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救急救命士制度看我国医疗救护员制度的完善

合集下载

浅析日本灾难救援体系以及对我国灾难救援体系建设的借鉴(0财富值)

浅析日本灾难救援体系以及对我国灾难救援体系建设的借鉴(0财富值)
【Key words】Japan;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Disaster
日本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 一,其中尤以地震灾害最为严重,据日本《防灾白皮 书》的统计,1997 年至 2006 年的 10 年间日本境内发 生里氏 6.0 级以上的地震共 187 次,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 9.0 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核电站泄 漏、火灾等次生灾害[1]。日本政府和人民面对如此 频发的自然灾害,在日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灾 难救援体系。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的灾难救援体系, 为我国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供参考。
日本地震灾害保险体系 1966 年日本制定了 “地震保险法”,该法规定日本地震灾害保险体系 分为家庭和企业两部分。对于住宅与家庭财产的 地震保险, 由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运营, 并对保险 合同的免赔额和保险金额等作了规定 。 [8] 企业地 震保险由保险公司独自运营, 政府并不参与。日 本地震保险体系一方面向国内或国外商业再保险 公司实施传统的分保模式, 降低自留风险, 另一方 面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流通, 实现资本市场的风险 证券化[9]。
日本灾难救援体系的组织构架 在日本灾难医 学救援的法律保障的前提下,日本灾难救援体系在 管理组织构架上有常设的组织机构:日本中央防灾 会议是综合防灾工作的最高决策机关,主要任务 是:①贯彻灾害对策基本法;②设立必要的综合防 灾行政机构;③不断制定各种对策;④确定全国性 防灾规划。其会长为内阁总理大臣,下设专门委员 会和事务局;并与各地方的防灾会议共同组成了其 组织构架,行使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以及规划制定 的功能。各地方部门均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 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灾难发生时,各地政府知事 和紧急防灾对策本部的所有成员将在紧急防灾对 策本部指挥中心进行集中指挥,实现高效的灾害紧 急处置[5]。

日本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1 .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共卫 生与风险管理研究室 ,北京
3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
1 0 0 1 9 1 ;2 . 青 岛市卫生局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成都 6 1 0 0 4 1
1 0 0 0 4 4 ;4 . 四川省卫生厅应急办 ,四川
关键词 : 灾害医学 ;医学 救援 ;体 系建设 ; 1 3 本
1 日本 灾 害 医学 救援 的行 政 管理和 组 织体 系
可跨级报告 、 实施救援等相应 内容 , 这样一旦超 出地 方 的应对能力 , 便可迅速上报 , 由都道府县或 中央政 府实施快速支援。
2 日本 灾 害 医学救援 的现 场 紧急救治 与救 护体 系
日 本的灾害医学紧急救援体系是以国家级灾害医 疗中心为核心, 以全国 4 7 个都道府县 6 0 0 余家灾害指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 0 1 4年 6月 第 3 O 卷 第 3期 C h i n J o f P H M , J u n 2 0 1 4 , V o l 3 0 N o .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应 急 管理 ・
日本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现状及对 中国的启示木
郝晓宁 ,薄涛 ,徐敏, ,李冰
基 金项 目:卫生行业科 研专项基金 ( 2 0 1 0 0 2 0 2 8 ) ;J I C A 国家级 公共
卫生政策规划管理项 目 ( 国科外字2 0 1 3 3 01 5 )
覆盖医院也可共享网络上的报告信息 , 等等。 另外 , 日本 还 充分 利用 民 间力量 与各 种社 团组 织 参与灾害事故的医学紧急救援。譬如, 日本医师会于 2 0 1 0年 3月成 立 了 日本 医师 会 救 灾 医疗 组 ( J MA T ) , 主要职能是帮助与组织灾区医师及医师会进行工作 。 在东大地震发生后 ,向 4 个受灾县先后派遣了 l 3 9 8 组救援队 , 对于灾区居民实施医疗救治与援助[ 3 】 。 日 本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急救事业是一项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它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急救事业的发展和急救护理的重要性。

一、国内急救事业的发展1. 国内急救事业的历史回顾国内急救事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急救工作主要由医院急诊科承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急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也开始重视急救事业的发展。

2. 急救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了规范急救工作,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急救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法》和《急救技术操作规范》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急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3. 急救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国内各地相继建设了一批现代化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点,以提高急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急救设施的建设不仅包括了设备的更新和升级,还包括了急救人员的培训和队伍的建设。

