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既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引发疾病。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健康问题和解决方法。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1. 消化系统微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其他有益物质,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这些微生物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预防肠道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免疫系统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早期接触到多样性的微生物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正常发育,提高免疫力,预防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哮喘、湿疹等有关。
3. 心理健康微生物与人类的心理健康也存在关联。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脑轴向与大脑相互作用,影响情绪、认知和行为。
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1. 传染病微生物是引发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引发各种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抗生素耐药性过度和滥用抗生素导致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原本可以治疗的疾病变得难以控制,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治疗难度。
3. 环境污染微生物也可以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例如,水体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可以引发水源性疾病;土壤中的微生物可能导致食物污染,引发食物中毒等问题。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应对策略1. 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普及正确的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如勤洗手、合理使用抗生素、饮食卫生等,可以减少微生物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2.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微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素材

微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素材近年来,微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我们身体各个部位及周围环境中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列举一些与微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研究相关的素材,以供论文写作参考。
1. 微生物多样性与免疫系统研究表明,微生物多样性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帮助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并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一些研究发现,低微生物多样性可能与免疫系统失调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2. 微生物多样性与消化系统健康肠道是人体内微生物最丰富的部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消化系统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失调与肠道炎症、肠胃道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另外,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还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3. 微生物多样性与心理健康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脑功能、情绪调节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肠道微生物可以产生多种脑活性物质,如神经递质和代谢物,这些物质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此外,肠道微生物的失调也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关。
4. 微生物多样性与皮肤健康皮肤是人体外部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微生物最为密集的部位之一。
研究发现,皮肤微生物多样性与皮肤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些致病菌的过度生长或皮肤微生物群落失调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和皮肤病的发生。
此外,一些有益菌的存在也可以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和感染。
5. 微生物多样性与呼吸系统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呼吸系统微生物多样性与呼吸系统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肺部微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也可能导致肺部微生物的失调。
一些研究还发现,正常肺部微生物的存在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维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微生物是指在人类周围的微小生命体。
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而有些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广泛,本文将分别探讨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预防和保护人类健康的建议和方法。
一、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1.1 消化系统在人类消化系统中,有着大量的微生物居住着。
这些微生物主要分为两类: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有益微生物可以生产利于机体消化的酶和维生素,帮助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不同的营养物质,保持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
同时,这些微生物还能产生抗菌素和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保护人体免于病原菌的侵袭。
1.2 免疫系统人类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菌、病毒等侵入的重要防线。
人类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益微生物能够帮助免疫细胞识别并消灭病原菌,增强免疫系统的能力。
长期以来,人类经历了各种疾病的侵袭,免疫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加强,人体的抵抗力逐渐提高。
1.3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中的许多微生物能够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大气传输的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土壤、水体等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
此外,一些微生物也可以帮助降低对大气的环境污染,如清除废气。
二、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2.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一些致病性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吸入、食物污染或其他方式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
2.2 内毒素内毒素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有毒物质,它产生于一些细菌的细胞壁中,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症状。
2.3 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抵抗力逐渐增强,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现象。
高强度的抗生素使用可以导致病原菌长期处于低水平应激中,从而进化出抗药性菌株,这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选修课学年论文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摘要: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人们对微生物的错误理解的一次梳理,。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正文:微生物学在它诞生之初,引起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正是这门科学对于防治人类和家畜传染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微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家畜繁育的病原菌,阻挡或者消灭它们就能防治疾病。
由于巴斯德用不可动摇的实验证据否定了生物自然发生的可能,兼之一整套微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完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发现病原微生物最频繁的时代,几乎每年都有能导致严重疾病的病原菌被人类缉拿归案。
1.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传染病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
例如,世界各地一度似乎销声匿迹的结核病,近年来却死灰复燃,患病率节节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千2百万人中,有3分之一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1.1消灭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
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微生物学甚至比别的学科重要得多,如果人类被病原微生物消灭了,其它科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有生病的经验,但不一定了解为什么会生病。
