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内容及条文说明)

合集下载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
2
中:裂缝宽度在 3~10 mm 之间,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 重:裂缝宽度大于 10mm,断角有松动,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 3.2.4 错台 接缝两边出现的高差大于 5mm 的损坏。 轻:高差小于 10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重:高差大于 10mm 以上,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3.2.5 唧泥 板块在车辆驶过后,接缝处有基层泥浆涌出,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 换算成面积。 3.2.6 边角剥落 沿接缝方向的板边碎裂和脱落,裂缝面和板面成一定角度。 轻:浅层剥落,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中:中深层剥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有开裂,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 换算成面积。 重:深层剥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多处开裂,深度超过接缝槽底部,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 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3.2.7 接缝料损坏 由于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等原因,接缝内已无填料,接缝被砂、石、土等填塞。 轻:填料老化,不密水,但尚未剥落脱空,未被砂、石、泥土等填塞,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 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重:三分之一以上接缝出现空缝或被砂、石、泥土填塞,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 度(1.0m)换算成面积。 3.2.8 坑洞 板面出现有效直径大于 30mm、深度大于 10mm 的局部坑洞,损坏按坑洞或坑洞群所涉及的面积计算。 3.2.9 拱起 横缝两侧的板体发生明显抬高,高度大于 10mm,损坏按拱起所涉及的板块面积计算。 3.2.10 露骨 板块表面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或表层松疏剥落,损坏按面积计算。 3.2.11 修补 裂缝、板角断裂、边角剥落、坑洞和层状剥落的修补面积或修补影响面积(裂缝修补按长度计算, 影响宽度为 0.2m)。 3.3 砂石路面 砂石路面损坏分 6 类。 3.3.1 路拱不适 路拱过大或过小。过大将降低行车安全性,过小将使路面雨水不能及时排出。路拱不适程度根据 经验确定,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3.0m)换算成面积。 3.3.2 沉陷 路面表面的局部凹陷,按面积计算。 3.3.3 波浪搓板 峰谷高差大于 30mm 的搓板状纵向连续起伏,按面积计算。 3.3.4 车辙 轮迹处深度大于 30mm 的纵向带状凹槽(辙槽),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4m)换算 成面积。 3.3.5 坑槽 路面上深度大于 30mm、直径大于 0.1m 的坑洞,按面积(㎡)计算。 3.3.6 露骨

JTG/T H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H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蓝字为增加内容,红字为修改内容)P5 表3.2.24 钢—混凝土组合拱桥 拱肋、横向联结系、立柱、吊杆、系杆、行车道板(梁)、支座 修改为: 4 钢—混凝土组合拱桥拱肋、横向联结系、立柱、吊杆、系杆、行车道板(梁)、支座、桥墩、桥台、基础P7 公式(4.1.1)∑=−=kx x l l l U )DMCI (BMCI PMCI 1100或 (4.1.1)当1=x 时,11i DP U =当2≥x 时,)100(10011∑−=−××=x y y ijx Ux DP U(其中j=x ,x 取2,3,4,5,…k )当 k ≥2时,U 1……. U x 公式中的扣分值DP ij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当100=ij DP ,则0)DMCI (BMCI =l l l PMCI 或y x U 、、——引入的中间变量;表4.1.1 构件各检测指标扣分值指标标度 检测指标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度类别1类 2类 3类 4类 5类 3类0 20 35 ― ― 4类0 25 40 50 ― 5类0 35 45 60 100P8 公式(4.1.2)式中:i PCCI ——上部结构第i 类部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当上部结构中的主要部件某一构件评分值l PMCI 在[0,40]区间时,其相应的部件评分值i PCCI =l PMCI ;i BCCI ——下部结构第i 类部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当下部结构中的主要部件某一构件评分值l BMCI 在[0,40]区间时,其相应的部件评分值i BCCI =l BMCI ;PMCI min ——上部结构第i 类部件中分值最低的构件得分值;BMCI min ——下部结构第i 类部件中分值最低的构件得分值;DMCI min ——桥面系第i 类部件分值最低的构件得分值;P9 表4.1.54.1.7当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技术状况等级为3类、桥面系技术状况等级为4类,且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分为40≤Dr <60时,桥梁总体技术状况等级可评定为3类。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1 总 则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1  总    则

