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厚比经验
如何撰写经验丰富的工作总结

如何撰写经验丰富的工作总结综述工作总结的重要性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所进行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是对经验教训的梳理和总结。
撰写一份经验丰富的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积累宝贵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介绍如何撰写经验丰富的工作总结。
明确总结目的与范围首先,明确工作总结的目的和范围。
工作总结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在某一特定短期内工作的总结。
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总结,都需要明确总结所要达到的目的,例如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评价工作效果等。
同时,明确工作总结的范围也很重要,要包括具体的工作内容、涉及的项目和任务等。
分析工作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性工作回顾和总结对个人及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回顾工作,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工作总结还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整理工作中的亮点和问题在撰写工作总结时,将工作中的亮点和问题进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亮点通常是工作中的亮点成果、突出表现、创新点等,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或数据进行描述和展示。
而问题则是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当诚实地反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
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总结中,更要重点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而从教训中,我们能够总结出一些在工作中需加强的地方,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结经验和教训,是工作总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提出工作改进和发展方向工作总结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
在总结中,可以提出工作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以此来提高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
同时,也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规划,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引。
总结工作成果和价值在工作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工作的具体成果和价值。
4-3高厚比验算解析

2、)壁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
将壁柱视为壁柱间墙的不动铰支座,计算Ho时,s取 壁柱间距离,不论带壁柱墙体的房屋的静力计算时 属何种计算方案, Ho均按刚性方案考虑。
3、带构造柱墙高厚比验算
(1)整片墙高厚比验算
--带构造柱墙允许高厚比提高系数
(2)构造柱间墙高厚比验算:
3、对壁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在计算墙的 计算高度H0时,墙长s取( )
A 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C 墙体的高度
2倍
B 横墙间的距离 D 壁柱墙体高度的
4、柱允许高厚比[β](
)。
A、随砂浆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随砂浆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减少; C、与砂浆强度无关 D、与柱截面无关
5、带壁柱墙的高厚比验算公式为 其中hT采用( )。
将构造柱视为构造柱间墙的不动铰支座,计算Ho时,s 取构造柱间距离,不论带构造柱墙体的房屋的静力计算 时属何种计算方案, Ho均按刚性方案考虑。
