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类型

合集下载

第2篇 医学伦理

第2篇 医学伦理

同步练习
(14~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医生对病人的呼叫或提问给予应答 B.医生的行为使某个病人受益,但却给别的病人带来了损害 C.妊娠危及母亲的生命时,医生给予引产 D.医生给病人实施粗暴性的检查 E.医生尊重病人是指满足病人的一切要求 14.上述各项中属于医生违背不伤害原则的是 15.上述各项中属于医生违背有利原则的是 16.上述各项中属于医生违背尊重原则的是 17.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对病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 自我评价能力,谓之医师的 A.爱心 B.诚心 C.良心 D.善心 E.同情心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
三、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关系的学科,具体研究对 象包括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医务人员与社 会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等。 2、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1)医德的基本理论 (2)医德的规范体系 (3)医德的基本实践 (4)医德难题 五、医学伦理学与法律的关系▲ 1、医德为卫生法律的实施鸣锣开道。 2、卫生法律是实施医德的靠山。
同步练习
11.关于道德权利,下述提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权利都是法律权利 B.道德权利是依法行使的权力和应享受的利益 C.道德权利是法律权利的后盾 D.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是对应的 E.道德权利是尽道德义务的前提 12.关于医德良心,下述提法中错误的是 A.医德良心是对道德情感的深化 B.医德良心是对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 C.医德良心在行为前具有选择作用 D.医德良心在行为中具有监督作用 E.医德良心在行为后具有社会评价作用 13.医学伦理学中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医德范畴是 A.医疗保密 B.医疗公正 C.医疗权利 D.医疗荣誉 E.医疗义概念▲: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 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 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为指导的人格完善,用以调节人与人、人与 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 1、道德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基础) 2、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本质) 3、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恶。有别于政治、法律和规章 制度。 4、道德的▲评价方式有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 5、道德的作用是可以指导人格完善,调节人与人、人与 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和谐。

《德育原理》德育内容

《德育原理》德育内容
德育原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
• 一、德育即道德教育 • 二、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 三、德育的必要性 • 四、德育的可能性 • 五、德育内容 • 六、德育手段 • 七、德育方法 • 八、德育模式
德育内容
一、道德类型与德育 二、道德层次与德育 三、品德结构与德育 四、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调整与改革
• (二)内容日趋丰富的学校德育
• 3 .职业道德教育 • 学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
道德意识,养成其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 ,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诚实劳动、廉洁奉公 、团结合作、维护本行业声誉等。
一、道德类型与德育
• (二)内容日趋丰富的学校德育
• • 学校实施的私德教育、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各含不同
• 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的层次结构影响学校的德育功能。就 是说,上述三个层次的内容在整个德育中所占的比重,直 接影响到整个学校德育功能的定位和发挥。
三、品德结构与德育
• 德育就是把道德内化为个人的品德。人们对品德认识不一 ,因而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各有侧重。
• (一)主行说
•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品德归根结底是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 ,因而特别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求儿童牢记各项 德目,并在行动上落实德目的要求,把行为训练视为道德 教育的唯一或核心内容。
二、道德层次与德育
• (二)各层次德育的功能 • 2 .道德原则教育的指导功能 • 通常,教师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的形式对学
生进行道德原则教育,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道 德原则所声明的是学校认为学生可以而且应当达 到的要求,但原则性要求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具 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应当达到 的要求;但在执行当中,允许根据具体情况加以 变通处理。道德原则是指导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 。

第一章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

第一章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3)自发性与外在性并存。 自发性:原始社会的道德萌芽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 单交往,出于调节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需求。 外在性:原始社会道德是纯真质朴的,往往同其他生 活惯例、风尚习俗以及原始宗教混杂在一起。它以 维护和追求整体利益为基础,以非强制性的习惯、 传统和威信为手段,有力地调节人们的行为活动和 相互关系,是人类道德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开端。
封建道德之七出



