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情商课笔记整理(孤独心)
《情商》读书笔记

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
表现
高
涌流
低
空闲
高
疲惫
应激荷尔蒙
低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无聊与空闲状态几乎不能激发HPA轴分泌出应激荷尔蒙,“良性压力” 促使我们进入最佳表现状态,如果承受压力过大,就会筋疲力尽。
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
疲惫
持续性压力会出现“稳态应变负荷”, 持续时间过长,将会导致神经内分泌不 正常,容易生病。 人在碰到持续不断的烦恼是导致稳态应 变负荷的常见原因之一。
疲惫状态认知能力受到极大影响,比如 数学和语言方面的表现会降低50%, 反应迟钝、容易走神。 长期持续会损害海马体,海马体是短期 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地方。
涌流
主要特点:全神贯注,不受影响,灵活 面对变化,发挥最高技能水平,并对从 事的事情感到愉快。 进入涌流:根据技能调整任务,练习和 提升有关技能,提高专注的能力,集中 注意力。注意力本身是进入涌流的途径。
三、人出生时拥有的神经元远远多于后来所用到的神经元,神经元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谢谢聆听 各取所需
怎样识别自我意识? -坦率准确的评估自我能力,可以准确和公开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对工作的影响。 -坦诚承认自己的失败,并常常以轻松的口吻谈起自己的经历。 自我意识的表现? -能自如的描述自己的局势和优势,经常渴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自信,对自身能力有很强的掌控力,很少会因为任务过于困难而遭遇失败。 -懂得何时求助,他们为工作承受的风险在可衡量范围内。
社会意识-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在明智决策时体恤他人的感受,周全考虑其他因素。
为什么同理心很重要? -团队合作:两个人达成共识已经很难,但常常要一个团队达成共识。 -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很容易造成失误和误解,但同理心可以化解这些矛盾。
孤独论、朋友论、感恩心、忏悔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复旦大学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孤独论:孤独者是一种完整的状态,没有缺失的遗憾。
孤独是一种由思想带来的挥之不去的气质,圆融的孤独者周围笼罩着思想,给人的感觉是娴静的、淡定的。
孤独者对环境没有必然的要求,可以身处闹市,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有些时候孤独者是跟朋友们在一起,那是一份自己的心境,即便身处闹市,即便被人群包围,孤独者依然可以做到“和敬清寂”,无论何种环境,他可以与环境相和谐,无论周围是怎样的人群,他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这绝对不影响他个人的清静冷寂。
社交是很廉价的。
社交的动机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出于利益关系和将来的实用关系,要在这样的场合当中搭建我的人脉,所以它是一个功利的目的、实用的目的,每个人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节点、被他人利用和利用他人的工具;第二个目的就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人跟人在社交的环境中,接触的时间如此短促,你们的交谈如此夫浅,怎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到深刻地了解,又怎么可能知道你之为你的价值之重大,怎么可能真正地成为朋友呢。
寂寞者的累加也逃不出寂寞,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你把它重复一千遍还是无意义的一样,一句无价值的话你把它重复一千遍它也成不了真理,寂寞者的群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
人是需要孤独的,因为人在孤独、独处和自处的时候,你的这种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是非常少的。
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由父母来支配,你也认可;跟同学、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是属于共同的;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时间是被老师占用的;即便你一个人在自修教室里自修,你好像是alone 的状态,你的时间是属于你的作业的,属于你的专业的,属于你的功课的;退一万步说,我一个人独居一个小屋子,晚上所有的工作做完了回到屋子里,这个时候我是孤独的吧?不,你会非常自然地打开你的电脑,开启你的MSN,在这一瞬间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属于任何别人但不属于你自己,它甚至属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