五、高厚比不满足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提高砂浆强度 加壁柱 增加墙厚 减小开洞面积 减小所验算墙体两端拉结墙的距离
1、高厚比中
应取 h (
H 1 2 [ ] hT
A、壁柱的厚度; B、壁柱和墙厚的平均值; C、墙的厚度; D、带壁柱墙的折算厚度
二、影响高厚比的因素 1、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较高时,允许高厚比的要求放宽些,取值大些;
2、砌体截面刚度
对于开有门窗洞口的墙,其刚度因开洞而降低,故其允许高厚比应降低。
3、砌体类型
空斗墙、中型砌块的墙、柱,以及毛石墙、柱的刚度要比实心砖砌体的刚度 差,其截面尺寸应控制得严格些,故允许高厚比应予以降低;
一、高厚比验算内容 1、允许高厚比的限值 ——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电磁铁设计计算书

电磁铁设计计算书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张刚电磁铁设计中有许多计算方法,但有许多计算原理表达的不够清晰,本人参照“电磁铁设计手册”一书,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补充,完成了一个直流110V 拍合式电磁铁的计算。
设计一个拍合式电磁铁,它的额定工作行程为4mm ,该行程时的电磁吸力为0.8公斤,用在电压110V 直流电路上,线圈容许温升为65℃。
1) 初步设计 第一步:计算极靴直径电磁铁的结构因数为:0.82.2FK φδ==≈查空气气隙磁感应强度与结构因数的经济表格,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查得,气隙磁感应强度最好取为p B =2000Gs 。
极靴的表面积为:222500050000.852000n p S F cm B ⎛⎫⎛⎫==⨯= ⎪ ⎪ ⎪⎝⎭⎝⎭极靴直径为:4452.523.14nn S d cm π⨯=== 取n d =2.5cm ,则24.9n S cm =。
磁感应强度p B 增加为2040Gs 。
第二步,计算铁芯直径材料采用低碳钢,其磁感应强度取cm B =11000Gs ,漏磁系数σ取2,则:222040 4.91.1811000p ncm cmB S S cm B σ⨯⨯===铁芯直径为:1.52c d cm ===取 1.5c d cm =,则21.77cm S cm =第三步,计算线圈磁动势线圈的磁动势NI 为工作气隙磁动势、铁芯磁动势和非工作气隙磁动势的和,记为:()()()cm n NI NI NI NI δ=++计算中,可取:()()()cm n NI NI a NI +=这里a=0.15~0.3,也就是铁芯磁动势和非工作气隙磁动势的和约占总磁动势的15%~30%。
因此,线圈的磁动势应为:()()()427102040100.4109321141010.3ppB B NI a a δμδμπ---⋅⨯⨯⨯==⋅=≈--⨯-安匝 系统一般要求电压降到85%U n 时仍能正常工作,在额定电压U n 下的磁动势为:()110950.85NI NI ==安匝计算温升时,一般取额定电压U n 的1.05~1.1倍,此时的磁动势为:()2 1.051150NI NI =⨯=安匝第四步,计算线圈尺寸 1)推导计算线圈厚度公式线圈的温升公式为:m PSθμ=⋅ 这里: θ:温升,单位℃;P :功率,单位W ;m μ:线圈的散热系数,单位2/W cm ⋅℃;S :线圈的散热表面积,单位2cm 。
门式刚架设计经验知识

一知识点:门式刚架一般多采用变截面构件,当有吊车时,柱多采用等截面。
常用的柱截面高度一般为300~700mm。
截面定义时考虑的原则有:(1)翼缘必须满足宽厚比要求,腹板满足高厚比要求。
对于腹板,当不满足要求时,程序按考虑屈曲强度计算。
所以说,截面翼缘满足宽厚比,显得很重要。
(2)截面选择要考虑常用的板型,结合市场上常用的材料规格选择比较好。
对于翼缘,常选用的规格有180、200、220、250等。
(3)选择截面还要考虑节点螺栓布置的实际情况,满足规范对于螺栓的容许距离要求。
(4)对于腹板截面,考虑的往往是制作问题,以及和翼缘截面厚度的协调问题。
腹板的厚度一般以比翼缘的小些为宜,其高厚比用到150左右比较合适。
这样,制作中的变形也比较小,板件厚度不宜低于6mm,否则焊穿。
(5)常用的门式刚架翼缘截面一般为:180x8, 180x10, 200x8, 200x10, 220x10, 220x12, 240x10, 240x12, 250x10, 250x12, 260x12, 260x14, 270x12, 280x12, 300x12, 320x14等。
(6)常用的腹板截面一般为6mm和8mm厚。
对6mm的其高度范围一般为300~750mmzui最大可到900mm;对8mm厚的腹板高度范围一般为300~900mm,最大可到1200mm。
二知识点:梁的平面外计算长度通常情况下对于下翼缘取隅撑作为其侧向支撑点,计算长度取隅撑之间的距离。
对于上翼缘,一般也可以取有隅撑的檩条之间的距离。
檩距,隅撑隔一个檩条布置。
所以,梁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取3m。
柱的平面外长度取决于其平面外支点距离,本刚架在牛腿位置设置面外支撑。
由于设置了吊车,程序在此把柱分为2段,柱子平面外长度取各段柱实际长度即可。
对于平面内计算长度,在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修改。