七出,七去(也称七弃)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 定夫妻离婚所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 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 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并 考量 其利益,因此可说是对于妻子的 一种压迫。但另一方面在男性处于优势地位的古代社会中,也使女 性最低限度地免于任意被夫家抛弃的命运。 一、“不顺父母”: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违背孝顺的道德 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二、“无子”: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绝世”,在传统中 国,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法生出儿 子来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意义。以《唐律》为例:妻年五十以上无 子,听立庶以长。疏议据此认为四十九以下无子,未合出之。随传 统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渐成熟,真正是以无子的原因而休 妻的情形大为减少。 三、“淫”:亦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 性关系 。理由是 “乱族”,也就是认为淫会造成妻所生之子女来路或辈分不明,造 成家族血缘的混乱。




四、“妒” 指妻子好 忌妒 。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 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以及“夫为妻纲”这样的理想 夫妻 关系 的混乱,而许多看法中,更认为妻子对丈夫 纳妾 的忌 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 五、“有 恶疾 ”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粢盛”,是指 不能一起参与祭祀,在传统中国,参与祖先祭祀是每个家族 成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妻有恶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虽然必定 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为主要的理由。 六、“口多言” 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理由是“离亲”,在传统 中国家庭 中,女性尤其是辈分低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多表 示意见,而妻子作为一个从原本家族外进来的成员,多话就 被认为有离间家族和睦的可能。 七、“窃盗” 即偷东西。理由是“ 反义 ”,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

教师职业道德论01

教师职业道德论01

一、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和。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

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表现为: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四、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一、职业的道德意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原则:为人民服务。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_PPT课件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_PPT课件

• ㈡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1 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 ⑴医生的权利:
• a医生的诊治权。
• b宣告患者死亡权。
• c医生的特殊干涉权。
• d医生的工作学习权。
• e医生的参与权。
• ⑵医生的义务:

a医生对患者的义务——承担诊治义务;解除痛苦义务;解释说
明义务;医疗保密义务;

b医生对社会的义务——预防保健医务;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义务;
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和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三个历史阶段。
• ⑵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 a古希腊医学道德。 • b古罗马医学道德 • c古印度医学道德 • d阿拉伯医学道德
• 4 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⑴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 a生命神圣观。 • b生命质量观与生命价值观。 • c人道观和权力观。 • ⑵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 • a道义论。 • b后果论与功利论。 • c公益论及公正论。 • 5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 b对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 c道德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 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生活
• ㈡医学道德——医德 • 1定义: • 医学到底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简称医德。它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
并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指导并用以调整尾声失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以及卫生事业无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
• 2特点: • ⑴实践性与稳定性。 • ⑵继承性与连续性。 • ⑶全人类性——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人员共同的基本道德原则,即就是
• c 内容:救死扶伤,忠于职守;钻研医术,精 益求精;平等交往,一视同仁;举止端庄,语言 文明;廉洁行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医 密;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一、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和。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

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表现为: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四、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一、职业的道德意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原则:为人民服务。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

伦理学整理的常考资料

伦理学整理的常考资料

伦理学整理的常考资料1、1903年摩尔发表了《伦理学原理》,标志着元伦理学的诞生2、1971年,在波特的《生命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生命伦理学”一词,后来成为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3、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认为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善端,这是人天生所固有的,而非后天所习得的。

4、德国哲学古典大师康德提出“为义务而义务”、“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绝对道德准则。

5、《医家五戒十要被美国1978年出版的《生命伦理百科全书》列为世界古典医学道德文献之一,与《希波克拉底哲言》和《迈蒙尼提斯祷文》并列。

6、下列文件中,以人体实验中受试者权益保护为主题的是《赫尔辛基宣言》7、1791年,英国医师Percival起草了《医院及医务人员行为守则》,后著《医学伦理学》于1803年出版,后美国医学会以此基础,制定了医学道德教育标准8、清代医家喻昌的《医门法律》被后人称赞为“临床伦理学”,在我国医学伦理史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9、1977年第六届世界精神病大会制定的《夏威夷宣言》,提出了如何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医学道德要求10、高尔顿在《人类的才能及发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优生学说。

