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研究

合集下载

从心理学角度看待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演讲稿

从心理学角度看待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演讲稿

从心理学角度看待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演讲稿: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从心理学角度看待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患者往往需要接受专业护理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同时,心理学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了解心理学是什么以及它对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是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心理学与精神病的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可以用于揭示精神疾病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认知干预、情绪干预,使患者能够更加有效地恢复健康。

心理学的发展也使得我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护理精神病患者时,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

精神病患者因为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同,但是在心理上却存在一些共性。

比如,他们有时会表现出孤独、无助、恐惧、愤怒、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自闭、冷漠、疑神疑鬼、过度敏感、拒绝沟通等行为特征。

这时,我们需要以理解、尊重和关心的态度去对待患者,对他们进行精神护理。

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多种多样。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这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此外,我们可以称赞他们的积极行为、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并给他们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有益的信息。

或者给他们带来一些轻松、开心的心理素材,比如音乐、电影、小说等。

另一方面,治疗时我们还要注意患者的行为和情感反应,帮助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听众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更加深入地认识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了解心理学对于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认知干预、情绪干预等方法,我们可以对于精神病患者进行更加科学的护理,让他们恢复健康的道路更加顺畅。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状态采取心理护理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状态采取心理护理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状态采取心理护理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状态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诊治的66例精神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单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不同患者在实施相应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评分。

结果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有可比性。

所选患者均依据ccmd-3诊断,排除严重心肾肝基础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其他内外科合并症。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的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宣教,保证患者安全,照顾患者衣食,确保其充足睡眠等。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有:1.2.1 集体心理护理通过讲座或者组织座谈讨论的形式,定期向患者宣教精神病卫生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防治。

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引导患者在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不佳时采取听音乐或者做运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建议患者之间可以交流心得,良性互动。

注意收集各人表现出来的与焦虑相关的问题。

1.2.2 个别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了解焦虑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问题,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主动配合治疗。

1.2.3 行为疗法主要有脱敏疗法、全身松弛法,针对患者焦虑的问题,使其频繁接触,寻找焦虑恐惧产生的根源,引导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全身松弛法即在安静的环境下达到一个全身松弛的状态,通过机体的生物反馈作用来使患者焦虑状态得到缓解[2]。

1.3 疗效评估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主管感受。

其中高于70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之间为中度焦虑,(50-59)分之间为轻度焦虑,低于50分的视为无焦虑状态[3]。

1.4 统计学方法本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均值±标准差(χ±s)对计量资料进行标示,采用t检验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体会

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体会

【 护
理】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的 心 理 护 理 对 策 及 体 会
张伟 红 , 刘 立志
( 中国人民解 放军第 9 l 中心医院护理部 , 河南 焦作 4 5 4 0 0 3 )
【 摘要】 目的: 调查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 影响。方法 : 选取 2 0 1 2 年3 月至 1 1 月首次在我院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住院的

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 的目的都是促进康复和增进健 1 . 2 . 2 培训评 定 人员
人 员组 成有 1名 主管 护 师 ,
康, 实践证 明, 心理护理 只有与躯体护理紧密结合 , 3名 护士 , 由副 主 任 医师 讲 解 量 表 评 定 方 法 及 注 意 才能在护 理 的全 过 程 中增 进 服务 对 象 的身 心 健 事项 , 并 进 行统 一 训 练 , 取 得 较 好 一致 性 后 , 将 住 院 康 J 。我们针对精神疾病病程长、 见效慢 、 易反复等 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 ( 实施心理护理组 ) 特点 , 对 患者 实行 心 理 护 理 , 以缓 解 其 紧 张 情 绪 , 减 和对照组 , 每组 8 2 人, 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定 。 轻心理负担 , 增强其 战胜疾病 的信心。下面将我院 1 . 2 .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 P S S 1 1 . 5软件进行统计 精神科实施 心理护理 的做法 和取得 的成效 总结如 分析 , 相关 数据 进行 t 检 验 ,P < 0 . 0 5为有 统 计 学 意
1 6 4名精神疾病 患者 , 症状均符合 C C M D 一 3 诊断标准 。将其随机分 为实验组 ( 8 2例 , 实施 心理护理 ) 和对照组( 8 2 例, 一般 护理 ) 进行 心理护 理

