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三章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 • • • • 一、政府失灵(政府缺陷) (1)政府决策的失灵 (2)政府运转的失灵 (3)政府干预的失灵 二、政府失灵的纠正 1.引入竞争机制 (1)在行政机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允许若 干办事机构就完成某些工作提供相互竞争的预算, 预算主管部门选取报价最低者,以降低成本。
例题讲解
假设有三个投票人张三、 李四和王五,他们需 要在三个提案A、B、 A C之间选择,用1、2、 3分别表示其对提案的 B 偏好程度由最强到最 弱。偏好次序见下表 C
张三 李四 王五
1 2 3 3 2 1 3 1 2
2013-9-23
例题讲解
比较A和B方案,B优于A 比较B和C方案,B优于C (比较A和C方案,C优于A) 所以,最终胜出的方案是B。
平均主义观点
• 平均主义认为,不论社会成员的收入和效用 水平是高还是低,只要大家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社会状况就达到了最好的状态,社会 福利就达到了最大化。 • 要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有两条路径可遁: 一是提高社会中那些低收入成员的收入水平, 使之追上社会中那些富有的社会成员,这一 途径事实上和罗尔斯主义所表明的有着许多 一致之处;二是降低社会中富有成员的收入 水平,使他们向社会中最低收入成员的水平 看齐,而这是不同于罗尔斯主义的主张的。
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结合你的认识进行讨论。
----思考1 : 大局上面仍然有另一个大局 ----思考2 : 公平永远有不同角度的公平 ----思考3 : 这个游戏只有站在切换器旁边的人可以决定结果
2013-9-23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 三、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研究经济的一系 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 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的偏好和政治程序 下,政府政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 何改革政治程序,以改进决策的效率。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

用共用品的行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有这种 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 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2.博奕论解释:
(1)假设前提:一个只有两个人(A和B)的经 济社会中,只生产两种物品,一种是私用品 面包,一种是共用品防洪大坝。 A和B都有2 个小时用于生产,1小时能生产3个面包或提 供1个单位的大坝,1单位大坝的效用相当于 2单位面包的效用。这样可形成一个支付矩阵。
生产和经营共用品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
社 会 收 益 c b
增 加
a
O 1 300 301
元 财 政 支 出 的 社 会 收 财政支出(元) 益
TSB
1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TSC TSB
b
c O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45° A 财政支出
财 政 支 出 最 优 规 模
MSC O MSB 财政支出
A
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
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程序也是共用品 供给的一个决定因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部门中,资源 配置的决策是一种集体选择:个人投票选 出代表,由代表表达全体选民的意见或偏 好,对政治家决定的政府支出水平作出表 决,最终形成财政支出规模。
收以 益效 和用 边表 际示 成的 本边 际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O 效 用 G* 政府支出
O
G*
政府支出
个 人 选 择 偏 好 的 最 优 财 政 支 出 水 平
统 一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富人的效用 中等收入者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p Gm Gr 共用品的数量
O 累 进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O Gp Gm Gr
富人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共用品的数量
考虑收入分配,要引入社会福利函数:W=W(UA,UB)
2.博奕论解释:
(1)假设前提:一个只有两个人(A和B)的经 济社会中,只生产两种物品,一种是私用品 面包,一种是共用品防洪大坝。 A和B都有2 个小时用于生产,1小时能生产3个面包或提 供1个单位的大坝,1单位大坝的效用相当于 2单位面包的效用。这样可形成一个支付矩阵。
生产和经营共用品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
社 会 收 益 c b
增 加
a
O 1 300 301
元 财 政 支 出 的 社 会 收 财政支出(元) 益
TSB
1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TSC TSB
b
c O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45° A 财政支出
财 政 支 出 最 优 规 模
MSC O MSB 财政支出
A
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
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程序也是共用品 供给的一个决定因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部门中,资源 配置的决策是一种集体选择:个人投票选 出代表,由代表表达全体选民的意见或偏 好,对政治家决定的政府支出水平作出表 决,最终形成财政支出规模。
收以 益效 和用 边表 际示 成的 本边 际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O 效 用 G* 政府支出
O
G*
政府支出
个 人 选 择 偏 好 的 最 优 财 政 支 出 水 平
统 一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富人的效用 中等收入者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p Gm Gr 共用品的数量
O 累 进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O Gp Gm Gr
富人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共用品的数量
考虑收入分配,要引入社会福利函数:W=W(UA,UB)
财政学第三章经常性支出

二、国防支出 (一)国防支出的内容
1、国防支出的内容
▪ 即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包括 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 费等。
2、国防支出的经济分析
▪ (1)其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对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 长有重要影响;
▪ (2)其结构的调整变化对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 ▪ (3)可以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生产力水平
▪ ③优抚社会化服务:国家和社会筹资 建造服务设施。
(5)社区服务
以城市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村民委员 会为依托,发动社会力量,倡导居民互 助互济,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区居民 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 1、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 ▪ 社会保障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保证社会成
