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孤独之旅》导学案
(三)跳读——品味心理描写
5、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
(四)赏读——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五)研读——在交流体验思辨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7、你觉得文章的标题好吗?说说为什么?
三、合作研讨,智慧共享!
1、小组对学。2、小组群学。3、组内小展示。
四、示提升,喜摘硕果!
1、大展示。5、6、7题。
2、归纳整理
(1)我的疑惑:
(2)教师评价、归纳或强调:
(3)笔记整理归纳:
(4)迅速记忆。
3、迎接检测:文段阅读(文段略)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孤独之旅》
课型:阅读课
课时:2课时(预展+展训)
主备:孙志云
复备:
学习目标:1、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2、品味表现主人公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3、审美欣赏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领会优美的意境。 4、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塑造坚强的人生。
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
听教师(学生)导入;读目标。
二、自主预习,卓尔不群!
(一)查资料,准确精练我能记。
1、走近作者。
(二)速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我认为下面这些生字词很重要,我要牢牢掌握它们。
嬉闹( )觅食( )驱除( )戳破( )撩逗( )
旧茬儿( )雍( )
3、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4、这篇小说的语言真美,我来选几个最喜欢的句子做些积累。(老师提示:可在课本原文中做出旁批)

第12课 满江红(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 满江红(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 满江红(导学案)活动一:积累字词1.正音正字拭( ) 强( ) 派 莽( )2. 字词释义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 。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 。

秋容如拭: 。

四面歌残终破楚: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里是指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 。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 。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 。

未,。

屑, 。

烈: 。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 。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 。

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秋瑾,原名,字璿xuán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

(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2.写作背景。

1903年春,丈夫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客栈,后由吴芝瑛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朗读感悟。

3.文章体裁:词词最初称为" "或者"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活况味《项链》一、1.莫泊桑法国批评现实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2.chen dùn kuì jiǒnɡzhě bù lìn quàn qì nonɡchèn ténɡ3.(1)风韵,(女子)优美的姿态。

(2)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3)难看,不体面。

(4)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4.答案示例: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十年清贫,美梦化噩梦;十年岁月,无知炼真知;十年青春,有价也无价;十年辛劳,苦处亦贵处;十年凄苦,悲剧亦喜剧;十年劳顿,梦碎变心碎。

二、1.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情节串联起来。

2.小说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六件事——无项链、需项链(序幕)借项链(开端)失项链、赔项链(发展)识项链(高潮、结局)。

3.示例:如第一部分可拟:“梦幻狂想曲”或“清贫女子之梦”;第二部分可拟“令人尴尬的请柬”或“猎枪和裙子”;第三部分:艰难的包装;租赁荣耀;玫瑰和项链;从忧愁到惊喜等。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乐极生悲;曲终人散悲剧生;从云雾里跌下等。

第五部分:痛苦和艰辛;十年辛苦不寻常;别了,青春……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4.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在作品中已有三处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表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由于作者技巧高超,天衣无缝,读者的心又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以至于难以觉察出来。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使读者出乎意料,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了主题。

如果写马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的话,则使文章的“以喜衬悲”的效果消失,使文章的讽刺意味锐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九年级语文上册培优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培优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培优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讨论问题、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预习情况。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导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导读,解析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的观点和看法。

(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篇以本单元内容为主题的文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完成课后习题。

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溜索(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溜索(导学案)(教师版)

第7课《溜索》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文字,能体味出小说人物的阳刚之美。

2.能辨别、鉴赏小说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3.品读鉴赏阿城小说的语言之妙。

【学习重点】1.在巩固情节梳理基础上,分析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关联以阐释主要人物形象。

2.鉴赏对比、衬托、环境烘托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1.赏析文章语言洗练有力的特点。

2.文章主题意蕴的把握。

【学习过程】1.文题解读《孔乙己》《变色龙》是以主要人物为标题,本文《溜索》是以主要事件为标题。

2.作者介绍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

其创作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

主要作品有《棋王》《孩子王》《遍地风流》等。

3.字词积累①正音正字呕.吐(ǒu)跺.脚(duò)盘桓.(huán)涓.涓(juān)扭绞.(jiǎo)顷.刻(qǐng)寻.思(xún)千钧.之力(jūn)滇.西(diān)蓦.地(mò)锱铢..(zīzhū)驮.子(tuó)拽.起(zhuài)黏.汗(nián)坠.落(zhuì)战战兢兢.(jīng)②理解词义: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