复旦大学情商课陈果教授上课语录

衡量一段友谊是内心中感到满足,更高的境界是安宁。
朋友带来的绝不是热闹的人气,而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独处孤独的快乐。
真正的朋友的交往是二人世界。
因为两个人要找到共同的打开心扉的话题已经很困难。
真诚无需矫饰,无需刻意,哪怕是来源善意。
友情之美来自于灵魂之美,它要来自于生活的考验。
不要忽视时间的功能,不要低估时间的犀利。
真正的朋友是在同步变化,我们互相成长互相成熟。
你和我能不能成为朋友不是由你,也不是由我,而是由时间决定朋友是无用的,与功利无关,实用无关。
一旦开始矫饰,开始虚伪,你的朋友友谊就结束了。
真理是孤独的,所以真理时不时地找几个人寻找他。
孤独是我们的命运,但绝不是很糟糕的命运。
当命运不可扭转的时候,我们可以顺从它。
孤独者不代表无趣。
不代表寂寞。
思想一定源于孤独。
孤独是一种恩赐。
孤独和绝对的沉默没有关系。
孤独是一种思想的流浪者。
无论抽烟也好,饮酒也好,这只是用麻痹掩饰自己。
你抽烟只是用烟来燃烧寂寞罢了。
关于寂寞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
靠的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
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太近,水波就越会互相干扰。
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
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
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还是寂寞,无聊的话说一千句还是没有意义。
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
慢点补上。
二朋友无用朋友不是你寂寞时候的慰藉者,一旦有了任何烦恼去向你的朋友倾诉,那这样是利用你的朋友,他不是你的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
人生如此短暂,相聚时间如此可贵,你怎么可以如此滥用你的朋友。
明明自己很烦恼的事情你为什么要让他也这样烦恼,明明知道他也解决不了的。
你明明自己也很痛苦,为什么要让对方陪着你一起痛苦。
抱怨是一种毒气,一种债务。
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
《哈佛情商课》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哈佛情商课》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第1章 重新发现情商
02
第2章 从认识情绪开 始认识自我
03
第3章 高情商者的自 我提升
04
第4章 自我管理中的 情商运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第5章 自我激励中的 情商体现
06
第6章 情商与人际交 往
《哈佛情商课》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哈佛教你受益一生的高情商培养法则。
第1章 重新发现情商
第2章 从认识情绪开始认识自 我
第3章 高情商者的自我提升
第4章 自我管理中的情商运用
第5章 自我激励中的情商体现
第6章 情商与人际交往
谢谢观看
复旦情商课

我的感受
管理学
• 制作人:黄海林 • 孙文韬 林森 郭淑平 耿镜超 孔啸
• 演讲人:钱志鹏
• 班级:10428252
有一天,友情呾爱情碰见。 爱情问友情:世上有我了,为什么还要有你的存在? 友情笑着说:爱情会让人们流泪,而友情的存在就是帮人们擦 干眼泪! 朊友就是:偶尔会为你担心、向你关心、替你操心、想你欢心、 逗你开心、请你放心。 朊友之间,懂得关怀才是难得。 伤心时丌妨呾我说;痛苦时别忘了跟我讲;有病时别忘了通知 我;困难时记得要请教我;失望时要想起还有我;开心时更丌 要忘记我。
关于友情
两个老教授25年没见。一个聋了一个说丌出话了。 25年后相遇那天他们都做出握手的动作。那种契合, 这种境界是非一般的朊友所能及的。君子之交淡如 水,朊友应是——幵丌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丌在,呾 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字由自在。细想自己身边的朊 友大多属于玩伴而已,个人认为患难见真情的挚友, 理应列为朊友的,至少要感恩。
关于爱情
我希望大家能够更用力地去经营这份爱情,更注意地 去维护你的爱情,保护你爱的对象。同时在帮助他成 长的过程当中,也帮助自己成 长。 ——陈果 爱是一种享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并福; 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 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伴侣丌是呾你大谈爱情的那个人,而是呾你平淡的唠 叨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那个人在并福的婚姻中,伴 侣已丌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你呾他在几十年的岁月 中沉淀下来的:一份默契、一份温情、一份平淡、一 份理解、一份宽容。
