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中职学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劳社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中等职业学校备课教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全期教案(80学时)科目《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师专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班级二O 年期教学进度计划(80学时)(配套课件已上传百度文库)教师自我介绍:导入新课:现在的服装、鞋子,为什么有尺寸型号?如果自行车链条断了一般会怎么办?绪论一、互换性概述1. 互换性的概念1)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2)不需做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3)装配后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
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缩短维修时间、保证维修质量、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延长机器寿命加工和装配方面:分散加工、集中装配、减轻劳动强度设计方面:简化设计、缩短设计周期、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互换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的产品设计、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机械的使用和维修等各个方面。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
互换性分类:完全互换(生活中广泛应用)、不完全互换。
2.几何量误差、公差和测量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几何误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
零件的几何量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公差和几何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技术标准:极限与配合标准、几何公差标准、表面结构要求等是国家标准中的重要基础标准,是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几何公差的基本内容;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的关系;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检测方法;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
熟悉或理解: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几何公差代号的含义;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量块
【学习目标】:1、了解量块的用途及尺寸系列
2、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1、量块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
【复习回顾】: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量块的形状、用途、尺寸系列
1、形状:微变形钢或陶瓷材料制成的长方体。
2、用途:主要用于鉴定和校准量具和量仪的基准量具。
3、精度:量块的精度分为0、1、2、3四级,其中0级最高,3级最低。
知识点二、量块的使用
为减少累积误差,使用量块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的块数,一般不超过5块。
方法:根据所需组合的尺寸,从_最后一位数字开始选择,每选一块,应使尺寸数字的位数减少一位。
知识点三、注意事项
1、不能碰伤或划伤其表面,特别是测量面。
2、选择量块,不超过4~5块。
3、组合前用麂皮或软稠将各面擦净,用推压的方法逐块研合。
4、使用后,拆开组合量块,清洗、擦拭干净后,装在特制的木盒内。
5、不允许将量块结合在一起存放。
【课堂练习】:
要组成38.935mm的尺寸,试选择组合的量块。
【课堂小结】: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
【课后作业】:熟悉使用量块的注意事项。
第 1 页共1 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教案六(阶段复习一).doc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阶段复习【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重点】: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复习内容】:一、填空:1、互换性是指制成的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做任何、或,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的一种特性。
2、零件的尺寸合格时,其实际尺寸应在和之间。
3、尺寸偏差可分为和两种,而乂有偏差和偏差之分。
4、零件的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实际偏差,当实际偏差在和之间时,尺寸为合格。
5、在公差带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 o在此线以上的偏差为,此线以下的偏差为 O6、尺寸公差带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和 O二、判断:1、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该尺寸必然合格。
()2、由于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且偏差可正可负,因而一般情况下,上偏差为正值,下偏差为负值。
()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的零件。
B.不同规格 D.不能配合B.设计时给定的D.实际尺寸 A. ES=O.C. Th=04、尺寸公差通常为正值,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值或零。
三、选择1、 互换性的零件应是(A. 相同规格C.相互配合2、 基本尺寸是()。
A. 测量时得到的C.计算得到的 3、关于尺寸公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尺寸公差只能大于零,故公差值前应标“ + ”号B. 尺寸公差是用绝对值定义的,没有正、负的含义,故公差值前不应标“ + ”C. 尺寸公差不能为负值,但可以为零D. 尺寸公差为允许尺寸变动范围的界限值4、 某尺寸实际偏差为零。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实际尺寸为基本尺寸,一定合格。
B. 该实际尺寸为基本尺寸,为零件的真实尺寸。
C. 该实际尺寸等于基本尺寸。
D. 该实际尺寸大于基本尺寸。
5、 下列标注正确的是()oB. ei 二0.004D. Ts=0. 0314.6、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A.尺寸公差B.尺寸偏差C.尺寸公差带D.配合公差带A.大B.小8、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值时,A.必须标出零值0.标与不标零值皆可9、关于偏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C. 一般D.不大不小在图样上()B.不用标出零值D.视具体情况而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从加工的角度来看,基本尺寸相同的零件,公差值越(),加工就越容易A.上偏差越大,公差越大B.实际偏差越大,公差越大C.下偏差越大,公差越大D.上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越大,公差越大 10、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A.下偏差B.上偏差 0.基本偏差 D.实际偏差四、名词解释1、孔:2、轴:3、偏差:4、公差带:【课堂总结】:1、掌握基本术语2、定义的理解【课后作业】:订正本学案中出现的错误。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等领域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机械零件尺寸和质量的控制能力。
1.3 教学内容1.3.1 极限配合的概念1.3.2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1.3.3 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1.3.4 公差带的绘制方法第二章:极限配合计算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极限配合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并确定配合类型。
2.2 教学内容2.2.1 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2.2.2 配合类型的判断方法2.2.3 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的计算方法2.2.4 极限配合计算实例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状和位置公差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的控制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尺寸公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3.2.2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3.2.3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3.2.4 公差带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实例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表面质量的控制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4.2.2 表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4.2.3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2.4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测量基础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控制能力。
(完整word)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教案(黄财文)

教学中的创新点:以溜冰鞋轴与轴承的配合为例讲解配合的选用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教学日志,教材、教具准备等
时间分配
3min
B、复习提问
图样上标注尺寸制是怎么选用的?
