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基本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

• 首先,人的本质离不开目的性及其实现。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幸 福观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两大特点,
• 一是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等人主张个人 的幸福只有在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才 可能真正实现,人类真正彻底幸福的时代只能是 共产主义社会。
• 二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只有将个人幸 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才会有真正的个人幸福。
• 3.德福一致的意义
• 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德福一致原则的总体存在, 就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失范、社会危机。这或者是社会 的原因,或者是道德本身的问题。但德福一致原则的 破坏肯定会影响、破坏社会必需的稳定与进步。 • 从个体角度看,没有德福一致的原则,道德生活就是 一种无意义的纯粹的牺牲。这样的道德生活即便有某 种合理性,也是极不人道的。同时由于道德努力得不 到肯定,个体肯定会走向这一道德规范的反面去寻求 更合目的性的生存方式。
• 第二,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 有一致性。 • 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 • 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 惑,勇者不惧。” • 包尔生也说“外在的幸福并不总是落到明智和有德性 的人身上,但有德性者也倾向于认识到这一点。即使 他没有得到它,他也能在心中发现幸福。” • 德性与雅福之间的等同关系更能够体现伦理学上德福 一致原则的精神实质。
(二)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培养 • 1.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 所谓狭义的幸福能力,主要是指主体 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 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条件。
• 幸福能力之所以需要培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幸 福与主体的联系。 • 主体要具有的幸福能力至少有三个方面: • 1.主体必须有一个合乎人本质的人生目的。 • 2.主体必须有一种走向最终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 3.主体的合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本身必须合乎人 之为人的道德法则。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师职业道德》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师职业道德》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_____A : 爱岗敬业B : 依法执教C : 为人师表D : 热爱学生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故选 D。
2、单选题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_____A : 教师的年龄B : 教师的体质C : 教师的素养D : 教师的能力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的素养,教师素养包括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等,教师能力是建立在教师素养之上的。
故选 C。
3、单选题对于人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_____A : 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人园离园B : 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饭后有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C : 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D : 通知家长接回孩子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人园不适症是由于刚刚离开父母的孩子安全感缺失造成的,幼儿园方面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节上学时间,等孩子和老师同学都熟悉了,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
故选 B。
4、单选题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_____A : 灵魂B : 动力C : 内在要求D : 天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故选 B。
5、单选题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_____和主干地位。
_____A : 重要B : 首要C : 核心D : 主导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
故选 C。
6、单选题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法、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
这就是_____A : 依法执教B : 爱岗敬业C : 热爱学生D : 严谨治学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师德师风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师德师风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 )的职业。
A. 崇高B. 神圣C. 美好D. 伟大答案:B2.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 )的总和。
A.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B.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品质C.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规范D.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标准答案:B3.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 教书育人B. 为人师表C. 忠诚教育D. 乐教勤业答案:C4.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是( )。
A.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品质B.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规范C.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标准D.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原则答案:A5.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
A.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B. 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终身学习C.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乐教勤业D.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勤学不辍答案:B6. 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包括( )。
A. 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B. 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作风C. 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荣誉、职业作风D. 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答案:A7.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包括( )。
A. 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B. 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C. 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管理功能D. 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促进功能答案:B8.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阶段包括( )。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所应具备的精神和道德标准,
是教师行为准则的体现,是教师公正、守法、恪守岗位职责、服务于社会
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践。
1、职业操守: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做到尽职尽责,尊重客观规律,维护公平正义,执行道德准则,崇尚责任担当,弘扬党的宗旨主义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2、忠诚守约:敬畏法律,尊重社会公认的道德法则,坚持信守义务,恪尽职守,忠于职责,敦促学生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章程,维护校园
