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一些传说
大同的一些传说

采凉山的传说传说,众仙奉玉帝之命云游。
一日,托塔天王李靖来到采凉山上空,见采凉山古木秀天,涧水潺潺,鸟语花香,山势险峻,雄伟壮观,正是修身养性之所,随按落山头,取下身佩宝剑,命童子埋下作记。
天王刚走,送子奶奶曹奶奶也临此处,一眼相中此山。
命侍女埋下绣鞋作为标记。
哪知所埋之地正是天王埋剑之处。
聪明过人、智慧超群的曹奶奶顿生一计。
不几日,天兵天将来给天王建宅院,发现曹奶奶早在这里破土动工兴建壁霞宫。
托塔天王很生气,责怪曹奶奶占了他的宝地,让她立刻停工拆除。
曹奶奶不依不饶。
两仙争执不休,遂去玉帝面前评理。
二人分别陈述先埋信物一事,玉帝让太白金星到现场评断。
太白见所控之处有天王宝剑,而未见绣鞋,断此地应归李靖。
曹奶奶叫他们不要急于下结论,应继续下挖,顷刻间露出了绣鞋。
太白见绣鞋在下,宝剑在上,确认这山是曹奶奶先占了。
原来这绣鞋是曹奶奶挖出宝剑后,命侍女下挖三尺所埋。
当地人留传:“托塔天王一时误,太白金星老糊涂,送子娘娘施小计,壁霞宫便保留住。
”壁霞宫建成后,香火旺盛,灵气十足,谁家想生儿女,只要在寺庙忠诚祈祷一番,便会如意。
李王涧沟的传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得是大同县瓜园乡李王涧村的事,至今也不知传了多少辈了,但是,在人们的闲谈中,还一直传说着。
很早以前,李王涧村有个大财主叫吴万良,家有万贯财产,粮食堆积如山,在当时的大同府真是首屈一指的老财。
有一年夏天,久旱无雨,百倾良田处于“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的境况。
当时四邻八乡的人都在李王涧村的龙王庙祷告乞雨,大财主吴万良也让长工们来这儿求神乞雨。
那时长工们一合计,想耍笑吴万良,就把一只大母羊杀了来领生,一是气一气吴万良,二是想多吃可气坏了吴万良。
吴万良说:“算啦算啦!咱们不求神乞雨了,天上的老龙王,地上的吴万良,你九年不下雨,我十年有余粮。
”说完他领着长工们回了家。
刚进家门,晴天一个霹雳,顿时乌云漫天翻滚,大雨倾盆而下,平地起水。
吴万良一看不好,心想这可得罪了老龙王,于是他背着账本上了一棵大树,他一边上树一边说:“好你个老龙王,你刮了我的房和地,刮不了我的账和契。
大同的家乡风俗,特点,来历,亲身经历,感受

大同的家乡风俗,特点,来历,亲身经历,感受风俗,即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士民情,它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也是一套由来已久的精神规范。
大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俗习惯,颇具有一定特色。
大同的年节,是被人十分重视的,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样子像牛。
大同人过春节时全家聚拢在一起以躲避”年”,这就是守夜”由来。
传说中的”年”有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的”三怕”,于是大同人过大年的时候总是要点上"旺火”,帖上对联,并且燃放爆竹,敲锣打鼓以以此来镇“年”以后旺火、对联、爆竹的含意更大,还表示丰产、兴旺、发达等意思。
所以一到初一,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以示一个新的开端。
游八仙:这是大同的一项民俗活动,而这一项活动主要的就是正月的初八时候举行的。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偕老带幼,来到了寺庙或者是道观中,祈求一年的健康以及平安。
因此在大同的当地,流传着“游八仙,治百病“的说法。
除了这一天之外,人们也会时不时的到大同市内的寺庙里面,进行祭拜,因此寺庙的香火也是十分的鼎盛的。
因此游客来到了大同,也可以到这里祭拜一下,祈求一下健康平安,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了。
庙会:大同的庙会十分的热闹。
在大同的庙会上,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卖东西的,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演等,像是秧歌、川剧等表演,可谓是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在大同的庙会上,还展示了泥人、剪纸等民间的工艺品。
