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年高考酷练二轮讲义:专题二-代谢(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二单元生命系统的新陈代谢专题一含答案

专题一酶与ATP[考纲要求] 1。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状元笔记1.ATP中相关的2个注意点(1)ATP中的“A”表示腺苷,并非“腺嘌呤”.ATP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就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
(2)ATP≠能量。
ATP是一种含有能量的物质,并不是能量。
2.与酶有关审答题的4点提醒(1)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一般认定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
(2)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一般产生场所为核糖体)。
(3)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它不具有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4)酶促反应前后量不变;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3.低温、高温、强酸和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1)低温:降低酶活性,不会使酶失活,条件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2)高温、强酸和强碱: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恢复.状元反思1.对验证酶专一性实验的检测试剂有何要求?提示:底物为淀粉和蔗糖时,检测试剂应为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
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
2.探究酶活性最适温度实验的底物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为何不用斐林试剂?提示:(1)因为过氧化氢高温时易分解,使实验结果受到干扰。
(2)底物为淀粉时,检测试剂应为碘液,不能用斐林试剂。
因为斐林试剂需要加热,会影响自变量。
3.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为什么一定不能颠倒顺序?提示:若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颠倒顺序,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酶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
考点一ATP的合成、利用与能量代谢1.(2014·全国卷,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ATP形成,C正确;根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吸收矿质离子,其消耗的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故D正确.答案B2.[2016·全国课标卷Ⅰ,29(1)(2)]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 生态 Word版含答案

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1.理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填图)2.辨析种群增长的两类曲线(1)曲线分析:(填表)(2)“S”型曲线的解读和分析:三图对比分析解读:①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②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③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3)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2的应用: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不影响种群再生。
②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处(若达到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1)可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蛙卵的密度(×)(2016·江苏卷,T10改编)(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2015·四川卷,T3C)(×)(3)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卷,T9A)(×)(4)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卷,T5A)(5)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3·浙江卷,T4C)(×)(6)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B.各个年龄段人数相等的人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出生率或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D.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解析:选A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内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它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代谢讲义含解析

代谢[理清——知识联系][记清——主干术语]1.渗透作用的发生的条件:①具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1)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2)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3)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需能量。
3.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需ATP提供能量。
4.酶的本质和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5.ATP的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少,但转化速度快。
6.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所用的三种试剂(1)澄清石灰水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3)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2H5OH和CO2。
7.葡萄糖和丙酮酸代谢的具体场所(1)有氧呼吸:①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2)无氧呼吸:①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8.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9.光反应和暗反应(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
(2)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是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10.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光能→活跃的化学能(ATP)→稳定的化学能(糖类)。
细胞呼吸中的能量变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英语练酷版学案:知识清单(六)_“分词化的形容词”集释_word版含解析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英语练酷版学案: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六)“分词化的形容词”集释amazed感到吃惊的→amazing令人吃惊的
amused感到开心的→amusing令人开心的
annoyed感到苦恼的→annoying令人苦恼的
astonished感到惊讶的→astonishing令人惊讶的
bored感到无聊的→boring无聊的
disappointed感到失望的→disappointing令人失望的
discouraged感到气馁的→discouraging令人气馁的
encouraged受到鼓舞的→encouraging令人鼓舞的
excited感到兴奋的→exciting令人兴奋的
frightened感到害怕的→frightening令人害怕的
inspired受到鼓舞的→inspiring令人鼓舞的
interested感兴趣的→interesting有趣的
moved受感动的→moving令人感动的
pleased感到愉快的→pleasing令人愉快的
puzzled感到不解的→puzzling令人不解的
satisfied感到满意的→satisfying令人满意的
surprised感到吃惊的→surprising令人吃惊的
tired感到疲倦的→tiring令人疲倦的
touched受感动的→touching令人感动的
worried感到不安的→worrying令人不安的。
(完整版)2018年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 B 。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L 0.1mol/L 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目为0。
1N A B. 2。
4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
1N AC. 标准状况下,2。
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
2N A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
2N A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d>c 〉b 〉a B. 四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
c 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1、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3++3e—== 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时,C(H2A)=C(HA-)B。
lg[K2(H2A) ]= — 4.2C.PH=2。
【通用版】2018年高考酷练二轮讲义:专题三-遗传(Word版,含答案)