秩序和社会秩序。
3、传播知识:加强科学素养,开拓创新能力,要求自身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最新的知识向学生传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
4、宽容待人: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
生多一些关爱、理解和尊重,对学生的过错要宽容,给他们指导和帮助,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责任。
5、爱国责任:引导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关
爱国主义的活动,教育学生孝敬长辈,尊重祖国,崇尚正义文明,忠于家国。
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重要范畴概述

1. 教育爱的内涵
广义:教育爱是指充分认识到 教育存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后,整个 社会对教育的推崇和重视,包括精神 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投入。
狭义:教育者基于对职业的理解,为 实现职业理想和道德,在教育实践中产生 的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它是以受教育 群体为对象,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 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执著的敬业精神、 富于人道的教育艺术和对自我职业行为 充分肯定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教 育 公 正
广义:指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公平地接 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狭义: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 和处理各种关系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
一、 教育公正范畴的确立
1.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 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
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3. 取决于教师个人道德觉悟的提高
二、 教育公正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良心
教育良心是教育主体的道德观念、道德 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在教师 职业意识中的综合体现。
教育良心的主要特征
示范性 稳定性 广泛性
内在性 综合性 自觉性
二、 教育良心的道德价值及现实意义
教师道德人格的守护神,蕴含着教育的伦理精 神。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
教育良心的实践力量产生的道德价值,体现在 它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着定向作用,能够增强教师 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进而促进教师主体生命价值 的自我实现,并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一、 教育威信的内涵
教育威信与教育威严的区别 教育威信反映教师众所共仰的声望信誉, 教育威严体现的更多的却是威势和严厉。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W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一)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 “世袭智慧”
❖ 动物的获得性的习惯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 生的源头。
❖ 人的良心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心理遗传 和积淀
❖ 由父母、教师、社会生活圈、法律、宗教等的权 威使个人在习俗中长大,并根据社会的普遍意志 调整、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所谓的良心。
❖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 的良心”。用中国传统的伦理语言来说,良心最 易使人“慎独”。
❖ 良心作用的特色之一是使人无处遁形。良心的这 种内在和深入的制约与许多外在的制约手段(比 如法制)和勉强的义务要求相比,良心的作用是 最有效的。
W
22
彻底性还表现在其 作用的时间维度上
❖ 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中和之 后。
W
15
3.良心的消极底线
❖ 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 反映,是消极底线的最低限定。
❖ 所以当人违背基本义务、准则时主体会受到严重 的自责。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 的基本性质并不妨碍较高的道德追求。
W
16
二、良心的形成
❖ 良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去 观照。这至少涉及习俗和信仰两个问题。
W
36
中性的可互换性
❖ 双方都认可的对等、可以互换或客观性的标准并 不能保证这一标准本身是正确或公正的。
❖ 在认为在少数民族和妇女本来就应低人一等的价 值标准之下,所谓公正只要做到对所有的少数民 族和妇女一视同仁即可,而无须考虑他们与白人 雇员报酬上的悬殊。
W
37
最终价值判定上有依赖性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主要内容引言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
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对于保障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教学职责、师生关系、师德师风和教育公平。
一、教学职责教学职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的教学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当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习的条件。
他们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1.2 掌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对教授的学科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他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尊重学生的学习节奏和个性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节奏和个性发展,不搞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他们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1.4 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当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他们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二、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不侮辱学生。
他们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2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应当倾听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困惑,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2.3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第三章 师德的基本范畴

•
做教师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认识人、 做教师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认识人、 了解人、发展人获得善之回报的一个过程。 了解人、发展人获得善之回报的一个过程。 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得到的回报就是: 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得到的回报就是:能够洞 察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 察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即“学生的 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 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 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 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 眼睛。 眼睛。”教师还能洞察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 神的各个方面。 神的各个方面。
• 一、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 • 思考: 思考: • 你认为幸福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你认为幸福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 人的幸福与哪些要素相关? 人的幸福与哪些要素相关?
