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灾调查
浅析中山市南朗翠亨石门龙田村雷击事故原因及改进措施

浅析中山市南朗翠亨石门龙田村雷击事故原因及改进措施摘要本文对2009年6月16日南朗翠亨石门龙田村1号住宅雷灾事故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雷击事故的分析、研究,得到了本雷灾事故的原因开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
关键词雷击事故雷击现场改进措施引言2009年6月16日中午1点左右,受高空短波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中山市南朗翠亨石门龙田村1号住宅遭受雷电流袭击,发生雷灾事故这家住宅发生打雷后,无人员伤亡,电话机、临控报警信号传输器、电脑显示器和电视机等设备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两仟元人民币,此次雷灾造成的损失并不巨大,但造成的心灵震撼却是巨大的。
为了弄清楚本次雷击故事的原因我们对这次雷击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1、雷击现场调查1.1 据现场调查,该住宅位于中山市南朗翠亨石门龙田村水泥路旁,该区域周围无明显高大建筑物。
1.2 住宅连梯间顶共三层,未安装任何防雷措施。
住宅屋顶1.84米处有高压电线经过,住宅用电取自高压线下面不远处的架空电源线,电话信号线是从住宅马路对面11.26米架空信号线处架空引入住宅的.1.3电源和网络等弱电设施也没有采取屏蔽、安装浪涌保护器等感应雷防护设施1.4据现场该住宅居民反映,住宅发生打雷后,电话机被破坏不能再使用、监控报警信号传输器连接不到总部信号、电脑显示器已不能用、电视机被破坏后不能使用。
2、雷击原因分析2.1入侵途径分析雷电侵袭的主要途径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直接雷击的侵袭。
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暴露在空间的各种设备、架空金属线缆(如电力电缆、通信线路、网络布线等),它在数微秒之内可产生数万伏乃至数拾万伏的高压,并出现火花放电,形成巨大的热能和机械能量,摧毁建筑物、设备,危及人身安全。
第二种方式:雷电波侵入。
雷电虽然未直接击中建筑物或设备,但击中与建筑物或设备相连的金属管、线,通过传导的方式经电阻性耦合将雷电波引入建筑物内,损害与之相连接的用电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等设备乃至危害人身安全。
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作者:卢志红张世谨郭秀谊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09期摘要:雷电破坏形式复杂多样,雷灾事故频繁多发。
如何对雷电灾害事故进行科学完整的调查分析,保障雷击事故调查鉴定的客观和公正,为事故责任追究提供法律依据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雷灾的现状,雷电破坏形式,雷电灾害鉴定作用对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对雷灾鉴定人员、鉴定时间、调查现场、报告编写等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为雷灾调查鉴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雷灾调查鉴定重要性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c)-0106-02雷击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给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造成巨大的损失。
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10亿美元;遭受雷击的人和畜伤亡数每年不少;特别是对高新技术的发展;雷电灾害具有相当大的破坏率。
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压高;达到500kV 以上;闪电峰值电流的幅度大;可达100~300kA;瞬间的电流变化大;放电过程时间短;产生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强烈的电磁辐射、炽热的高温对雷击物造成破坏。
在我国;防雷已纳入了国家技术管理和监督的范畴;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已经将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纳入了基本的防灾减灾工作[1]。
1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的重要性1.1 河源雷电灾害现状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河源市气象防雷主管部门认真履行防雷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开展对全省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场所和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区域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加强防雷安全科普宣传;河源市防雷减灾工作呈现稳定好转的态势。
但因河源夏季多雷雨;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频繁。
加上部分单位和个人防雷安全意识淡薄;对雷电灾害的危险性和严重性认识不到位;没有严格落实防雷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大量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系统因忽视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导致雷灾事故频发;较多农村私人住宅没有防雷装置;导致雷灾事故多发。
雷电灾害调查的重要性及方法

( 7 )出,管 网水的余氯含量 为0 g ,说明在管路 输送过程 接8 页 .m / 2 L 中 ,二氧化氯有一定损耗。
7 结 论
毒工艺水平相 比 ,成本 略有增加 ,如考虑减少人 员的工资 、劳 保等费 用 ,成本增长有限 。
人 类对雷 电的科学研究 已经有 20 0 多年的历史 。现在 ,防雷 科学 技术得到 了很 大的发展 , 已形 成了比较 完整和有效的技术。人类已 并 掌握 的雷 电灾 害问题 ,由过 去的雷 电直击地 面上 的人和物为主 ,发展