如果游客可以幸运的遇到了大同的庙会的话,不妨逛一逛,感受一下大同的这种传统的庙会,并且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元宵节闹红火,古代称游艺,始于唐,在宋代已十分兴盛。
大同人的元宵节,称正月十五,这时人们除挂灯笼外,还要大搞街头文艺活动。
大同游艺活动的特点,主要是花样多,地方色彩浓,除高跷、小车灯、船灯外,还有挠阁、抬阁等。
抬阁近年来已不常见,被彩车代替,但是大同人的春节文艺活动,总是常常以新的代替旧的而不断变化着,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大同古代名人典故

大同古代名人典故
- 胡服骑射:由战国时代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赵雍所倡导与推进的改革措施,奠定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融合的基础,继而推进了东亚板块上的民族大融合。
- 白登之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边疆史、民族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匈奴和汉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本奠定了汉初七十年间汉匈关系的基本格局。
- 昭君出塞:王昭君为实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而远嫁匈奴,开创汉匈间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加强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 昙曜开窟:昙曜是北魏一位学识渊博、精通佛典、严守戒律的僧人,创建了寺院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佛教寺院的发展,并且还是石窟寺译经的创始者。
- 木兰从军:讲述的是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古代故事,体现了木兰的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也有孝敬父亲的女儿情怀。
- 杨家忠烈: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 徐达筑城:明大同府城是在旧城的基础上重新修筑,并增加了许多城上建筑。
大同城正是在徐达的主持建设之下,从长方形变为略呈方形的城池。
- 土木之变: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军南下攻掠明朝边境,大同告急。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征,在土木堡与也先部队交战。
明朝军队大败,王振被杀,明英宗被俘。
- 隆庆和议:隆庆五年(1571年)明王朝与蒙古在得胜堡罢兵和议,开放互市贸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和议”,自明初长达200多年的明与蒙边境战争,就此基本结束。
九龙壁石头的故事

九龙壁石头的故事
九龙壁是一座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古建筑,以其精美的石雕艺术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而著名。
关于九龙壁石头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个:
1.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九龙壁的地方,里面住着一条恶龙,它无恶不作。
有一天,一个仙人路过此地,看到了这条恶龙作恶,便用法力将它封印在九龙壁的石头中。
从此以后,九龙壁的石头便有了神奇的力量,据说它们能够镇邪避煞,保佑一方平安。
2.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九龙的将军,他为了保卫国家,曾经在九龙壁上刻下了九条栩栩如生的龙。
这些龙形态各异,威风凛凛,每条龙都代表着一种力量和智慧。
据说这些龙的力量可以驱散一切邪恶势力,保佑国家和人民安宁。
以上是关于九龙壁石头的两个故事,它们不仅富有传奇色彩,而且也表达了人们对于九龙壁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

恒 山