▪ 4、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 (1)社会保险型:“风险分担,互助互济” ▪ (2)社会救济型: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生活遇到
困难的人提供 ▪ (3)普遍津贴型:“人人有份” ▪ (4)节俭基金型: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
▪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 (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 (4)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 ▪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期间与雇主共同缴纳保费
社
劳 动 者
会 被动失业后一定期限内享受失业保险 保 金,超过期限转为领取失业救济金, 险 还可能有对失业者家属、子女的补助 基
金
▪ (2)社会救济:即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的 人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为维持 最低生活水平而向其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援助。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 四、财政政策工具 • 1、税收 • 2、公共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 • 3、政府投资 • 4、公债
• 五、财政政策类型 • 1、按在调节社会总需求中发挥作用 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 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2、按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时,对经 济产生的效果不同,可分为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 财政政策
• 3、取得的成绩 • (1)拉动了需求和GDP的增长 • (2)办成了多年想办的大事 • (3)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 ( 4 )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的差 距 • ( 5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 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 4、存在的问题 • (1)国债使用效益不高,出现 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 (2)会引发财政风险
文盲率(00)
• • • • 美国0.6% 日本0.3% 中国6.72%; 2010年为4.08%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2000年)
• • • • 产业 世界平均 中国 美国 德国 第一 5.2% 17.6% 1.7% 1.1% 第二 31.4% 49.4% 26.2% 28.4% 第三 63.4% 33% 72% 70.6%
• 采用政策 工具: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所得 税、转移支付 社会有效需求
• 调节对象:民间投资
2、设计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制和社 会救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 度,使其起到自动“稳定器”的 作用,使经济达到自动均衡。---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2
不超过1500元
• • • •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内容 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在这点上所获取的满足程度最大。 对于投票者来说,只要从公共产品中获得 的边际收益不小于所支付的税收分额,他 就会对政府的提案投赞成票。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怎样显示自己对公共产 品的偏好呢?有四种途径:
• 1、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消费者亲自对公共 产品方案进行投票;间接投票---消费者选出代表 或议员进行投票。(这是最基本的途径) • 2、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投稿给媒体或有关 部门;口头表达---游说议员、游行情愿、上街游 行等。 • 3、进退表达“以足投票”:当消费者认为某一社 区的公共产品符合自己的偏好时,就迁入该社区, 反之就迁出该社区。 • 4、反叛表达:上述方法不奏效时,在一定条件下 就会发动政变或革命以推翻现政权。
第二节 投票机制
• 一、简单多数原则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公共选择是根据既 定的规则并通过许多人的政治交互作用而 作出的。 在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的公共选择的过程 中,不能要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取得 完全一致的意见,最常用的是“简单多数 原则”。------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 前必须拥有n/2以上的拥护者。
(三)中间投票者
公共选择的过程中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 好的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间投票 者。 就是正态分布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被 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需求决定着公共支出的水平,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赢得多数选票必 须使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一)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原 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 以及相应的税收分额的分配达成了协 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税收的分额是税收的价格,是事先 公布的公民所承担的税收,是政府提 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
财政学第三章-3

1、财政支出增长率
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 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 长率。
2015-6-28
21
财政学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 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 GDP增长速度。(2014财政支出增长8.2%) 2012年的弹性系数 = 1.04(12%) 2013年的弹性系数 = 1.42(10.9%) 2009年的弹性系数 = 1.67 2010年的弹性系数 = 1.03 2011年的弹性系数 = 1.01
2015-6-28 32
财政学
关键词和思考题
公共产品收费法 1.简述“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财政支出边 际倾向分别说明什么? 3、最低成本法,用于那些情况? 4、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2015-6-28 33
财政学
专题讲座
• 1.我国公共财政提供公共物品是否得当?