但有时平面内长度需要根据实际修改。
当有夹层时,对于按框架设计的柱的平面内计算长度需要修改。
建筑结构——墙、柱的计算高度

2B2.2.2墙、柱的高厚比
(一)墙、柱高厚比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影响允许高厚比的因素有:砂浆的强度等级、砌
体的类型、构件的类型(墙、柱)、荷载作用方式
及构件的重要性和门窗洞口的削弱、施工质量等。《
砌体规范》允许高厚比值见15-4表。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值
表15-4
砂浆强度等级
a 带壁柱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
将壁柱看作墙体的一部分,整片墙截面为T形,该计算截面 的翼缘宽度bf可按下表15-6采用。
计算截面的翼缘宽度bf
表15-6
验算壁柱间墙的高厚比时,将壁柱视为壁柱间墙的 侧向不动铰支承,而墙的四边常视作铰支承,所以墙厚 取h。确定计算高度H0时,S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而 且不管房屋静力计算时采用何种方案。确定壁柱间墙的 H0时,均按刚性方案考虑。
M0.4的允许高厚比值降低10% 非承重墙是房屋中的次要构件,且仅承受自重作 用。根据弹性稳定理论,其临界荷载值高于荷载作用 于墙体顶端时的临界荷载。非承重墙的允许高厚比。 比同等条件下的承重墙允许高厚比大。即允许高厚比
可乘以一个大于1的修正系数 1详见表15-5
1修正系数
非承重墙厚度 h(mm)
h——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
1——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按表
2——1有无5-门门5查窗窗用洞洞,口口对墙时承允重许2墙高=、1厚.0柱比许高厚比按表15-4采用。
确立计算高度与H0及允许高厚比时,尚应注意以下规定:
a.当墙高H大于或等于相邻横墙间的距离或壁柱间的距 离s时,应取墙的计算高度H0=0.6s来验算高厚比。
表15-3
有吊 车的 单层 房屋
无吊 车的 单层 和多 层房 屋
钢结构高厚比限值

钢结构的高厚比(H/T)是指结构中钢材截面的高度与厚度之比。
高厚比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可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经济性。
在设计钢结构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高厚比限值。
高厚比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性:高厚比越大,结构的稳定性越差。
当高厚比接近或超过一定限值时,结构容易产生屈曲失稳现象,导致结构整体破坏。
因此,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设置适当的高厚比限值。
2. 承载能力:高厚比的增加会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
在受压构件中,当高厚比超过一定限值时,构件的承载能力会受到限制。
因此,为了确保结构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满足使用要求,需要限制高厚比的大小。
3. 经济性:高厚比的增加会导致结构材料的消耗增加,从而增加了结构的成本。
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经济性,确定合适的高厚比限值,以实现结构的经济设计。
根据不同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对钢结构的高厚比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中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中对高厚比进行了详细规定。
以下是该规范中的一些要点:1. 建筑结构中的受压构件:- 对于无侧宜稳定构件,高厚比不应大于200。
- 对于具有侧宜稳定构件,高厚比不应大于300。
2. 桥梁结构中的受压构件:- 对于无侧宜稳定构件,高厚比不应大于150。
- 对于具有侧宜稳定构件,高厚比不应大于250。
3. 具体结构的特殊要求:- 对于带有支撑的薄壁构件,高厚比不应大于200。
- 对于柱子、墙体等垂直受压构件,高厚比不应大于120。
需要注意的是,高厚比限值并非刚性要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的。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增加截面的受压区域或采用增强措施等方式来提高高厚比。
但在这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钢结构的高厚比限值对于结构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h型截面钢构件相关屈曲及腹板高厚比限值

