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_教学设计_佘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初一作文人物描写训练教学目标:1、形象的感知描写在人物刻画中的作用。

2、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

3、运用人物描写使文章中的人物鲜活起来。

教学设想: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感性上重视人物描写,并在纠错的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思考,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提高他们的描写表达能力。

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人物图片进行描写刻画,把生动的图片转化成文字,让人物在学生的笔下鲜活起来。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与表达能力,他们的感性认知力较强,形象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他们的写作表达仅限于感性的认识,往往把想当然的思维转化成笔下的文字,而忽略了写作技巧的运用,以致于笔下的人物简单概括化或程式化,缺少具体化或个性化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纸上描像,很难鲜活起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导写过程]一、导入课题,交代目标教师明确游戏规则,让两组学生上台来进行猜成语游戏,并让学生谈成功体会,由表演的生动形象导出写作中笔下人物的生动鲜活,并交代本课导写目标。

二、猜猜他(她)是谁教师课前让学生以自己的同学为对象,写一个人物片段,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并进行互相评价,以论优劣。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写人的片段,让学生自由评论,引导学生明确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

三、病历诊治1、教师出示病历片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寻找病因,自由发言,教师可稍作引导。

2、学生小组讨论修改片段,可扩展情节,从具体细微处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

3、教师展示修改示例,学生体会人物的描写刻画。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描写时应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四、妙笔生花1、欣赏一组人物图片,把握人物主要特点,根据情景提示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淡化故事情节,突出刻画人物形象,根据人物信息至少突出两种描写手法。

把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写一个人物,在时间与质量上展开竞争。

小学作文主教案《让笔下的人物鲜活

小学作文主教案《让笔下的人物鲜活

《让笔下的人物鲜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中人物描写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4. 提高学生作文中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教学内容:1. 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2. 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应用。

3. 作文实例分析与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细节描写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作文实例。

3. 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提问:大家在写作文时,是否觉得人物描写很难?b. 讲解本节课的目标: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让笔下的人物更鲜活。

2. 教学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a. 介绍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b. 讲解各种描写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c. 学生举例练习。

3. 教学细节描写:a. 讲解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作用。

b.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捕捉人物细节。

c. 学生举例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 作文实例分析与修改:a. 提供一篇作文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人物描写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b.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对作文进行修改。

c. 教师点评修改后的作文。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b. 强调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重要性。

c.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多练习,提高作文水平。

6. 作业布置:a. 完成一篇以人物描写为主题的作文。

b. 收集生活中的人物细节,进行观察和思考。

c.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作家或者有写作经验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人物描写技巧和心得。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活动,互相分享自己的人物描写作品,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 以学生的作文为评价主要依据,评估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初中语文_《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初一作文人物描写训练教学目标:1、形象的感知描写在人物刻画中的作用。

2、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

3、运用人物描写使文章中的人物鲜活起来。

教学设想: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感性上重视人物描写,并在纠错的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思考,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提高他们的描写表达能力。

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人物图片进行描写刻画,把生动的图片转化成文字,让人物在学生的笔下鲜活起来。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与表达能力,他们的感性认知力较强,形象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他们的写作表达仅限于感性的认识,往往把想当然的思维转化成笔下的文字,而忽略了写作技巧的运用,以致于笔下的人物简单概括化或程式化,缺少具体化或个性化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纸上描像,很难鲜活起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导写过程]一、导入课题,交代目标教师明确游戏规则,让两组学生上台来进行猜成语游戏,并让学生谈成功体会,由表演的生动形象导出写作中笔下人物的生动鲜活,并交代本课导写目标。

二、猜猜他(她)是谁教师课前让学生以自己的同学为对象,写一个人物片段,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并进行互相评价,以论优劣。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写人的片段,让学生自由评论,引导学生明确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

三、病历诊治1、教师出示病历片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寻找病因,自由发言,教师可稍作引导。

2、学生小组讨论修改片段,可扩展情节,从具体细微处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

3、教师展示修改示例,学生体会人物的描写刻画。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描写时应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四、妙笔生花1、欣赏一组人物图片,把握人物主要特点,根据情景提示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淡化故事情节,突出刻画人物形象,根据人物信息至少突出两种描写手法。

