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改进

合集下载

计划成本分配法名词解释

计划成本分配法名词解释

计划成本分配法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用来确定资源分配和成本分配的方法。

在企业管理中,资源分配和成本分配是至关重要的任务,它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计划成本分配法通过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计划,将企业的资源按照特定的比例和原则分配给各个部门或项目。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做出资源分配决策之前,先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明确每个部门或项目所需的资源数量和成本,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分配。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原理是基于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或项目的需求和目标的全面了解,以及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准确判断。

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因素的分析和综合考虑,制定可以实施和控制的资源分配计划,以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效益和成本控制效果。

这种方法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在项目管理中,计划成本分配法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本效益。

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计划成本分配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制定预算和计划时,合理分配各项费用和成本,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和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运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可以帮助企业稳定发展,实现长远的利润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进行介绍和解释。

在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来为读者提供文章的背景和整体框架。

同时,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概念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需要详细说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定义和原理。

可以阐述该方法是如何进行成本分配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核心原则。

此外,还可以列举实际案例,说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对计划成本分配法进行展望。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企业在制定成本预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基于企业的计划生产或销售量,将总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成本中心,从而确定每个成本中心的预算。

计划成本分配法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 基于假设的分配比例:计划成本分配法通常基于假设的分配比例来分配成本。

这种假设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导致分配的成本不合理。

对策是审查和调整分配比例,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2. 对非直接成本的分配:计划成本分配法通常只适用于直接成本的分配,而对于间接成本,特别是间接制造成本的分配,往往使用其他方法。

这导致了成本在不同成本中心之间的分配问题。

对策是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分配间接成本,如活动基础成本分配法或因果关系成本分配法。

3. 预测不准确:计划成本分配法是基于预测的,在实际操作中,预测的准确性可能存在问题,导致分配的成本与实际情况不符。

对策是不断更新和修正预测数据,并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调整分配的成本。

4. 忽略变动成本:计划成本分配法通常只考虑固定成本,而忽略了可变成本。

这导致了在成本中心发生变动时,分配的成本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对策是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针对成本中心的变动,相应地调整分配的成本。

计划成本分配法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审查和调整分配比例、使用适当的方法分配间接成本、修正预测数据、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以及建立灵活的分配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计划成本分配法实验心得

计划成本分配法实验心得

计划成本分配法实验心得英文回答:Plan Cost Allocation Method Experiment.The plan cost allocation method is a costing methodthat assigns indirect costs to products or services basedon the proportion of each product or service's total direct costs to the total direct costs of all products or services. This method is often used when multiple products orservices are produced or provided using the same indirect costs, such as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utilities, and rent.Experiment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lan cost allocation method 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Experiment Procedure.1. Gather data on the following:Total direct costs for each product or service.Total indirect costs.Allocation base (e.g., direct labor hours)。

2. Calculate the indirect cost rate by dividing thetotal indirect costs by the allocation base.3. Allocate the indirect costs to each product orservice by multiplying the indirect cost rate by the direct costs for each product or service.4. Compare the results to other cost allocation methods, such as the actual cost method and the estimated cost method.Experiment 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plan cost allocation method assigned indirect costs to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a manner tha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level of direct costs incurred. The method also provided a more accurate allocation of indirect costs than the actual cost method and the estimated cost method.Experiment Conclusion.The plan cost allocation method is a reliable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assigning indirect costs to products or services. It is a simple method to apply and can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situations.中文回答:计划成本分配法实验心得。

标准成本系统中成本差异的分配与改进建议

标准成本系统中成本差异的分配与改进建议

标准成本系统中成本差异的分配与改进建议标准成本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成本的方法,涉及到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这些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材料成本差异、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成本差异。

分配和改进这些成本差异对于提高企业的绩效和效率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标准成本系统中成本差异分配和改进建议的一些建议。

一、成本差异的分配1.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可以分为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

