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共20页文档
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主要内容:
1. 危机预防与应对:制定预防措施,提前发现和预警危机的可能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减轻危机影响。
2. 危机识别与评估:快速识别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危机的性质、范围和潜在影响,为后续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危机管理决策与组织:对危机进行决策管理,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
4. 危机应对与处理: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危机处理,包括舆情引导、危机现场处置、危机救援等活动。
5. 危机沟通与公众参与:建立有效的危机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形成公众参与的危机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 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职责划分、人员管理、激励机制等,以实现公共机构的高效运转和协同工作。
2. 决策分析: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政策和决策的分析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3. 绩效管理: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绩效评估和监测,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效能和质量。
4. 项目管理:对公共项目进行规划、实施、监控和评估,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5. 政策评估: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政策措施是否有效等,为政策调整和修订提供依据。
6.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包括政策法规、程序规范、信息系统等,以确保公共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以上内容是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学大纲编制说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是按照治安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
主要讲授公共安全危机与危机事件的含义、特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系;国际国内研究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背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义务与责任;公共安全危机的基础理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反应以及现场控制与安排,包括人员疏散、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公共安全危机的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运行机制;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处置中对新闻媒介的管理等。
本课程的重点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现场处置,包括处置的基本原则、现场安排、人员疏散等应急管理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管理模式,熟悉危机的预防、准备、反应和恢复等各阶段的管理内容,培养学生从事危机管理的基本素质,具备预防和处置危机的能力。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公安特色。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学大纲是本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由寇丽平执笔,经征求课程组所有成员的意见,郭太生审阅后,于2009年1月18日由治安系学术委员会审定。
一、课程名称:《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授课对象:治安学专业本科学生。
四、总学时数:45,其中讲授42学时,实践3学时。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及当前的研究现状,熟悉公共安全危机的特性。
重点与难点:公共安全危机的概念及其与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的区别,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社会背景学时数:6主要内容:第一节公共安全危机的相关概念一、危机的概念不同学者对危机的定义(罗森塔尔、福斯特等)。
综合来看,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因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关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回顾与思考-123

摘要: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
本文围绕危机意识、机构设置、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法制建设和管理结构六方面,回顾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回顾;问题;建议20世纪末,我国开始现代政治学研究,其中包括对政治危机的研究。
我国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对该领域最初的研究也始于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方面的研究,如台海问题、东突问题等。
2000年左右,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重心逐渐从国际危机转向国内危机,包括从SARS疫情到近年接连不断的特大自然灾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群体性集体事件等。
尽管由于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晚,在接连不断的突发性、复合型危机面前显得经验不足,一些理论上的困境与实践中的难题一时难以解决,但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这也是我们研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所在。
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危机意识、机构设置、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法制建设和管理结构六方面,我将围绕这六个方面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上述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防的起点。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一直不能把“危机”与社会主义国家联到一起,甚至不敢直而现实生活中各种潜在的和显现的社会危机,常常用“假语言”谈论真实的危机问题,导致我国从政府到社会、从群体到个人,严重缺乏危机和危机管理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上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发展势头,各级政府部门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忽视了危机意识的培养,缺乏敏锐的危机判断能力。
2003年SARS疫情出现后,“公共危机”成为政府的重耍管理对象。
我国逐渐以责任政府为价值取向,并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了政府某些责任的实现,且加强了对危机的重视。
公共管理十个基本理论

公共管理十个基本理论•一般管理的职能战略:确定组织目标和重点;设计操作计划以实现既定目标内部构成要素:人员组织与调配,人事指挥与人事管理制度,控制绩效管理的外部要素:处理组织与外部单位的关系,处理与独立组织的关系,处理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公共管理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以政府为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公共体现在: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参与性,合作共治性。
•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体系:L公共管理主体理论: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理论2.公共资源管理理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3.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理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管理,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创新,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4.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理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改革,公共治理新模式5.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理论: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责任,公共管理法律和公共管理监督等•公共管理VS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强调结果和目标,重视管理的夕卜部环境,注重公众意愿和要求、与社会互动、竞争与责任,强调来自体制夕卜的监督,主体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重视执行的过程,关注组织内部运行,强调规则和程序,依靠规则和程序、政府自身权威,关注政府运行和层级关系,依靠自身监督和自我约束,主体是政府。