1 总则1.0.1 本次修订的重点是同控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有关的指标。

1.0.2 本次修订明确了本标准不仅适用于新建工程也适用于改建工程,并对于改建工程作了较具体的规定。

此外,由于城市道路、厂矿道路等专用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等不同,所以不包括在本标准的使用范围内。

1.0.31 关于公路分级本次修订未对等级划分进行调整,主要考虑一定的延续性,但内涵有所不同。

公路等级注入了功能、服务水平、交通量的概念并贯穿始终。

这一点得到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多数专家的赞同。

本次修改将标准车型统一为小型车,是考虑到我国交通组成的发展趋势,据2001年最新统计小客车已占汽车交通量的36.29%,且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汽车交通占混合交通的87.58%,且为增长趋势. 因此,将小客车和中型载重车两种标准车型统一,既符合我国公路交通的运输发展趋势,又避免了交通量统计混淆,同时也为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根据我国情况,一级公路隐含两种功能,但均按供汽车行驶定义一级公路,当作为集散公路时,纵横向干扰较大,为保证供汽车行驶可设慢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而作为干线公路时,为保证其运行速度、运行安全和服务水平,应根据需要采取控制出入的措施;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为保证车辆行驶速度和运行安全,在慢车多时可设慢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三、四级公路定义为主要供汽车行驶,是指主要设计指标按供汽车行驶考虑,但同时也允许拖拉机等慢速车和非机动车使用行车道,混合交通特征明显,运行速度在40km/h以下。

这些规定都隐含着公路的功能,因此,应将本章与有关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如等级选用、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线交叉及交通工程设施(控制出入)等都与所确定的公路的功能有关。

根据2001年统计国道网平均车速46km/h,其中16个省大于50km/h,仅5个省小于40km,占里程20%,其中只有两个省可能是公路等级影响,其余有可能是拥挤造成,同期统计四级公路占11%,说明即使三级公路,也有部分运行速度在40km/h以下。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是对公路技术状况进行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制定,对于公路建设、维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路面附着力、路面漫反射系数、路面纵横坡、路面标线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首先,路面平整度是评定公路技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路面平整度直接影响着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路面平整度指标采用国际通用的IRI(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指标进行评定。

IRI指标是通过对车辆在路面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加速度进行测量,从而评定路面的平整度。

根据IRI指标,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可以分为优良、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路面需要采取不同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其次,路面附着力是评定公路技术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路面附着力直接关系着车辆在路面行驶时的抓地力和制动距离。

一般来说,路面附着力指标采用SCRIM(Sideway-force Coefficient Routine Investigation Machine)测试进行评定。

SCRIM测试是通过在路面上进行特定速度下的侧向力测试,从而评定路面的附着力。

根据SCRIM测试结果,公路路面的附着力可以分为优良、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路面需要采取不同的维护和改善措施。

另外,路面漫反射系数也是评定公路技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路面漫反射系数直接关系着夜间行车的能见度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路面漫反射系数指标采用落光系数进行评定。

落光系数是通过在路面上进行特定光照条件下的反射测试,从而评定路面的漫反射系数。

根据落光系数,公路路面的漫反射系数可以分为优良、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路面需要采取不同的维护和改善措施。

此外,路面纵横坡和路面标线也是评定公路技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路面纵横坡直接关系着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路面标线则直接关系着行车的引导和提示。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条文说明1总则1.0.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合理控制工程建设规模、规范公路工程建设行为、维护公路权益提供依据。

1.0.3本条是公路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每一条公路在路网中应有其自身的功能。

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再按照公路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等选用技术等级、设计速度等主要技术指标,本次修订明确将功能作为确定公路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公路采用的技术指标应该满足所需要的功能要求,但是由于功能需求的多样化,满足所有功能需求有到难时,应比较各功能的重要性,判断应该重视的功能,确定应该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一直以来,公路技术等级主要以交通量为依据选用,对道路所处区域特点及交通网络结构考虑较少。

当前,我国公路发展已处于完善路网阶段,以交通量为主导确定公路等级的结果是不同交通功能的公路,由于交通量类似,而按同样的标准修建,不利于构建合理的路网结构,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