人和动植物都会患病,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发的。
例如血吸虫病是较高等的软体动物引起的,肺癌多半由环境因素(如吸烟)造成,流血不止的血友病则是遗传性疾病。
虽然今天不是由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例如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在人类死亡原因中的比例逐年在增加,然而大量致病微生物却仍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是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
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即传染病种类繁多。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合集五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摘要:通过分析微生物与食品、医药卫生、工业及农业的关系来说明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食品,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关系引言比起搏击长空的雄鹰和遨游大海的鲸鱼,微生物对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除了生病的时候,平常很难会想起它。
实际上,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绝不比高等生物疏远,甚至更加密切。
微生物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他们清洁环境并使土壤肥沃,他们在食品工艺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制造维生素。
它们能够在体内外与我们和平共处,其中一些甚至还保护我们免受别的有害微生物的侵犯,当然这也并不排除有些微生物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伤害,甚至是致命的。
微生物与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和对于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贡献潜力,都有着光辉的记录并将继续创造者新的功绩。
在现代科学中,对人类健康关系最大、贡献最为突出的应该算是微生物学了。
所以现代微生物学时一个具有许多不同专业方向的大学科,它对食品、工业、农业生态环境及医药卫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1、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1.1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利与弊你能够想象依靠微生物解决温饱问题吗?你能够想象细菌会成为我们的重要食品吗?随着人类的基因图组绘制的日趋完善和克隆技术的不断改进,上面所提出的假想真的有可能在某天变为现实。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曾预言:“微生物有可能帮助我国过农业关。
”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可使人类告别向土地要粮的历史。
当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并不只是有利的一面。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主要有有益、有害、有益和有害相互转化几种情况。
有益分为直接有益和间接有益,又可进一步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有益于生产;对于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有些是微生物自身是病原菌、致病菌,可以引起食品污染,有些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并无危害,但是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微生物自身不会致病也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但是其生长繁殖会给生产带来一些影响。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源、大气中,并且在人类体内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本文将就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是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一道屏障,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有效识别和排除大部分病原微生物,从而维持人体健康稳定。
然而,一些微生物可能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防御,导致感染疾病的发生。
益生菌与健康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肠道菌群与人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对消化、免疫系统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减少患上腹泻、便秘、肠道感染等肠道相关问题的风险。
此外,益生菌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一些致病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飞沫、接触、空气传播等方式传播给其他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各类传染病依旧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霍乱等。
为了减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加强预防措施和公共卫生意识是很重要的。
抗生素与耐药性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过去几十年里对于治愈各种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增加,导致了许多细菌产生耐药性。
这使得原本容易治愈的感染变得更加困难,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无法治愈。
耐药菌株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挑战,并且需要采取全面性策略来解决。
微生物与慢性疾病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与微生物有关系。
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这些慢性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之间存在肠道菌群差异,并且将肠道菌群重新调整到正常状态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
这为精确个体化调控微生物组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介绍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微生物与人类免疫系统人类的免疫系统是抵御微生物侵袭的重要防线。
对于人类来说,与微生物的长期接触和共存可以帮助其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
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就接触到了各种微生物,这种早期接触有助于其免疫系统的发育。
此外,长期接触微生物还能激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增强其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微生物的益处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许多益处。
首先,微生物在人类肠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其次,人类的皮肤上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天然屏障,阻止有害微生物进一步入侵。
此外,微生物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三、微生物的危害虽然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许多益处,但也存在一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某些细菌和病毒会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和流感等。
这些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此外,一些微生物也会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健康问题。
因此,人们需要注意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的微生物。
四、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管理为了维护人类健康,与微生物的关系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人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漱口等。
这些简单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
其次,人们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微生物抗药性的发展。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等途径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
综上所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不仅对人类的免疫系统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还对人体的消化、新陈代谢和免疫力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一些微生物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和感染。
因此,人们应该合理管理与微生物的关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微生物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3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第一篇: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在人体内,微生物既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致病的。
正因为如此,对微生物的认识与了解,对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1. 有益的微生物在人体内,有许多微生物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防御作用都很重要。