2015-6-28 4
财政学
第一节 财政支出效益 的分析与评价
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项目千差万别,衡量财政 支出的效益需要多种方法: •“成本——效益”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公共服务收费法”或“公共定价法”
2015-6-28 5
财政学
第一节 财政支出效益 的分析与评价
(一)“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1、含义: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 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 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 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适用于 可以用货币计量经济效益的项目。 例如,某地区要美化环境,改善地区水 源供应状况,拟有以下四个投资方案,其预 计成本和预计收益如图表所示。
财政学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论

(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V、M的影响) 3.收入分配政策;(V与M、财政集中率) 4.价格因素;(累进税制、通货膨胀税) 5.体制因素;(计划、市场)
6.财政政策因素 (扩张、紧缩)
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论 一、财政收入分类
(一)按收入的形式分类
1.税收收入 (国家行政权收入)
2.企业收入 ( 国有 财产权收入)
3.债务收入( 国家信用 收入)
4.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 管理收入; 公产收入)
; 罚没收入; 国家资源
(二)按经济成分分类
目前,我国经济是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导的、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结构。这必然反映到财政上 来,即财政收入按经济成份分类有来自于国营、集体、 个体、外资、中外合资企业收入。在我国经济建设的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同,财政收入的构 成不同。
(三)收入层次分类
1.中央收入
2.地方收入
3.共享收入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衡
量指标
(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
1.含义:一年内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或相对量 2.衡量指标: (1)绝对量 (2)相对量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学第3章

(2)转移性支出的自动调节作用(政府对个人的 转移性支出) 经济过热 收入增加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减少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减少 相对减少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抑制个人需求 抑制经济过热。 经济衰退 收入减少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增加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增加 相对增加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需求 刺激经济复苏。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
草绿色:0.25–0.29 黄色:0.30–0.34 浅橙色:0.35–0.39 橙色:0.40–0.44
粉红色: 0.45–0.49 大红色:0.50–0.54 深红色:0.55–0.59 超深红色:不少于 0.60
灰色:无资料
资料来源/view/718336.htm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体制模式。 1.政府职能范围侧重于市场失灵的空间和宏观经 济层次 2.政府职能实现手段和方式多样化
第二节
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一、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涵义
(一)什么是资源配置? (二)为什么要配置资源? (三)为什么要高效配置资源?
相对的
资源的稀缺性 绝对的
从历史上看
从现实中看
(四)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配置
政府配置——财政承担
(五)市场配置资源一般是有效的,但存在市场 失灵 (六)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通过自 身的收支,控制资源流向,供给公共产品,最终实 现全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职责和功能。
二、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方向和内容 (一)总的来说,方向是将资源配置于公共经济 部门;具体而言,将资源配置于以下几个方面:P58 1.将资源配置于政府各职能部门 2.将资源配置于各事业单位 3.将资源配置于生产准公共产品的企业(主要是自 然垄断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有外部性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干预。对污 染课征庇古税,使污染量不超过有效数量;对不产生污染的 生产进行补贴,使污染不超过效率水平。 •政府同样可以通过排污费及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来应对外部 性,实现污染的减少。
2)补贴
美 元
MSC=MPC+MD
庇古税收入
(MPC+cd)
MPC
i
j
d
k f g c h
MD
MB
Q/年
0
e
Q* Q1
对庇古补贴的分析
庇古补贴存在问题:
鼓励更多污染企业在河边办厂
补贴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
6.外部性公共政策:
1)排污费
美 元
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
MC
f*
MSB 0
e*
利用排污费实现效率污染减少
Q1
现实产量
Q/年
外部性问题
分析结论:
1)与没有外部性情况不同,私人市场不一定生产 具有社会效率的产量水平。 2)提供度量收益的方法。 3) 污染为零并不是社会的理想状态。
2)正外部性与效率 相关概念:
MEB:边际外部收益。 MPB:边际私人收益。 MSB:边际社会收益。 MSC:边际社会成本。
h d g c
MPC
MD
MB 0
Q* Q1 Q/年
科斯定理
假定条件起着关键作用:
条件一:各方讨价还价的成本很低
条件二: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
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
科斯定理适用范围与作用:
范围:适用于当事人很少且外部性很清楚的情况
作用:分配产权思路,有助于解决重大环境问题
2)合并
通过把相关各方合成一体而使外部性“内在化”。