在国外,美国和日本的道路规划和设计都已经从以交通量为中心向重视公路多功能为基础确定技术标准和指标方向转变。

美国早期的公路设计中,几何设计标准和通行能力水平也都是根据交通量范围分类的。

但是随着公路网的完善,提出了公路按功能分类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美国的《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明确提出了公路功能分类及方法,公路标准与服务水平应根据公路的功能确定,交通量则用来使各类标准制定得更精细。

设计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定义公路设施的服务功能。

日本以前在公路的规划和设计时也是主要考虑交通量,日本《道路构造令说明与运用》(2003版)明确规定把交通功能作为道路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

公路功能应根据公路的区域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

公路的区域特点考虑要素:土地利用、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灾害、公共交通、通信、城市建设的现状和规划等;交通特性考虑要素:汽车、行人、自行车等各自的交通量以及车辆类型、出行距离、交通量变化特征、速度分布等;路网结构考虑要素:该公路在全国或者区域交通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
目录
1总 则 2 公路技术状况标准 3 公路损坏类型
3.1 沥青路面 3.2 水泥混凝土路面 3.3 砂石路面 3.4 路基 3.5 桥隧构造物 3.6 沿线设施 4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5 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 5.1 检测与调查内容 5.2 检测与调查单元 5.3 检测与调查方法 5.4 检测与调查 6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6.1 评定要求 6.2 MQI 确定 6.3 综合评定 条文说明 1总 则 2 公路技术状况标准 3 公路损坏类型 4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5 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 6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表 A-1 沥青路面损坏调查表 表 A-2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调查表 表 A-3 砂石路面损坏调查表 表 A-4 路基损坏调查表 表 A-5 桥隧构造物损坏调查表 表 A-6 沿线设施损坏调查表 表 A-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明细表 表 A-8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汇总表
2.0.2 公路技术状况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公路技术状况等级按表 2.0.2 规定的标准 确定。
评价等级
表 2.0.2 公路技术状况标准