经典语句 1、真正的朊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丌冷清。多一 个人就难免会有丌能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丌 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2、跟朊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朊友全然丌设防。 3、真正的朊友之间丌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 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 谓“友情”是丌牢靠的,因为一旦丌联系,他们会断。(从来 也丌会想起,永远也丌会忘记) 4 、当我看丌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 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 5、当你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时候,决定一个人的前呾生命 的时候,再多的慎重的思考都丌是多余的
一堂复旦大学的情商课

【关怀心】循序渐进才是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直达永恒。
关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生命中能让你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是源于内心深处快乐的驱动。
助人为快乐之“本”,最重要的是:你关怀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帮助别人是种无所谓,因为对方要求了,你也不费劲,那就做吧,那么你在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最不智慧的行为。
如果只是为了营造一个“善”的氛围,给别人你是大好人的印象,那么也放弃。
因为这种自我牺牲的背后,一定有更为严重的回报性要求,这不是关怀,它背离了关怀真正良知的渠道。
不要急于关怀,扪心自问:我为何要关怀别人,以何种方式才算是关怀,我最终想要的是什么。
能够关怀他人的人,首先要把自己料理得很好——天助自助者,自己的生活要快乐丰满。
关怀是种付出,只有自身生命富足的人才可能有付出。
如果本身很贫乏,是个连一碗水都端不平的人,你怎么帮别人端平那碗水呢?当自身很多问题都没得到解决时,不要急于关怀,那只会给人带来困扰,甚至灾难。
我们所要关怀的对象是“人”,人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对象,就是自己。
真正的关怀是基于“人性的平等”——关怀他人就和关怀自己一样。
耶稣说:“爱人如己”,但前提是你“真的”爱你自己。
自爱,和自恋、自私,都不是一回事。
自爱,是对自我的一种保重,是对自我性格、自我发展的认可。
如果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种种厌恶、不满,认为自己处在不幸当中,就已背离了自爱,又如何去关爱他人呢?关爱别人之前,先学会关爱自己,只有懂得什么对自己是好的,才会懂得什么对他人是好的。
关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不只是“行为”上的助人为乐。
【包容心】包容,首先是包容自己的生活,包容自己的不幸。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挫折和苦难,如果你烦躁和对抗,就等同于自虐。
一旦出现“对抗”,就会出现“不自由”,因为对抗本身就是被对象束缚。
在对抗时,很多力量的实施并不是出于自身需要,而是为了统摄对方。
当你与对象和解时,才彻底解脱了束缚,才能如我所示、如其所示。
当你不能改变命运时,就恭顺地领受——这是与生命的和解,是高贵大气的姿态。
陈果 复旦大学 孤独 圆融 朋友

陈果复旦大学孤独圆融朋友(1)孤独不等于寂寞。
(2)浪漫不是我们想象的乌托邦,他是一种神圣的情感。
(3)朋友不是为了索取,反而是为了奉献,因为你有那么多的爱心,所以你才有那么多朋友。
(4)当你决定一个人命运和前途的时候,任何思考都不是多余的。
(5)关怀心不是为了让老师的话起到一个即兴的效果。
循序渐进才是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够直达永恒。
(6)浪费时间是最不智慧的行为。
(7)帮助别人如果只是为了营造帮助人的氛围那就趁早放弃,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回报的要求。
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关怀他人,我要什么结果。
另外首先要把自己料理好。
天助自助者。
(8)自己生活要先达到快乐圆满的状态,关怀需要付出,只有自己富足才能付出。
(9)自爱不等于自私。
关爱别人前要先学会关爱自己,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才知道他人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10)在包容他人之前要学会包容自己,包容过去、包容自己、包容生活、包容幸运、包容不幸、包容错误、包容命运。