恒山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北岳恒山位于大 同市浑源县境内。山脉叠嶂拔峙,横亘于塞上, 大气磅礴,有“绝塞名山”之美誉,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和道教重要发祥 地。 恒山风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 景观、英才传说等等无不卓然成景,奇趣盎然, 景色独具魅力。左右对峙的东壁天峰岭和西壁 翠屏山,断崖绿带,岩层清晰,美如画卷;两 壁之间的金龙峡,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 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历来便为绝塞天险, 交通要冲。大字岭间的4棵迎客松,风格别致, 形状奇特,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 气势不凡;同时,山间的果老岭、姑嫂岩、飞 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又充满 了玄奇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恒山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亦是星罗棋布,且 多有传说。北岳主庙恒宗大殿,其脚下为一座 崇高的山门。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入 山门,劈面103层台阶,举目仰望,大殿崔嵬, 气势宏大,不禁令人整襟恭行。此外,山上碧 霞宫、凌云阁、斗姆官、纯阳宫、太乙庙等无 不见证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踏临恒山之巅,群峰耸立,孤屏如削,夕 阳返照,云成紫雾,犹若帷幕,挡住了尘世的 喧嚣,只留下了“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 苍烟屯”浩渺美景。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进山费加门票55元/人 到达方式:大同市内乘坐直达浑源的空调快巴, 交通十分便捷。从太原至恒山,交通也很便利。 内部交通:缆车26元/人 开放时间:09:10到16:50
Fra bibliotek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 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 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 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 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 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 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 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 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 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 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 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 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 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 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 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 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 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 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 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 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 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 “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 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大同为什么叫凤凰城

