又 是 一 次 能 源 中 热 值 最 低 污 染 最 大 的 能 源 品 种 ,且 我 国 的 煤 炭 利 用 以 燃 烧 为 主 , 在 每 年 消 费 的 煤 炭 中 , 有 8 % 以 上 是 直 接 燃 烧 。 这 样 的 能 源 0 消 费 结 构 导 致 我 国 能 源 效 率 与 发 达 国 家 甚 至 一 些 发 展 中 国 家 有 着 较 大 的 差 距 ,产 生 了 能 源 消 费 居 高 不 下 ,污 染 严 重 等 问 题 。 本 文 采 用 协 整 理 论 研 究 了中 国 17 9 8年 ~ 0 7年 经 济 增 长 和 能 源 消 费 结 20 构 及 能 源 消 费 间 的 关 系 ,并 对 我 国 能 源 问 题 提 出 了 相 关 的政 策 建 议 。

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作者:国涓车淑琴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7期[摘要]文章运用Panel Data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三个地区的GDP和能源消费之间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通过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东部地区存在由能源消费到GDP单向的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短期内则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

不仅如此,长期来看,西部地区存在由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的检验结果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中部地区的GDP和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任何长期或短期的因果关系。

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Panel Data;单位根检验;Panel Data;协整检验[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5BJY013)[作者简介]国涓,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4;车淑琴,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7-0077-0006一、前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多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不合理以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能源消耗强度比许多发达国家都要高,这就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出高能耗的特征。

在经济发展中我国必然面临着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稀缺性问题,以及由于能源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量巨大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负面问题,能源问题正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在能源约束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能源的协调发展等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省际能源消费对总产出的影响及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中国省际能源消费对总产出的影响及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言能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没有能源的支撑就不会有基本的生产活动。

中国是当今世界大型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

如果内外部环境许可,中国的经济的适度增长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然而,一味的通过增加能源消费的总量是不是一定会增加我国各省的产出?目前我国各个省的能源消费与总产出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各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数据选择本文采用的数据为年度数据,样本期的选择为2002年—2012年。

根据面板数据的要求,本文选取的数据有:1.我国30个省份的GDP: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02年—2012年的各省GDP。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以2002年为基准的GDP 指数,调整计算2002年—2012年的实际GDP。

2.我国30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本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个别缺失数据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得到(能源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

三、实证研究1.总体研究首先确定2002年—2012年30个省市相关数据所对应的面板数据类型,通过Eviews 的F 检验和Hausman 检验得到如表所示的结果:表F 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从F 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来,F 检验的P 值小于0.05,应该推翻原假设,不选择混合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同样,从H 检验的结果能够看出来,H 检验相应的P 值小于0.05,因此拒绝随机模型,还是应该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经过回归得到方程如下:2.区域研究依据地理区域,我国30个省市可分为东、中、西部。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

其对应的面板模型通过检验确定为固定效应模型,对应的回归方程如下:中部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其对应的面板模型通过检验确定为固体效应模型,对应的回归方程如下: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题目: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我们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来检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实现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能源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但过量的能源消耗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将回答以下问题:(1)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正向关系?(2) 能源消费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3) 如何实现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2. 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本研究将收集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和环境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清洗。

数据来源包括各国领导统计机构、国际机构和文献研究。

2.2 回归分析我们将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索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能源消费量为自变量,控制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数据建模和分析。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3.1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将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讨论。

结果显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效应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3.2 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分析能源消费与环境指标(如二氧化碳排放量、空气污染程度等)之间的关系,并讨论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能源消费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加剧,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4. 结论与讨论4.1 结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granger因果关系来看存在着广州市能源结构稷经济增长到能源瀵费的单顼困慕关系并且存在羞经济增长到能源结构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广州市经济增长是影响能源结构的主要原因这也部分解释了随着广州市经济的发展和能源供需缺口的增大增加对煤炭的消费是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过快的主要原因
维普资讯
度统计数据基础上 。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 验研究 了时间序歹 变量 之 间是 否存在 因果 关系 ; 运用协整 理论研 究 了广 州市 18 哇 并 90— 20 03年能源消费与 G P及能源结构之间的关 系。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 G P和能源结构是能源消费的 Ga- D D rr口原因 。 日 并且 G P与能源 D 消费及能源结构之 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 能源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于经济增长 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 与生态经济 ; 广州能源需求; 能源结构 ; 协整 ; r - Ga日 r口 X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12—2 (0 0 一03 —0 1 埘 2 )l 15 4 中图分类号
要 的理论 意义 和现 实意义 。随着广 州市 经济 的发 展 , 能源 需 求增 长迅速 , 能源供需 缺 口不断增 大 。广州 市 由于地 域 狭窄 , 地 无 煤 矿 、 油 , 力 资 源 可 开 发 量 仅 为 7 本 原 水 5万 k 能源供 给主要 由国内兄弟 省市 调 入煤 炭 、 油 和并 网 W, 石
中国 人 口 ・ 源 与环 境 20 资 07年 第 1 卷 第 1 7 期
C N P U A I N。 E O RC SA N I O ME T V 11 HIA OP L T O R S U E ND E V R N N o 7