例如,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产生维生素K等生理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和免疫激活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2. 致病的微生物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微生物会导致人类感染或者疾病。
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超级细菌可以引起难以治疗的感染;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对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可能导致死亡。
针对这些致病微生物的情况,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
例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或食用可能感染微生物的食物,及时接种疫苗等。
3. 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益的微生物能够帮助人体健康,预防疾病;致病的微生物可以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增强对健康的认知和重视。
因此,人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不断加强个人卫生意识和健康知识,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篇: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微生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体,在人类生活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微生物的益处已经被广泛认可,包括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产生必要的代谢产物,以及增强免疫力等。
但是,微生物中也存在某些致病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可以影响人类的健康。
1. 微生物对身体器官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会影响不同的身体器官。
例如,口腔和牙齿中的微生物与口腔健康和龋齿有关;肠道中的微生物可以影响肠道健康并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专业班级:制药类11班姓名:甘青玉学号:20108094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引起人类疾病也能造福于人类。
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
在现今科学如此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微生物,让微生物给我们带来最小的伤害和最大的益处。
关键词:疾病、青霉素、健康、菌群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
人类每天都和这些恐怖的传染病作斗争,在精神和资源方面深受侵害,人力和物力财力不断投入。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千2000000人中,有1/3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疟疾、霍乱“卷土重来”,伊波拉病毒、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拿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
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
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
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危害力不减小,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
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
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
行性感冒病毒。
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人和动植物都会患病,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发的。
例如血吸虫病是较高等的软体动物引起的,肺癌多半由环境因素(如吸烟)造成,流血不止的血友病则是遗传性疾病。
虽然今天不是由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例如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在人类死亡原因中的比例逐年在增加,然而大量致病微生物却仍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是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
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医生往往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引发了另一种新的感染病症,其原因就是因为长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后,大多数正常菌群被杀死或抑制,而原来处于劣势的少数菌群或外来的不能被抗菌药物杀死(耐药菌株)的细菌便会趁机大量繁殖,使原来的菌群种类和数量比例大大改变。
这种因严重的菌群失调导致的疾病称为二重感染。
虽然说微生物处处存在,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
1929年,青霉素研究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
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
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
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
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
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现实生活中,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
青霉素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其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
霉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
链球菌、肺炎双球等等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效果较好,对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在临床上,青霉素对于治疗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脑膜炎、肺炎球菌脑膜炎、梅毒、淋病、炭疽、破伤风等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青霉素不论何种给药途径均能被吸收。
一般多采用肌肉注射,可以被充分吸收。
可溶性结晶青霉素盐类的水溶液吸收很快,血浓度在15~30分钟内即可达最高峰,而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青霉素的吸收则较慢。
青霉素在现实生活中,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
青霉素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其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
霉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
链球菌、肺炎双球等等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效果较好,对敏感的萄萄球菌也有作用,对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青霉素也会发生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现象往往出现在作皮试或注射10几分钟内。
病人首先感到胸闷气憋,浑身哆嗦以至抽搐,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血压急骤下降,脉博快细而弱。
在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如抢救不及时,常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对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人,采用针灸疗法,应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 l%肾上腺素。
还可以作静脉输液,输入5%葡萄糖或萄萄生理盐水,对血压急剧下降者,输液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
当现场无输液条件者,可予静脉注射25%葡萄糖,静脉注射升压药物,但推药速度应缓慢。
青霉素过敏的发生虽然来势急骤,
但只要处理得当,病人的恢复和预后都较良好,而这急救措施:主要是肌注肾上腺素,缓减在途中出现的各种险情,以保人生安全。
正常菌群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正常菌群的营养来自宿主组织细胞的分泌液、脱落细胞,以及某些腔道中的食物碎屑和残渣等。
菌群的代谢产物除供给细菌自身利用外,一部分可以被宿主吸收利用。
例如,过去外科医生不太重视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大肠埃希氏菌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功能,所以在肠道手术后为避免发生感染,常用抗生素作预防性治疗,结果是手术后感染是防止了,病人却出现了厌食和贫血等维生素B和K的缺乏症,因为大肠杆菌也被抗生素杀死了。
所以现在遇到这类需施行肠道手术的患者,在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同时,必须补充足量的微生素B和维生素K。
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利用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正确对待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减小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让微生物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德庆。
200
2.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卢礼亚,等(王顺德、周德庆等译). 普通病毒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1987
3.沈萍主编 . 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黄秀梨主编 . 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5.施莱杰(陆卫平、周德庆等译) . 普通微生物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6.国家自然金委员会. 微生物学(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科学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