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风俗
大同的家乡风俗,特点,来历,亲身经历,感受

大同的家乡风俗,特点,来历,亲身经历,感受风俗,即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士民情,它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也是一套由来已久的精神规范。
大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俗习惯,颇具有一定特色。
大同的年节,是被人十分重视的,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样子像牛。
大同人过春节时全家聚拢在一起以躲避”年”,这就是守夜”由来。
传说中的”年”有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的”三怕”,于是大同人过大年的时候总是要点上"旺火”,帖上对联,并且燃放爆竹,敲锣打鼓以以此来镇“年”以后旺火、对联、爆竹的含意更大,还表示丰产、兴旺、发达等意思。
所以一到初一,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以示一个新的开端。
游八仙:这是大同的一项民俗活动,而这一项活动主要的就是正月的初八时候举行的。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偕老带幼,来到了寺庙或者是道观中,祈求一年的健康以及平安。
因此在大同的当地,流传着“游八仙,治百病“的说法。
除了这一天之外,人们也会时不时的到大同市内的寺庙里面,进行祭拜,因此寺庙的香火也是十分的鼎盛的。
因此游客来到了大同,也可以到这里祭拜一下,祈求一下健康平安,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了。
庙会:大同的庙会十分的热闹。
在大同的庙会上,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卖东西的,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演等,像是秧歌、川剧等表演,可谓是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在大同的庙会上,还展示了泥人、剪纸等民间的工艺品。
如果游客可以幸运的遇到了大同的庙会的话,不妨逛一逛,感受一下大同的这种传统的庙会,并且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元宵节闹红火,古代称游艺,始于唐,在宋代已十分兴盛。
大同人的元宵节,称正月十五,这时人们除挂灯笼外,还要大搞街头文艺活动。
大同游艺活动的特点,主要是花样多,地方色彩浓,除高跷、小车灯、船灯外,还有挠阁、抬阁等。
抬阁近年来已不常见,被彩车代替,但是大同人的春节文艺活动,总是常常以新的代替旧的而不断变化着,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风俗也非常独特和有趣。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风俗:
1. 拜寿送礼:在家乡大同,人们在生日、结婚等特殊日子会拜寿,拜寿时会送一些礼物,如糖果、干果、饼干等。
2. 汉字文化节:每年的汉字文化节是家乡大同的一大盛事,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书法比赛、诗歌比赛等。
3. 祭祖:家乡大同的人们非常注重祭祖,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都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烧香、献花、敬酒,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4. 赛龙舟:赛龙舟是家乡大同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每年端午节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各个团队都会为了荣誉和奖励而拼尽全力。
5. 吃饺子:在家乡大同,吃饺子是过年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除夕夜包饺子,以一家人团圆为主题,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总之,家乡大同的风俗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风俗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代代相传,成为了家乡文化的一部分。
- 1 -。
大同的节日风俗

大同的节日风俗
大同是山西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以下是大同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 春节:大同人过春节时,会贴春联、挂红灯笼,家家户户会扫尘、打扫卫生,然后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并放鞭炮迎接新年到来。
期间,人们还会互相拜年,给长辈送上新年祝福和红包。
2. 元宵节:在元宵节晚上,大同市区的街道会举办花灯游行,各种造型各异的彩灯在灯谜、龙舞、舞狮等表演的烘托下,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观赏。