管理VS行政联系:都是人类社会活动形式,管理为行政提供有意义的营养成分,行政为管理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区别:管理比行政外延更宽,历史更长,二者的组织主体不同,管理涉及的是实现结果和对达成的结果承担个人责任,行政本质上涉及执行指令和服务,关注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公共管理的发展:L行政学,威尔逊,古德诺,泰勒,马克斯韦伯,怀特等①公共行政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并以正式政府组织机构(官僚体制)为研究主要领域②政治一行政二分法成为行政学的理论基础③行政学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普遍性探索④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为最高标准2.新公共行政学,罗伯特,西蒙,沃多尔以公平为核心,行政管理对好的管理与社会公平作出承诺,抛弃了传统的二分法3.公共管理学,70-80S ,政府改革与政府再造•传统公共行政模式L基本思想: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的正式控制之下并建立在官僚制的严格等级模式的基础之上,由常任,中立,和无个性特征的官员任职,只受公共利益的激励,不偏不倚地为任何政党服务,仅仅执行被政治官员确定的政策2.理论来源(七条原理)官僚化的组织原则;认为存在一种最佳工作方式并极力推崇科学管理原则,严格列出工作细节化程序;通过官僚制提供服务;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行政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政策或战略问题是政治领导人的职责范围;假定公务员个体的动力来源于对公共利益的忠诚和追求,那么公共服务的供给便是无私的;需要中立的,匿名的,终身制的且有能力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执行由他人提供的指令而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公共危机管理(2)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公共危机管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志士不忘在沟壑”【课程目的】通过培训,使政府各级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现代危机观念,提高公务员群体的危机管理能力,推动危机管理的相关原则与技巧灵活运用于工作岗位之中,促进政府危机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化,完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公共管理,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
【培训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第一讲直面危机一、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危机事件的出现是政府必须面对的“灾难”。
在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透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照片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警语:“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
”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有句名言叫“惧者生存”。
这位世界信息产业巨子将其在位时取得的辉煌业绩归结于“惧者生存”四个字。
通用电气公司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达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远不会。
”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的发展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这些年的感觉——“惧”。
他把“惧”诠释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他认为市场竞争太残酷了,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不要忘记,我们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多么脆弱啊!”“我想把三株的体会、经验和教训告诉大家,希望引起大家对危机管理的重视。
”这是三株总裁吴炳新经历了三株生死劫难后最想说的3句话。
天津大海食品有限公司1997年开业庆典时挂了一条横幅,上书“今日开业,何时倒闭?开业大愁”的警语。
企业的危机管理大见成效。
在开业以后的三年中,公司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不断扩大自己的顾客群,名声大振,生意兴隆。
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发展方向
2、应急管理的问题 ① 由于我国现有行政体制的特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 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分兵把守,各自为战, 应急协调不力,资源整合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有待进一步 提高 ② 我国突发事件的应对存在“重救轻防“倾向,需要进一步 突出风险管理的理念。 ③ 我国政治动员能力强、社会动员能力弱,尚未建立起一个 能够有效组合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各种力量应对突发事 件的社会动员机制,没有形成网络状的应急管理体系 ④ 我国突发事件的应对合作性欠缺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第二种类型是事故灾难—矿难、交通事故、大面积停电、人为 火灾、公共设备设施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等
人 为 火 灾
2009年2月9日即正月十五,央视新大楼配楼因 燃放烟花引起火灾,造成至少1人死亡7人受伤。 火灾损失保守估计要6~7亿元。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第三种类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 和食品安全事件
决策法源 决策者 会议成员
国家安全法 总统 总统、副总统 、总统国家安 全顾问,国务 卿,中央情报 局局长等。
宪法 首相 首相、总务大 臣、外物大臣 、财务大臣、 国家公安委员 会委员长、国 土交通大臣、 内阁官房长官
宪法安全法 总统 总统、会议秘 术、总理、外 长、国防部长 、联邦安全局 长、其他部门 首长则是安全 会议委员
三、国内外在该主题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 概况
1、国外研究 危机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最初主要分析政 治危机,包括政权与政府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其目的 在于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求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 治稳定的方法。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企业管理理论。国际上公 共危机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主要有(美)罗森塔尔的 《危机管理:应对灾害、暴乱与恐怖主义》、(美)劳伦斯・巴 顿所著的《组织危机管理》、(澳)罗伯特・希斯所著的《危机 管理》及(美)威廉・L・沃的《应对危机四伏的生活:突发事件 管理导论》等。美国“9・11事件”后,公共部门的危机管理在 国际范围内引起极大关注,国际上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注意 力很快集中到反恐怖主义的国家安全领域。
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关于教材●关于课堂要求除了不可抗力,出勤需满13次;请假须有假条;有纲要式笔记;●关于成绩评定平时60%+ 期末40%;平时成绩= 出勤+发言+作业+笔记+其他;旷课扣3分/次,事假扣2分/次,公假不扣);旷课满3次,取消平时成绩;迟到3次等于1次旷课。
参考文献陈丽华《公共视角下的危机管理》胡税根《公共危机管理通论》江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与启示》马怀德《应急管理法治化研究》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唐钧《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郭济《政府应急管理实务》薛澜《危机管理》薛克勋《中国大中城市政府紧急事件响应机制研究》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丁俊杰《网络舆情与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高鹏程《危机学》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1. 近一年来国内外的突发危机事件7.23动车事故,并引发“地震”;黑龙江矿难;飓风艾琳致美国230万人撤离,死亡8人,纽约市首次停运地铁,7000架次航班被取消,抢购应急物资,10万国民警卫队候命,2010年上海静安区民宅大火,死亡50多人;2011年6月11日蓬莱渤海湾海域溢油事件;危机无处不在。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危机管理》: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难以避免。
※认识危机,治理危机,对于人类安全和幸福,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重要而必须。
2. 报警和求救电话知多少?在异地怎样拨打案发地报警电话?投币和磁卡电话是否需要先投币或插卡?3.因为突发事件而下台的官员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一、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危机”【美国际政治学家】·赫尔曼:危机是某种特定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而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
——决策视角【荷兰危机管理研究专家】罗森塔尔: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很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1 公共危机的内涵1.突发事件(1)突发事件的含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紧急事件。
(2)公共危机的含义:公共危机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或者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给社会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
(3)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关系2.公共危机的特征(1)突发性和紧急性(2)高度不确定性(3)影响的社会性(4)决策的非程序化1.2 公共危机管理结构体制与职能1.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活动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2.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组成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及其互关系。
公共危机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和沟通(communication),称为“3C”活动。
与“3C”活动相适应,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也包括五个部分。
如下图所示。
实际操作信息传递指挥物资保障财务管理危机管理指挥与协调机构居于核心位置,负责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各个危机管理操作机构的行动;危机管理实际操作机构是主体,负责应急响应的各项具体作业。
各个部分按照职责划分履行各自的职责,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在实践中,随着公共危机规模的扩大与升级,公共危机管理将会形成逐级响应组织结构,管理层级也将从现场位置逐步上移,直至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下图所示。
3.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1(2•••4.公共危机管理职能 1.3 1.公共危机管理阶段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发生后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公共危机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