直面自己的困境,恭顺的对待它,领受这份命运。
(11)一旦存在对抗就存在不自由和束缚、而和解的时候才彻底到达自由。
(12)孤独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表现出一种圆融的高贵。
是由思想带来的挥之不去的气质。
娴静、淡定……不受环境所限,是一份心境。
和、敬、亲、寂。
(日本茶道精神)(13)寂寞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虚无。
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
有虚无带来了恐惧,而且自己没有办法自处。
寂寞是一种病,药方是人群、是喧闹、是社交。
(14)社交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或是功利,被利用着,利用人着。
寂寞者的累加(群体)是逃不出寂寞的。
(15)人是需要孤独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会还你一个真正的自我。
人的时间很难属于你自己。
孤独的时候才能自如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要有恰当的距离。
就像照镜子,太近了只能看到部分,夸大的部分(优点或缺点),看不到整体。
(16)你看不见的时候你才能用全身的细胞感受他、思念他。
适当的距离有助于人的关系。
(17)距离会使人感到孤独,但是拥挤会让人丧失敬意。
复旦大学情商课程笔记-陈果

情商课程-陈果前言:关怀心和感恩心是相对的:关怀时不要期待感恩;接受帮助时,要有感恩心;忏悔心和包容心也是相对的:忏悔时不要期待包容;孤独心:孤独心是一切高贵思想的源头;关怀心——关怀本是快乐的事情1.关怀是在生命中能够感到快乐的事情——“助人为快乐之本”2.关怀的动机是什么?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快乐驱动不要为了营造善的氛围,自我牺牲背后有回报性要求。
这样背离了良知。
3.自我关怀和爱的奉献那才是关怀——人人平等(包括自己)关怀他人的同时,首先要把自己料理的很好——“天助自助者”。
关怀是一种付出,只有富足的人才有可能付出。
关怀的对象是人,自己也是人,关怀他人如关怀自己。
“爱人如己”4.自爱和自私的区别:自爱是对自我的保证,是对自我的性格和生活认可。
背离自爱,怎能关爱他人。
学会自爱,才能关爱他人。
包容心——包容自我1.包容自己命运和生活;1.1面对挫折和苦难,不要处于烦躁对抗的状态,对抗一定不自由。
1.2和解的状态,才能真正达到自由。
1.3自己直面自己的困境,不能理顺,就要同命运和解;孤独心——和敬清寂1.孤独和寂寞概念孤独:是自成世界的独处,圆融的高贵;圆融的人是孤独的;气质上是行进、淡定,充满高贵思想;孤独者对环境无要求:孤独为自我的一份心境。
和(和谐)敬(尊敬)清(清净)寂(冷寂);日本茶道精神:和敬之中保持清寂寂寞:迫于无奈的虚无,逃离樊笼、焦灼的状态;病态;需要社交、喧闹;社交是廉价的:利益关系社交(功利目的);一群寂寞者得相互取暖,寂寞者的累加摆脱不了寂寞;2.人需要孤独人需要孤独,需要独处,自如的生活;人与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产生思念和爱;距离能够让我们看到最容易忽视的感觉(加拿大留学故事);人独处的时间很少(和父母时间、哥们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这些时间都是给了其他的人事物3.与自我对话人们向往远离喧嚣;有娴静的心欣赏他人的美;自我对话就是自我反思,反思是智慧的源头;4.对于孤独者得误解:4.1孤独者不是无趣的:4.1.1孤独是人们自我选择的消遣方式:选择孤独+充实的生活(老歌唱家一天的生活)4.1.2孤独者热爱思想,思想源于孤独:读书的快感,读书过程中产生交流快感;读书产生羽化状态:物我两忘,你我皆忘,说出我一直想说的话;孤独者热爱思想,热爱读书;4.1.3自处的时候是最真实的:真实是最高的高贵,真实的就是美的,假的不会是美;真善美,真才会善和美;祷告的过程:自我对话、反观自身的过程,自我塑造性格;4.2孤独者是没有朋友的:4.2.1只有孤独者才有朋友:朋友的概念: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慰藉者,精神庇护所,功利关系的人脉;朋友是严厉苛刻的,朋友很少一见如故;朋友的本质:朋友是无用的:无用是无功利之用;精神庇护所:本质是利用;朋友是为了奉献,把自己的爱奉献付出,有高度精神默契感和同在感;朋友是“并不时常想起,却无处不在”;有真正朋友,放弃有用这个想法;按照个人意愿,独自思考,满足而安宁;朋友不是为驱散寂寞,而是更好的领会独处的快乐;朋友是: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朋友间应有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同(感同身受),情(情感),至于相互长年累月理解而产生的同情”;朋友间最好的交流:当我跟你交流的时候,我的眼里只有你;朋友是让大家变得更自由,不应以这种友情来相互约束;挑选朋友是足够严厉的过程,孤独者是思想的流浪者;感恩心——没有理所应当的爱(包括任何人的爱)1.其他人对于你好源于“爱”,“爱”源于“感其心而落其行”的落到对你的理解;2.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只看到近期的享乐,没有考虑未来;例如:我们对能源的浪费对下一代的损害远视眼:看不到身边爱我的人;不要仅仅铭记陌生人的“小爱”,忽视最亲近人付出的“大爱”;3.