同时,人们还会吃汤圆、猜灯谜,喜庆地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3. 清明节:大同人在清明节会到坟墓扫墓、祭祖,同时清明也是踏青的好时机,许多人会选择外出郊游、欣赏春景。
4. 端午节:大同人过端午节时,会包粽子、赛龙舟,同时还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即攀踏蒿山。
人们会集体攀登当地的蒿山,以祈求安康和吉祥。
5. 中秋节:大同人过中秋节时,会赏月、吃月饼,并进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例如赏月晚会和民间艺术表演。
同时,人们还会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并与亲友分享团圆的喜悦。
以上是大同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反映了当地人
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这些活动也成为了人们团聚、传承文化、弘扬民俗的重要方式。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庙会和烧香。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大同市区的各大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庙会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表演和展览,如龙舞、狮舞、杂技、书法、绘画等,还有大量的摊位售卖当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
除了庙会,烧香也是大同人的传统风俗之一。
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人们都会前往寺庙或神庙烧香祈福,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此外,在大同的农村地区,还有一些民间的传统风俗,如婚丧嫁娶、祭祀祖先等。
这些风俗虽然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但仍然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特色和习俗。
总的来说,大同的风俗多元且独特,反映了这个古老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 1 -。
大同地区的婚嫁习俗

白酒、红酒、啤酒等都有,其 中白酒较为常见,寓意长长久
久。
闹洞房
01
闹洞房习俗
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习俗之一,亲 友们通过各种游戏和玩笑来增添 喜庆气氛。
闹洞房内容
02
03
闹洞房注意事项
常见的游戏有猜谜语、说绕口令 等,有时也会有较为激烈的整蛊 游戏。
在闹洞房过程中,要避免做出过 分或伤害新郎新娘的行为,保持 适度的喜庆氛围。
年轻人的选择与影响
年轻人的婚恋观念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同地区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恋 爱,对传统的婚嫁习俗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
婚礼形式的多样化
年轻一代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创意,婚礼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中式婚礼外,西 式婚礼、主题婚礼等也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年轻人的影响
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和选择对传统的婚嫁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婚嫁习俗不断变革 和创新。
传统婚嫁习俗的未来发展
01
传统文化的传承
02
创新与变革
尽管婚嫁习俗受到现代观念的冲击, 但大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许 多家庭仍将传统婚嫁习俗视为重要的 文化遗产,努力传承下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同 地区的婚嫁习俗将继续创新与变革, 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年轻一代的期望。
迎亲路线
需事先规划,不能走回头路, 意味着一帆风顺。
迎亲人数
新郎带领的迎亲队伍人数需为 单数,以示吉祥,返回时变为
双数。
迎亲礼
新郎需向女方家送礼,包括烟 、酒、糖等,表示对女方家的
尊重。
拜堂
拜堂时间
一般在迎亲后进行,是 婚礼仪式的重要环节。
拜堂内容
新郎新娘向天地、父母、 长辈和亲友行礼,表示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以来,大
同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家乡大同
的风俗。
第一步:年节风俗
