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生长:指作物器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新器官(性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质变过程。

临界日照长度:指诱导长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短光周期,以及诱导短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长光周期。

作物的生长中心:指作物生育过程中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或相对量较大的器官种子:农业生产上凡是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播种材料都统称为种子。

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包括分蘖节(tillering node):节间不伸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伸长节:腋芽通常休眠。

节间伸长呈向顶式,波浪状。

拔节: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cm时。

穗: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子房,之后释放精细胞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细胞过程。

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作物产品品质:指作物产品的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及整齐度等。

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比例和分布情况。

《作物栽培学》课件

《作物栽培学》课件

移栽
1. 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和地点。 2. 保持幼苗的根系完整,避免损伤。 3. 给予适当的水分和营养,帮助幼苗适应
新环境。
管理与调控
1 施肥管理
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注意施肥时机和方式。
2 病虫害调控
定期检查和监测病虫害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灌溉调控
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灌溉调控。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一份精彩而易于理解的《作物栽培学》PPT课件,全方位分享作物栽培的基 本概念、生长发育过程、技术要点,以及种子播种、育苗、管理与调控等关 键内容。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作物的生命周期、生 长环境、栽培方法等,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作物栽培的重要性和基本原 理。
课程总结及展望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具备种植作物 的能力,并且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相关领域。
作物栽培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
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 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要 素。
生长周期
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完整 生命周期,包括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阶段。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目的和环境条件 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品种。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
1
发芽与幼苗期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并生长为最初的幼苗。
2
营养生长期
植物不断吸收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出叶片、茎和根系。
3
生殖生长期
植物开始开花和结果,形成种子以完成生命周期。
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壤管理
2 灌溉方法
保持土壤肥力,合理合适的灌 溉方法,如滴灌、喷灌或地下灌溉。
3 病虫害防治

作物栽培学 教材

作物栽培学 教材

作物栽培学教材
《作物栽培学》教材主要介绍了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各类作物的栽培管理要点。

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的概述:
一、绪论
作物栽培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作物栽培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作物栽培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二、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各类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要求。

三、作物种植制度与种植技术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和类型。

轮作、连作、套作等种植技术的原理和实践。

土地利用和保护的策略与技术。

四、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形成过程。

品质的概念和评价指标,品质形成的生理和生态基础。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途径与技术措施。

五、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
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分别介绍其栽培管理要点,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同时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介绍各类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六、设施农业与无土栽培技术
设施农业的概念和类型,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无土栽培技术的原理和实践,无土栽培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设施农业与无土栽培技术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与推广。

七、作物生产的标准化与现代化
作物生产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标准化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化作物生产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现代农业技术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栽培的基本要求?A. 土壤肥沃B. 充足的水分C. 适宜的温度D. 持续的噪音2. 作物生长周期中的“三基点”是指:A.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B. 播种期、开花期、收获期C. 出苗期、分蘖期、成熟期D. 土壤温度、空气温度、水温3. 作物栽培中,氮肥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B. 促进作物茎叶生长C. 促进作物果实成熟D. 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4. 下列哪种灌溉方式属于节水灌溉?A. 大水漫灌B. 滴灌C. 沟渠灌溉D. 喷灌5. 作物栽培中,合理密植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作物产量B. 减少病虫害发生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土壤肥力6. 作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促进作物生长B. 防止作物早衰C. 增加作物抗病性D. 随意使用,无需控制剂量7.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A. 品种选择B. 土壤条件C. 气候条件D. 种植者的性别8. 作物病虫害防治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物防治?A. 引入天敌B. 使用性信息素C. 喷洒化学农药D. 培养抗病品种9. 作物轮作制度的主要优点是:A. 减少土地利用率B. 减轻病虫害发生C. 增加作物种植成本D. 降低土壤肥力10. 作物栽培中,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A. 合理密植B. 选用早熟品种C. 增加夜间光照D.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作物栽培中的“三叶一心”是指作物在_________期长出的三片真叶和一片心叶。

12. 作物的需水量与_________、_________、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有关。

13. 作物栽培中,施肥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深施”。

14.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天敌”的原则。

15. 作物的播种密度过高会导致_________,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教案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教案
作物栽培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
课程代码
03085-03086
总学时120
讲课:90学时
实验:30学时
实习:1周
学分
5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农学专业
教材和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胡立勇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文钰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1.1.2作物生产的特点
1.作物种植的地域性
2.作物种植的季节性
2.中国作物网:http://
3.中国农业网:/
4.中国作物科技信息网:http:///caw/zuowu_c.htm
5.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本区包括新疆全省,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共137个县、市。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本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南部和东北部,川西、甘南、云南西北德钦、中甸2县,共129个县、市。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与分类
2.1作物的起源
随着人类从以采集为生向着为自己生产食物这一转变,一些野生植物也被驯化培育成了栽培植物。考古发掘表明,自公元前7000年始,在穆雷贝特(Murey-bet,今叙利亚北部)、我国黄河流域、非洲、美洲等均有栽培作物的早期历史。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2、作物栽培学的任务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要完成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必须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知识。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复杂性:研究对象(作物,环境,措施)是极其错综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季节性:大田作物“不违农时”,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地区性:大处说,不同的地区;小处说,不同的地块变动性:新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和创新,新技术新措施的引进,栽培作物的方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变化.4、作物栽培的研究法1)生物观察法: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2)生长分析法: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3)发育研究法:对稻麦,特别注意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4)生长发育研究法:根据器官建成规律,调查各营养器官的分化、发展和衰亡时期及其持续时间;观察穗分化和花芽分化进程,追踪小穗、小花分化数、退化数和成粒数及其临界期;测定不同时期有效叶面积及各器官的干重、碳素和氮素的含量以及碳氮比等;最后分析查明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5)产量对比法:就是对不同作物品种或不同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田间小区或大田对比试验.这种对比发一般要设置若干个处理、安排若干次重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和记载,收货时进行测产、考种,最后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1、农业的发生农业起源的根本诱因可能是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天然食物的短缺.从采集到种植,从渔猎到饲养,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是最具突破性的飞跃。