作文教学新案例《让笔下的同班同学『鲜活』起来》说课材料

作文教学新案例《让笔下的同班同学『鲜活』起来》说课材料

作文教学新案例:《让笔下的同班同学『鲜活』起来》说课材料作者:万运华全伟韡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05期一、课题让笔下的同班同学“鲜活”起来二、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课题的确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需要。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生活,面向实践,即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既枯燥无比又毫无意义。

我们同学写作时好编编想想,结果呢?材料简直是“天方夜谭”,感情更是无病呻吟。

怎么能感染读者呢?所以,我们得培养学生“生活化作文”的能力。

“让笔下的同班同学栩栩如生”写作目标的确立,就是将学生的视野、笔触转向生活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是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写作勾画准(确)、生(动)、形(象)能力的需要。

众所周知,学生笔下的人物要么是“千篇一律”,要么是“离主人万里”。

所以我们得培养他们写“实”的文风和写“活”的能力。

三是新课标对九年级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有创意的表达”的内在要求。

这节写作活动课——让笔下的同班同学栩栩如生,就是对课标这一写作要求的真实而有效的贯彻。

四是推广“湖北省作文教学与考试评价改革”课题科研成果的需要。

在省市县教研员的关心下,我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也荣幸地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表彰。

完善研讨、推广成果、精彩煞尾,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就成了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本节课我将着力推广“升格作文”的教与学方面的相关做法。

基于上述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探究写“活”人物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写“活”人物和评改提升习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猜一猜、探一探、写一写、评一评、改一改、亮一亮”的活动,教给学生下列学习方法:①自主探究的个性感悟,合伙探讨达成共识;②抓住人物特有的、常有的、典型的某些外表与内心进行描写;③勾画要准(确)、生(动)、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写“实”的文风和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态度。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美丽的笔下之景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美丽的笔下之景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过程(40分钟)一、激情导入(1分钟)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

古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写景作品。

请欣赏(学生朗读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翻译(学生浏览):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教师小结:这首小诗是诗人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诗人采用了比喻、近景和远景结合、对比等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描绘出早春的独特景色。

该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再看教材第一单元的文章,全是写景的散文,我们领略了朱自清笔下春天美丽的草、花、风、雨图,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活力和希望;我们也感受到了冬天的济南温晴柔美,作者笔下,呈现在你眼前的济南的山、济南的雪、济南的村庄、济南的水简直就是一幅幅水墨画,让你舒适、惬意,内心空灵;刘湛秋的《雨的四季》,用饱含感情的生动、优美的语言把四季的雨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

二、设问引入(3分钟)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笔下之景写得如此美妙、空灵了?1.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作者有深厚的创作功底,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或表现手法:如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②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③虚实结合、④按一定的顺序描写、⑤动静结合、⑥侧面描写、⑦白描、⑧点面结合等。

2.让学生就所列举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或表现手法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文章中举一些实例。

3.今天,老师想教同学们六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也让同学们的笔下之景美丽多彩,那就是:①勾勒,②渲染,③动静结合,④工笔描绘,⑤点面结合,⑥多角度描写。

三、温故知新(9分钟)(一)体会感悟(3分钟)让学生浏览《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第二、三页的“四季景物描写”,联系老师在教材第一单元所讲授的知识,体会什么是①勾勒,②渲染,③动静结合,④工毛描绘,⑤点面结合,⑥多角度描写。

景物描写的生动性教学设计

景物描写的生动性教学设计

景物描写的生动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景物描写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生动的景物描写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因此,本次教学旨在通过生动性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景物描写中获得畅快的表达体验。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集体讨论首先,在开展景物描写的生动性教学之前,将给学生一个写景物描写的任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喜欢或熟悉的景物进行描写,例如一个公园、一座山、一张海滩等。

在班级集体讨论的环节中,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己所选择的景物,并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景物特点、色彩、形状、气息等方面的描写。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一个景物,例如通过使用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个人创作接下来,学生将根据自己所选的景物,进行个人的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段开头或者一个关键词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学生可以先进行头脑风暴,列出自己所能想到的与景物相关的词汇和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汇和形容词用连词或句子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描写段落。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地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景物的真实存在。

3. 合作修订在个人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与同桌或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修订,以帮助彼此提高作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生可以交换创作,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逻辑不通顺、表达不清晰或者用词不准确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更多的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艺术性。