在家乡大同,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春节,春节期间万家灯火,
邻里互赠年货和礼物。
除夕夜晚上守年,全家团聚在家中,品尝年夜饭,共度团圆时刻。
大同地区还有“开年门、祭灶头、丢麻袋、放鞭炮”等民间风俗活动,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欢度春节。
第二步:结婚风俗
在大同地区,结婚是人生大事,很受重视。
结婚前要先选定吉日,然后准备“三书六礼”等婚礼用品。
在迎亲的时候,新郎要穿上白马褂,由家中年长者拿着绿柳枝祭拜在他身上,然后才能迎娶新娘入洞房。
在结婚的过程中,要进行烧香祈福等仪式,祈求新人白头偕老。
第三步:节日风俗
大同地区还有许多有趣的节日风俗。
比如,端午节要吃粽子,踏
青赏美景;重阳节要登高望远,祭拜长寿;中秋节要赏月吃月饼。
每
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玩法,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第四步:民间故事
除了以上的风俗,大同地区还有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
比如,传
说开化寺石门中有一泓清泉,能让人们灵气十足;传说大同有座九体
圣母庙,可保平安和祈求健康;传说巨鹰山上有灵石,能让人们走运。
总之,大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千奇百怪,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
的活动和传说。
这些风俗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也传承了家乡文化的
精髓。
大同风俗

大同的婚俗大同的婚俗过去相当繁杂,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地结婚礼节已经简化多了,但为了求得吉利,一些必要的程序还是有的。
结婚那天,新娘一定要穿红衣服,新郎也要穿红袜子,系红布裤带。
要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傧相,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装有绿豆,上面插一棵葱,结婚后还得由婆家用绿豆生出豆芽,这叫“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
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男方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表示“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回送给新郎,表示婚后夫妻和睦,“筋骨不离”。
现在,新郎与新娘一般都在饭店举行婚礼,乐队、司仪如外界一样,来宾入席和向新人献花撒彩都跟外地如出一辙。
但接下来就不一样了,最热闹的是新郎、新娘向父母行礼,这时候来宾不但要耍戏一对新人,还要戏耍公公、婆婆。
大同农村对孩子的出生极为重视,所以这方面的风俗也很有趣,婴儿出生后,外祖父和外祖母一般要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
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
要给产妇带来些礼物,表示慰问。
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
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贸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
父母亲戚不但要给孩子庆祝“满月”、“百日”、一周岁生日,待到孩子长到12岁时,更是要庆贺一番,谓之“圆锁”。
素有“煤都”之称的大同,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这里的春节,人们求祝福的最重要的方式不是祭拜灶王爷,也不是烧庙里的头柱香,而是垒“旺火”——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旺火外圈的煤炭中间放柴,柴火中间藏有一张大红纸条,上写“旺气冲天”四个大字。
等午夜11点多,要放鞭炮时,先将旺火点燃。
山西大同的风俗

山西大同的风俗
山西大同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风俗习惯独具特色。
首先,大同人热情好客,喜欢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招待饮食丰富多样,尤其是大同烤鸭、烤肉、面食等传统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其次,大同市民传统重视家庭和睦,尤其是在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家人团聚,共同祭祀祖先,讲述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
此外,大同市民传统习惯讲究节俭,注重生活细节,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光盘行动等,充分体现“物尽其用,节约为先”的文化精神。