大同为什么叫凤凰城大同城也名凤凰城,这里面有个美丽的传说:天宫凌霄宝殿之上有只金色凤凰,某次跟随玉皇大帝去赴瑶池仙会,众仙酒醉之后,个个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尤其是八洞神仙将人间美景说得绘声绘色,十分动听,金凤听罢之后,暗自思忖:"我在天宫,法纪森严,孤单寂寞何日是了,何不趁此机会跟随八仙,去往人间一游!"想到此处,遂衔住张果老衣襟,张果老立即会意,他门悄悄离座来到暗处,金凤求张果老将她带到人间,张果老说:"回到人间,倒也是件好事,我定鼎力成全。
"金凤说:"你看人间哪方宝地可以落脚?"张果老说:"大同是块风水宝地,民俗敦厚,遍地梧桐。
且我在恒山修身炼丹,你在大同落脚,相隔不远,有事也好互相照应?说罢欣喜,悄然归座。
且说玉皇大帝退朝之后,金色凤凰乘凌霄宝殿无人之际,摇身变作一只蜜蜂,躲过守门武士,逃出宝殿,立刻现出金凤原形展翅飞翔,迤逦来到大同,落在梧桐树上。
次日,玉皇大帝早朝不见金色凤凰,急令二郎神杨戬四入捉拿,杨戬腾云驾雾来到大同上空,手拨祥云观察,发现金色凤凰,便喝令她立即回转天宫,金凤执意不从,杨戬便说:"你私自出宫,违犯天条,若不回宫,要受责罚!"金凤哀求地说:"我情愿受罚,也不回天宫去受孤单寂寞。
"杨戬闻听此言,立即恼羞成怒,拈弓搭箭朝金凤猛射一箭,正中金凤右翅。
金凤忍着疼痛,逃到浑源恒山,找到张果老后,服用止痛仙丹,病体立即痊愈。
然后,由张果老分别给明朝皇帝托梦,授意他们将大同城建成凤凰单展翅形状,明王朝认为这是天意安排。
于是,在洪武五年,令大将军徐达于辽金"云中土城"旧址增筑大同城;景泰年间,令巡抚都御史年富于城北筑"北小城";天顺年间,令都御史巡抚韩雍于城东筑"东小城",于城南筑"南小城"。
综观大同古城,城楼环列,号角相闻;阁楼对称,遥相呼应;牌坊林立,争奇斗艳;宫府衙署,威武森严;代王府第,堂皇富贵;寺观庙宇,古朴庄严;亭台楼阁,接连不断;商肆柿栉比,车马如烟。
大同民间故事传说

大同民间故事传说大同民间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丰富文化生活的形式之一。
那你知道大同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大同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大同民间故事传说篇【1】大同口泉镇,有一座山名叫岩岭。
传说岩岭的半山腰有一眼泉水,泉水从一块像人嘴的石缝里流出来,口泉镇因此得名。
这泉水清凉可口,方圆百里的人都来这里取水治病。
但后来这股泉水却不再流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口泉镇有个财主,开了个药铺,因为岩岭的泉水能治百病,所以大伙儿都不买他的药。
于是,财主想了个鬼主意,要堵掉泉眼。
原来,泉水不是从一个洞口流出来的。
这个洞有二里多深,源头有两个口,一个通岩岭,另一个通怀仁县鹅毛口。
堵住其中一个,泉水就往另一个洞口流。
岩岭这个洞,口泉只有一个人能进能出,这个人名叫赵三。
财主就用许多银钱买通赵三,让他堵住泉水的源头。
赵三本来不想干这伤天害理的事,但经不住财主的诱惑,就答应去堵。
赵三找了个油桶,里面灌满胡油,用麻绳做了个灯捻,塞进油桶,点着了这盏大油灯。
他深一脚浅一脚,避开坑坑洼洼,终于到了源头,把堵在鹅毛口洞口的大石头搬开,堵到岩岭洞口上,泉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到鹅毛口。
这下,岩岭没了泉水,众人都急疯了,可谁也不敢进洞,又想起赵三。
赵三看见众人急得团团转,不少病人等着喝泉水,良心很过意不去,决定进洞再把泉水引出来。
那个开药铺的财主知道了这件事,假心假意地送来一桶胡油,亲手点着让赵三背在背上。
赵三以为财主回心转意,就一头钻进洞里。
他走到半路,油灯忽然灭了。
原来,财主在油桶里耍了鬼,上半截是油,下半截是水,油比水轻,浮在上面,一开始油灯还亮着,可后来就出了问题。
赵三赶紧往回走,可洞里伸手不见五指,一不小心掉进了深渊,再也没出来。
从此,口泉就没有了泉水。
大同民间故事传说篇【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大同神话传说凤凰城