4. 朗读和欣赏完成修订后,学生可以用朗读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同学。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听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从中借鉴和学习。

在欣赏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感受每个描写词句的妙处和想象的力量,并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与思考。

《让景物描写更生动》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景物描写更生动》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景物描写更生动》教学设计及评析作者:冯永郭爱香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8年第10期【教学目标】1.学习并总结本单元的“对比、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

2.结合资料运用方法进行片段习作。

3.小组合作运用“总分总”结构加上开头结尾形成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运用本单元例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习作。

【教学设计】一、比较阅读,学习写法同学们,在我来杭州之前,朋友们都推荐我一定要去看看“西湖十景”。

你们都去过吧?“西湖十景”真的那么好看吗?恰好今天老师讲写景作文,那就请同学们选择“西湖十景”中的一处景物来写一写,一来让老师了解一下“西湖十景”,二来也看看你们的习作基础。

大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一两句话,也可以三四句话,如果觉得有困难那就说明我们这节课是有价值的,正好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困难。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写作)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写的。

谁再和大家分享一下?(生读习作)同学们写得还不错,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刚才有个同学和我说,写景的作文太难了,简直没法下笔。

和大家说句实话吧,教写景作文就更难了,所以老师课前特意拜访了一位老师,他跟我说写景作文其实很简单,只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就可以了。

那怎么写出景物的特点呢?他告诉我一个秘笈,知道了这个秘笈,写啥景都不怕。

想知道这个秘笈是什么吗?先别着急,教材第五单元全是写景文章,我们先看看这些文章中的这几句话。

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两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特点的。

(课件出示)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生交流)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事物“马路”“篮球场”和不熟悉的事物“城墙”“俑坑”来对比,让读者很容易想象出城墙顶上有多宽、俑坑有多大。

这样一对比,就把城墙宽与俑坑大的特点准确地写出来了。

谁能用刚才学的方法来试着说一说?(预设:大学羽毛球馆大约有2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个篮球场那么大。

《走进自然,抒写性灵——学生作品评析》教学设计

《走进自然,抒写性灵——学生作品评析》教学设计

《走进自然,抒写性灵——学生作品评析》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提前一周让学生习作,作文话题为“冷”。

认真批改后,选出典型习作,印发给学生赏析。

请学生把典型习作的描写抒情对象摄影,图文对照,以提高学生赏析兴趣,并反映学生想像加工的过程。

典型作品赏析分两类,一为优秀作品赏读,二是对典型缺憾作品进行升级。

一、导入:上星期我们花了几节课的时间,学习写景抒情的技能,同时布置同学们写了两次作文,一次是让同学们写一段写景抒情的作品,一次是让同学们写了一篇以“冷”为话的题作文。

这两次作文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对待,部分人的作品写得不错,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其中几篇作品进行分析、评价,从中总结经验,吸收营养,让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能写得更好。

一、教学目标:1、重温学过的写景抒情技巧2、学会运用描写景物的一些知识来赏析同学的写景内容3、分析同学作品中景与情的契合点,让自己在今后的写作中达到景与情的良好配合4、理清思路,让写景与抒情顺畅如意。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学过的写景抒情方法技巧(上周作文课上学过的)1、描写景方法:选好观察点,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展开联想、想像;运用修饰词语和修辞格(常常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对偶、排比);2、抒情方法: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找准景与情的契合点,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说理,或托物言志。

3、记叙文中写景的作用: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借景比喻,暗示社会环境(主题)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背景;作为记叙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情节)(二)展示并赏析同学作品1、文段赏析一①展示并齐读文段:缕缕阳光洒落,点点金色透过稀疏地树叶,叶子与叶子之间的缝隙被光填满,片片叶子像融进了光里,如宝石般闪闪发光。

原本心中的郁闷不知不觉一点点被拨开,慢慢地驱散,就像阳光照进了阴霾的心房。

因为我突然感悟到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

每片叶子经历了多少日晒雨淋、风吹雨打才有眼前的美丽迷人?既然小小的叶子都能咬牙坚持,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小小失败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粒障眼的小尘埃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
■佘乐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归内心,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去抓取景物的特征。

2.完成贴切生动的迁移联想,并用细节文字呈现。

3.设计场景,用其他景物的烘托凸显景物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

1300年前,24岁的李白带着对更为广阔的大好河山的好奇,也带着建功立业的期盼,“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巴蜀之地,途经荆楚之国。