• 幸福与快乐的区别 • A. 有无目的性 • B. 无限与有限的区别 • C. 有无对牺牲的超越性 • D. 有无强烈与持久的成就和动力特质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师德规范的划分
师德调整的关系 1. 师生之间 2. 教师同行 3. 教师与家长 4. 教师与社会
规范内容的抽象程度 1. 师德范畴 2. 一般的道德原则 3. 具体的道德规范
• 广义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道德原则、规范中所 广义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道德原则、 有的基本概念, 有的基本概念,也包括反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 的基本概念( 谦虚” 朴实” 的基本概念(如“谦虚”、“朴实”、“仁 乐观”),还包括教师道德评价 还包括教师道德评价、 爱”、“乐观”),还包括教师道德评价、道 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如 自制” 慎独”等等。 “善”、“恶”、“自制”、“慎独”等等。 • 狭义的师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 狭义的师德范畴, 德的主要特征, 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 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联 • 价值的实现与幸福相互关联
• 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总是内含着对幸福的向往
• 幸福的产生源于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3. 幸福的内涵
幸福
人生目的之自由实现 生存状态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 幸福感是对这一主体生存状态的主观感受。
•
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
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
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
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
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
在于能不能“活”出“教育的意义”来。
•
我以为,教师职业的特殊幸福,就是一种教
育情境中的眷恋与感动。当然我有不幸福的时候。
不过我当时真的没有因为工资收入或住房而感到
不幸福。我不幸福的时候,是因为有时我觉得教
育本不应当这样做。“教育究竟应当是怎样的?”
这个疑问引导我走到了今天。我以为探索这个问
题本身就是幸福的!
思考:教师公正/教育公正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教师的公正
一、公正的内涵与特性
内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公平、正直、不偏私。
对等性
特性
可互换性
依赖性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论语·子路》
• 美国伦理学家、乔治敦大学教授汤姆.L.彼彻姆 (Tom. L. Beauchamp)说:“一切正义理论共
——包尔生,《伦理学体系》
内在价值观念及相应人生追求实现时的愉悦 • 幸福
内含 生活境遇的现实内容满足人的价值取向、生 活目标时的欣慰和满意
• 幸福最终体现为一种精神愉悦
• 对“幸福”的本质性把握
• 幸福是人的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伦理层面的愉悦状 态的和谐统一
• 幸福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实现所给予主体的精神性愉悦。
同承认下述最低原则:同样的情况应当同等地对 待——或者使用平等的语言来说:平等的应当平 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应当不平等地对待。这项基 本原则通常称为‘形式上的正义原则”。
• 公正原则如做进一步的分解,可以理解为两条基 本原则:1. 报偿原则;2. 承诺原则。
• 所谓报偿原则,即权利原则,意思是主体的贡献 等于或者不小于( ≥ )应得的权益,类似于“按 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 者不得食。
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 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1)教师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狭义的幸福能力主要是主体必须具备健康向上的人 生观、价值观,具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条件。
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 较高的德性水平和人生境界
拥有教育主体实践能力
(2)教师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
发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
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而且还是教师个
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
感。
3、教师获得教育幸福的特征
积极投身教育 饱满的精神状态 不断更新的专业发展 个人与集体的融合
•教师的幸福体现为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幸福 和教师作为职业人的幸福
• 所谓承诺原则,也可以称为义务原则,它的内涵 是权益应当小于或等于(≤)主体所承诺的义务。 这是第一个原则的延伸,是一个与职业道德联系 密切的原则。
二、公正的类型
类型
从公正的性质看
报偿性公正 惩罚性公正
“我—我公正” 从公正涉及的主体看 “我—你公正”
“我—他公正”
• 案例:两个“差生”在宿舍里为了争夺一把吉他 而扭打起来,最后去找教师评理。出乎意料的是 老师听罢不仅没有批评他们,反而表扬了他们有 进步,理由是:“第一,你们为了吉他而打架, 比上次为抢帽子而打架要好多了。因为想弹吉他 是好事。第二,动手打人不对,但没有上次厉害。 第三,最重要的是,你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的 方式——找老师,而不是象以前那样非打出一个 输赢不可。”接着老师提出了让他们凭借自己的 智慧理智、友好地解决类似问题的要求。最后, 两个同学手拉着手离开了老师。打架反而受表扬, 表面上似乎不公正,但对于这两个差生来说,这 也许是真正的教育公正。
• 1.幸福与快乐的区别 • A. 有无目的性 • B. 无限与有限的区别 • C. 有无对牺牲的超越性 • D. 有无强烈与持久的成就和动力特质