对于材料价格差异,可以根据采购部门的责任将差异分配给采购部门。

而对于材料用量差异,可以将差异分配给生产部门或质量控制部门,以促进其改进材料使用效率和质量控制。

2.人工成本差异的分配:人工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人工工资差异和人工工时差异。

对于人工工资差异,可以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将差异分配给该部门。

对于人工工时差异,可以将差异分配给生产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以促进其改进生产工时的效率。

3.制造成本差异的分配:制造成本差异可以分为可变制造成本差异和固定制造成本差异。

对于可变制造成本差异,可以将差异分配给生产部门,以促进其改进生产过程和资源使用效率。

对于固定制造成本差异,可以将差异分配给财务部门或绩效管理部门,以促进其改进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

二、成本差异的改进建议1.加强成本计划:标准成本系统的基础是成本计划,因此应加强对成本计划的制定和监控。

在制定成本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加强成本控制:通过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成本差异的发生。

例如,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材料使用效率;精细化管理人工工时,降低人工工时差异;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降低制造成本差异等。

3.提高员工技能和意识:员工是成本控制和改进的重要因素。

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意识,可以促使其更加关注成本控制和改进,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激励措施,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和改进的活动。

试论辅助费用分配中计划分配法的优化

试论辅助费用分配中计划分配法的优化
因而本 文提 出改 进 建 议 并 结合 案 例 进 行 分析 。 改进 后 的 计 划 分 配 法 又
兼有 交互 分 配 法 的特 点 , 更有 利 于辅 助 生 产 费 用核 算 的 准确 性 。
关键 词 : 辅助 生产 费用 计 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
车 间为生 产 甲 、乙产 品 、各 车 间管理 部 门及行 政部 门提供 8 0 0 0吨热 力蒸 汽 , 其 中供 电车 间 消耗 5 0 0吨。采 用计 划分 配法 进 行此 项 费 用 的分 配 。 电力 服务 单 位 计划 成 本 为 0 . 3 元/ 度, 燃气 单位 计划 成 本为 4元, 吨 。该公 司有 关辅 助 生产
各 辅助 车 间按计 划单 位成 本 向受 益部 门分 配成本 :
1 .按 计划 价 格分 配供 电车 间 。锅炉 车 间负 担 的 电费= 0 . 3 x 3 2 0 0 0 = 9 6 0 0 ( 元) ; 基 本 车 间 甲产 品 负 担 的 电费 = 0 - 3 × 1 0 0 0 0 0 = 3 0 0 0 0( 元) ;基 本 车 间 乙产 品 负 担 的 电费 : 0 . 3 x 5 0 0 0 0 = 1 5 o o o ( 元) ; 一般 生 产车 间 负担 的电费 = 0 . 3 x 6 0 0 0 = 1 8 0 0 ( 元) ; 行政 管理 部 门负担 的 电费= 0 . 3 x 4 0 0 0 = 1 2 0 0 ( 元) 。 2 . 按计 划 价格 分配 锅炉 车 间。供 电车 间负担 的燃 汽 费= 4 x 5 0 0 = 2 0 0 0( 元) ;基 本 车 间 甲产 品 负 担 的 燃 汽 费= 4 x 3 5 0 0 = 1 4 0 0 0( 元) ;基 本 车 间 乙 产 品 负 担 的 燃 汽 费= 4 x

试论辅助费用分配中计划分配法的优化

试论辅助费用分配中计划分配法的优化

试论辅助费用分配中计划分配法的优化作者:陈联苏善江蔡印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23期摘要:计划分配法是企业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但对辅助车间相互提供交互性劳务服务的核算不够准确,会出现重复计算交互成本的现象,因而本文提出改进建议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改进后的计划分配法又兼有交互分配法的特点,更有利于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一、辅助生产费用概述企业的辅助生产费用主要是为基本生产服务的,而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则是为了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使用和服务的。

有时各辅助车间也相互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样也就存在不同的辅助生产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分配的问题。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及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

二、计划分配法存在的问题计划分配法,就是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来分配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然后把辅助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的费用作对比,差额计入管理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