11、现代临终关怀的奠基人和倡导者是西塞莉•桑德斯。

12、世界上第一个主动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是荷兰13、1946年诞生了人体实验道德的第一部正式文件,即纽伦堡法典关于人体实验的国际道德文件有《纽伦堡发电》《赫尔辛基宣言》14、1948年世界医学会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基础制定了《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成为国际医学界的职业公德15、以“死亡标准”为主体的是《悉尼宣言》16、历史上的伦理学类型: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描述伦理学17、医学伦理学的发展阶段:医德学;近现的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18、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最重要的类型)、宗教道德、自然道德、个人道德19、医学道德类型:医德、医学科学道德、卫生管理道德、患者道德20、性善论(孟子,仁义礼智)性恶论(荀子,好声,好色,好味、好利)性无善无恶论(告子)性亦善亦恶论(世硕,董仲舒、杨雄)21、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医德认识(知)、医德情感(情)、医德意志(意)22、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主动被动型,知道合作型,共同参与型,消费型23. 医务人员之间关系模式:主导从属型,技术指导型,并列互补型,竞争合作型24、医学道德原则:1中国古代医德传统忠于医业,仁爱救人博施济众,一心赴救精勤不倦,深究医术宽和端庄,不贪财色尊重同道,谦和不矜2 医学人道主义的含义和伦理意义涵义:医学人道主义是指认为人具有最高价值,医学界应该尊重、同情、关心、救助服务对象的思想。

医学伦理1-6章

医学伦理1-6章

第三节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历史

国外医德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和 医学所处的社会制度、宗学 1、古希腊医学道德 ①阐明了行医的宗旨 ②强调医生品德的修养 ③强调尊重同道




2、古罗马医学道德 3、印度医学道德 ①医生要尽一切力量为患者服务,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 ②医生要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 ③在外科治疗中,医生要和助手密切配合,挑 选助手时要选那些聪明能干,乐于助人,和蔼 忍让的人; ④医生要有好的仪表、习惯和作风; ⑤军医除了学识应高深外,还应兼有高尚道德, 并为神明所喜悦。

② 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本原理作为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方法, 指出把道德原则宣布为永恒的,绝对的 或者认为完全主观的、相对主义的,都 是不科学的,对有关道德的各种理论问 题进行科学的论证,避免绝对化、抽象 化等各种错误。

③认为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总 是体现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统一, 指出社会并不是许多单个人的相加,而是由社 会化了人类组成大大小小多层次的有机整体; 个人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成为单独存在的自然 物,而是只能作为社会的一员时刻受社会存在 约束的社会个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不同 时代、阶级和社会,会产生不同层次道德要求,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道德层次多样性的原因。
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医德学、近现代医学伦理 学以及生命伦理学三个历史阶段。医德学作为医学伦理学的初始 阶段,虽然还不是一门正式的学科,但其历史悠久。19世纪初, 医学伦理学才成为一门正式学科,即进入近代医学伦理学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医学伦理学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即生命伦理学。 全面考察和分析医学伦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对于我们继承和 弘扬中国传统医学伦理学思想的精华,借鉴国外医学伦理学发展 的历史经验,促进医德建设和医学伦理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理学专题研究
道德的类型
2012.03.21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马克思
道 德 的 类 型
纵观道德过去产生、演变的历史过程和 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人类道德的思想 体系中, 应该具有三种类型的道德: 一、内容和形式同为全民性的道德
二、内容和形式同为阶级性的道德
三、内容阶级性和形式全民性的道德
二、内容和形式同为阶级性的道德。
(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 义社会。)
这种道德, 大体具有三个对立形态, 即:
1、奴隶主贵族阶级的道德和奴隶阶级 的道德的对立形态; 2、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和农民阶级的 道德的对立形态; 3、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无产阶级的道德 的对立形态。
这三个对立形态的道德, 由于基本原则 极其繁杂, 这里只能概括几个特性: 1、直接矛盾性。 2、维护私利性。 3、隶属他意性。
三、内容阶级性和形式全民性的道德。
(亦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 主义社会。) 这种道德, 应该从它所具有的特性予以 分析和判别: 1、形同实异性。
2、表真里伪性。
一、内容和形式同为全民性的道德。
这种道德具有两种历史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原始社会的道德。这些道德 原则所具有的特性是: 1、天然自生性。 2道德。 综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可以推断出共产主义社会道德的若干 特性: 1、超越对立性。 2、趋向纯洁性。 3、主导统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