2.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联 (1) 价值与价值实现 • 价值指存在的客体对于需要它的主体所具有的意义或
功能。 • 客体价值性 工具性价值(客体作为手段)
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得到的回报就是:能够洞
察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即“学生的
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
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
眼睛。”教师还能洞察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
神的各个方面。
• 教师的职业幸福在于育人过程的创造性和在 自我精神文化方面的不断充实。
《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摘抄
过度地批判
高期望
冷淡、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对学生很友好
对学生不友好
公正、诚实
呆板、厌烦
把学生看成许多个人 教室中形成“坏的感情”:内疚、怕、妒忌、不满、发 怒
热情、喜欢教学
不喜欢教学
善于组织
惩罚性的
幽默感
对学生缺乏信任(不信任学生)
在学科上知识渊博 对学科上无知引自: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 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 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
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
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
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
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
福表征。教师的幸福是教育场景中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
公正中也明显地存在这两大类型。公正既要求教
师能够正确地履行公正原则处理好教育劳动中的
人际关系,同时也要求建立一种公正原则的教育
制度。既建立“教师的公正”,也建立“对教师
的公正”。
• 思考:
• 教师对学生不公正/教师歧视的表现
• 教育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看似公平的现象或做法实 则是不公平的?
• 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教师不公正或爱有差等(或有 人称为“教师歧视”)的现象是较多的,从关涉
• 狭义的师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 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 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 思考: • 根据前述定义,你认为师德的基本范畴包括哪
些内容?
• 或你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是什么?
师德范畴
仁慈
幸福
公正
人格
良心
• 幸福包括享受与创造,获得与付出
• 幸福包括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的实现
• 幸福不只是某一方面的满足,也意味着人多方面追求 的实现
• 二、幸福与德行的关系 • A. 幸福与德行的矛盾 • B. 幸福与德行的一致 • C. 德福一致的意义
• 网上有人用一些个别现象来讽刺教师
“干的比驴都累!起的比鸡都早,下班比小姐 都晚,装着比总统都严肃,挣钱比民工还少, 看起来比谁都好,五年以后比谁都老!”
• 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 • 工作压力? • 社会期待? • 学校管理? • 自我发展? • 物质待遇? • 教育体制?
• ……
• 讲座视频: • 北师大肖川教授《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 • 王啸《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幸福》
4、教师幸福能力的获得 由于幸福的价值性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创造 和感受幸福。所以,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有 关幸福实现的主体条件或能力。
对象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关系体上。一
广义的幸福能力指创造和感受幸福所需要的一般 性条件。
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具有审美素养
• 凡是能够努力走在教师专业团体这支队伍前面 的人,即开拓者,一定是真正明白教师生涯意义 的人,懂得教育本真意义的人。他们是为“教育” 而“活”在教师专业团体中,而不是仅仅为个人 的“生存”或“饭碗”而“活”在教师专业团体 中。我相信,我们中国的教师队伍是一支为着民 族的大业在奋力前行着的队伍。这支队伍已经涌 现了许多“开拓者”。当然,这支队伍也会有一 些落在后面的人。他们之所以落在后面,是因为 他们是为“活”而“教育”,而不是为“教育” 而“活”。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幸福与否正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师德规范的划分
师德调整的关系 1. 师生之间 2. 教师同行 3. 教师与家长 4. 教师与社会
规范内容的抽象程度 1. 师德范畴 2. 一般的道德原则 3. 具体的道德规范
• 广义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道德原则、规范中所 有的基本概念,也包括反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 的基本概念(如“谦虚”、“朴实”、“仁 爱”、“乐观”),还包括教师道德评价、道 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如 “善”、“恶”、“自制”、“慎独”等等。
三、教师的公正
内涵: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 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特点
教育性 实施的实质性
自觉性
内容
对学生的公正 同侪性公正
对自己的公正 对工作的公正
请注意:
•
艾德勒将公正分为个人性公正(投射性公正)
和制度化的公正(返身性公正)。前者属于德性
化公正;后者属于制度化公正。因此,在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