这种分配方法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考核和分析各单位的成本,但是却不够准确,使得分析结果与实际的成本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该方法中使用的实际成本比真正耗费的实际成本要大,多出的金额正是各辅助车间相互提供劳务成本的总和。

如此一来,各辅助车间的成本就被重复计算,从而使实际成本与按计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差异计算不够准确,这样最终影响到当期损益,进而影响到利润表各项目(比如利润总额、净利润),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预算和决策。

具体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例:企业有锅炉与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这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费用分别是:供电车间48 000元,锅炉车间30 000元;供电车间为甲、乙产品、各车间管理部门及行政部门提供用电192 000度,其中锅炉车间为32 000度;锅炉车间为生产甲、乙产品、各车间管理部门及行政部门提供 8 000吨热力蒸汽,其中供电车间消耗500吨。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技术,用于分配实际发生的成本到各个部门或项目中。

在企业管理中,合理的成本分配对于正确评估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成本分配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困扰。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计划成本分配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出现不同部门或项目间成本差异较大、难以准确评估实际成本等情况,影响了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有必要对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指导企业更好地运用这一管理工具,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探讨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不同部门或项目之间成本差异大、难以准确评估实际成本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企业对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也通过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讨论和探讨,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定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通过将间接成本分配给产品、部门或项目,以便更准确地计算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各项费用在不同部门或项目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预定的成本分配基准和分配规则,将总成本按一定比例或规则分配给各个部门或项目。

在实际应用中,计划成本分配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不同部门或项目之间的成本差异较大,导致分配结果可能偏离实际情况。

由于难以准确评估实际成本,导致分配结果可能偏差较大,影响绩效评估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取更精细化的成本分析方法,细化成本分配基准,加强对成本分配过程的监督与管理等对策,以提高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辅助生产费用之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改进探讨

辅助生产费用之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改进探讨
主要 是 为本企 业 的基本 生产 车 间 、 政管 理部 门服务 。 在 行 但
助生产 车 间的产 品或 劳务 的数 量 , 便可进 行分 配 , 而简 化 从 和加速 了成本 的计算工作 。按照计划 单位成本 分配 , 除了 排 辅助生 产实际费 用的高低对 各受益部 门成本 的影响 , 于考 便 核和分 析各受益 部 门的经 济责任 , 还能够 反映辅 助生产 车间 产 品或 劳务 的实 际成本脱 离计划成 本 的差 异。
( ) 互分配 法。 一 交 交互 分 配法 , 首先 根据 各辅 助生产 车 间本 月 发生 的费用 以及 提供产 品或 劳务 的数 量 ,计 算交 互 分 配率 , 进行 一次 对 内分配 : 后根 据辅 助生 产车 间交互 分 然
配 后 的 实 际 费 用 .即 交 互 分 配 前 的 费 用 加 上 分 配 转 入 的 费 用 减去 分配 转 出的费用 , 及对外 提 供产 品或 劳务 的数量 , 以
生产 车间之 间 交互 劳务 也 比较 多 ,若采 用 交互 分 配 法 , 则
互分 配法 和计 划成本 分 配法谈 一点 看法 。
二 、 互 分 配 法 、 划 成 本 分 配 法 的 分 配 方 法 及 其 理 论 交 计
基础
成本 计 划起 不到 应有 的 效 果 ;若 采 用计 划 成本 分 配 法对 应地分 配各 自费用 。交 互 分配
法 考 虑 了 辅 助 生 产 车 间 之 间 相 互 提 供 产 品 或 劳 务 的情 况 .
间 、企业 行政 管理部 门等单位 服务 而进行 的产 品生 产 和劳 务供 应 。 助生 产车 间为生 产产 品 、 辅 提供 劳务 而发 生 的原材 料费 用 、 外购 动力 费用 、 ] 费 用及辅 助 生产 车间 的制 造费 人 _ 用, 构成 了辅 助 生产 车间产 品 、 劳务 的生 产成本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改进
摘要:计划成本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但计算实际费用与计划成本之间差异的过程不易理解和掌握,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不利于成本和利润的计算。