切忌不要丧失感恩的传统(感恩节的故事:close eyes,想想所有我们因该为之感恩的人)4.感恩不是言谢:人类之间最低级的交流时语言,高级是感其心落其行;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相报的是广泛的人:善出于奉献,用感受到的善,奉献给更多的人;“犹太人:与众人为善,则声名永存—塔木德”6.不要拒绝接受爱,接受爱,不代表软弱:但也不要惧怕奉献爱,奉献证明你的伟大和自我富足忏悔心——每一次悔过都是自我的重生,精神的重生忏悔心:错就是错,错就要改,不要矫枉过正;不迁怒(迁怒他人他物)、不贰过(重复犯错)-颜回《项链》- 用一生青春,来保守他的承诺,去悔过;不要轻易说对不起;对不起是发自内心的谴责;如何学习——学(模仿)习(实践)1.真正的学习是:寻求榜样的力量,精神的导师,行不言之教;2.培养鉴赏力和品位:不是华丽而是高雅和美高雅一定是真的,高尚的真挚和道德;美在生活之中,用美的心灵欣赏到美热爱到美;艾默生——“只有美德能够像磁石一样吸引出美德,只有智慧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出智慧,只有美本身美的心灵才能够像磁石一样吸引出美的世界”发现生活的美;3.学习的目的:从善如流4.思想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独立5.禅宗: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扪心自问;少一点自高自大,少一点自我检审;少一点夸夸其谈,多一点踏实践行;少一点偏听偏见,多一点海纳百川(不要向偏见妥协)6.斯蒂芬斯威格精神的自由:自由不是放纵: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不想做什么时可以不做学会生存:live and let live我要活我也要别人活:live:不要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损耗自己的健康;let live:推荐电影:《12怒汉》——“当你要对一个人的生命和前途下决定的时候,再多的慎重的思考都不是过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情商课笔记整理批注上节课讲的是:关爱心和包容心,在关爱的世界里人人平等。
“我”也是人人之一。
“我”关怀别人的动机?关怀心:真正的关怀的动机是在内心深处,出于良知、快乐的驱动。
关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怀是生命当中让你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俗语“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关怀别人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动机是什么?是内心深处的出于良知的一种快乐的驱动?还是无所谓,没有任何意义地做?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浪费时间,是一种最不智慧的选择;同时,如果你关怀别人只是为了营造善的氛围,那么这种自我牺牲背后一定有回报性的要求,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它已经背离了良知的渠道,走向反面。
“我”爱自己吗?关怀他人的前提是料理好自己,爱人如己,你是否真正的爱你自己,自爱和自私不是一回事,自爱是对自我的一种保重,对自我性格发展的一种认可,天助自助者。
关怀是一种付出,只有富足的人才可能付出;关爱不一定只是行为上的助人为乐,助人不一定为乐;关怀他人时是不期待感恩的,施予关怀是因为我们抱有这样的信念:助人为快乐之本,关怀是内心深处的富足。
接受他人的帮助时要有感恩心,别人不帮你是正常的,帮你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奉献,要铭记。
“我”曾经该做而没做的事?包容心:包容他人之前,也要包容自己,原谅自己曾经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包容自己的命运、生活,对抗不幸、挫折、苦难就会出现不自由,对抗本身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束缚,对抗时的力量的实施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统摄对方,只有和解才能真正达到自由。
直面困境却不能改变命运时,恭顺的领受这命运,这是与生命的和解,是一种高贵的顺从的姿态,大气的姿态。
原谅自己的错误了吗?是在和不幸对抗还是和命运和解?今日课题:孤独心独处时,是孤独还是寂寞?孤独不等于寂寞,自成世界的独处,自成体系的完整的状态,孤独者表现出圆融的高贵。
真正的禅者一定是圆融的:印度河边得冥者,道教里的羽化者都是圆融的,同时都是孤独的,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没有缺失的遗憾。
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虚无,仿佛斗室当中的困兽一样踱来踱去,百无聊赖,焦灼,透露出无所适从、无法自处的可怜。
孤独是由思想带来的挥之不去的气质:因为他的周围笼罩着思想,他给人娴静、淡定。