总之,大同的风俗习惯体现了中国北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值得人们深入了解和探索。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风俗风俗,即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民情,它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也是一套由来已久的精神规范。
大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俗习惯,颇具有一定特色。
大同的年节,是被人十分重视的,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样子像牛。
大同人过春节时全家聚拢在一起以躲避“年”,这就是“守夜”由来。
传说中的“年”有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的“三怕”,于是大同人过大年的时候总是要点上“旺火”,帖上对联,并且燃放爆竹,敲锣打鼓以以此来镇“年”以后旺火、对联、爆竹的含意更大,还表示丰产、兴旺、发达等意思。
所以一到初一,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以示一个新的开端。
游八仙:这是大同的一项民俗活动,而这一项活动主要的就是正月的初八时候举行的。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偕老带幼,来到了寺庙或者是道观中,祈求一年的健康以及平安。
因此在大同的当地,流传着“游八仙,治百病“的说法。
除了这一天之外,人们也会时不时的到大同市内的寺庙里面,进行祭拜,因此寺庙的香火也是十分的鼎盛的。
因此游客来到了大同,也可以到这里祭拜一下,祈求一下健康平安,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了。
庙会:大同的庙会十分的热闹。
在大同的庙会上,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卖东西的,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演等,像是秧歌、川剧等表演,可谓是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在大同的庙会上,还展示了泥人、剪纸等民间的工艺品。
如果游客可以幸运的遇到了大同的庙会的话,不妨逛一逛,感受一下大同的这种传统的庙会,并且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元宵节闹红火,古代称游艺,始于唐,在宋代已十分兴盛。
大同人的元宵节,称正月十五,这时人们除挂灯笼外,还要大搞街头文艺活动。
大同游艺活动的特点,主要是花样多,地方色彩浓,除高跷、小车灯、船灯外,还有挠阁、抬阁等。
抬阁近年来已不常见,被彩车代替,但是大同人的春节文艺活动,总是常常以新的代替旧的而不断变化着,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此外,在八月十五打月饼,是为喜庆丰收:腊月二十三吃麻糖,大同人传说是为糊住灶神爷的嘴,这当然是一种不实际的说法,但是这明显地反映出大同人的向善忌恶的习惯。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
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
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
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
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
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
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
这些繁华景象曾经轰动国外,一些港澳侨胞、国际友人也都接踵前来大饱眼福,为此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大同人说起大同,人们很快就想到了煤,还有云冈石窟。
这些自然久负盛名,有对大同再多认识的还参观过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鼓楼等。
但做为一个生活在这里二十多年的大同人,我只想说说自己对大同的感受。
上小学年年过六一的时候,都要去云冈石窟的,没看出什么门头决道来,早已习惯了它的雄壮,伟岸。
至于煤,生活的地方就出这个黑乎乎的碳,每天烧火都要先捣碎碳,对它的存在总有些视而不见。
大同地处山西北端,七县四区星罗分部。
在我认识里区别大同人是以发音来做为标准的。
大同的人说话有个特点,卷舌不卷舌都是发不卷舌的音,前鼻音后鼻音不分。
不过大同县的人虽然也说的是大同的那种土话音,但他们是分卷舌不卷舌的,还特别强调。
你要是在大同买一件什么东西,人家跟你说:四块钱。
你可要打听清楚了,一定要很必要的加上肢体语言,用手比划:是四?还是十?因为大同的通普话发出来的四和十的音是一样的。
大同县傍着离市区不远,可以种些瓜果蔬菜贴补家用,日子倒也过得。
而远离市区的阳高、天镇就不行了,那里土地贫瘠,农民的生活很是清贫,节约到了克刻的地步。
吃着莜面山药蛋长大的左云人,说话时习惯带着一个重音。
左云的男人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话很少,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左云的女人倒显得能说会道了。