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第一课时活动一:理清小说情节。

1.阅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概括: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小说情节:开端(1-9)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发展(10-17)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驶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高潮(18-22)在首领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结局(23-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活动二:数“风流人物”1.请寻读有关马帮首领的语句,说说他为何当得起“风流”二字?重点品读语句:①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领会会孟子散文的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辨析本文的比喻、对比论证的方法。

3.熟读成诵,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重点难点】1.抓住文章中“舍身取义”的重要论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学习运用比喻、举例、对比说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预习案导语:我们班将要进行一次演讲比赛,主题是“选择与坚守”。

我们将追寻古人“选择”的足迹,探访名人和普通人的“选择”。

在追寻和探访中,大家肯定会有收获和体悟。

走进青春期,走进社会,我们也会面临更多的分叉路,那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人生路呢?相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你将会有明确的方向。

第三单元核心任务:“选择与坚守”主题演讲比赛要求:(1)学习第三单元课文,收集、积累素材,从中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有益启示,感受先贤们的选择与坚守在现代的意义。

(阅读)(2)学习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表现手法等,撰写演讲稿,探寻自己内心的坚守。

(写作)(3)演讲比赛,真实感受选择和坚守的内涵。

1.知识简介(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食嗟来之食①齐大饥。

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

黔敖左奉⑤食,右执⑥饮,曰:“嗟⑦!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⑧也!”从而谢焉⑨,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本文出自《礼记·檀弓下》)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1 《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编教语级册导学册【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 g mǎn g分fèn外妖娆ráo 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还看今朝zh āo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课堂探究】1.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主要是以什么手法刻画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试着分析一下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运用了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
过滤嘴——
旱烟袋——
小姑娘——
(2)运用了鲜活生动的语言描写:
过滤嘴——
旱烟袋——
小姑娘——
(3)运用了吸引眼球的动作描写:
过滤嘴——
旱烟袋——
小姑娘——
2、文中三位人物的形象在大家的心中已渐渐丰满起来,请完整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倾向各是什么?
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热爱生命》(第二课时)主备人:张莹瑶备课时间:2011- 9-上课时间:学生姓名:
一、学案下发
1、时间:
2、学生对学案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可放在跟踪课上进行组内小讨论。
二、学案使用
1、本学案合作展示课前主要分两阶段,首先由学生“独学”完成,对学习的重难点跟踪课上再由老师做方法的指导。
二、学案使用
1、本学案合作展示课前主要分两阶段,首先由学生“独学”完成,对学习的重难点跟踪课上再由老师做方法的指导。
2、本学案使用了分层次教学法,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安排学习任务。具体体现在老师对小组长的培训,及小组长对组员任务的布置。
三、课堂流程
1、导入和明确学习目标(3分)
2、自主合作交流(约20分钟)包括独学(自己学),群学(组员互相讲解或互相提问或组长批阅组员试卷,并将出现问题解决、整理)
2、本学案使用了分层次教学法,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安排学习任务。具体体现在老师对小组长的培训,及小组长对组员任务的布置。
三、课堂流程
1、导入和明确学习目标(3分)
2、自主合作交流(约20分钟)包括独学(自己学),群学(组员互相讲解或互相提问或组长批阅组员试卷,并将出现问题解决、整理)
3、展示(约15分钟)
3、他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儿,小眼睛有节奏地眨巴着,几乎是带着乞求的神情,等待着小姑娘的回答。
三、【拓展延伸】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你熟悉的一位教师。(必须体现出性格特点,200字左右)
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热爱生命》(第一课时)主备人:张莹瑶备课时间:2011- 9-上课时间:学生姓名:
(第一组的问题由第二组展示、第二组问题由第三组展示、依次类推)
4、谈谈收获与困惑(约2分钟)
5、当堂测试(约5分钟)
6、作业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2、明确主题。3、运用欣赏小说的方法,理解、学习故事情节和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习通过形象的描写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一、【细部探究】
1、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如:你注意到妈妈接你时那体贴的眼神了吗?你注意到妈妈那______了吗?说说。