对环境没有刻意的要求:可独处或身处闹市,孤独是自己的心境,因为他们能够做到“和敬清寂”——日本茶道(茶道是茶的真理)的精神,也是孤独者的精神无论环境如何,他可以与环境相和谐;无论身处怎样的人群,他能表现出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不影响自己的清静、冷寂,“我”的社交动机是什么?寂寞是对虚无所引起的一种恐惧,寂寞是一种病,而它的药方是人群、是喧闹,或者是社交——其实,社交是非常廉价的(有价值但不高),因为社交的动机:实用目的(利益关系和将来的实用关系——搭建人脉——功利的目的,每个人在其中只是一个节点,是利用他人或被他人利用的工具,)或者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肤浅短暂的交流不可能对彼此有深刻的了解,不可能理解彼此的价值,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
寂寞者的累加不可能减消寂寞,寂寞者的群体是跳不出寂寞的——一件无意义的事重复无数遍依然是无意义的。
人需要孤独,独处的时候,精神的自由会给你一个真正的自我。
试想:你的绝大部分时间不属于你,被其他东西占用,外在世界占用了我们的五官,所以,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人才能成为完整的人,构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风景。
人与人适当的距离是需要的,距离会产生思念,眼睛只是五官之一,距离可以发动各种其余的感官来感受我们认为重要的人,感受他的气息,他对你的影响,思念他的存在。
正如“小别胜新婚”,出国之后对母亲的想念、离开国家后对祖国的好如数家珍。
距离让我们产生孤独,拥挤让人与人之间丧失敬意,我们常常处于拥挤的环境中, 拥挤带来的喧闹剥夺了我们的闲情、宁静,人与人之间在相互干扰,人不断的需要与别人讲话,所以很少跟自己讲话,重复出现的东西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远离喧嚣是因为对人对人群产生了疲劳,要知道人只有在宁静的状态中,才会以闲情去欣赏生活之美,所以我们急需孤独,只有当自己不需迫于无奈与别人对话时,才会与自己对话,人与自己对话是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时产生智慧 ,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 ,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
人们对孤独者的误解Array很多人认为孤独者都是特别无趣的,殊不知孤独者往往是极其有趣丰富的人、孤独是孤独者选择的自我消遣方式,在孤独中始终自得其乐,仿佛有取之不尽的乐趣的人是巨大的矿藏,他们在孤独中,不断给生活提供新鲜的资源。
(穿插一个老艺术家一天孤独且充实的生活:老夫老妻的爱,像空气,不需要有语言的交流,却重要的不可替代。
)同时一个甘于孤独一定是热爱思想的人、热爱读书的人——因为这是始终让我们充满情趣、创意的源头,因为思想的宽广才能带来快乐的持久,帕斯卡尔说过,人在宇宙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微粒,但是比这个微粒更小的头脑却能思考整个宇宙。
孤独使思想者与思想者的交流更加畅通,读书时你会出现“羽化”自我消失,物我两忘的快感,读书投入时,仿佛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话,是你自己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的话——it's me。
这种交错时空的共鸣,智者一生的思考你一瞬间畅然的饮下,你尘封在角落的疑惑顿时豁然;孤独者也喜欢冥想,在冥想的过程中与自然对话,与思想、灵魂的交流,灵魂不是囚禁在我们肉体的皮囊之中,灵魂是弥漫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能看到一棵小草的快乐,当我们轻盈的时候,能看到一朵云彩的轻盈,让自己的灵魂能够弥漫的更远,能够过得更自如;孤独者的有趣是真实的有趣,任何迎合和模仿,任何的乔装打扮的根源只会是乏味,大城市里往往就充斥着虚假的繁荣和快乐,和感情上的矫揉造作,在闲聊、恭维、取乐的过程中既看不到思想也看不到灵魂,这一切都是假的。
你必须知道,真实是最高的高贵,“美没有领域,美只有真假之分”,“以真为美”(周晓燕),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中老者的皱纹不是展示丑的,恰恰相反,那是一种真实的美。
真是善和美的前提。
冥想与祷告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和一团虚空对话,在黑暗中自己反观自身,你看到了很多曾经被忽略的东西,对性格的发展非常有益。
“我”的朋友“无用”?很多人认为孤独者是没有朋友的人。
错!只有孤独的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可能有弥足珍贵的朋友。
首先,纠正人们对朋友这个词的滥用。
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时的慰藉者、精神的避护所,不是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人脉;扎堆的往往不是朋友,是寂寞的部落;朋友不是对你的任何观点和态度都持有赞同、迎合态度的人、显示出自己的软弱的妥协,不是盲目的拥护者。
朋友很多时候对你很严厉、甚至近乎苛刻,因为他不忍心看你继续堕落;朋友很少是一见如故的,就像情侣一见钟情也是很少的;朋友不是你可以不假思索、一股脑来输出烦恼、抱怨的人,否则你就是自私的,是在利用你的朋友,不是无原则的相互扶持、分担 ,要替对方思考,而不是作为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 ,自己觉得烦恼、痛苦的事为什么要加诸到对方身上?抱怨是一种毒气,是债务的推卸。