串讲(一)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1.掌握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必须理清的五个问题(1)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利用大肠杆菌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5)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3.明确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4)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5·江苏卷,T4C)(√)(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全国卷Ⅱ,T5改编)(×)(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2·福建卷,2D改编)(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2012·江苏卷,T2B)(√)(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2011·江苏卷,T12A)(×)(6)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是否死亡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D.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B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来说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讲义(4)调节讲义(Word版,含答案)

专题四调节串讲(一)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1.理清内环境及稳态机制(填图)2.理解下丘脑在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中的作用(填空)(1)图示:(2)分析:①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a.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b.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
②水盐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③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3.明辨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的四大误区(填表)(1)被人轮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减少(×)(2)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O2浓度(×)(3)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2015·海南卷,T11C)(4)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2015·山东卷,T4B)(×)(5)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6)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C.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D.腹泻会引起体液中的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解析:选D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等;有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组织液(内环境的一部分)中,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体与抗原在内环境中特异性结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腹泻会引起体液中的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但体液中的蛋白质不会大量丢失。
(完整)2018年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 全国卷二理综--化学、选择题(每题6分,共42 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 0.1mol/L NH4Cl 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B. 2.4g Mg 与H2SO4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 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四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 3++3e- == Al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 0.1mol L ·-1二元弱酸 H 2A 溶液的 PH ,溶液中 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 δ(X )A. PH=1.2 时,C (H 2A )=C (HA -)B. lg[K 2(H 2A ) ]= - 4.2C .PH=2.7 时, C (HA -)>C (H 2A )=C (A 2-)D . PH=4.2 时,C (HA -)=C (A 2-)=C (H 2A )26. (14 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讲(一) 酶和ATP第Ⅰ课时 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1.熟知酶的“一来源、一作用、二本质和三特性”(填图)2.理解关于酶的三类图像(填表)3.归纳几种重要的酶及其作用(填表)(1)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2016·海南卷,T3C)(2)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2015·江苏卷,T7A)(3)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及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均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2013·四川卷,T4改编)(√)(4)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2015·江苏卷,T7B)(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2014·山东卷,T4D)(×)1.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活细胞内合成酶必须有核糖体参与B.一定范围内反应物的浓度只改变酶促反应速率,不改变酶的活性C.酶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D.所有酶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发挥作用解析:选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本质是RNA的酶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参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反应物不改变酶的活性;酶催化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速率的原理是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有些酶存在于细胞内,如DNA聚合酶,不运出细胞。
2.在低等植物细胞的中心体移向两极时,下列几种酶最活跃的是()A.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B.解旋酶和淀粉合成酶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D.ATP水解酶和ATP合成酶解析:选D低等植物细胞的中心体移向两极,表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的移动会消耗能量,此时ATP水解酶和ATP合成酶很活跃;分裂前期,DNA高度螺旋,不能解旋,因此不能进行DNA复制、转录,RNA聚合酶、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活性都不会很高;淀粉合成酶主要存在光合作用很旺盛的细胞中,而这些细胞一般不进行细胞分裂;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主要用于细胞壁的分解。