No 1 .
20 07
广州市能源消费与 G 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D
能源是 国 民经 济发 展 的支 撑和 动力 , 是社 会得 以繁荣 进 步的重要 物质 基础 , 于经济持 续健 康 的发 展 和人 民生 对 活 的改善 有着 重要 的促 进作 用 。当前 , 区经 济 的发 展越 地
来 越受到 能源 的直 接制 约 , 随着 工 业 化 和城 市 化 的加 快 ,
存 在 因果 关 系及 因果 关 系的方 向 。
收 稿 日期 :06—0 20 6—0 1
13 时间序列变量的协整检验 .
关 于协整关 系 的检 验 与 估 计 有许 多 种 模 型 , Es 如 nl e

Gagr 步 法 、oasn极 大 似 然 法 则 等 , 于单 方 程 r e两 n Jhne 对
于相应 显著 性水平 下 的临 界值 , 拒绝 原 假 设 , 到 结论 则 得 x 对 Y存 在格 兰杰 因果关 系 。 。 。
20 年 能源消 费和 G P 能源 结构 之 间 的协 整性 及 因 03 D 及
果关 系。
l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本文采 用扩充迪 基 一福 勒 检验 检 验 时 间序 列 的平 稳 性 , 用协整检 验考 察时 间序列 变量是 否存 在长 期均 衡关 采 系 , 用格 兰杰 因果 关 系检 验考 察时 间序列 变量 之 间是 否 采
系统 , e rne 两 步法 通 常 检 验 两 变 量 间 的 协 整关 E —G agr
作者简 介: 晓青 , 士 , 教授 , 钟 博 副 研究 方 向为 生 态 以及 生 态 经 济 。
*中山大学二期 95项 目、 8 广东省 20 05重大项 目、 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究 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 目( 编号:9 9x 科学基金项 目( 编号 :70 3 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948 ) 九五” 重点项 目( 编号 :6 J02 资助 。 9A B 4 )
钟 晓青 吴浩梅 纪秀江 朱海燕 易霞俊 , 2
(. 1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 院 、 岭南学院 , 广东 广州 507 ;. 125 2 中山大学 园林 及生态经济规划研 究所 , 广东 广州 507 间关 系对于广州的能源环境和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十分重要。本文在广 州市 18 D 90—20 03年的年
经 济增长 和能源 消 费及 能源 结 构 之 间 的均衡 关 系具 有重
Ay = a+ t t + it l+ y

7I t Ay

i £ + i
其 中 , 为 白噪 声 , △表 示 对 变 量 进 行 一 阶差 分 。原 假设 H 一 0 是 l , =0 即序列 Y有 一个单 位根 ( 平稳 ) 是 时 非 t 间趋 势 。本 文 的检验采 用麦金 农 ( cinn 临界 值 , Makno ) 比较

12 时间序列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格兰 杰 因果 性 的定 义 为 , 果 由 Y 和 x 滞后 值 所 决 如
定的 Y的条件 分 布与仅 由 Y的滞 后 值所 决 定 的条 件分 布 t . 不相 同 , 称 变量 x 对 Y存在 格 兰杰 因果关 系 。如果 两 则 个时 间序列 之 间存 在格 兰杰 因果关 系 , 则说 明其 中一 个序 列 的信 息有 助于对 另一个 序列 的预测 作 出更 准确 的估计 。 格兰 杰 因果 关 系可 以用 F 计量来 进行 , 果 F统 计量大 统 如
11 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检验 时 间 序 列 变 量 的 平 稳 性 的 方 法 有 迪 基. 勒 福 ( F 、 利普一 D )菲 配荣 ( P 检 验 等 , 文 运用 扩 充 迪 基. 勒 P) 本 福 检验 ( D ) 模型 如下 : A F,

能源短 缺 日 成为经 济发 展难 以挣 脱 的瓶 颈。 因此 , 益 研究
检验 的 A F值 和 临 界 值 △ . 最 优 滞 后 期 使 用 赤 池 D v的
( kie 的 AC准则决 定 。 Aa ) I k
水电及国外部分石油进 口, 能源的外部依赖性很大, 而且
广州 市 的能源 消费结 构 中 , 原煤 的 比例 达 到 5 % , 多消 0 过 费煤 炭不但 造成 了能 源利用效 率低 下 , 也带来 了严重 的环 境 问题 。关 于 能源消 费的分 析 , 内学者运 用协 整理 论进 国 行了大量 的研究 l , 文采 用协 整 理论 研 究广 州 市 18 本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