我一直佩服左云的女人,能把莜面翻出那么多花样来吃:推的窝窝,搓的鱼鱼,捏的饺饺,包着馅馅,擀的饨饨,搅的拿糕,压的饸酪……如果不是地地道道生于此长于此的左云人,是很难做得来的。
浑源县有著名的北岳恒山,名胜奇景悬空寺,还有好吃的小媳妇凉粉,浑源也是出美女的地方,秀色可餐啊。
浑源人口语习惯带个:囔缸。
就是那个的意思。
在我的心目中怀仁也是大同的一部分,虽说现在怀仁归了朔州。
怀仁的人确实怀“仁”,男人重感情,性格稳重、仁厚,女人宽容、勤劳,任劳任怨。
怀仁的名吃“糖干炉”也是一绝啊。
大同城南生活的人习惯称自己为“川的人”。
川的人地处于市周,土地也肥沃,还可以傍城增加点别的收入,自有一种特别的文花底蕴。
川的人虽然也是属于郊区的,但川的人习惯于把自己跟郊区人区分开来。
川的人喜欢盖一处整齐宽展的院落,院落中垒着花池,里面种着美人蕉,玫瑰花。
他们不会向郊区的人种上葱之类的菜,他们有菜地。
川的人也很节俭,当你走进院落,迎你的是一位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妇人,你不要吃惊,她就是这院子的女主人。
郊区的男人普遍表现出来的是满不在乎,花钱满不在乎,吃饭满不在乎,交朋友满不乎,但他们又不乏情趣,通常说的是:回家逗老婆戏孩子去。
把老婆和孩子放一块,也说明了他们的大男子主义。
郊区的女人特别能干,她们屋里屋外样样拾掇的井井有条,虽然男人把她们跟孩子放在一个水平线上,但她们的骨子里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
老大同人喜欢捣古,你要是问个路吧,他们就四大街,七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
张嘴就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
这里的“街”发的是“解”的音。
上世纪最红的百货大楼在他们心中也是根深蒂固了,百货大楼也不叫百货大楼叫红旗商场。
大同的男人是很豪爽的,喝酒拿钢化杯,白的喝过再喝啤的。
什么时候说:“还没喝好!服务员!再拿酒来!”那就是已经喝大了。
大同的男人很帅,很潇洒,他们习惯以吐痰为快,你要是瞪他一眼,他会很酷地说:“不吐不快,一吐为快。
”大同美女也多。
走在大街上,你就忙着回头吧,高挑的,小巧的,白俏黑袭人的,打扮时尚的,素洁大方的……冷不丁差一点撞上眼前的美女,你正惊慌不知所措的时候,美女轻启朱唇,娇笑低语一声:“陈色!”你那个美呀,大概能美上十天半个月吧。
大同人婚丧嫁娶、圆锁、开业一切庆典都要吃一种食品,那就是油炸糕。
糕,寓意为:高升旺长,节节高,高官厚禄。
反正是跟高有连系的一切美好愿望吧。
糕是最为讲究的一种食物。
如果你来大同,主人待你的主食是糕,你也许会吃不惯,但你一定要知道,只有主人觉得你是贵宾、贵客才会给你做油炸糕吃。
糕做起来是很复杂的,首先把黍子皮剥了,再磨成面,用凉水和成块垒状,均匀地铺在笼屉上蒸,蒸熟后用手猜(查了半天字典没有找到和这个土话发音相匹配的字)。
猜糕是最难的活儿,我至今也学不会,太烫了。
好的猜糕手只是用凉水凉一下手,手上并不带多少水,做出来的糕很劲道。
然后,在猜好的糕表面抹点胡麻油,一会儿就起了一层小油泡泡。
这叫素糕。
有的人就喜欢吃素糕,就着炒鸡蛋或是肉汤汤,咕噜咕噜地下了肚。
素糕揪成小块,包上馅,上锅炸。
那叫油炸糕。
糕馅也是有许多花样的,鸡蛋韭菜馅,黄豆芽胡萝卜馅,玫瑰豆沙馅等等。
做豆沙馅也是很繁琐的,要用那种特选的红小豆,大火进,温火熬,做出来的馅要求看上去红红的、吃上去绵绵的。
现在方便了,上超市买一袋豆沙馅,省掉很多工序。
还可以包上糖,或者炸片片,炸出锅后上面撒白糖。
桌子上早已摆了一盘红红绿绿的压桌菜:绿豆芽拌粉条,怎么样,馋了吧?大同的变迁2008年的大同今非昔比,2009年的规划别有洞天,2012年的大同新世纪篇章,2020年大同蔚蓝宏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翻腾直流下九州。
古貌回复、拓展在人、大同在新一届领导人的卓识眼光中,在改变观念、旅顺思想、用100年战略来规划城市建设。
2008年改造了7条道路,当时是一片骂声,过后剖习人们看到了道路宽了,街道、路灯明亮了很多,沿街门面都整齐了,感觉有点城市氛围了,本身大同在全国也是很有名气的叫做:十大匪城之一。
追其原因还是城市不规范,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状况不完善,人员素质不是很高。
属于不健全城市,也属于人为因素造就的,最近几年大同环境治理、城市该扩、领导在给市民创建很好的环境,人民看到了城市的变化,也就随居而安了,有了煤都认识也就有了新城换旧言的观念认识。
开采了100年的地下层煤对于大同还能有多少呢?领导的眼光是敏锐的看到大同必须走旅游之路,才能保持经济增长,还大同一片蓝天净土,大同多年的地下之水被破坏严重,采空区下陷严重,周边污染严重,到了非必须治理的时候才能改变大同现有的环境面貌。
大同规划了50年蓝图,第一就是,道路改扩。
第二就是恢复古城墙的工作,第三在御东建设一座新的城市,划分新、旧城的分河而制体系。
大同的道路每年在修复也没有看见道路怎样的好走,越修越感觉没有道路可走,可能是人流量每年递增速度大于建设,车的增长每年在1万两以上,感觉道路在萎缩,道路上车、自行车、人相拥而行,在能的交通警察看见了也只能摇头无能为力。
2008年耿颜波市长到任后最大的动作就是沿街楼宇的拆迁,给道路拓宽打造好的条件,好的机遇、好的道路建设。
沿古城墙周边平房、楼房都要搬迁,为修复大同古建筑争取时间和地点。
改扩道路在顺利进行,今年的外环修复、扩建是人民看到了道路的宽洁、街面两侧整洁了很多,树木、花草增添了绿色盎然之美感,大同在进步、大同在变化,大同在同城市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