5min
讲稿部分
D、新课内容
§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一、公差等级的选用
第七次授课教案
章节内容
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授课专业
班级
1、矿山机电专业116班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9日星期2第3、4节
授课地点
201
应到人数
60
实到人数
55
2、矿山机电专业117班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日星期2第5、6节
授课地点
202
应到人数
55
实到人数
53
3、矿山机电专业118班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5日星期1第5、6节
选择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
选择方法:类比。
二、配合的选用
1.配合制的选用
选用原则:
(1)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在有些情况下可采用基轴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配合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要求,允许采用混合配合。
2.配合种类的选用
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类比法。
教学过程:
C、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教学日志,教材、教具准备等
时间分配
3min
D、复习提问
1、配合制的选用主要用什么方法?
5min
C、引入新课
你们用过的量具有哪些?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案标题: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极限配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 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技术测量。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器、测量工具(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 教学材料: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相关教材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进行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极限配合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在不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讲解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差的计算和配合的选择原则。
- 介绍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常见的测量工具。
3. 实例演练(20分钟)- 提供几个极限配合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 引导学生讨论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配合的因素,并解释其影响。
4. 小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技术测量。
- 要求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比较测量结果,分析可能的误差来源。
5.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 概括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
-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注意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应用,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更多实例,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可以提供更复杂的极限配合实例和技术测量项目,挑战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过程,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发现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理解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2 极限配合的概念解释极限配合的定义。
介绍极限配合的应用范围。
1.3 技术测量概述介绍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解释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章:极限配合的基本原理2.1 极限配合的基本参数介绍极限配合的三个基本参数:基本尺寸、公差和配合。
解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2.2 极限配合的分类介绍极限配合的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解释每种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3 极限配合的选用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极限配合。
解释选择极限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测量概述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
解释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3.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
解释每种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
介绍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度。
第四章:尺寸公差与配合设计4.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
介绍尺寸公差的作用和意义。
4.2 配合设计的原则介绍配合设计的原则。
解释每种原则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4.3 配合设计的实例给出配合设计的实例。
解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配合设计。
第五章: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
5.2 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5.3 测量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极限配合的应用案例分析6.1 案例一:机械零件的配合设计分析一个机械零件的配合设计案例。
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制造条件选择合适的极限配合。
6.2 案例二:装配过程中的配合问题解决分析一个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配合问题。
解释如何通过调整配合公差来解决装配问题。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一般公差)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一般公差
【学习目标】:1、了解一般公差的概念
2、掌握一般公差的四个等级
【学习重点】:1、一般公差的概念
2、一般公差的四个等级
【复习回顾】:
1、公差:
2、标准公差
【教学方法】:讲解
【新课探究】:
知识点一、一般公差概念
一般公差:
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便能保证的公差。
国标规定:采用一般公差时,在图样上不单独注出公差,而是在图样上、技术文件或技术标准中作出总的说明。
知识点二、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
1、适用范围:
国标规定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适用于非配合尺寸。
2、公差等级
四个等级:f 精密级_
m 中等级
c 粗糙级
v _最粗级
知识点三、温度条件
《极限与配合》标准中规定:尺寸的基准温度为20。
【课堂小结】:
1、一般公差的概念
2、一般公差的四个等级
【课后作业】:
完成习题册相关习题
第 1 页共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基础授课教案教学计划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结合的公差和检测等。
考虑到学生学过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基础,况且本课程学时较少,内容较多故主要讲授了前三章内容。
课题:绪论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互换性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的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强调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内容:绪论一、互换性概述1.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指机械工业中,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加工和装配方面设计方面互换性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2.几何量的误差、公差和测量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几何参数的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二、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熟悉或理解✓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作业布置:P1 一教后感:课题: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孔和轴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关尺寸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和掌握尺寸偏差、公差的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关系理解和掌握配合的概念复习内容:互换性的概念新授内容:第一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1-1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一、孔和轴孔——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内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包容面。