h型截面钢构件相关屈曲及腹板高厚比限值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钢结构的广泛应用,h型截面钢构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h 型截面钢构件的屈曲和腹板高厚比等问题也开始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h型截面钢构件的相关屈曲及腹板高厚比限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h型截面钢构件的相关屈曲在实际工程中,h型截面钢构件的屈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屈曲现象会导致钢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对于h型截面钢构件的屈曲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屈曲的定义和分类屈曲是指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钢构件的截面会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根据屈曲形式的不同,屈曲可以分为弯曲屈曲、扭曲屈曲和局部屈曲等几种形式。
弯曲屈曲是指受力部位的钢构件截面发生弯曲形变。
扭曲屈曲是指受力部位的钢构件截面发生扭曲形变。
局部屈曲是指受力部位的钢构件截面出现局部变形,从而导致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2.屈曲的原因和影响屈曲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力部位的钢构件截面尺寸不足,二是受力部位的钢构件截面形状不合理。
另外,屈曲还会对钢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钢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是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钢构件的屈曲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钢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合理设计钢构件的截面形状等方式来提高钢构件的抗屈曲能力。
二、h型截面钢构件的腹板高厚比限值在h型截面钢构件的设计中,腹板高厚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腹板高厚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钢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对腹板高厚比进行严格的限制。
1.腹板高厚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腹板高厚比是指腹板高度与腹板厚度的比值,通常用h/t表示。
在实际工程中,腹板高度和腹板厚度的大小都是有限制的,因此,腹板高厚比也有相应的限制。
腹板高厚比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需要确定腹板的高度和厚度,然后将腹板高度除以腹板厚度即可得到腹板高厚比。
混合结构房屋各墙体高厚比验算内容

混合结构房屋各墙体高厚比验算内容混合结构房屋各墙体高厚比验算内容一、引言本文旨在介绍混合结构房屋各墙体高厚比验算的相关内容。
混合结构是指在建筑中采用不同材料或结构形式的组合,以充分发挥各种材料和结构的优点,提高整体性能。
墙体是建筑结构中起承重、隔热、隔音等多重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墙体的高厚比进行验算十分重要。
二、混合结构房屋墙体类型混合结构房屋常见的墙体类型包括砖混墙、钢筋混凝土墙和轻钢龙骨墙等。
每种类型的墙体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1 砖混墙砖混墙是由砖块和水泥砂浆组成,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隔声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并且在一些工业建筑中也得到了使用。
2.2 钢筋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它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2.3 轻钢龙骨墙轻钢龙骨墙是由轻钢龙骨和轻质隔墙板组成,具有重量轻、施工方便等优点。
它适用于住宅、别墅等建筑。
三、混合结构房屋墙体高厚比验算原则在进行混合结构房屋墙体高厚比验算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 承载力原则墙体的高厚比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即能够承受设计荷载而不发生破坏或超限变形。
3.2 稳定性原则墙体的高厚比应满足稳定性要求,即能够在地震、风荷载等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