4. 急救技术的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国内急救技术的发展涵盖了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多个方面,使得急救人员在处理各类急救事件时能够更加高效和专业。

二、国外急救事业的发展1. 美国急救事业的现状美国是世界上急救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急救体系覆盖了全国范围。

美国的急救工作由专业的急救人员和志愿者组成,他们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并且拥有先进的急救设备和技术。

2. 德国急救事业的特点德国的急救事业注重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协同作战。

德国急救系统由紧急医疗服务、急救车队和急救中心组成,他们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实现了急救资源的高效利用。

3. 日本急救事业的改革日本的急救事业改革主要集中在提高急救设施和急救人员的水平上。

日本政府积极推动急救设施的建设和急救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急救护理的重要性1. 急救护理的定义急救护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急救护理包括了基本的生命支持、疼痛缓解、伤口处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医疗救护和伤员救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的发展、挑战和成就。

一、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的前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的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设施有限。

然而,面对侵略者的残暴和无情,中国人民迅速意识到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的重要性。

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了临时医疗站和野战医院,为伤员提供救治。

这些救护设施虽然简陋,但是医护人员们发扬着拼搏奉献的精神,竭尽所能地救治伤员。

二、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的困境与挑战然而,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

首先,抗战初期,中国的医疗物资储备有限,医疗设施严重缺乏,这导致了伤员救治的困难。

其次,侵略者对中国的医疗设施进行了无情破坏,使得医疗救护工作更加艰难。

此外,由于战争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需要在恶劣环境下进行救护工作,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

三、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的成就尽管面临重重困境和挑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医护人员凭借奉献精神和医疗技能,挽救了大量的伤员生命。

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默默承受着病痛与伤痕,为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中国医护人员不仅掌握了一般的医疗技能,还通过实践和创新,开创了许多医疗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了伤员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此外,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支持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工作,向前线运送医疗物资和药品,为医护人员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面临困境与挑战,中国医护人员通过奉献精神和创新工作,挽救了大量的伤员生命,并提高了伤员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他们的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成为抗战历史中重要的一页。

我们应该向这些无私的医护人员致敬,并将他们的事迹传承下去,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与伤员救治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医疗救护和伤员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和军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疗资源和设施的匮乏使得医疗救护工作变得困难重重。

然而,即使在最严峻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还是通过勇敢的医护人员和积极的伤员救治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保护并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一、医疗救护与教育的兴起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面临着空前的困难。

由于战争的残酷和长期,医疗资源和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得伤员的救治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民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兴办医学院校和医院,培养更多的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救护的水平。

此外,国民政府还在抗战开始后成立了“抗战卫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组织抗战期间的医疗救护工作。

这一机构的建立有效地整合了各方面的医疗资源,提高了抗战期间的医疗救护效率。

二、改进伤员救治技术和措施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面临着日军火力的猛烈轰炸和毒气袭击。

在这种情况下,伤员救治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中国医护人员不畏艰险,积极改进伤员救治技术和措施,不断提高抗战期间的伤员救治水平。

中国医护人员发挥了巨大的创新精神,研究和应用了许多新的救治方法。

比如,他们针对在战斗中常见的颅脑外伤,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改进了手术技术和药物治疗,提高了伤员的存活率。

此外,在伤员救治过程中,中国医护人员还注重心理疏导和康复治疗。

他们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康复训练,帮助伤员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三、网络与信息技术在医疗救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与信息技术在医疗救护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抗战期间,中国医疗救护工作者积极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调。

通过建立医疗信息平台,医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医疗信息,分享经验和知识。

这种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医疗救护的效率和水平。

此外,网络技术还使得远程医疗变得可能。

在战区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中国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和治疗,为战地伤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

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医疗救护工作

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医疗救护工作

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医疗救护工作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中国东北的事件,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在这场侵略战争中,中国的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中国医疗救护工作则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医疗救护工作的发展与贡献。

一、战时医疗救护的紧迫需求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以压倒性的兵力和火力侵入中国的东北地区。

中国军队被迫与日军作战,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伤员。

面对敌军的侵略狂轰滥炸,中国医疗救护工作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与责任。

医疗队伍在弹丸之地中保持了高效运转,为众多伤员提供了急需的救治。

二、卫生保健与防疫措施的实施除了大规模的战伤,医疗救护工作还面临着疾病传播的威胁。

中国医务人员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向军民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