3.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过氧化氢的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数据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1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专一性B.图2曲线出现AB段的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C.图3所示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中过氧化氢量,因变量是酶的活性D.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也可得到图3所示结果解析:选B图1中通过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剂Fe3+的催化效率对比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图2曲线AB段表示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图3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酶的活性,用溶液中过氧化氢的量表示;过氧化氢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所以不能以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ATP与能量转换(填图)2.明辨四种结构中的“A”(填表)3.理清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六类结构(填表)(1)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2015·全国卷Ⅰ,T1A)(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2014·全国卷Ⅱ,T1C)(3)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2014·四川卷,T1D)(×)(4)线粒体内膜、内质网的膜和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中都能合成ATP(2012·北京卷,T1改编)(×)(5)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而其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6)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解析:选D 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呼吸抑制剂抑制呼吸作用,会使ATP生成减少;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光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均可产生ATP。
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解析:选B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机体在睡眠时生命活动仍然进行,如细胞分裂、神经传导等,仍需要消耗ATP;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均能合成ATP;植物根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离子所需的ATP由呼吸作用产生。
3.如图1表示三磷酸核苷的结构,图2表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①表示含氮碱基,若①为鸟嘌呤,则可表示GTP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UTP、G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直接由物质氧化获能产生的D.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产生ATP解析:选C图1中①表示含氮碱基,若①为腺嘌呤,则表示ATP,若①为鸟嘌呤,则表示GTP,若①为尿嘧啶,则表示UTP。
由图2可知,UTP和G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不是由物质氧化获能产生的,而是由ATP将高能磷酸基转移给UDP或GDP,进而生成UTP或GTP的。
[课时作业] 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无物种差异性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毫无关系C.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直接能源物质D.酶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解析:选B酶是蛋白质或RNA类物质,它们的合成与生物遗传物质有关,因而具有物种差异性;不同生物体内ATP的结构和功能是相同的,不具有物种差异性。
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需要ATP提供能量。
ATP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直接能源物质。
新陈代谢是指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生化反应一般需要酶的催化,故酶能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2.(2017·淄博二模)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传递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而且还决定蚜虫的体色。
阳光下蚜虫的ATP 生成量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含量会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蚜虫在黑暗中合成ATP时会伴随着O2的消耗B.蚜虫合成ATP时所需能量仅仅来自呼吸作用C.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阳光下和黑暗中的ATP消耗量不一样D.蚜虫ATP含量在阳光下比黑暗时多,说明其体内的ATP含量不稳定解析:选A在黑暗中,蚜虫合成ATP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正常情况下会伴随着O2的消耗;根据题意可知,蚜虫合成ATP时所需能量不仅来自呼吸作用,还可来自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无论在阳光下还是在黑暗中,ATP的消耗量是一样的;虽然蚜虫ATP含量在阳光下比黑暗时多,但是两种环境中都会发生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故其体内的ATP 含量相对稳定。
3.(2018届高三·衡水调研)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
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A.温度B.pHC.淀粉溶液量D.唾液量解析:选C由柱形图可知,改变条件后相同时间内还原糖的生成量降低且达到最大还原糖生成量的时间不变,说明底物的用量不同,即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淀粉溶液量;改变温度、pH会降低反应速率,改变唾液量可能会使反应速率下降,从而使达到最大还原糖生成量所需时间延长,但最大生成量不变。
4.研究人员以HCl溶液和淀粉酶为实验材料,探究它们对蛋白质和淀粉的催化水解作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两图中,物质甲、乙分别为蛋白质和淀粉B.图1、图2实验所用催化剂分别是HCl溶液和淀粉酶C.该实验可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D.该实验可证明淀粉酶具有降低活化能的作用解析:选D酸能够催化多糖、蛋白质等物质水解,故能同时催化蛋白质和淀粉水解的是HCl溶液(图1);酶(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物质(淀粉)水解(图2),所以乙是淀粉,甲为蛋白质。
对比两图中乙的分解速度可以看出,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远远低于酶;再结合图2分析可以明确C正确。
本实验没有反映出酶具有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5.下列对酶、ATP、激素、神经递质、载体、抗体等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控制酶合成的直接模板是信使RNA②核酸内切酶与DNA酶作用的化学键相同③激素具有微量、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特点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电位会逆转⑤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基因工程中的载体的本质相同⑥抗体对侵入人体细胞的抗原可“追踪”消灭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解析:选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而控制RNA合成的模板应为DNA单链,①错误;核酸内切酶与DNA酶均作用于磷酸二酯键,②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将会被灭活,③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中只有兴奋性递质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④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本质为蛋白质,而基因工程中载体的本质为DNA,⑤错误;抗体只能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⑥错误。
6.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下图是ATP 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合成的ATP比线粒体内合成的用途单一B.酶a~c催化的反应(底物的量相同),产生⑤最多的是Ⅲ过程C.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D.酶a~c催化的反应体现了酶的专一性解析:选B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线粒体内合成的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图中①是ADP、②是AMP、③是腺苷、④为磷酸、⑤为能量,Ⅰ和Ⅱ过程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Ⅲ过程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Ⅲ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少;由图可知,ATP逐步水解过程中会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因此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酶a~c催化不同的反应,故体现了酶的专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