MQI 及各级分项指标
≥90 ≥80,<90 ≥70,<80 ≥60,<70 <60
3 公路损坏类型
公路技术状况包含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分评价内容,其中路面包括沥青路 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砂石路面。 3.1 沥青路面
Hale Waihona Puke 1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3.1.4 横向裂缝
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裂缝宽度在 3mm 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 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 3mm,损坏按 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3.1.5 坑槽 轻:坑浅,有效坑槽面积在 0.1 ㎡以内 (约 0.3m×0.3m),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坑深,有效坑槽面积大于 0.1 ㎡(约 0.3m×0.3m),损坏按面积计算。 3.1.6 松散 轻:路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路面粗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面剥落、有小坑洞,损坏按面积计算。 3.1.7 沉陷 大于 10mm 的路面局部下沉。 轻:深度在 10~25mm 之间,正常行车无明显感觉,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深度大于 25mm,正常行车有明显感觉,损坏按面积计算。 3.1.8 车辙 轮迹处深度大于 10mm 的纵向带状凹槽(辙槽)。 轻:辙槽浅,深度在 10~15mm 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4m)换算成 面积。 重:辙槽深,深度 15mm 以上,损坏按面积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4m)换算成面积。 3.1.9 波浪拥包 轻:波峰波谷高差小,高差在 10~25mm 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大于 25mm 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3.1.10 泛油 路面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被沥青膜覆盖形成发亮的薄油层,损坏按面积计算。 3.1.11 修补 龟裂、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的修补面积或修补影响面积(裂缝修补按长度计算,影响宽 度为 0.2m)。 3.2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分 11 类 20 项。 3.2.1 破碎板 轻:板块被裂缝分为 3 块以上,破碎板未发生松动和沉陷,损坏按板块面积计算。 重:轻块被裂缝分为 3 块以上,破碎板有松动、沉陷和唧泥等现象,损坏按板块面积计算。 3.2.2 裂缝 板块上只有一条裂缝,裂缝类型包括横向、纵向和不规则的斜裂缝等。 轻:裂缝窄、裂缝处未剥落,缝宽小于 3mm,一般为贯通裂缝,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 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中:边缘有碎裂,裂缝宽度在 3~10mm 之间,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 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边缘有碎裂并伴有错台出现,缝宽大于 10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 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3.2.3 板角断裂 裂缝与纵横接缝相交,且交点距板角小于或等于板边长度一半的损坏。 轻:裂缝宽度小于 3mm,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日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条文说明目录前言1 总则1.0.1 适用围1.0.2 公路分级1.0.3 公路等级的选用1.0.4 环境保护2 一般规定2.0.1 设计车辆2. 0.2 计算行车速度2.0.3 公路用地2.0.4 公路建筑限界2.0.5 抗震设防3 路线3.0.1 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3.0.2 行车道宽度3.0.3 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 3.0.4 中间带3.0.5 路肩3.0.6 应急停车带3.0.7 错车道3.0.8 视距3. 0. 9 直线3.0.10 平曲线半径3.0.11 平曲线超高3.0.12 平曲线加宽3.0.13 缓和曲线3.0.14 回头曲线3. 0. 15 纵坡3.0.16 纵坡长度3.0.17 平均纵坡3.0.18 合成坡度3.0.19 高原纵坡3.0.20 竖曲线3.0.21 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4 路基4. 0. 1 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4. 0. 2 路基宽度4.0.3 路基横断面4. 0. 4 路基高度4.0.5 路基压实4. 0. 6 护坡道4. 0. 7 路基防护4. 0. 8 路基排水5 路面5. 0. l 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5.0.2 标准轴载5.0.3 路面等级5. 0. 4 路面结构组成与其类型 5.0.5 路拱坡度5. 0. 6 路面排水6 桥涵6.0.l 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 6.0.2 桥涵跨径6.0.3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6.0.4 桥面净空6. 0. 5 桥下净空6.0.6 渡口码头7 车辆与人群荷载7.0.l 车辆荷载7.0.2 车辆荷载的选用与布载规定 7.0.3 人群荷载8 隧道8.0.1 隧道设计的基本要求8.0.2 隧道净空8.0.3 隧道分类8.0.4 隧道防水和排水8. 0. 5 隧道附属设施9 路线交叉9.0.1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9. 0. 2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9.0.3 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9.0.4 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9. 0. 5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9.0.6 公路与管线等交叉10 沿线设施10. 0.1 交通安全设施10.0.2 交通管理设施10.0.3 防护设施10.0.4 服务设施10.0.5 公路管理房屋10.0.6 绿化前言建国以来,于1951年9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国《公路工程设计准则(草案)》。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送审稿)4路基路面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送审稿)4路基路面2003

4路基路面4.0.0 本章将《标准》(97)的“第四章路基”和“第五章路面”进行了合并,将原“第4.0.2条路基宽度”和原“第4.0.3条路基横断面”移到本《标准》“第二章控制要素”中,同时删去了原“第4.0.6条护坡道”、“第5.0.5条路拱坡度”,相关内容留相应设计规范去规定。

4.0.1 一般规定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路基路面的损坏不仅与结构、材料,而且同线位选择不当、排水不畅、路基强度不足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本条规定了路基路面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强调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边坡防护设施的设计,从而保证路基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还规定了路面面层应满足抗滑和平整的要求。

关丁路面分期修建问题,《标准》(97)规定各级公路路面可根据交通量发展需要,一次修建或分期修建。

”,本次修订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不宜分期修建。

但位丁软土地区、高填方路段等可能产生较大工后沉降的路段,可按’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是因为: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交通量大,且对路面的使用品质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开放交通,再中断交通施工或边施工边通车,不仅影响行车和经济效益,给交通管理带来困难,而且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通道、交义工程等结构物较多,并均为一次施工完成,若路面分期修建,则造成纵断面标高的频繁变化,不仅给施工带来麻烦,而且降低了高速公路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3)对路面提出分期修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初期投资,但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若按高速公路造价2500万元/km计,沥宵路面减薄3cm每公里减少投资32.3〜51.6万元,每公里投资仅减少1.3阮2.1%4)对丁软土地区和高填方路基,在采取技术措施处理后,预计仍有较大的工后沉降时,可先铺一薄的沥宵层,待路基稳定后再加铺沥宵面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内容及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科学评定公路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促进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和评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等级公路,等外公路可参照执行。