3.3 经济性原则墙体的高厚比应尽可能经济合理,既不过于厚重浪费材料,也不过于薄弱影响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四、混合结构房屋墙体高厚比验算方法进行混合结构房屋墙体高厚比验算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4.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得出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
通过参考已有工程的设计经验,可以初步确定墙体的高厚比范围。
4.2 极限平衡法极限平衡法是一种基于力学平衡原理的计算方法。
通过分析墙体受力情况,确定墙体的高厚比范围。
4.3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墙体高厚比的仿真分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施加荷载,可以得到墙体在不同高厚比下的应力、变形等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
有吊 变截 弹性方案 车的 面柱 刚性、刚弹 性方案 单层 上段 房屋 变截面柱下段 弹性方案
2.0Hu
1.0Hl 1.5H
1.25Hu
0.8Hl 1.0H 1.0H 1.0H
2.0Hu
1.0Hl 1.5H 1.2H 1.25H
无吊 单跨 刚弹性方案 1.2H 车的 弹性方案 1.25H 单层 和多 多跨 刚弹性方案 1.10H 层房 屋 1.0H 刚性方案
均满足要求。
二.壁柱间墙高厚比验算
H 0 / h 1 2
式中 Ho—— 墙、柱的计算高度; h—— 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 [β]——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按表3-4取用;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墙 22 24 26 柱 15 16 17
表3-4 砂浆强 度等级 M2.5 M5.0 M7.5
【解】 查表得 H 4.5 0.5 5m Ho 1.0H 5m
查表得允许高厚比 [β] = 16
Ho h 5 / 0.37 13.5 [ ] 16
高厚比满足要求
例2:某混合结构房屋的顶层山墙H= 4.1m,山墙为用Mb7.5 砌块砌筑砂浆砌筑的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厚190mm, 长 8.4m,刚性方案。试验算其高厚比 :(1)不开门窗洞口时; (2)开有三个1.2m宽的窗洞口时。 [解]s=8.4>2H=2×4.1=8.2m 查表3-3 H0= 1.0 H= 4100mm 查表3-4 [β]=26 (1)不开门窗洞口 (2) 开门窗洞口
Ho 1 2 h
高厚比: 砌体墙或柱计算高度 与厚度的比值 允许高厚比
6.2、如何确定H0?(墙、柱的计算高度)
P59 表3.3 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0
柱 房屋类别 排架 方向 2.5Hu 垂直排架 方向 1.25Hu 带壁柱墙或周边拉 结的墙 s> 2H 2H≥s >H 2.5Hu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步骤是:
(1)明确房屋承重体系,确定静力计算方案。 (2)对所有砌体,包括承重和非承重砌体,进行高 厚比验算。 (3)对承重墙、柱进行承载力计算。 (4)对于粱等集中力作用下的墙、柱进行局部受压 承载力验算。 (5)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四、墙、柱的计算截面
一、1、什么是bf? 2、什么时候用到bf? 3、如何确定bf? 二、4、什么是H、H0? 5、什么时候用到H、H0? 6、如何确定H、H0? 三、7、什么是β? 8、什么时候用到β ? 9、如何确定β ?
四、墙、柱的计算截面
7、什么是β? β称为高厚比,它是砌体墙、柱的计算高度H0
与墙的厚度或矩形柱截面的边长的比值。即 H0 β= h
8、什么时候用到β 验算带壁柱墙时,如计算带壁柱墙的高厚 比、承载力等.
阶段和使用期间稳定性的一项 重要构造措施;(防止施工偏差、施工阶段和使用期间 的偶然撞击和振动使墙、柱出现过大的挠曲、轴线偏差 和丧失稳定。墙柱丧失稳定) ②为墙、柱承载力计算确定计算参数;
bs 2 1 0.4 0.7 s
bs s
无壁柱墙、矩形截面柱和壁柱间墙的区别
验算无壁柱墙、矩形截面柱时,计算高度H0按 其原来的静力计算方案查表3-3取用。 验算壁柱间墙时,不论房屋结构属何种静力计 算方案,壁柱间墙计算高度H0一律按表3-3中 刚性方案一栏取用。
确定壁柱间墙高厚比步骤
1.0H
1.0H 1.0 H
1.1H
0.4s+ 0.2H 0. 6s
墙柱高厚比验算
1 的取值:只有在验算自承重墙时才用到
墙体厚度h=240mm时,取1.2; 墙体厚度h=90mm时,取1.5;中间插值。 h=190mm μ1=1.3 ; h=120mm μ1=1.4。
bs 2 1 0 .4 s
五、根据表3-4确定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验算对象:
① 承重的柱 ② 无壁柱墙 ③ 带壁柱墙
④ 带构造柱墙
⑤自承重墙(非承重墙)
影响墙、柱高厚比的因素(a) 砂浆强度等级(b)砌体类型、
墙、柱支承条件(c) 洞口宽度(d) 砌体截面形式(e) 横墙间 距 (f) 构件的重要性
墙柱高厚比验算
自承重墙允许高厚 比的修正系数
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 厚比的修正系数
bs s 门窗洞口示意图
墙柱高厚比验算
表3-4 砂浆强 度等级 M2.5 M5.0 ≥M7.5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注: 1.毛石墙、柱允许高厚比应按 表中数值降低20%; 2.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允许高 厚比,可按表中数值 提高20%,但不得大于28; 3. 验算施工阶段砂浆尚未硬 化的新砌砌体高厚比 时,墙的允许高厚比取14, 柱取11。
墙 22 24 26
柱 15 16 17
一.无壁柱墙或矩形截面柱高厚比验算
H 0 / h 1 2
式中 Ho—— 墙、柱的计算高度; h—— 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 [β]——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按表3-4取用;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墙 22 24 26 柱 15 16 17
一、确定计算高度H0
1、确定墙柱等受压构件的实际高度H
2、根据表3-3查刚性方案所对应的计算高度H0
二、确定墙厚 三、确定
承重墙取 1 =1.0,自承重墙按墙体厚度采用 四、根据式(3-4)确定
1
2
五、根据表3-4确定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三.带壁柱墙(整片墙)高厚比验算
H0 / hT 12
表3-4 砂浆强 度等级 M2.5 M5.0 M7.5
bs 2 1 0.4 0.7 s
bs s
确定无壁柱墙或矩形截面柱高厚比步骤
一、确定计算高度H0
1、确定墙柱等受压构件的实际高度H
2、确定房屋类别(表3-2) 3、根据表3-3查计算高度H0
二、确定墙厚或矩形柱与H0 对应的边长
矩形柱轴心受压取短边方向的边长
带壁柱墙和壁柱间墙的区别
带壁柱墙和壁柱间墙的区别
1、β= H 0 / h T ≤μμ β (带壁柱墙) 1 2 β= H 0 / h ≤μμ β (壁柱间墙) 1 2
I 2、h T = 3.5i i = (带壁柱墙) A h取墙厚或矩形柱边长 (壁柱间墙) bs 3、μ2 = 1- 0.4 ≥ 0.7 中s取值不同 s 相邻横墙之间的距离(带壁柱墙)
三、确定
1
承重墙取 对于柱取
四、根据式(3-4)确定
1 =1.0,自承重墙按墙体厚度采用
2=1.0
2
五、根据表3-4确定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例1、某单层房屋层高为4.5m,轴心受压砖柱截面为 490mm ×370mm,采用M5.0混合砂浆砌筑,刚性 地坪,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 验算此砖柱的高厚比。
s取相邻横墙的距离
h T = 3.5i i= I A
i-带壁柱墙截面的回转半径 I、A-带壁柱墙截面的惯性矩和面积。
计算截面回转半径 i 时,带壁柱墙截面的翼缘宽度bf (包 括承载力计算中确定截面面积A时),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对多层房屋:当有门窗洞口时,取窗间墙宽度; 当无门窗洞口时,每侧翼缘各取壁柱高度的1/3 对单层房屋:可取壁柱宽加2/3墙高,但不大于窗间墙宽度 和相邻壁柱间距离。
相邻窗间墙、壁柱或构造柱之间的距离(壁柱间墙)
确定带壁柱墙高厚比步骤
一、确定计算高度H0
1、确定墙柱等受压构件的实际高度H
2、确定房屋类别(表3-2) 3、根据表3-3查计算高度H0
二、确定带壁柱墙界面的折算厚度hT
三、确定
1
四、根据式(3-4)确定2
承重墙取
1 =1.0,自承重墙按墙体厚度采用
2 取值时应注意:
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 窗洞口总宽度 相邻窗间墙、壁柱或 构造柱之间的距离
当计算结果小于0.7时,应取0.7, 当洞口高度等于或小于墙高的1/5时,可取为1.0。
墙柱高厚比验算
bs 2 1 0 .4 s
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 窗洞口总宽度 相横墙、邻窗间墙、 壁柱之间的距离
式中 Ho—— 墙、柱的计算高度; hT—— 带壁柱墙界面的折算厚度; [β]——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按表3-4取用;
表3-4 砂浆强 度等级 M2.5 M5.0 M7.5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墙 22 24 26 柱 15 16 17
hT 3.5i i I A
bs 2 1 0.4 0.7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