成为以通过金属 导线传输 的雷 电波 为主,同时建立 了雷 电感应 和高压 反击 的理 论 , 清了高压雷 电波在金属导线上 的传输规律 。做 好雷电 弄 灾害事件 的调查分析 ,能对雷 电的成 因、防御方法 , 供科学 证据 , 提 进行防御雷 电实践论证 。当前 ,发达 国家都制定 了 自己的国家 防雷规 范 ,在我 国,防雷 已纳入 了国家技术管理和监督 的范畴 ,各级气 象主 管机构 已经将雷 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纳入了基本的防灾减灾业务范 围, 雷灾调查 已经是气象部门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 业务。
雷电灾害的调查 ,要处在 客观公正的位置 ,以对国家 、对人民负 责任 的精 神来完成 ,只有在科 学 、 正上完成的调查报告 ,才能发现 公 正确 的雷击原因 ,才有可 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避免以后再发生类 似灾 害事件 , 这就 是开 展雷灾调查分析 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 雷 电 灾害调 查技 术规 范 Q /】3 09. 1 】 x 0 —2 0 气象 出版 社 ,20 09 作者 简介 陈立宏 ( 91 17 一),助理工程师 ,从事防雷管理夏检测工
雷电灾害事故情况分析及预防对策

雷电灾害事故情况分析及预防对策陶佳林(上海市金山区气象局,上海市201508)应用科技脯要】雷电灾害严重或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介绍石化四村雷电灾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农村防雷的对策和措施。
D徽]农村;雷电灾害;预防对策一彳。
,。
.j,:,,一二:。
r,.|.;.,|。
:i,√¨。
n,j,..众所周知,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气象现象。
雷电火灾是。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雷电的灾害性主要表现为雷电所道减的雷击具有极大的破妍I性,每介闪电的强度可以高达10亿伏。
—个中等尺度的雷暴的功率有1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雷电以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反击电压、雷电感应等方式产生破坏作用,从而造成^员伤亡、火灾、爆炸、建筑物和各种设施损毁、电力及通讯中断等等,给人类带来许多危害。
1雷电灾害事故定性对雷电灾害事故的定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对地理环境、地质状况调查资料_白勺分析,利用滚球法理论,结合地理、地质状况对落雷概率的影响,分析事故点的落雷概率:二是通过查阅相关气象资料、云地闪闪电定位资料,了解闪电的生成时间与方位,确定事故点是否具备落雷的天气条件:三是通过证人调查资科,了解落雷时的现场情况:四是通过对雷击点的状况分析,了解实际落雷情况。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就可确定所发生的灾害是否为雷击事故。
如:2009年6月5日傍晚,金山区普遍发生雷电及大风天气。
位于石化四村的多栋居民住宅发生因雷电造成家用电器击坏。
金山区气象局于6月6日下午接到该小区雷电受灾报告后,立即派防雷办工作人员赴现场进行灾隋调查。
经现场调查,造成该小区雷电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石化四村455#、456—457#等居民楼屋面避雷带敷设方式、施工工艺均未达到我国有关防雷技术标准,是造成本次雷电灾情的原因之一。
2)该小区居民楼为上世纪70年代老式公房,无有效的内部防雷措施,是造成本次雷击灾情的原因之二。
雷击人员伤亡事件的统计分析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9)雷击人员伤亡事件的统计分析梁忠武,陈 武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象局,湖南吉首 416000摘要 通过对雷击人员身亡事件网络评论所反映出的观念和认知进行分类和统计,研究了社会公众的雷电认知和雷电安全意识,初步统计了具有防雷安全意识和雷电非科学性认知的人群比例,结果表明:发生雷击人员伤亡时,网民评论反映出的不了解雷电、持迷信观念和对雷电持有非科学性认知的人群比例达到了13%,而具有雷电安全意识或基本防护措施的人群比例不到10%,针对统计结果,从个人防护角度和防雷减灾管理角度提出了措施,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雷电安全性,降低雷击人员伤亡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 雷击人员伤亡;雷电安全意识;雷电预警信号;网络评论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313-03近年来,随着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和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与普及,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技术不断获得新的突破,我国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气象灾害的形势依然严峻[1-2]。
雷电作为全球公认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也频繁给人类带来了危害,仍需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御,雷电的危害包括雷击人员伤亡、雷击建筑物理损坏、雷击电器设备和电子信息系统故障等,其中人员身亡最应被关注和重视[3-4]。
雷雨季节,总会发生很多雷击事故,2022年我国报告的雷击人员伤亡事件就有多起,如2022年5月7日,云南曲靖富源县大河镇脑上居委会境内发生一起雷击事件,致村民1死3伤,事发时上述村民在地里割菜籽;2022年5月28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德荣马乡7名村民挖虫草时遭雷击身亡,年龄最大的才30岁,还有1个小孩;2022年8月24日,一对新人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拍婚纱照时雷击,新郎不幸去世;2022年8月26日晚,安徽南陵县籍山镇南陵广场突发雷击伤人意外事件,4名正在健身的人被雷击中,造成2死2伤。
雷州市下坑洪村雷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雷州市下坑洪村雷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雷州市一次强对流天气所造成的一起农村雷击伤亡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及建议,以期使人们吸取教训,提高防雷安全意识,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关键词:雷电灾害调查分析防御措施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成为常态化,强雷暴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尤其是进入雷暴和强降雨多发期,雷击事故是常见的现象。
