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习题19-刘备敕刘禅遗诏(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柳宗元钴铒潭在西山②西。
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
因潭形如熨斗,故名。
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
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
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
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
⑥轮:喻水的漩涡。
⑦亟:屡次,时常。
⑧款:敲打。
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
⑩芟:除草。
贸财:换取钱财。
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
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有删改)【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闭。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2)三日而后汲()(3)悦人襟灵()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1 刘备敕刘禅遗诏

一、趣文导读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译文】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学、理学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的酒。
鲁国人向他们请教酒方,但无法获得。
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
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
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索要来喝喝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显者①旅宿邮亭②,时方溽暑③,帐内多蚊,驱之不出,因忆家居时堂宽似宇,簟④冷如冰,又有群姬⑤握扇而挥,不复知其为夏,何遽⑥困厄至此!因怀至乐,愈觉心烦,遂致终夕不寐。
一亭长露宿阶下,为众蚊所啮⑦,几至露筋,不得已而奔走庭中,俾⑧四体动而弗停,则啮人者无由厕足⑨;乃形则往来仆仆⑩,口则赞叹嚣嚣⑪,一似苦中有乐者。
显者不解,呼而讯之,谓:“汝之受困,什佰⑫于我,我以为苦,而汝以为乐,其故维⑬何?”亭长曰:“偶忆某年,为仇家所陷,身系狱中。
维时亦当暑月,狱卒防予私逸,每夜拘挛⑭手足,使不得动摇。
时蚊蚋之繁,倍于今夕,听其自啮,欲稍稍规避而不能,以视今夕之奔走不息,四体得以自如者,奚啻⑮仙凡人鬼之别乎!以昔较今,是以但见其乐,不知其苦。
”显者听之,不觉爽然自失。
(选文有删改)【注】①显者:富贵的人。
②邮亭;驿站。
③溽暑:盛夏。
④簟:枕席。
⑤姬:姬妾。
⑥何遽:怎么。
⑦啮:咬。
⑧俾:使。
⑨厕足:立足。
⑩仆仆:辛苦的样子。
⑪嚣嚣:大声叫喊。
⑫什佰:十倍百倍。
⑬维:由于,因为。
下文的“维”是语气词,不译。
⑭拘挛:捆住。
⑮奚啻:何止,岂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不得已而奔走庭中 庭:_______________②呼而讯之 讯:_______________③是以但见其乐 但: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驱之不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为众蚊所啮 不足为外人道也C.狱卒防予私逸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倍于今夕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怀至乐,愈觉心烦,遂致终夕不寐。
②听其自啮,欲稍稍规避而不能。
(4)选文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5)从选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海鸥与巷燕鸥于海渚遇巷燕。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19 刘备敕刘禅遗诏(含答案)

19 刘备敕刘禅遗诏一、趣文导读教象棋两人对弈象棋,旁观者教不置口。
其一大怒,挥拳击之,痛极却步。
右手摸脸,左手遥指曰:“还不上士!”【译文】有两人下象棋,一个旁观的人教导不停,其中一个下棋的十分恼怒,便挥舞拳头揍那个旁观教导的人。
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连连后退,右手捂着脸,左手比划说:“还不快上士!”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言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三国志》)【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楪①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
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
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
人人为便,用于当代。
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贞元初,青郓油缯为荷叶形,以衬茶盌②,别为一家之楪。
今人多云托子始此,非也,蜀相即今升平崔家,讯则知矣。
【注】①楪(di é):同“碟”,盛食物的小盘。
②盌(w ǎn ):同“碗”。
(1)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A.病其熨指B.蜀相奇之C.愈新其制D.人人为便(2)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这句话的意思。
(3)本文表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猿)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②言:尝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袁山松言再⑦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④,莫识其名,高者千仞⑤,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⑥,不辨见此远山矣。
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⑦见远峰耳。
江水又东径⑧白鹿岩。
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⑨。
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
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⑩下开,暗彻⑪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⑫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选自《水经注·江水》,有删改)【注】①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脆。
②山松:东晋时大臣、文学家袁山松。
③记:记载,记述。
④数十百重:这里指山重重叠叠的样子。
⑤仞: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⑥烟寨雨霁:指烟散雨收的好天气。
⑦再:两次。
⑧径:经过。
⑨游:这里指游乐。
⑩合:闭。
⑪彻:通、达。
⑫文:花纹。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断一处)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茌平人马周①,客游长安,舍与中郎将常何之家。
六月,千午,以旱,诏文武官极言得失。
何武人不学,不知所言,周代之陈便宜②。
二十余条。
上怪其能,以问何,对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为臣具草耳。
”上即召之:未至,遗使督促者数辈。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③门下省,寻除监察御史,奉使称旨。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马周:唐初大臣。
②便宜:指有利国家,合平时宜之事。
③直:进入。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及谒见________②寻除监察御史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为臣具草耳。
(3)选文中的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王冕(miǎn):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②诸暨:地名。
③蹊:践踏。
④策,通“册”指书。
⑤恬:心神安适。
⑥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⑦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或牵牛来责蹊________ ②琅琅达旦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3)选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完整版)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
5、高可二黍许( )( )(
) 6、启窗而观(
)
7、雕栏相望焉(
)
8、如有所语(
)
段。D.末尾一段是按照游记的格式交代了同游者,与文章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9、其两膝相比者( )(
)
10、佛印绝类弥勒(
)
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矫首昂视(
)
12、神情与苏、黄不属(
)
A.第二段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
5、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
译: 水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 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 环境的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
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迷”。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了 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
【练习巩固】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珠可历历数也(
)
14、居右者椎髻仰面(
)
绘 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15、其人视端容寂(
)(
) 16、若听茶声然(
)
B.第三段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C.本文在写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 者 孤寂悲凉的心境。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出行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
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②也。
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歿④吾亲,失之一也。
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
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立搞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①驱;快步走。
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
③辟车:下车。
④歿:死亡(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往而不可追者年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教学相长也(________)④学学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文章以比喻开篇,形象地论证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下面的论证做铺垫。
C.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排比,一气呵成,文气充沛。
(4)试结合现实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习题19-刘备敕刘禅遗诏(课外篇)
19 刘备敕刘禅遗诏
一、趣文导读
教象棋
两人对弈象棋,旁观者教不置口。
其一大怒,挥拳击之,痛极却步。
右手摸脸,左手遥指曰:“还不上士!”
【译文】
有两人下象棋,一个旁观的人教导不停,其中一个下棋的十分恼怒,便挥舞拳头揍那个旁
观教导的人。
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连连后退,右手捂着脸,左手比划说:“还不快上士!”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言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三国志》)
【古今对碰】
【作品赏析】
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警句。
刘备临死之时,对自己的儿子刘禅殷殷教导
,一片深情。
【知识梳理】
三、强化训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朕初疾.()②人五十不称夭.()
③道亡.()④但.下痢耳()
⑤殆.不自济()⑥何所复恨.()
⑦不复自伤.()⑧过于所望.()
⑨勿以.恶小而为之()⑩能服.于人()2.翻译。
(10分)
①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②汝父德薄,勿效之。
③何所复恨,不复自伤。
④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文中提到的丞相是谁?(2分)
4。
文题的意思是什么?(4分)
5 。
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4分)【参考答案】
四、真题链接(2017年)
阅读《刘备敕刘禅遗诏》,完成1—3题。
(共1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②何所复恨.()
③道亡.()④不复自伤.()2.翻译。
(6分)
①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②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4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