大同神话传说凤凰城故事里有远古的传说,有大同历史的辉煌,还有风趣机智的民间能人。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大同神话传说凤凰城,希望对你有用!大同神话传说凤凰城篇1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个猎户叫王山,有一天,他看到,由北向南有一只凤凰飞来,他从未见过如此华丽的鸟,就弯弓射箭,把这只华丽的鸟儿射下,凤凰受伤落下,羽毛飘扬了下来,当羽毛落地后,在平地里突然间出现了一座大的城池,大同由此而来,所以大同又叫凤凰城!在大同,你现在也可看到:长北关、短南关、有东关、没西关。
那是因为凤凰的右翅被射伤的结果。
大同神话传说凤凰城篇2大同城又名凤凰城,这里面有个美丽的传说:天宫凌霄宝殿之上有只金色凤凰,某次跟随玉皇大帝去赴瑶池仙会,众仙酒醉之后,个个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尤其是八洞神仙将人间美景说得绘声绘色,十分动听,金凤听罢之后,暗自思忖:"我在天宫,法纪森严,孤单寂寞何日是了,何不趁此机会跟随八仙,去往人间一游!"想到此处,遂衔住张果老衣襟,张果老立即会意,他门悄悄离座来到暗处,金凤求张果老将她带到人间,张果老说:"回到人间,倒也是件好事,我定鼎力成全。
"金凤说:"你看人间哪方宝地可以落脚?"张果老说:"大同是块风水宝地,民俗敦厚,遍地梧桐。
且我在恒山修身炼丹,你在大同落脚,相隔不远,有事也好互相照应?quot;说罢欣喜,悄然归座。
且说玉皇大帝退朝之后,金色凤凰乘凌霄宝殿无人之际,摇身变作一只蜜蜂,躲过守门武士,逃出宝殿,立刻现出金凤原形展翅飞翔,迤逦来到大同,落在梧桐树上。
次日,玉皇大帝早朝不见金色凤凰,急令二郎神杨戬四入捉拿,杨戬腾云驾雾来到大同上空,手拨祥云观察,发现金色凤凰,便喝令她立即回转天宫,金凤执意不从,杨戬便说:"你私自出宫,违犯天条,若不回宫,要受责罚!"金凤哀求地说:"我情愿受罚,也不回天宫去受孤单寂寞。
"杨戬闻听此言,立即恼羞成怒,拈弓搭箭朝金凤猛射一箭,正中金凤右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凉山的传说传说,众仙奉玉帝之命云游。
一日,托塔天王李靖来到采凉山上空,见采凉山古木秀天,涧水潺潺,鸟语花香,山势险峻,雄伟壮观,正是修身养性之所,随按落山头,取下身佩宝剑,命童子埋下作记。
天王刚走,送子奶奶曹奶奶也临此处,一眼相中此山。
命侍女埋下绣鞋作为标记。
哪知所埋之地正是天王埋剑之处。
聪明过人、智慧超群的曹奶奶顿生一计。
不几日,天兵天将来给天王建宅院,发现曹奶奶早在这里破土动工兴建壁霞宫。
托塔天王很生气,责怪曹奶奶占了他的宝地,让她立刻停工拆除。
曹奶奶不依不饶。
两仙争执不休,遂去玉帝面前评理。
二人分别陈述先埋信物一事,玉帝让太白金星到现场评断。
太白见所控之处有天王宝剑,而未见绣鞋,断此地应归李靖。
曹奶奶叫他们不要急于下结论,应继续下挖,顷刻间露出了绣鞋。
太白见绣鞋在下,宝剑在上,确认这山是曹奶奶先占了。
原来这绣鞋是曹奶奶挖出宝剑后,命侍女下挖三尺所埋。
当地人留传:“托塔天王一时误,太白金星老糊涂,送子娘娘施小计,壁霞宫便保留住。
”壁霞宫建成后,香火旺盛,灵气十足,谁家想生儿女,只要在寺庙忠诚祈祷一番,便会如意。
李王涧沟的传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得是大同县瓜园乡李王涧村的事,至今也不知传了多少辈了,但是,在人们的闲谈中,还一直传说着。
很早以前,李王涧村有个大财主叫吴万良,家有万贯财产,粮食堆积如山,在当时的大同府真是首屈一指的老财。
有一年夏天,久旱无雨,百倾良田处于“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的境况。
当时四邻八乡的人都在李王涧村的龙王庙祷告乞雨,大财主吴万良也让长工们来这儿求神乞雨。
那时长工们一合计,想耍笑吴万良,就把一只大母羊杀了来领生,一是气一气吴万良,二是想多吃可气坏了吴万良。
吴万良说:“算啦算啦!咱们不求神乞雨了,天上的老龙王,地上的吴万良,你九年不下雨,我十年有余粮。
”说完他领着长工们回了家。
刚进家门,晴天一个霹雳,顿时乌云漫天翻滚,大雨倾盆而下,平地起水。
吴万良一看不好,心想这可得罪了老龙王,于是他背着账本上了一棵大树,他一边上树一边说:“好你个老龙王,你刮了我的房和地,刮不了我的账和契。
”话音未落,大水一涌而上,吴万良一看不好,只得把账本掏出来,扔一本账水下降一点,再扔一本,水再下降一点,他不扔了,水又立即上涨,他只好把账本全扔了,大水也全部退向了李王涧村西。
很快无情的大水冲成了一条大沟,这就是现在的李王涧沟,也有人叫大西沟。
马蹄山的故事(一)相传,很久以前,东坪村有个姓马的财主。
财主有个女儿,虽长得一表人才,但是心眼却很坏。
马财主佃户中有个叫龙才的小伙子,生性老实憨厚。
一天,龙才在山上打柴,捡到碗大一个蛋。