雷州市隶属广东省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中部,两面环海,西边为北部湾,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的雷击伤人事故共发生12起,造成了5人死亡,13人受伤,同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防雷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雷电防御的意识,避免重大雷击伤亡事故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对雷州市一次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典型雷电灾害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人民群众的雷灾防范意识,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雷灾事故概况下坑洪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南渡河流域,村前是闻名遐迩的东西洋粮仓,南渡河从村前流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处在一个低洼的地方,土壤电阻率较低,是典型的雷击高概率地区。
得益于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该村修建了一批新楼房,遗憾的是没有一户房屋安装避雷装置。
村内供电低压电源线、网络线、有线电视线架空敷设,纵横交错,未采取任何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入侵措施。
2020年6月29日下午5时左右,雷州市五坑村委会下坑洪村上空打雷,眼看大雨倾盆,村民洪某母子担心稻谷被大雨冲走,于是两人走上自家楼顶收拾晒在楼顶稻谷时被雷电击中,造成1死1伤。
儿子洪某当场死亡,母亲邓某重伤。
同时击坏洪某家电视机一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
洪某楼房没有安装任何的防直击雷装置和感应雷装置,其后果可想而知。
2雷灾事故原因分析2.1雷灾位置的地形分析从该村的自然环境来看,村庄座落在一个低洼的地方,四周是水稻田,村前田园土壤为黏土、潮湿,当时雷雨云从上面经过,极易积累大量与雷雨云相反的异性电荷,所以雷电自然就朝这里发展,此时发生雷电,雷电流自然要找到一条电阻最小的通道或捷径,向大地泄散,当雷电先导击穿空气朝下面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选择了低洼、潮湿的地方,村庄里哪些较高、较突出的楼房建筑物就容易遭雷电击中。
住宅楼楼侧击雷灾分析和启示

住宅楼楼侧击雷灾分析和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邯郸市住宅楼的雪灾事例,分析了设计人员应认真考虑侧击雷安全,预留安装空调、壁挂太阳能接地端子,阳台结构主筋与建筑接地主筋连接,使防雷工程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关键词:雷灾调查;防护措施;竣工验收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引言建筑物雷击频次是由建筑物高度、规模及所处环境决定的,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遭雷击的概率要大得多,并增加了侧击雷风险,而一旦遭受雷击损失也会比较严重。
我市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地带,雷暴频率高、强度大,极易发生雷击事故,属雷电多发区。
一、雷灾事故现场调查2010年8月9日凌晨5时,邯郸市亚太清水苑11号楼遭遇雷击,。
楼顶的西北角处有三处被雷击出的豁口。
其中,一个豁口比较大,有篮球直径大小,另两个豁口直径大约碗口大小。
除建筑物一角遭到损坏外,部分居民家的电脑、电视及楼内有线电视设备被“雷倒”,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邯郸市历史数据显示,邯郸市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雷暴,主要是出现在夏季6~8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4.3%;其次为春季占16.4%(主要出现在5月份);秋季占9.3%;冬季仅占0.008%。
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近百起,死亡16人,伤30余人,另有大量信息、通讯系统和微电子设备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万元,亚太清水苑11号楼遭遇雷击后,防雷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前往调查,认为该楼建设时间比较长,避雷设施又埋设在楼体内,楼顶屋面女儿墙顶敷设有接闪(避雷)带,利用建筑结构柱内角上四根主筋为引下线,其空调板和阳台突出建筑外墙立面上。
按三类防雷建筑设置直击雷防护装置,没有在外墙外表面四周设置水平接闪带(或未专门要求横向圈梁主钢筋与引下线有可靠绑扎或焊接连接),未对空调板和阳台围栏等采取任何防侧击雷措施,金属管线未设置防闪电电涌、入侵和等电位措施。
二、住宅楼侧击雷的防护措施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充分利用建筑物中的已有结构。
贵州“雷击村”雷击事件调查分析及防御措施

第14卷 第1期2024年1月农 业 灾 害 研 究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Vol. 14 No. 1 Jan. 2024贵州“雷击村”雷击事件调查分析及防御措施范传华1,龙世林2#,丁旻1,3,向杯菊4,夏昌基51.黔东南州气象局,贵州凯里 556000;2.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 550004;3.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贵州凯里 556000;4.黄平县气象局,贵州黄平 556100;5.镇远县气象局,贵州镇远 557700摘 要:通过对贵州省黄平县一碗水乡的“雷击村”(长龙湾村)雷击事件进行现场走访和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的气象特征、地形地貌,调取当时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了“雷击村”雷击事故发生和雷电多发的原因:当地春季受西南热低压影响,水汽抬升凝结易形成局地的雷暴天气;夏季受东南和西南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加上地形作用触发了局地雷暴天气。