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与康复临床分析

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与康复临床分析
体位 的摆 置 , 麻醉 之后手 术之 前进行 , 应于 因为对 患者牵 拉 时间 过长 会使
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从患者的眼神 、 要求。 结合“ 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 心” 护理理念, 使心理护理更顺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要 , 让患者真正地感受 到心理护理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服务的 满 意度 。 如今护 理 发展 的趋势 , 要顺 应新 的医学模 式 , 就是 向生物 一 心理
4 静脉 输 液
毒液和血迹, 并为其穿好衣服、 盖好被子。 当移动患者时, 最好选用移动布 单法, 以降低患者因为震动所造成的疼痛和 不适b I 。
8 术 后 随访
穿刺时要选择 自己有把握穿刺的血管, 尽量做到~针穿刺成功。 对年 老血管弹性差的患者, 为了减少痛苦, 可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 穿刺完毕不
精 神 病 患 者 心 理 护 理 与 康 复 临床 分 析
要立 即离 开 , 察 h i- mi并询 问患者有 无不 适感 , 知护 士 会随 应观 nn 2 n 并告
患者手 术之后 , 术室 的护理 人 员应对患 者进行 随 访 , 手 以及时 了解患
者的基本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 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询问, 向患者征求 改进 工作 的 意见和 建议 , 而使 患者 感 到手 术 室的 护理 人 员仍在 关 心着 从 他, 从而使其感到温馨的关怀, 增加心理上的喻悦感, 促进患者的康 。 这 种术后随访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 , 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 , 因此, 护理人
员应 强化运 用 。
时观察。 护士要告知患者静脉内有一定压力, 输注液体即使完成, 空气一般 也不 会进到 血管 , 嘱患者 不要紧 。 对于年 老体弱 患者或在 冬季 为患者 输 液时, 如患者没有其他禁忌, 则可将输液适当加温, 以使患者在输液时更为

临床应用心理咨询在精神病患者中的疗效

临床应用心理咨询在精神病患者中的疗效

临床应用心理咨询在精神病患者中的疗效心理咨询是现代精神医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

心理咨询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面对内心的困惑、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认知与应对能力,从而取得有效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临床应用心理咨询在精神病患者中的疗效。

一、心理咨询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心理咨询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通过与患者的反复对话与倾听,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患者从深层次上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通过心理咨询,患者可以倾诉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得到专业的引导和支持。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患者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具体的技巧与方法,如正念冥想、认知重构等,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改变和缓解抑郁症状。

二、心理咨询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焦虑症是另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如紧张、不安、恐惧等。

心理咨询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心理咨询通过与患者建立深层互动的关系,帮助他们识别和理解自己焦虑的根源,并提供调整情绪的方法和建议。

心理咨询还可以帮助焦虑症患者认识到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如过度担忧、想象最坏的结果等,从而通过认知重构的技巧改变这些思维模式,减轻焦虑症状。

三、心理咨询在人格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人格障碍是一类较为复杂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由于内心的困扰而产生各种行为异常。

心理咨询在人格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但也带来了显著的改善效果。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人格障碍患者的沟通与互动,帮助他们识别与理解自己的人格困扰,以及与外界的关系问题。

通过心理咨询的过程,患者可以学习到更好地管理情绪、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技巧,逐渐改善人格障碍带来的问题。

四、心理咨询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心理护理对精神患者的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对精神患者的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对精神患者的治疗的重要性近年来,人们精神压力增加,精神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

研究显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3.47%,其中严重精神疾病为1%。

另有研究证明,男精神病患者攻击性高于女性,伤害性行为会进一步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负担,引发多种无法预知后果,且精神疾病患者思维及行为异常,治疗依从性差,对疾病康复具有很大影响,需对精神患者进行合理干预。

临床上,常应用自我认同护理干预缓解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压力,但该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提升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社会能力。

人性化沟通作为近年来新推行的护理模式,将细心、爱心、责任心融入其中,将护理重点由疾病本身转入关注患者心理情况,对需要关怀、尊重的患者进行合理干预,可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第一,前瞻性观察。

①全面评估: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临床诊疗情况等,分析其精神状态,评估攻击行为风险,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前瞻性护理方案。

②制定前瞻性护理目标:让患者具备能与他人建立满意关系的能力,帮助患者认清幻觉与想象,降低或消除攻击行为风险。

③前瞻性入院检查:患者入院时护士注意检查病房及个人物品,妥善管理病房中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回收患者带入的危险物品,如刮胡刀、胸罩、指甲刀等,防止其伤己、伤人。

在接待患者时注意态度和蔼、语气温和,针对拒绝检查个人物品的患者保持耐心,给予解释、劝说以及安慰,以取得理解。

④前瞻性行为观察:社会能力差、缺乏社会兴趣、讲话语调高、语速快及语量、动作多而快或有坐立不安等异常表现常预示患者易产生攻击行为。

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和情绪变化,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表情怒目、躁动不安等情况,及时引导患者调控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松弛其愤怒、紧张等情绪。

第二,成立积极心理护理小组。

在全科室的护士之中进行筛查,主要选择护理技能较高且具有良好沟通交流技能的人才,担任积极心理护理的小组成员。

护士长负责培训所有的小组成员,使他们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培训结束后予以常规考核,只有知识技能和操作均达标,才能参与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的人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也大大升高,因此医学社会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也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