人们看后,都说是龙蛋,谁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这话传到马小姐那里,她一心想要得到龙蛋,以求长生不老。
遂指使马财主要回龙蛋。
第二天,马财主叫龙才到家,说想看看龙蛋,龙才憨厚,把龙蛋取来交给马财主。
马财主拿着端详了一阵说:“龙才,这蛋是在我的山上捡到的,理应归我。
不过我是讲理人,不会白要你的,给你个凤凰蛋换了吧。
”龙才心想,这马财主是得罪不起的,我拿上也没大用处,就答应了。
龙才把凤凰蛋拿回去池了,几天后,发现自己肚子难受,找郎中医治。
郎中看后说,“你肚子里有一条不知名的虫子,张得很快,我治不了。
”没过几天龙才真死了。
人们把他草草掩埋。
龙才死后不久,马家小姐很快就把龙蛋吃了。
谁知竟惹下了大祸,天上真龙下凡索要龙蛋。
得知被马小姐吃掉了,顿生怒火,龙尾一摆,大口一张,暴雨倾盆,一个响雷,把马小姐给劈了。
她出殡那天,只见一匹火红的千里马驮着一条巨龙,在山上奔腾,顷刻间山上的树木着火,方圆几十里照的通明,大火整整烧了一夜。
从此百草茂盛的山坡变成一片灰烬。
山顶上磨盘大的马蹄印至今清晰可见。
因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马蹄山马蹄山的传说(二)很久以前,东坪村北面的山上树木葱茏,花草丰茂,彩蝶纷飞,百鸟吟唱,真乃人间仙境。
原因是高高的山上,有一个温泉,终年热气蒸腾,不冷不热,附近的人们时常上山洗浴,不仅可以消暑解乏,而且还能医治百病。
东坪村有一个姓武的土财主,心眼歹毒,一心想把这个温泉据为己有。
先是把山头霸占在自己的名下,不让老百姓去洗浴。
后是在四周围上栏杆,连各种牲畜动物也不让去喝水。
每天自己泡在温泉里洗来洗去,以求长生不老。
这件不仅气坏了附近百姓,也激怒了上天神灵。
一天,一匹天马路过此处,正想下去喝水,被武财主臭骂了一顿。
天马一起之下,扬起蹄子,狠劲一创,把姓武的老财蹄进温泉湖底,谁知用力过猛,山头顺着东南方向壑开一个口子,把一泓清水全流了出去,从此这里草木枯死,百鸟飞尽,变成了一座秃山。
人们远远看去,山头活生生一个马蹄印。
因此,后人就把这座山叫成马蹄山。
阁老山的传说阁老山原名栲栳山。
山下住着一个渴望功名的穷秀才。
一天夜里,他在梦中遇见了一位美丽的仙女,两情相悦,山盟海誓,仙女对秀才说:“山坡上有块青石板,你要是愿意娶我,就在那里盖几间房子,男耕女织,岂不美哉!”秀才也向往这种田园生活,可想到自己的身世,十年寒窗,还没有弄得一官半职,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仙女仿佛猜透了他的心思,说:“你我结为夫妻,保你官至阁老。
”秀才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就答应了。
仙女叮嘱道:“你万万不可掀动那块石板,那是我的命啊。
”梦醒后,秀才急忙爬上山坡,发现那里果然有块青石板,他想自己真是时来运转了,这里边肯定有什么金银财宝,于是将石板撬起,忽见一对美丽的白鸽腾空而起。
秀才羞愧不已,触板身亡。
为纪念这件事,后人将栲栳山更名鸽落山,又因有阁老一说,人们便又改为阁老山。
、昊天寺的由来传说很久以前,中原有一个叫慧聪的和尚,以云游天下为快事,足迹踏遍大河上下,长江南北。
一日,行至大同,当夜宿于城中一破旧寺庙,梦中佛祖降临,说:“城东五十里有一座山,那有便是你的家”。
慧明的了佛谕,即刻启程太阳升至中天时,他以立足昊天山顶,视野之内碎石遍地,寸草不生,哪儿有“家”?于是盘禅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眼前忽然祥云朵朵,佛光普照,只见成群的白羊从山下漫上山来,有的驮着青砖,有的驮着古瓦,有的驮着水桶,有的驮着泥土,仿佛一支运送建筑材料的队伍,浩浩荡荡,上到山来,卸下东西,转瞬即逝。
慧明知道这是佛祖助他,当下开始建庙,没几天一座寺院拔地而起,这便是昊天山上的昊天寺。
小和尚斗火龙远古时代,昊天山一带湖光山色,树木葱茏,风景如画。
但好景不长,大难豫将,一条火龙腾空而来,刹那间,漫天流火,草木皆枯,湖水干涸……恰巧一个小和尚路径此地,看到火龙为非作歹,涂炭生灵,心中愤愤不平,决心为民除害。
他扔出手中神奇的禅杖,将火龙击落,而后骑上火龙身,双手用力掐住龙颈,不让火龙有喘气之机,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火龙终于毙命,化为丘陵,小和尚也因饥渴而坐化。
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昊天山上造了寺庙,取名昊天寺。
魁星阁的传说乾隆年间,在阁老山的主峰上,建有一庙,名曰魁星老爷庙。
寺庙不大,但十分灵验,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相传,乾隆初年,一得道高僧云游到此。
看见阁老山村南一山平地突起,挺拔高耸,很有气魄,遂上山巡视。