通过总结该地区雷电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和建议,旨在有效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关键词:雷击;雷电多发原因;雷电防御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312-04雷电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可直接导致人员或动物伤亡或引发火灾,雷电波入侵、雷击电磁脉冲干扰可导致电力系统、通信系统、雷达天线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故障或失效,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上千人因雷击伤亡,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
雷电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甚至家用电器都可能受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1 “雷击村”概况黄平县一碗水乡长龙湾村大冲组、烂田湾组是远近闻名的“雷击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cxf2oo8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QX/T103-2009 鞍山市防雷中心崔秀峰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调查原则、组织和调查程序
5、调查内容和方法
6、调查分析与评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的调查原则、项目、组织、程序、内容、方法、分析与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因雷电引起的人员和生命体伤亡、建筑物的物理损坏、服务设施的损坏、环境的破坏等雷电灾害的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13870.1-1992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常用部分 GB 16840.2—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2部分:剩磁法 GB 16840.4—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金相法
GB/T 17949—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 GB 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 GB/T 19663—2005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 GB 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IEC 62305-1 雷电防护第一部分:总则 IEC 62305-4 雷电防护第四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3.1 雷击—雷云对大地及地面物体、生命体的放电。
3.2 雷电灾害—由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火灾、爆炸或电气、电子系统等严重损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
3.3 雷电灾害调查—在雷电灾害发生后,对事故现场情况、背景情况的勘察、取证、鉴定、评估以及做出结论的全过程。
3.4 雷电灾害鉴定—对事发现场调查得到的资料、数据、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对现场提取的证物进行测试以确定事故的性质等级。
3.5 雷电流—流过雷击点的电流。
3.6 雷击点—雷电闪击在大地或地面高耸物体(建筑物、建筑物上的防雷装置、服务设施、树木等)的那一点。
3.7 雷电电磁脉冲—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
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或电子系统中,产生破坏性的浪涌电流或浪涌电压。
3.8 雷电流的热效应—强大的雷电流通过被雷击物体瞬间产生巨大热量又来不及散去,以致物体内部的水分大量变成蒸汽,并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爆炸力造成破坏。
金属物体可造成融化或变形。
3.9 雷电流的电效应—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雷电电磁脉冲通过阻性、容性、磁场耦合等形式
造成电气、电子设备的损坏。
3.10 雷电流的机械效应—雷电流产生的机械效应应指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电动力和内压力的破坏作用。
3.11 外部防雷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构成。
3.12 内部防雷系统—除外部防雷装置外,其他附加设施均为内部防雷系统,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护在需要防护的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3.13 共用接地系统—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息设备逻辑地连接在一起的装置。
3.14 屏蔽—一个外壳、屏蔽或其他物体,能够削弱一侧的电、磁场对另一侧的装置或电路的作用。
3.15 电涌保护器—用于限制瞬时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的元件。
3.16 闪电定位仪—实时测量雷电发生的时间、位置、极性、强度、
回击数等多项雷电参数的系统。
3.17 剩磁法—采用对雷击点周围铁磁体剩磁检测判定是否发生雷击的方法。
3.18 金相法—对铜铝导线上的火烧熔珠和短路熔珠的不同金相组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判定是否发生雷击的方法。
4 调查原则、组织和调查程序 4.1 调查原则雷电灾害调查应遵循及时、科学、公正、完整的原则。
4.2 调查组织调查组织 4.2.1 调查组可由主管机构指定专业防雷机构组成组或直接派出调查组负责实施。
4.2.2 调查组成员应三人以上,调查取证不得少于两人。
调查组成员应具有较全面的雷电及雷电防护.需要时可聘请相关人员参加调查组。
4.2.3 调查组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见附录)。
4.3 调查程序接受委托——成立雷电灾害调查组——制定调查计划——按本标准第5章的要求进行检查——按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分析与评估——编写调查报告——全部资料归档
见附表《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再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