1.0.3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工作,应遵循客观、科学和高效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和评价手段,保证检测与评定结果准确可靠。

1.0.4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工作的监督,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技术水平。

1.0.5 各地应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科学编制公路养护规划和计划,积极实施预防性养护。

1.0.6 公路技术状况的检测和评定,除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遵守国家和行业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公路技术状况标准2.0.1公路技术状况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Maintenance Quality Indicator)和相应分项指标表示,MQI和相应分项指标的值域为0~100。

2.0.2 公路技术状况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

公路技术状况等级按表2.0.2规定的标准确定。

表2.0.2 公路技术状况标准4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公路技术状况评价包含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分内容。

评价指标见图4,各指标值域均为0~100。

图中: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avement Quality or Performance Index);SCI—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ubgrade Condition Index);BCI—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Bridge,Tunnel and Culvert Conditionlndex);TCI—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raffic-facility Condition Index);PCI一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Surface Condition Index);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iding Quality Index);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utting Depth Index);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kidding Resistance Index);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Index)。

5 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5.1检测与调查内容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包括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分内容。

路面检测包括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项指标。

其中,路面结构强度为抽样检测指标。

桥隧构造物调查包括桥梁、隧道和涵洞三类构造物。

5.2 检测与调查单元5.2.1 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以1000m路段为基本检测或调查单元。

5.2.2 公路技术状况数据按上行方向(桩号递增方向)和下行方向(桩号递减方向)分别检测。

二、三、四级公路可不分上下行。

5.2.3 采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路面使用性能评定所需数据时,每个检测方向至少检测一个主要行车道。

5.3 检测与调查方法5.3.1 路面检测1 路面损坏状况检测路面损坏状况检测,宜采用自动化的快速检测方法,条件不具备时,可人工检测。

采用快速检测设备检测路面损坏时,应纵向连续检测,横向检测宽度不得小于车道宽度的70%。

检测设备应能够分辨1mm以上的路面裂缝,检测结果宜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识别准确率应达到90%以上。

采用人工方法调查时,调查范围应包含所有行车道,按表6.2.1-2、表6.2.1-3和表6.2.1-4规定的损坏型实地调查。

调查及汇总表的式样见附录A(表A-1~A-3、表A-7、表A-8)。

有条件的地区,可借助便携式路况数据采集仪进行现场调查、汇总、计算与评定。

紧急停车带按路肩处理。

路面损坏检测数据应以上100m(人工检测)或10m(快速检测)为单位长期保存。

2 路面平整度检测路面平整度宜采用快速检测设备,可结合路面损坏和车辙一并检测。

单独检测路面平整度时,宜采用高精度的断面类检测设备。

路面平整度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标定,每年至少标定一次,标定的相关系数应大于0.95。

条件不具备的三、四级公路,路面平整度可采用三米直尺人工检测,检测结果按表5.3.1评定。

表5.3.1 路面平整度人工评定标准路面平整度检测数据应100m(人工检测)或20m(快速检测)为单位长期保存。

3 路面车辙检测路面车辙宜采用快速检测设备,可结合路面损坏和路面平整度一并检查。

路面平整度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标定,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根据断面数据计算路面车辙深度(RD),计算结果应以10m为单位长期保存。

4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路面抗滑性能检测宜采用基于横向力系数的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设备或其他具有可靠数据标定关系的自动化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标定,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数据(横向力系数)应以20m 为单位长期保存。

5 路面结构强度检测路面结构强度检测宜采用自动检测设备检测。

自动检测时,宜采用具有可靠数据标定关系的自动化检测设备,检测结果应能换算成我国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的回弹弯沉值。

自动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标定,每年至少标定一次,标定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5。

弯沉检测数据应以20m为单位长期保存。

采用贝克曼梁检测时,检测数量应不小于20点/(k m·车道)。

抽样检测时,检测范围可控制在养护里程的20%以内。

5.3.2 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调查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所需要的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数据,应按表6.2.2、表6.2.3和表6.2.4规定的损坏类型实地调查。

调查及汇总表的式样见附录A(表A-4~A-8)。

有条件的地区,可借助便携式路况数据采集仪进行现场调查、汇总、计算与评定。

5.4 检测与调查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所需要的最低检测与调查频率按表 5.4的规定执行。

