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古诗赏析全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赏析+日积月累+文言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赏析+日积月累+文言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赏析+日积月累+文言文一、前言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理解文学、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学科。

古诗、日积月累和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语言表达和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手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积累语言素材,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二、古诗赏析一至六年级古诗选篇1. 一《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四《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五《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 六《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方法与要点1. 理解诗意:通过朗读、翻译和解读,把握诗歌的基本意义和主题。

2. 欣赏诗情: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诗美:从诗歌的语言、形象、音韵等方面,感受诗歌的美感。

4. 领悟诗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领悟诗人的写作意图。

三、日积月累选篇与解读1. 名句积累:- 一年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二年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三年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四年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五年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六年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名篇解读:选取与年级段相适应的名篇,进行深入解读和欣赏。

积累方法与要点1. 朗读与记忆:通过朗读、背诵,将名句名篇铭记于心。

2. 理解与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会运用名句名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拓展与延伸:阅读与名句名篇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作者背景,拓展知识面。

四、文言文选篇与解读1. 文言文选篇:- 一年级:《三字经》选段- 二年级:《弟子规》选段- 三年级:《论语》选段- 四年级:《庄子》选段- 五年级:《孟子》选段- 六年级:《史记》选段2. 文言文解读:对选文进行逐句翻译,解读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意。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4、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5、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6、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áo):遥远。

3、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8、弄:摆弄 9、杼(zhù):织机的梭子10、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1、零:落。

12、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3、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仅供大家参考!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11沁园春·雪毛泽东〔近现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3卜算子·咏梅陆游〔宋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21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六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详解+赏析

六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详解+赏析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注释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及古诗文解析(部编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及古诗文解析(部编版)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 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 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 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 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 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 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 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 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 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 是情景如画。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 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 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注女。 纤纤擢素手,柞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 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 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照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 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 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六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1首赏析汇总

六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1首赏析汇总

六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1首)赏析汇总(注音、注释、译文、赏析)文学常识必备1[唐]孟浩然《宿建德江》2[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3[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唐]孟浩然《过故人庄》5[现代]毛泽东《七律·长征》6[宋]朱熹7[唐]刘禹锡《浪淘沙》8[唐]杜牧《江南春》9[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0[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11[唐]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y í舟zh ōu 泊b ó烟y ān 渚zh ǔ,日r ì暮m ù客k è愁ch óu 新x īn。

野y ě旷ku àn ɡ天ti ān 低d ī树sh ù,江ji ān ɡ清q īn ɡ月yu è近j ìn 人r én。

诗词注释: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诗词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j ī旅l ǚ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ɡu ǎn ɡ袤m ào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古代文人的心灵表达,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有幸接触到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和赏析其中的几首。

1.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名篇,写景清新而独特。

首两句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进步和接触更广阔世界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一。

短短四句,却表现出了李白富于诗意的感受。

通过描绘一幅夜景,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

他站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疑似地上的霜,激发起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清新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3. 《赠汪伦》——杜牧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飞曲线愿自西。

这首诗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汪伦的送别之情。

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花凋零,小鸟鸣叫,暗示了离别的时刻。

接下来的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出走的决心,以及对友人的寄托和祝愿。

4.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是唐代文学家李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农人的呼声。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的同情和思考。

诗中默默无闻的农人是整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人在诗中唤起对他们命运的关注和呼唤社会的改变。

以上是四首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古诗词,它们既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感受到诗人们的心灵与智慧。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1780—1859) 清广东番禹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

道光进士。

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

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

工诗文,精书法。

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

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

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

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

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古诗词鉴赏
*诗歌赏析答题基本方略:
1. 把握标题,翻译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 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 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一)手法: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内容方面
设题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
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
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
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
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知识积累: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例:
菊花一高雅莲花一高洁杨柳一惜别月光一思念落叶一失意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落日一惆怅冬雪一冷峻秋雨一忧愁鸿雁一思远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旷野一凄清落花一感伤美酒一壮行红豆一相思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秋虫一凄凉故国一乡愁归燕一温情枯藤一萧瑟古琴一知音
1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
一、读诗,做练习。

放言五首(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辨材须待七年期辨:__________ 待: _________ 2、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点明此诗是赠送好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用历史典故以说明辨真伪之难,同时也揭示唯有时间可以证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歌内容的一项是()(2分)
A.用“试玉”、“辨材”来比喻,意在形象说明识别真伪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一道理。

B.“不用钻龟与祝蓍”这句话旨在强调诗人提出的“方法”是非常完美的。

C.这首说理诗主要借助历史事件来说明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道理。

D.诗人在说理的同时,也巧妙地总结自己和好友倍诬害的情况。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诗句,完成下面的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长精神”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2、文章内容理解(6分)
(1)思念故人、抒发感叹和惆怅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对友人感激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首联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积愤之情。

B. 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 颈联借景表达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D. 尾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与友人白居易共勉。

五.欣赏古诗,完成下面联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万籁”的意思是(2分)
2、文章内容理解(6分)
(1)描写破山寺后禅院清幽环境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诗人寻求与自然交融的心境的诗句: _____________ (3)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是否矛盾,为什么?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起首两句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B.“山光”两句通过对景物的动静、情态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的作用。

C.诗中的钟磬之音,不止是“晨钟暮鼓”,而被赋予了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

D.最后两句诗写出了佛门圣地与世隔绝,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