心理疾病往往无法直接通过药物治疗来得到康复,优秀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损害。

此外,心理护理属于一项特殊的技能,它不仅需要心理护士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强大的心理学技能以及良好的个人素养。

精神科护士需要熟悉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标准的护理方法,从而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是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

1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1.1病耻感病耻感是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实行的性别歧视和排挤态度[1]。

罹患精神疾病或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即为相等于被挂上了性别歧视的标签。

病耻感会严重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使患者康复的主要制约之一[2]。

1.2自杀未遂经过系统临床治疗后,患者的自知力部分或全部恢复,首先会对自己发病时的想法或行为产生愧疚,尤其当患者做出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后,患者常由于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谴责而自杀;其次,社会大众普遍对患者存在歧视,使得患者很难融入社会,患者常因无法忍受来自疾病和生活的双重压迫而自杀。

1.3焦虑、抑郁精神疾病患者的化疗时间相对较长,而医院环境管制较多,所以患者常常可以发生度日如年的体会。

一方面,如果患者的精神症状获得提升或情绪恢复正常平衡,他们往往可以期望能尽早出院与家属共同生活,再次步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性别歧视、疾病并使身体显得疲惫等因素,亦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导致影响。

1.4精神卫生科学知识缺少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是重要原因之一[3]。

有研究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常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有关,部分患者出院后即无此服药,引致疾病发作,多次发作常会导致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可以增添很大的经济负担。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在精神病护理中,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神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性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1.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患者的情绪往往会变得很低落。

此时,心理护理就非常重要了。

护士可以通过谈话、音乐、绘画等方式,帮助患者舒缓情绪,让他们感到放松和愉快。

2.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和自尊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很多人会感到自卑和失去自信。

这时,护士可以通过积极谈话、鼓励、肯定等方式来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到自己很有价值和被需要。

3.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在治疗中,患者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受到影响。

在心理护理中,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友好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减少患者的压力和焦虑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常常会体验到压力和焦虑。

这时,护士可以通过技巧性的心理护理来减少患者的不安情绪,让他们更加轻松和愉快地度过康复期。

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1.帮助患者理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往往需要理解治疗的细节和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沟通就非常重要了。

护士可以通过直接而清楚的语言表达来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理解治疗的过程和意义。

2.促进患者和家人之间的交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之间的交流很重要。

护士可以通过促进这种交流,建立更好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3.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参与度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参与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很大。

护士可以通过语言沟通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参与度和治疗的效果。

4.处理患者和家人的情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往往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包括焦虑、恐惧、悲伤等。

语言沟通可以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减轻负面情感,从而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研究作者:李华平汪波杨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04期[摘要] 目的探索精神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17例患者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

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研究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以及总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 < 0.05)。

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患者的康复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a)-0144-02精神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精神异常表现,临床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社会心理康复训练不可忽视是精神科学者的共识[1-2],尤其是一些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因在其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就诊时常可出现拒医、过激或危险行为,危及他人生命财产或患者自身安全[2-3],为了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减少发生各种意外损伤,促进患者社会心理康复,我们在对其社会心理康复训练时进行心理护理探索,现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关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17例,均为男性;年龄17~69岁,平均(34.53±21.51)岁;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4]分为:精神分裂症73例,心境障碍1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9例,其他l7例。

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可比性。

1.2 方法心理护理组对其不同表现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经4周后患者恢复情况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5],并作好相关记录。

1.3 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1.3.1 拒绝住院研究组63例拒绝住院(占96.9%),经分析拒绝住院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由于精神症状支配如认为是受迫害、受控制等不愿住院。

②因未认识患病不愿住院。

③对医院的一些治疗措施,如封闭性、强制性治疗,电休克等治疗不理解、害怕而不愿住院。

④因对医院环境陌生,生活上不适应而不愿住院。

护理措施:①对新入院患者,护士应了解患者入院前的情况及病史。

②要及时摸清患者的生活习惯,使其能及时适应住院特殊环境。

③详细介绍医院的有关住院制度,使其能服从管理。

④根据患者不同的精神症状,有针对性地制订心理护理措施。

如与对疾病缺乏认识的患者接触时,应首先消除患者的抵触住院情绪。

患者刚入院时,应先与其讨论身体有哪些不适,告诉给躯体做一些检查对他是有益的,希望得到患者的配合。

对住院环境有恐惧紧张感的患者,要注意改善其焦虑情绪,护理时应态度和蔼,多拉家常,尽可能地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焦虑情绪。

心理治疗护士应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在接触患者时应表现出同情心,态度诚恳,只要及时掌握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方法,患者多能与护理人员合作。