此外,他们还组织防疫队伍,进行病媒动物的清除和消毒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

三、医院的建设和运作面对九一八事变中爆发的战争,中国医疗救护工作的团队积极建设和运作医院。

他们利用现有资源,设立了临时医疗站和野战医院,为伤员提供急救、手术和充分的后续治疗。

医疗队伍的努力使得更多的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为保卫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在九一八事变期间,医疗救护工作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来满足战地的需求。

然而,由于敌军的侵略与破坏,中国医疗机构的设备和药品供应受到了严重限制。

医疗队伍不得不进行合理的调配,确保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

此外,他们还向国际社会呼吁援助,并得到了部分国家和组织的支持。

五、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医护人员展现出了极大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员,为保护军民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医护人员以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医疗奇迹,被誉为中国医疗救护事业的楷模。

六、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医疗救护工作的意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国家耻辱,但中国医疗救护工作展现出的奉献精神和职业精神却令人敬佩。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二、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
重视公民的防病和保健也是日本医保体系的 一个特点。 各种健康保险组织通过组织定期地全 面体检, 针对每个人的状况提出健康指导, 并发 放 《饮食营养均衡指南》 等小册子普及保健知识。 一些健康保险组织还向受保者提供各种体育设施 的优惠券, 鼓励受保者参加体育活动, 增强体质, 防治各种 “生活习惯病”。
三、日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1. 建立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制度, 特别是它的某些项目具有不可测量性。 日本医疗 保险都是以预防为主, 重点在于继续加强对疾病 的预防。 这种制度体系不仅可以节约资源, 而且 在面临突发状况时,可以有效集中资源处理突发事 件, 应急能力特别强。 由于疾病具有外溢性, 所以 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险服务体系的价值是不可估 量的。 2. 政府进一步 增加面向老 年人的医 疗 卫 生 事 业投入 目前, 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医保基金筹集的有限性和医疗需求的相对无限性, 是医疗保险运行的一对矛盾。 而这一矛盾, 在目 前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的背景下更 加凸显出来。 因此, 政府要加大向老年人医疗保 障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 如针对老年人是慢性病 高发人群的特点, 日本政府鼓励社会各界建立专 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病医院, 将疗养性住院与 其他住院类型分开管理并且建立护理保险制度。 中国政府可以借鉴, 例如建设社区医疗保健站、 康复和护理中心, 向老年患者提供优质低价的服 务; 另外, 中央财政对医疗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 地区要进行财政补贴, 建立贫困老人的医疗救助 制度, 对这些老人的看病就医提供帮助等。 国际经验表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诊治 80%以 上 的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 。 社 区 卫 生 机 构 分 布 在居民的居住地, 就诊方便, 还可以进行入户服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战时医疗与伤员救治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战时医疗与伤员救治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战时医疗与伤员救治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面对着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保卫祖国的任务艰巨而又艰难。

除了战斗之外,军队还要应对日寇的伤亡和战时医疗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军队在战时医疗与伤员救治方面的举措和成就。

首先,中国军队在战时医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面对着战争的紧急需求,中国军队积极组织医疗队伍,并设立了一系列医疗机构,为战斗人员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救治。

医疗队伍的建设涵盖了各个层级,从前线的野战医院到后方的大型综合医院,确保了战时医疗的全面覆盖。

其次,中国军队在伤员救治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无论是战场上的伤员还是后方的伤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战场上,中国军队设立了前线救护站,为受伤的战士提供紧急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将他们送往后方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后方,大型综合医院通过设立伤员救治中心,统筹管理和安排伤员的救治工作,确保了伤员能够得到全面而专业的医疗救治。

此外,中国军队还注重战时医疗的技术和装备提升。

他们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并培养了大批的医疗人才,提高了战时医疗的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伤员的生存率和康复率,还能够为后续战斗提供更好的保障。

最后,中国军队在战时医疗与伤员救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他们的努力,大量的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并得以生存和康复。

这不仅为战斗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也增强了士气和战斗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对日寇的战时医疗与伤员救治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机构和救治体系,提高了战时医疗的水平,并通过技术和装备的提升为伤员提供了更好的救治条件。

这些举措为战斗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后勤支持,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今天,我们应该牢记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英勇和奉献精神,为我们的独立和自由而感到自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19 ・ 95