对于计划成本法的改进可以把计划成本法与一次交互分配法联合使用,即避免了计算差异额的过程,又可使计算分配的结果更合理和准确,也便于初学者掌握。

关键词:计划成本分配法;改进;一次交互分配法;联合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确定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在各受益车间和部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计算方便、直接,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同时也便于分析和考核各部门单位的经济责任。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常规做法
是先按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供应量,在各受益对象(包括各辅助生产单位在内)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再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待分配费用加上辅助生产单位内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

为了简化分配工作,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调整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分配给其他各受益对象。

[例]某工厂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69 440元,供水车间35 000元,该厂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每度电为0.64元,每吨水为3.9元,该厂本月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量如下:(1)供电车间用水800吨(2)供水车间用电12 000度(3)产品生产耗电80 000度,耗水6 000吨(4)车间一般耗用电12 000度;用水1 000吨(5)厂部管理部门耗电8 000度,耗水3 000吨。

第一步,按计划成本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全部受益对象
供电车间分得水费=800×3.9=3 120
供水车间分得电费=12 000×0.64=7 680
产品生产分得费用=80 000×0.64+6 000×3.9=74 600
车间一般耗用分得费用=12 000×0.64+1 000×3.9=11 580
厂部管理部门分得费用=8 000×0.64+3 000×3.9=18 260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 120
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7 680
一一基本生产成本74 600
制造费用一一基本生产车间11 580
管理费用16 820
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71680 (112000×0.64)
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42 120(10800×3.9)
第二步,计算辅助生产单位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差异:
供电车间实际总成本=69 440+3 120 =72 560 (元)
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12 000+80 000+12 000+8 000)×0.64 =71 680(元)
成本差异(超支)=72 560-71 680=880 (元)
供水车间实际总成本=35 000+7 680 =42 680 (元)
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800+6 000+1 000+3 000)×3.9
=42 120 (元)
成本差异(超支)=42680-42 120=560 (元)
根据辅助生产单位产品和劳务成本差异的计算结果,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单位产品和劳务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1 440
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80
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560
上述分配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属于调整分录,不论是超支
差异还是节约差异,账户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在登记账户时,超支差异用蓝字表示补加,节约差异用红字表示冲减。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由于预先制定了产品和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需分配一次,简化和加快了成本计算和分配工作。

同时,通过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的成本差异,可以查明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单位和部门,排除了辅助生产单位费用超支和节约的影响,也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和部门的经济责任。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改进——与一次交互分配法联合使用。

计划成本分配法简化了计算,但计算差异的过程不太易于理解和掌握,实际费用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在计划成本制定偏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势必对企业的管理费用造成太大的波动,不利于成本和利润的计算。

对于计划成本法的改进可以把计划成本法与一次交互分配法联合使用。

仍以上例编制分配计算表如下:
第一步按计划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分得水费=800×3.9=3 120
供水车间分得电费=12 000×0.64=7 680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3 120
——供电车间7 68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 120
——供水车间7 680
第二步,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的费用,采用直接分配法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按实际的劳务供应量分配费用。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费用=69 440+3 120-7 680=64 880
供水车间对外分配费用=35 000+7 680-3 120=39 560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率=64 880÷(80 000+12 000+8 000)=0.6488
供水车间对外分配率=39 560÷(6 000+1 000+3 000)=3.956
通过计算各受益单位分得的费用为:
产品生产=51 904+23 736=75 640
车间一般消耗=7 785.6+3 956=11 741.6
厂部管理部门=5 190.4+11 868=17 058.4
借:生产成本一一基本生产成本75 640
制造费用一一基本生产车间11 741.6
管理费用17 058.4
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64 880
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39 560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方法即避免了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异额的过程,又可以使计算分配的结果更合理和准确,对初学者也更易于掌握。

参考文献:
[1] 于富升黎来芳.《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2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