1.3.2 不配合治疗本组共59例不配合治疗(占81.5%),有6例勉强配合治疗,只是要求改善自己的失眠、身体不适等症状。

患者不配合治疗主要表现:①对自己患病缺乏认识,因此不配合治疗。

②存在一定程度被迫害症状,一些患者由于存在被害妄想,有时会将自己病态中的妄想症状泛化,怀疑医务人员也与暗害他的人或组织有联系,因此不配合治疗。

③恐惧焦虑状态:一些患者惧怕抗精神病药物,认为副作用大,服后会变傻,因此不配合治疗。

④病理心理症状:一些患者由于言语性听幻觉,如听到一些虚幻的声音叫自己不要服药或听到声音说药中有毒而不配合治疗。

⑤消极心理,部分患者在疾病恢复阶段,开始认识到自己患病时的表现,担心出院后受歧视,产生消极悲观情绪而不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对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拒绝治疗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对偏执型的患者一般不宜直接告诉他有病需要服药来使其接受治疗,可先了解患者身体有哪些不适,并告之,同时解释好药物的优点,只要我们有耐心、真诚对待患者,使他们感受到我们是友善的,患者多能逐渐给予合作。

对有被害妄想心理,怀疑可能是毒药的患者,可以叫患者拿着自己应服的药片与其他患者服用的相同药片进行比较,并调换服用等方法,可一定程度减轻和消除患者的顾虑。

对存在消极厌世心理的患者,应以增强自信心为主,可以循循善诱地进行帮助,使其能逐渐了解疾病,认识疾病,使他们看到疾病缓解的前景,树立信心,最后配合治疗。

总之在医生积极治疗和护士的心理护理帮助下,患者从不配合治疗变为主动服药,使病理心理症状得以消失。

1.3.3 妄想、幻听本组共58例(占89.2%),本组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整日处于怀疑一切,或独自发笑、自语等病态感知和思维状态下,一般接触较差,难以进行沟通。

护理措施:要结合患者幻觉、妄想的内容进行分类,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一方面要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也在增强患者对住院环境的安全感,使患者感受到医院是为他们服务的,各方面制度是健全的,他们是受到保护的。

对患者的一些病态体验,仍先采取认同、默认的方式,不可质问患者或与患者争辩,逐渐建立起护患感情,得到患者对治疗的配合。

1.3.4 有行为障碍的患者精神病患者在病态思维或幻觉、妄想影响下,常有兴奋伤人、攻击等行为。

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木僵、亚木僵状态,严重影响临床治疗。

护理措施: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我们不能惧怕,要大胆、镇静地采取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或选择患者最相信的人进行说服、诱导,深入其内心世界,切不可激怒患者。

对木僵、亚木僵状态患者,要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以唤起其正常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结束时,对两组患者采用PANSS量表各因子分和总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PANSS量表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和PANSS量表总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

3 讨论精神患者因缺乏自制力,住院后不配合治疗,症状缓解后维持治疗期依从性差,常自行停药,忽视心理康复训练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使其社会功能逐渐衰退,而急性期与维持治疗期配合治疗,对及时缓解症状,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是心理护理工作的重点。

笔者在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心理康复护理,收到了较好临床效果。

从笔者的研究资料显示,心理护理在对精神疾病康复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精神病患者与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进行心理护理也与其他疾病有所区别,所以应掌握心理护理技巧。

针对精神患者,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敌对猜疑、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抑郁情绪等精神症状。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要尊重其人格是与之沟通和交往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精神患者在入院之初对医务人员是敌对态度,在疾病缓期又显得缺乏自信,自卑感明显,如果能及时得到护理人员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这会对患者的心理康复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6-8]。

另一方面,要加强患者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使患者的思维方式更切合实际,培养有利于减少疾病复发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增加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其积极的思维方法和参与意识,使其受损的心理及社会功能逐渐得以恢复。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复杂,我们应进一步深入探索心理护理的各种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型护理模式将会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广泛开展[9-10]。

笔者的临床研究结果也充分显示,忽视对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Granholm E,Mcquaid JR,Mcclure FS,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ode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12-month follow-up [J]. J Clin Psychiatry,2007,68:730-737.[2] 刘艳芳,许俊英,白云.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调查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126-128.[3] 陈琼妮,周建松.我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文献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2012,37(7):752-756.[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5] 司天梅,杨建中,舒良,等.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45-47.[6] 武连英,孙建华.出院精神患者的家庭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9, 41(4):312-313.[7] 冉超群,黄燕.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属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2007,4(2):184-185.[8] 马达休,肖潇,周琳钧.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21):2229-2230.[9] Bell M,Bryson G,Greig T,et al. Neurocognifive enhancement therapy with work therapy:efect On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performance [J]. Arch Gen Psychiatry,2001,58:763-768.[10] 潘鑫.护理部主任工作手册[M].乌鲁木齐:新疆电子出版社,2004:549-551.(收稿日期:2012-11-20 本文编辑:冯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