2、世界各地最早种植的作物公元前7000年,穆雷贝特(叙利亚),采集野生小麦和大麦,可能栽培过公元前5000年,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已栽培大麦和小麦公元前6000—7000年前,中国,普遍种植水稻公元前5500-3000年,非洲撒哈拉,栽培高粱和御谷之类公元前3600年,埃及,种植小麦和大麦公元前6000年,墨西哥定居村社,种植籽粒苋、玉米、豆类、南瓜和甘薯公元前4000年,南美的阿亚库乔人,种植马铃薯、玉米、南瓜和豆类欧洲,希腊,种植小麦和大麦3、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古老农业中心之一,又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

《作物栽培学绪论》课件

《作物栽培学绪论》课件
重要性
作物栽培学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满足人类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物栽培学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农业阶段
以经验为基础,依靠耕作、施肥 、灌溉等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
近代农业阶段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的进步,开始深 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 求,出现了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延 续。
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性
根据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特点,将其划 分为不同的阶段,如萌发、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等。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 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作物通过自身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与环 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
总结词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生产目标,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面积 和布局,以提高农业生作物种植结构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气候变化、技术进步等。通过调整不 同作物的种植比例和布局,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方法
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PART 04
作物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
REPORTING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作物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作物种植的组成、配置、排列及其相应技术措施的综合,是作物生产的 总体规划。
详细描述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轮作换茬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物种植制 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种植方式可分为连作和轮作,按照土地利用状况可分为单作、间作、混作和套种。

作物栽培学实验报告

作物栽培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作物栽培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2. 掌握作物播种、施肥、灌溉等栽培技术。

3. 观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分析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小麦种子、大豆种子等。

2. 实验仪器:播种机、测土仪、施肥机、灌溉设备、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播种实验- 将玉米、小麦、大豆等种子按照规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

- 使用测土仪测定土壤养分状况,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

- 播种后,使用灌溉设备进行适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2. 施肥实验- 设置不同施肥量的处理组,如低肥、中肥、高肥。

- 每个处理组播种相同的作物种子,其他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 观察不同施肥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记录生长指标。

3. 灌溉实验- 设置不同灌溉量的处理组,如少灌、中灌、多灌。

- 每个处理组播种相同的作物种子,其他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 观察不同灌溉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记录生长指标。

4. 环境因素实验- 设置不同温度、光照、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处理组。

- 每个处理组播种相同的作物种子,其他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 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记录生长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播种实验- 观察不同作物种子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的出苗情况,分析种子发芽率、出苗率等指标。

2. 施肥实验- 比较不同施肥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施肥效果。

3. 灌溉实验- 比较不同灌溉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灌溉效果。

4. 环境因素实验- 比较不同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环境因素的作用。

五、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掌握了作物栽培的基本技术,如播种、施肥、灌溉等。

2. 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3. 合理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作物栽培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第1页(共 页)
绝密★启用前
201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贵州大学衔接考试
作物栽培学概论(第二章) 试卷
(课程代码:)

本试卷共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核分人 题分
复查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物的阶段发育是指作物发育对温度和光照条件的 【 A 】
A、反应特性 B、适应性 C、感温性 D、感光性
2、禾谷类作物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作物器官的
【 A 】
A、同伸关系 B、同生关系 C、同长关系 D、共生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对低温的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一般可分为 【 ABC 】 A、冬性 B、春性 C、半冬性 D、中性 E、适应性 2、水稻的叶片组成包括。【ABCD】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座 号
☆☆☆☆☆试卷第2页(共 页)

A、叶片 B、叶鞘 C、叶耳 D、叶舌 E、叶脉.
3、了解禾谷类作物幼穗分化过程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有【ABC】、
A、叶龄法 B、叶龄余数法 C、叶龄指数法 D、推断法 E、共生推断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作物由于类型、品种的差异及对温光反应特性不同,大体可分为高温—短日照、低温
—长日照作物。典型的代表作物分别为水稻、玉米和小麦、油菜等。
2、 稻类、麦类作物生育期大体划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
期、成熟期。
3、 玉米生育时期可划分为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
4、 油菜生育期可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
5、 作物种子萌发分为吸胀、萌动、发芽等三个阶段;能否发芽,除自身因素外环境条件
水分、温度、空气是主要条件。
6、 单子叶作物的根属须根系,双子叶作物属直根系;
7、 同一作物组成的群体叫单一群体;多种作物组成的群体叫复合群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1、 作物的阶段发育及其在生产上有何重要作用?
答:1)在引种上的应用;2)在栽培上的应用;3)在育种上的应用;
2、 鉴别作物种子生活力的方法有哪些?
答:1)利用组织还原力鉴别;2)利用原生质的着色能力鉴别;3)利用细胞中的荧光物
质鉴别;
3、 影响作物根系生长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阻力;2)土壤水分;3)土壤温度;4)土壤养分;5)土壤氧气。
4、 试述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
答:1)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有利用于保穗(果)增粒增重;2)主茎和分枝(孽)
间协调进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株型;减少无效枝(孽)的消耗;3)群体和个体、个体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试卷第3页(共 页)
与个体、个体内部器官之间协调发展。4)生育进程与生长中心转移、生产中心(光合器
官)更替、叶面积指数、茎孽(枝)消长等诸进程合理一致。5)叶层受光态势号,功能
期稳定,光合效能大,物质积累多,转运效率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