表5.4 最低检测与调查频率6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6.1 评定要求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以1000m路段长度为基本评定单元。

6.2 MQI确定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按式(6.2)计算。

MQI=ωPQI PQI+ωSCI SCI+ωBCI BCI+ωTCI TCI (6.2) 式中:ωPQI在MQI中的权重,取值为0.70;ωSCI在MQI中的权重,取值为0.08;ωBCI在MQI中的权重,取值为0.12;ωTCI在MQI中的权重,取值为0.10。

6.2.1 路面使用性能(P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括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项技术内容。

其中,路面结构强度为抽样评定指标,单独计算与评定,评定范围根据路面大中修养护需求、路基的地质条件等自行确定。

水泥混泥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含路面损坏、平整度和抗滑性能三项技术内容;砂石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只包含路面损坏一项技术内容。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按式(6.2.1-1)计算。

PQI=ωPCI PCI+ωPQI PQI+ωRDI RDI+ωSRI SRI (6.2.1-1) 式中:ωPC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6.2.1-1取值;ωPQ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6.2.1-1取值;ωRD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6.2.1-1取值;ωSR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6.2.1-1取值;1 路面损坏(PCI)路面损坏用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评价,PCI按式(6.2.1-2)、式(6.2.1-3)计算。

PCI=100-a0DR a1 (6.2.1-2)表6.2.1-1 PQI分项指标权重式中:DR—路面破损率(Pavement Distress Ratio),为各种损坏的折合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A i —第i类路面损坏的面积(㎡);A —调查的路面面积(调查长度与有效路面宽度之积,㎡);ωi—第i类路面损坏的权重,沥青路面按表6.2.1-2取值,水泥混凝土路面按表6.2.1-3取值,砂石路面按表6.2.1-3取值,砂石路面按表6.2.1-4取值;a0—沥青路面采用15.00,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10.66,砂石路面采用10.10;a1—沥青路面采用0.412,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0.461,砂石路面采用0.487;i —考虑损坏程度(轻、中、重)的第i项路面损坏类型;i0—包含损坏程度(轻、中、重)的损坏类型总数,沥青路面取21,水泥混凝土路面取20,砂石路面取6。

表6.2.1-2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和权重表6.2.1-3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类型和权重表6.2.1-4 砂石路面损坏类型和权重2 路面行使质量(RQI)路面平整度用路面行使质量指数(RQI)评价,按式(6.2.1-4)计算。

式中: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m/km);a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0.026,其他等级公路采用0.0185;a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0.65,其他等级公路采用0.58。

3 路面车辙(RDI)路面车辙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评价,按式(6.2.1-5)计算。

100-a0RD (RD≤RDa)RDI= 60-a1(R D-RDa) (RDa<RD≤RD b) (6.2.1-5)0 (RD>RD b)式中:RD——车辙深度(Rutting Depth,mm);RDa——车辙深度参数,采用20mm;a0——模型参数,采用2.0;a1——模型参数,采用4.0。

4 路面抗滑性能(SRI)路面抗滑性能用抗滑性能指数(SRI)评价,按式(6.2.1-6)计算。

式中:SFC—横向力系数(Side-way Force Coefficienf);SRI—标定参数,采用35.0;a0—模型参数,采用28.6;a1—模型参数,采用-0.105。

5 路面结构强度(PSSI)路面结构强度用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评价,按式(6.2.1-7) (6.2.1-8)和计算。

式中:SSI—路面结构强度系数(Structure Strength Coefficient),为路面设计弯沉与实测代表弯沉比;l d—路面设计弯沉(mm);l0—实测代表弯沉(mm);a0—模型参数,采用15.71;a1—模型参数,采用-5.19。

6.2.2 路面技术状况(SCI)路面技术状况用路面技术状况指数(SCI)评价,按式(6.2.2)计算。

式中:GD iSCI——第i类路基损坏的总扣分(Global Deduction),最高分值为100,按表6.2.2的规定计算;ωi——第i类路基损坏的权重,按表6.2.2取值;i——路基损坏类型。

表6.2.2 路基损坏扣分标准6.2.3 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BCI)桥梁、隧道和涵洞技术状况用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BCI)评价,按式(6.2.3)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