2)外部性产生条件
没有或不能确定产权是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典型例子:“公共鱼塘”现象
3)外部性特征
除企业外,消费者也可能产生外部性
典型例子:消费者抽烟 外部性具有相互性 典型例子:河里捕鱼
2.产品外部性种类
1)负外部性
也称外部性成本,指反映在某一产品的市场价
格中而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承担的成本。
3)社会风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录公》
5.外部性公共政策:税收与补贴
1)庇古税(Pigouvian tax)
美 元
MSC=MPC+MD 庇古税收入
(MPC+cd)
MPC
i
j
d c
MD
MB 0
Q估计边际损害函数困难重重,难于找到正确的税率。
2)正外部性与效率
价格、收 益与成本 (美元)
S=MSC Z V U H MPB+MEB=MSB D=MPB 10 12 市场均衡、正外部性与效率
45 30 25 10
0
每年疫苗接种量(百万人次)
4.产品外部性与私人对策
1)讨价还价与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美 元
MSC=MPC+MD
典型例子:工业污染对个人及其财产所造成的损害。
2)正外部性
指没有反映在价格中的除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 获得的收益。
典型例子:个人在小区安装电蚊网
3.外部性与效率
1)负外部性与效率
美 元
MSC=MPC+MD
(边际社会成本)
MPC
(边际私人成本)
MD
(边际损害)
MB(边际收益)
0 社会效率
产量
Q*
污染减少
2)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
美 元 美 元
b MCH
MCB
f’=50美元 f’=50美元
a
0
10 75 90 巴特的污染减少 0 25 90 霍默的污染减少
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是成本有效的
本章小结:
•当某一实体的活动在市场机制之外影响他人福利时,就产生 了外部性。外部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缺乏可行的产权。产 品外部性有正负之分。 •在有外部性情况下,私人可以通过讨价还价、合并及社会习 俗来应对。
CH3 产品外部性: 特征与解决方式
目录
1.产品外部性特征 2.产品外部性种类
3.外部性与效率
4.产品外部性与私人对策
5.外部性公共政策:税收与补贴
6.外部性公共政策: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
1.产品外部性特征
1)外部性定义
当某一实体的活动以市场机制之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 他人的福利时,这种影响就称为外部性。 典型例子:造纸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合物, 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2)补贴
美 元
MSC=MPC+MD
庇古税收入
(MPC+cd)
MPC
i
j
d
k f g c h
MD
MB
Q/年
0
e
Q* Q1
对庇古补贴的分析
庇古补贴存在问题:
鼓励更多污染企业在河边办厂
补贴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
6.外部性公共政策:
1)排污费
美 元
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
MC
f*
MSB 0
e*
利用排污费实现效率污染减少
Q1
现实产量
Q/年
外部性问题
分析结论:
1)与没有外部性情况不同,私人市场不一定生产 具有社会效率的产量水平。 2)提供度量收益的方法。 3) 污染为零并不是社会的理想状态。
2)正外部性与效率 相关概念:
MEB:边际外部收益。 MPB:边际私人收益。 MSB:边际社会收益。 MSC:边际社会成本。
h d g c
MPC
MD
MB 0
Q* Q1 Q/年
科斯定理
假定条件起着关键作用:
条件一:各方讨价还价的成本很低
条件二: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
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
科斯定理适用范围与作用:
范围:适用于当事人很少且外部性很清楚的情况
作用:分配产权思路,有助于解决重大环境问题
2)合并
通过把相关各方合成一体而使外部性“内在化”。
2)外部性产生条件
没有或不能确定产权是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典型例子:“公共鱼塘”现象
3)外部性特征
除企业外,消费者也可能产生外部性
典型例子:消费者抽烟 外部性具有相互性 典型例子:河里捕鱼
2.产品外部性种类
1)负外部性
也称外部性成本,指反映在某一产品的市场价
格中而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承担的成本。
3)社会风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录公》
5.外部性公共政策:税收与补贴
1)庇古税(Pigouvian tax)
美 元
MSC=MPC+MD 庇古税收入
(MPC+cd)
MPC
i
j
d c
MD
MB 0
Q估计边际损害函数困难重重,难于找到正确的税率。
2)正外部性与效率
价格、收 益与成本 (美元)
S=MSC Z V U H MPB+MEB=MSB D=MPB 10 12 市场均衡、正外部性与效率
45 30 25 10
0
每年疫苗接种量(百万人次)
4.产品外部性与私人对策
1)讨价还价与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美 元
MSC=MPC+MD
典型例子:工业污染对个人及其财产所造成的损害。
2)正外部性
指没有反映在价格中的除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 获得的收益。
典型例子:个人在小区安装电蚊网
3.外部性与效率
1)负外部性与效率
美 元
MSC=MPC+MD
(边际社会成本)
MPC
(边际私人成本)
MD
(边际损害)
MB(边际收益)
0 社会效率
产量
Q*
污染减少
2)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
美 元 美 元
b MCH
MCB
f’=50美元 f’=50美元
a
0
10 75 90 巴特的污染减少 0 25 90 霍默的污染减少
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是成本有效的
本章小结:
•当某一实体的活动在市场机制之外影响他人福利时,就产生 了外部性。外部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缺乏可行的产权。产 品外部性有正负之分。 •在有外部性情况下,私人可以通过讨价还价、合并及社会习 俗来应对。
CH3 产品外部性: 特征与解决方式
目录
1.产品外部性特征 2.产品外部性种类
3.外部性与效率
4.产品外部性与私人对策
5.外部性公共政策:税收与补贴
6.外部性公共政策: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
1.产品外部性特征
1)外部性定义
当某一实体的活动以市场机制之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 他人的福利时,这种影响就称为外部性。 典型例子:造纸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合物, 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