朋友应该是无用的——无功利之用复旦的精神“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功利之用、“无事不登三宝殿”、“临时抱佛脚”。
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庇护、或是一个安全的宣泄渠道,不是为了索取。
朋友是为了奉献有爱要付出, 为什么要爱他?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
朋友如空气、如水,“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朋友带给我们的“同在感”。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机时,往往不会找朋友帮忙,而是找一些利益界限比较明晰的人帮忙,友情跟爱情一样,如此晶莹通透、纯洁美丽,不忍心因为个人的原因,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让朋友承担起一些功利之用、给他带来麻烦。
交朋友是因为爱他。
爱他,就不要给他制造麻烦,就不要让他为自己多操心。
真的爱父母,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让他们太操心,因为他们为我们做的已经太多了;朋友是如此重要,不会让他承担功利之用,无需任何感官的刺激。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不是日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就觉得心满意足。
所以,请不要对朋友有任何实用性的要求,当我出现危机的时候,你不需要为我做任何事,你只要陪着我,此时或许只是相互握手,但已足够。
精神上的默契感和同在感已经足矣。
有你在,我就不孤独。
真正的朋友从来都是违背工具理性的;从来都是违背任何世俗的、功利的、实用的目的的。
所以工具主义者是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
只有先放弃“有用”这样的想法,才可能会有朋友。
朋友的前提是真诚,即跟朋友在一起时,我可以做我自己。
在平等的原则下,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说话。
甚至可以不需言语,安静思考。
他在我面前可以做他自己,我认可他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我不强加任何原则。
衡量友谊最好的标准就是:跟朋友在一起时,内心是满足,比满足更高的是安宁。
没有任何需要去做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得不要说的话、没有为了打破冷场而非要投入的热情,朋友带来的绝非热闹的人气,朋友真正做到的是让我们更好的领会独处的快乐,远大于一个人独处的快乐。
因为一个人独处时会恍惚、不安、怀疑,跟朋友在一起时,绝对的安全、宽松、安宁、契合。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最低档次的,当只有通过说话才能沟通时,你们两个的关系很远,说话的声音越大,你们的关系越远。
关系亲密、你知我知时,一个眼神、一次握手足矣。
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时,无需语言、无需刻意的矫饰、无需动作。
因为朋友是健康而安宁的空气:在一起时,安静但不冷清,基于长年累月的信任和相互的理解,形成一种宽松的氛围。
朋友间要有“理解的同情”“同情的理解”同情:感同身受的情感。
似佛教中的慈悲心:同体大悲。
当你没有时间而拒绝我的时候,我不会以之为然,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是你,我也必然这么做,我知道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朋友之间,就像跟空气一样,相互共存着,却不会有干扰、不会尴尬、不会拘束。
人与人之间很费力的事是解释。
朋友间,无需解释。
你有真正的朋友吗?如:真正的告别应该有更多的纪念、怀想、回味的空间,而不是喧嚣、醉酒——言语的暴力、行为的暴力。
真正的朋友之间的相聚、精神上的分享一定是二人世界的。
两个人之间要找到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已经不容易了,要找到三个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就更难了。
两个人交谈可以很自然,无须刻意。
三个人交谈时,其中必有一人会游离在话题之外,此时其他两个人出于友好会需要把他揽进这个话题,刻意说他会感兴趣的话。
真诚无需刻意、无需矫饰,哪怕这种刻意具有善意,交谈最好的状态是:当我跟你交谈时,我的眼里、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友情之美乃是人的灵魂之美,而灵魂之美必经时间的磨练,必经生活的考验。
不要轻易地称对方为朋友:我们很多时候了解的不够深,不知道对方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是什么,不知道对方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什么,不知道对方的品性、个性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