今天,我寻着太白的足迹,从重庆来到荆州,同样也带着好奇与期盼,好奇荆州这座历史古城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也期盼着用短短一堂作文课打开同学们的心扉,用细腻的感知、灵动的思维、美好的情思让我们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

二、读习作,发现问题
出示习作:“这,就是一只鸟巢,由树枝构成,围成一个圆形,中间又陷下去,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战士,充满了野性的自然气息。


鸟巢,我们今天笔下的景物(出示实物)。

这是我之前的一位学生写下的文字,当时我的要求是运用联想来描写鸟巢的外形,大家来点评
一下,说说它的优点和缺点吧。

明确:
1.优点:运用联想,并用比喻的修辞呈现;
多角度观察鸟巢。

2.缺点:观察不仔细;联想不贴切;描写不
细致。

三、抓特征,联想写形
1.同学们,你们从鸟巢的形状、颜色、材质
等角度联想到了什么呢?
2.只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寻找相似之处,
在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通过联想就迅速
建立起联系。

写作文时用联想,用一物来摹画另
一物,会让作文内容显得更丰富更有趣味。

我们
有了贴切的联想,就有了“鸟巢就像一顶帽子”
这个句子,但这个句子也还不够生动,怎样让这
个联想用得更生动一些呢?(生:加修饰语)怎么
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
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
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天才的
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
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
少。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
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
窗上方的横梁——
—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
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
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3.找一找茨威格由托尔斯泰的面部联想到
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加修饰语的?
备课·设计
创意无限/rbhz@
61
2014.9
(答案略)
提示:添加修饰语的目的是让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我们抓景物的特征,其实就是在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这一景物,而运用联想,用一物来摹画另一物,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这种感受和体验用另一景物传递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在添加修饰语时应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融入进具体、真切的文字中,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4.运用联想总是使用“……像……”的句式会显得很单调,可以使用更丰富的比喻词,也可以尝试不用比喻,例句里“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就是采用比较的句式。

鼓励学生用更多有创意的方式来呈现联想。

5.写作练习:续写“这,就是一只鸟巢……”,抓特征,用联想写鸟巢的形。

(展示并点评)四、设场景,烘托传神
通过联想,我们描摹出了带有自身感受的鸟巢的形,但仅仅是这样,它就鲜活了吗?万物都有它所处的环境,我们笔下的景物也一样。

现在我们笔下的鸟巢,还仿佛是在一张白纸上,我们要为它添加一个场景,让它在场景中拥有灵魂,拥有生命,成为一个有背景、有经历的鸟巢。

场景应该怎么创设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文字: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明确:场景的创设,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通过周围景物以及活动对我们笔下的景物进行烘托。

写作练习: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张开想象的翅膀,为你心中的鸟巢创设场景。

五、抒感受,点染情思
我们写下了心中的鸟巢,并为它设计了场景,它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用枯枝搭成的物品,已变得有生命,有灵魂,它的身上早已倾注了我们的情感,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当美食染上人间的烟火,让人流连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人间真情。

此时,巢已不再仅仅是巢,请在片段最后,用一句话写下你面对此巢、此景的感受吧。

六、展示全文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景物描写状其形、传其神的过程,学生用三段文字从鸟巢的外形写到了它的神韵,赋予它真实可感的形象、灵魂。

让学生在朗读三个片段组合在一起的小短文的过程中,去体会自己作文的变化。

写作练习:一分钟时间,浏览三个片段,将文段修改通顺,然后在音乐中向全班展示。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读到了你们心里的鸟巢,它从我们的眼中走进心里,再通过文字进入读者的心中,我们的情思就是它的生命,它让作文变得有个性、有特点,鲜活而生动。

其实,万物都好比鸟巢,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形象,“抓特征,联想写形”,“设场景,烘托传神”,“抒感受,点染情思”。

鲜活的景物,来源于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命则来源于细腻的感知、灵动的思维和美好的情怀。

同学们,让我们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让我们的作文鲜活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鲜活起来。

(重庆二十九中学
400010)
(本设计用于第四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观摩,该课荣获一等奖。

)■杨

发现与表达
简评一
《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潜在地含有两个主问题:一是“发现什么”,二是“如何
备课·设计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