急诊 急救 ・
从 日本 的救 急救 命 士制 度 看我 国 医疗 救 护 员制 度 的 完善
刘兰秋 ,王 亚 东 ,关 丽征 ,彭 迎春 ,梁 万年
【 摘要 】 医疗救护 员已正式成为我 国的新职业 。从 日本 的类似制度——救 急救命士 制度 角度 来看 ,我 国医疗救
“ 医疗 救 护 员 ” 是 指 运 用 救 护 知 识 和 技 命士法施行令》 ( 9 1年政令第 2 6号 ) 环 节 。 近 年来 ,随 着 人 口老 龄 化 这一 社 会 19 6 、 能 ,对 各 种 急症 、 意外 事 故 、创 伤 和 突发 《 救急救命士法施行规 则》 (9 1年厚 生 问题 的加 剧 和 疾 病 谱 的 变 化 ,因心 脏 病 和 19
I p o e n fM e ia su rS se i ia Enih e d fo J pa eeFis — ad Rec e y tm L U L n — m r v me to dc lRec e y tm n Chn lg tne r m a n r - i su rS se s t I a _
障和 经 济 保 障 以及 明确 医疗 救 护 员的 职 业 范 围 和 义务 等 。
【 关键词 】 救急救命士制度 ;医疗救护 员制度 ; 日本 【 中图分类号 】R 17 【 9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9 7 ( 07 3—19 0 07— 5 2 2 0 )2 95— 3
1 2月 2 7日发布 公告 ( 0 5年第 1 ) 由救急救命士对搬运到医院或诊疗所之前 较为简单 和初级 的应急处置 ,不能进行 自 20 7号 , 同意将医疗救 护员 等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 的危重病人进行救急救命 处置 的制度 。该 动除颤、静脉输液等复杂的急救 处置 。因 业范 围。根据劳动 和社会 保障部 的解释 , 制度主要 由 《 救急救命 士法》 《 、 救急救 此 ,院前 急救 一直是 日本急救体制的薄弱
部公 布 了该 年 3季 度 第 四批 新 职 业 ,医 疗 大 臣允许 ,以在 医生的指示下实施救急救 术 员 ( MT 和 急 救 医 士 ( M —P , E ) E T ) 救护 员 正 式 成 为 我 国 的新 职业 。卫 生 部 于 命处置 为职业的人 。救急救命士制度就是 承担搬运病人任务 的急救 队员 ,只
【 src 】 Meia rsur eo sa e bi C ia i i o Jpns r —a sur yt Ab at t dcl ece cme wj h ,Ve n f m aee s i r c e ss m,i tei b n 0 n n w gr a i f t de e n h m-
【 yw r 】 Fr — i rsur ytm;Meia rsur yt Ke o d it a ece s s d s e dc c e ss m;Jpn le e aa
20 0 5—1 5 0—2 ,我国劳动和社会 保障 在 日本 ,救急救命士是指经厚 生劳动 日本起初并没有类 似于欧美 国家的急救技
护 员制 度 的 完 善似 应 注 意 以 下几 方 面 : 以 立 法 的 形 式 保 障 医疗 救 护 员制 度 的 发 展 ;合 理 定 位 医疗 救 护 员制 度 的 功 能 ,
优化急救模式;建立统 一的、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制度 ,确立切 实可行 的行 业准入 标准 ;合理确 定 医疗救 护 员的身份 保
qu W NGY i , A a—d n , U N L og G A i—zeg e a. colo el d nsai n d ct n CptlMei lU i r t, hn ,t 1Sho H at A miirt n a dE uai , a i dc nv sy f h t o o a a ei
p o e n fC ie eme i a e c e y tm h u d p y atn i nt h l w n Usn w t u r n e dc e c e y — r v me to h n s d c r s u rs se we s o l a t t t ef l i g: ig l og a a te me ia r s u r s l e o o oo a l s
tm e eo me t ra o by rfnig t u c in o d c e c e y tm n p i ii g t d lo rt— ad r s uig; e S d v l p n ; e s na l e i n he f n to fme i a r s u rs se a d o tm zn he mo e ffs l i i e c n c nsrc i n fr y, srcl ri i g a d e m i n y tm , c nsr ci g fa i l r fs in — al wa c tnd r r a o a l o tu tng u io ml tity tan n n xa nig s se o t tn e sb e p oe so u lo n e sa a d; e s n by c nsr ci hem e c lr s u rSi e tt r tc in a d e o o cs p ri o t tng t dia e c e d niy p o e to n c n mi u po t u ng, ca iyn dia e c e r f sin do i n lrf ig me c r s u rSp o e so man a d l o i ain. blg 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