三选择一件能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当堂写作
1.大家说得好,母爱真的很感人。你们说的每一个事例中,感人的地方可能不止一处,妈妈那温馨的身影,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可能都包含着一个浓浓的爱字。如果说母爱是一条长长的锁链,那么这些细微的地方就是构成锁链的一个个所扣,把这些细微的地方写出来,母爱就显现出来了,是吗?
5.现在,能写了吗?给大家十分钟,把你想到的这件事中最能体现母爱的那些细节写出来,时间够不够?
四、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作文
1.好,现在可以读我们自己的作文了,请看这篇作文。读过之后,我们谈谈文中哪些地方流露出了母爱?
2.我们再来一起帮助这位同学想想,可能漏掉了哪些细节。
3.学生交流,教师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把细微的地方再想细致一些。
2、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母爱》---作文指导主备人:张莹瑶备课时间:2011- 9-上课时间:学生姓名:
一、学案下发
1、时间:
2、学生对学案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可放在跟踪课上进行组内小讨论。
6、作业
学习目标: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识记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
一、【文学常识与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第一组的问题由第二组展示、第二组问题由第三组展示、依次类推)
4、谈谈收获与困惑(约2分钟)
5、当堂测试(约5分钟)
6、作业
学习目标:1.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2.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一、学案下发
1、时间:
2、学生对学案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可放在跟踪课上进行组内小讨论。
二、学案使用
1、本学案合作展示课前主要分两阶段,首先由学生“独学”完成,对学习的重难点跟踪课上再由老师做方法的指导。
2、本学案使用了分层次教学法,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安排学习任务。具体体现在老师对小组长的培训,及小组长对组员任务的布置。
一、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一首歌曲,大家想一起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阎维文的歌曲《母亲》】
二学习从生活中寻找事例表现母爱
1.同学们这首歌使你们想起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2.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又教会我们做人。这一切都渗透着母亲那份浓浓的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她悄无声息,犹如涓涓细流,滋润我们成长,可以说,在我们的生命里,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母亲的关爱。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母亲,重温一下这分深深的、浓浓的、而又被我们忽视的母爱吧!(板书课题:母爱)
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卖蟹》(第二课时)主备人:张莹瑶备课时间:2011- 9-上课时间:学生姓名:
一、学案下发
1、时间:
2、学生对学案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可放在跟踪课上进行组内小讨论。
二、学案使用
1、本学案合作展示课前主要分两阶段,首先由学生“独学”完成,对学习的重难点跟踪课上再由老师做方法的指导。
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范进中举》(第一课时)主备人:张莹瑶备课时间:2011- 9-上课时间:学生姓名:
一、学案下发
教学难点: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文学常识与基础知识】
1、检查课前预习:
蟹螯()()一liǔ()cūn()裂
溻()透莞()尔niè()嚅()
翘()首而待诡()秘jiǒo()健
2、解释加点词:
翘首而待:
踉踉跄跄: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三、【细部探究】
2、注音:
窒()息骸()骨吮()吸粗糙()
躯()壳海市蜃()楼奄奄()一息
3、解释下列词语:
吹毛求疵():
奄奄一息:
二、【整体感知】
1、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
2、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3、展示(约15分钟)
(第一组的问题由第二组展示、第二组问题由第三组展示、依次类推)
4、谈谈收获与困惑(约2分钟)
5、当堂测试(约5分钟)
6、作业
学习目标:能用生活中的一个事例表现母爱;
教学重点:能写出事例中体现母爱的细节,丰富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能在写作的同时从生活细微小事中感受到母爱的存在,从而有一种感恩的情结,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卖蟹》(第一课时)主备人:张莹瑶备课时间:2011- 9-上课时间:学生姓名:
一、学案下发
1、时间:
2、学生对学案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可放在跟踪课上进行组内小讨论。
二、学案使用
1、本学案合作展示课前主要分两阶段,首先由学生“独学”完成,对学习的重难点跟踪课上再由老师做方法的指导。
(第一组的问题由第二组展示、第二组问题由第三组展示、依次类推)
4、谈谈收获与困惑(约2分钟)
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2、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仔细品味语言感悟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倾向,领悟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一、【细部探究】
2.有名同学也写了一篇反映母爱的文章,想看吗?哪些细微的地方让你感到了母爱?
出示文章:
3.交流:
文中的那位妈妈像你的妈妈吗?哪些细微的地方让你感到了母爱?
4.其实刚才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就是作者描写具体的地方,她把妈妈的爱体现在了这些细微的举动上,收拾书包是爱的细节,准备雨伞是爱的细节,系鞋带是爱的细节,那阳台上的眼神也是爱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母爱,不是吗?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呢?(板书:细节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