站在山顶,四下里一望,观得阁老山周围衣山皆星也,南山层火,北山为水,东西两山一金一木,四星睡在土星之中,独事魁庙耳。
如在此山上修一魁庙,正合五星聚魁之意,真乃太平之象,文明之兆也,日后定会砒佑衣生,人才辈出。
这件事被村人冯士衅、赵普等人知道了。
于是召集村人,募化衣善,各捐已资,在南山之阳筑地选址,不数月而竣工,一座精巧灵秀,金碧辉煌的魁星阁耸立在南山之上。
为教育后代,记住家乡之壮美,地气之灵秀,继往开来,修德而读书,专门从南石山请去石匠,勤石纪念。
说来也巧,自从魁星阁修成后,这里名儒岁出,周围村庄先后考中过许多举人和秀才,直到上世纪末,这里仍是文化之乡,人才立地。
现如今,魁庙不知何处去,只留石碑在山上。
历史典故:白登之围周士庄镇北面有座马铺山,历史上叫白登山。
著名的白登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天,刘邦亲率30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叛乱。
在铜[堤](今沁县一带)与韩王信展开激战,刘邦大获全胜,一直追至晋阳。
韩王信逃奔匈奴,部将王喜被杀。
之后曼丘臣、王黄收拾残兵败将重整旗鼓,屯兵广武至晋阳一线,企图阻挡汉军北进。
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收复晋阳、离石等六城,一直追至娄烦地区。
汉军由于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思想。
匈奴故意把精兵隐蔽起来,而把老弱残兵摆在阵前,以示溃败的样子,引诱汉军中其埋伏。
为摸清虚实,汉军派刺探几次往返阵前,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残,便信以为真。
刘邦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没有识破匈奴的计谋,盲目带领大军北上。
汉军刚刚过了勾注(今雁门关),正碰上从匈奴出使回来的娄敬。
娄(刘)敬对匈奴的布阵心存疑虑,提醒刘邦不要贸然进兵。
他说:“两国打仗,都要炫耀自己的实力,今只见羸瘠老弱,必然有埋伏,我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此时刘邦求胜心切,根本听不进娄敬的劝告,反而将其痛骂一顿,囚禁在广武。
接着,刘邦带领骑兵快速前进,也不等步兵赶上,到达白登山时,冒顿单于突然以四十万骑兵将其围住。
匈奴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西面全是白色马队,东面是一色青龙马,北面是一色的乌骊马,南面一片赤黄马,阵势威严,于是恶战开始,战斗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也没有突围出去。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寒冷,又遇大雪,汉军士兵冻掉手指者就有十之二三。
有首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可见这次战争多么艰苦!最后刘邦采用陈平密计,重贿阏氏,才得以解围。
究竟是何密计?有人说,陈平让画家画了一张美女像,派人送于阏氏,并说,汉王要把这个美女献给冒顿,以作为解围的条件。
阏氏害怕冒顿得到美女后自己失宠,就对单于说:“两主不能相困,我听说汉王亦有神灵保护,长期围困,久战不决,终不是办法。
即使我们占领了这个地方,也非我久留之地,不如及早撤围。
”单于听从阏氏的劝说,首先撤围。
另外,冒顿与韩王信部将王黄、赵利约定,共同在白登合击汉军,见他们迟迟未到,加上汉军的援军即将到达,害怕腹背受敌,准备撤军,正好当时天气起了大雾,没法交战,冒顿主动让开包围圈的一角,刘邦乘着大雾,率军撤出重围,进入平城。
冒顿也带领大军撤退而归。
周士庄镇北面有座马铺山,历史上叫白登山。
著名的白登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天,刘邦亲率30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叛乱。
在铜[堤](今沁县一带)与韩王信展开激战,刘邦大获全胜,一直追至晋阳。
韩王信逃奔匈奴,部将王喜被杀。
之后曼丘臣、王黄收拾残兵败将重整旗鼓,屯兵广武至晋阳一线,企图阻挡汉军北进。
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收复晋阳、离石等六城,一直追至娄烦地区。
汉军由于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思想。
匈奴故意把精兵隐蔽起来,而把老弱残兵摆在阵前,以示溃败的样子,引诱汉军中其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