轴——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外表面,包括圆柱形外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被包容面。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大小的数值。
长度包括直径、半径、宽度、深度、高度和中心距等。
尺寸由数值和特定单位两部分组成。
例如 30 mm。
注:机械图样中,尺寸单位为mm时,通常可以省略单位。
2.基本尺寸(D,d)基本尺寸——由设计给定,设计时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试验或类比的方法,并经过标准化后确定基本尺寸。
注: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
3.实际尺寸(D a,d a)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由于存在加工误差,零件同一位置的实际尺寸不一定相等。
4.极限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三、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1.偏差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1)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ES=D max -D轴:es=d max -d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EI=D min -D轴:ei=d min -d(2)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上、下偏差之间。
【例1-1】某孔直径的基本尺寸为φ50mm,最大极限尺寸为φ50.048mm,最小极限尺寸为φ50.009mm,求孔的上、下偏差。
解:孔的上偏差 ES=D max -D=50.048-50=+0.048孔的下偏差 EI=D min -D=50.009-50=+0.0092.尺寸公差(T)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简称公差。
孔的公差T h=│D max-D min│ =│ES-EI│轴的公差T s=│d max-d min│ =│es-ei│四、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1.配合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基本尺寸应该是相同的。
孔、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决定了孔、轴结合的松紧程度,也就是决定了孔、轴的配合性质。
2.间隙与过盈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正,一般用X表示,其数值前应标“+”号。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负,一般用Y表示,过盈数值前应标“-”号。
3.配合的类型(1)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总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渡配合过盈配合——总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 过渡配合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4.配合公差(T f)配合公差——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 f =│X max-X min│过盈配合T f =│Y min -Y max│T f=T h+T s过渡配合T f =│X max-Y max│作业布置:P2 一二教后感:课题: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一)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了解标准公差数值表和基本偏差数值表的查表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尺寸公差带代号能根据基本尺寸和公差公差带代号使用两表确定极限偏差复习内容:尺寸偏差、公差的的概念新授内容:§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一、标准公差标准公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1.标准公差等级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国家标准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
二、基本偏差1.基本偏差及其代号基本偏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见图1-18三、公差带1.公差带代号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数字组成。
例如:孔公差带代号H9、D9、B11、S7、T7轴公差带代号h6、d8、k6、s6、u62.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的方法(1)、只标注公差带代号的方法:(2)只标注上、下偏差数值的方法:(3)公差带代号与偏差值共同标注的方法:3.公差带系列见图1-20四、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1.基本偏差的数值(1)基本偏差代号有大、小写之分,大写的查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小写的查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
(2)查基本尺寸时,对于处于基本尺寸段界限位置上的基本尺寸该属于哪个尺寸段,不要弄错。
(3)分清基本偏差是上偏差还是下偏差。
(4)代号j、k、J、K、M、N、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查表时应根据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表中相应的列。
2.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另一个极限偏差的数值,可由极限偏差和标准公差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轴es=ei+IT 或ei=es-IT孔ES=EI+IT 或EI=ES-IT3.极限偏差表查表:由基本尺寸查行,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列,行与列相交处的框格有上下两个偏差数值,上方的为上偏差,下方的为下偏差。
作业布置:P5 一教后感:课题: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二)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的特点理解配合代号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的特点复习内容: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方法新授内容:五、配合1.配合制(1)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2)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3)混合配合在实际生产中,根据需求有时也采用非基准孔和非基准轴相配合,这种没有基准件的配合称为混合配合。
2.配合代号国标规定: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的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如φ50H8/f7或φ50 ,其含义是:基本尺寸为φ5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H8,轴的公差带代号为f7,为基孔制间隙配合。
3.常用和优先配合国标在基本尺寸至500mm范围内,对基孔制规定了59种常用配合,对基轴制规定了47种常用配合。
这些配合分别由轴、孔的常用公差带和基准孔、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
在常用配合中又对基孔制、基轴制各规定了13种优先配合,优先配合分别由轴、孔的优先公差带与基准孔和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
六、一般公差1.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线性尺寸一般公差是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公差。
在正常维护和操作情况下,它代表经济加工精度。
国标规定:采用一般公差时,在图样上不单独注出公差,而是在图样上、技术文件或技术标准中作出总的说明。
2.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3.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表示方法七、温度条件《极限与配合》标准中明确规定:尺寸的基准温度为20℃。
作业布置:P6 一三教后感:课题: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原则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差等级、配合制的选用原则复习内容: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的方法新授内容:§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一、公差等级的选用选择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
选择方法:类比。
二、配合的选用1.配合制的选用选用原则:(1)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在有些情况下可采用基轴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配合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要求,允许采用混合配合。
2.配合种类的选用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类比法。
步骤:(1)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配合的类别,即确定是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还是过渡配合。
(2)进一步类比确定选用哪一种配合。
(3)当实际工作条件与典型配合的应用场合有所不同时,应对配合的松紧作适当的调整,最后确定选用哪种配合。
作业布置:P8 一教后感:课题: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了解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复习内容:公差等级、配合制的选用原则新授内容:第二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2-1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将被测的几何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