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域建筑的魅力——以大理周城白族民居为例

合集下载

大理白族民居赏析

大理白族民居赏析

白族民居-大门
关键词:飞檐串角、斗拱重叠
门楼是院落的大门,它综合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 青砖等多种装饰材料和手段,是一座飞檐串角、斗拱重叠的综合性艺术建筑。它 的枋、檀、椽、梁纵横交错,结构精巧,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图案明快优美。整 个门楼富丽堂皇,古朴和谐,均衡对称,美观大方,富有立体感。
村镇特点
关键词:广场、戏台、本主庙、风水照壁、风水树、水井 白族村镇内一般都有广场、戏台、本主庙等。民房相互毗连,沿街 巷修建。如果村中有多个姓氏,同姓的人家一般都分布在同一街巷。 村镇入口处建有风水照壁,并种有一至两棵枝叶繁茂的大青树作为 风水树。村内有若干口水井,有的人家则在自家庭院中凿有水井。 在大理,苍山十八溪水注入洱海,沿途所经村寨多将支流引入作为 生活用水。青瓦白墙的白族村寨如珍珠般分布在苍山洱海之间,有 如人间仙境,又如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关键词:白墙、青瓦、绘画、诗词
白族民居-照壁
照壁又称“风水壁”,是白族民居中最显著的特色,白族照壁不仅建在家中,凡 是有空地,或是需要衬托景致、表达一定文化意义的地方,都可以建照壁。这些 照壁,有的颂扬功名,有的祈求幸福,有的驱邪避灾,也有的是赞美家乡风光。 村子 、寺庙、书院等一般也都有照壁 。照壁壁面用白灰粉刷,壁顶多覆盖灰瓦、 青瓦,偶尔也用琉璃瓦。瓦檐飞翘,极具动感。在雪白的照壁上,或绘壁画,或 题诗词,或镶精美的大理石屏。照壁脚底砌有花坛,种植茶花、缅桂等花木,花 坛底下放置盆景。照壁上的题字题诗,最能体现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建筑结构
关键词: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石头、筒板瓦、双层重檐屋顶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 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有的地方 (如大理海东)土质较硬,夯成的土墙十分坚固。而大理海西一带,富产青石, 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区取材,广泛采用青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大理有三宝, 石头砌墙不会倒"的俗语即指此。石头不仅用来打基础、砌墙壁,也可用作门窗头 的横梁,美观坚固。用石头作建筑材料,在大理由来已久。据记载,南诏的民居 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 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 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 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 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 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 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 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 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 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 家庭有时也住人。

建筑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大理喜洲镇白族民居为例

建筑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大理喜洲镇白族民居为例

进 士 八十 个 ,举 人贡 生数 不 清 ”的俗 语 ,而 这样 的 文化 就凝 固到 座 座 民居建 筑 中 。随着 经 济 的发展 和 政 治地位 的 提 高, 一些 封 建官 宦和 商人 为 了显 示 自己祖 上 门第 的地 位 ,千 方 百计 大 兴土 木 修 牌 坊建 民居 ,把 自己的家风 地 位及 情趣 审 美等 统 统荟 萃 到 民居 建筑 上 。这一 切 ,让 喜洲 形 成 了今天 出现在 我们 面 前 的一 幢幢 青
文化 中创 造 的一 个 隐喻 和圣 洁境 界 。照 壁通 常 以素 白为底 色 ,上
面 时常会 有 昭显 主人 家风 学 识 、情趣 风 格等 的 书画题 字 , 也有 祈 建筑 是 民族 文化 、 民族 历史 和 民族 风貌 的 窗 口,建 筑 中 的格 福 阖家幸 福 吉祥 的福 字 , 同时还 会请 一 些名 家 高手在 照 壁上 题 诗 局 、材质 、规 律 、装 饰 、雕 刻 、绘 画等 元素 , 就是 传播 学 中丰 富 作画 ,将 主人 风雅之 态展 现 于居 室 。 多样 的 非语 言符 号 ,在 民族 的 内部 和外 界进 行 着信 息 的传 播与 传 木雕 工 艺 是大 理 白族 民居 的一 绝 。大 理 白族 尤 其 是 白族 文
递 。其 中 ,大理 喜洲 的 白族 民居 建筑 群 就 是 民族 文 化集 聚 和传 播 人非 常喜 欢用 木 雕装 饰居 室 , 除 了木 雕 门 窗外 ,屋檐 、梁枋 等 部 的典 范 。 位 也用 木 雕 装 饰 。木 雕 门窗 在 民居 中犹 如 一 幅 幅 立 体 画 卷 , 正


民居 的前世 今生— — 民族 精神 的汇 聚
房 门一 般 为 段 以浅 浮雕 图
谈 到 大 理喜 洲 的 白族 民居 建 筑 ,不 得 不 说 起 这 个 地 方 的 历 案装 饰 ,上 段 或 中段 以上 常 用镂 雕 工 艺雕 刻 ,使 其 透 气 。 图 案 史和 经济 文化 。喜洲 是 隶属 大理 市 的一 个历 史 文化 名镇 。 自古 以 以 “ 雅 ”取 胜 , 并反 映 出 “ 喜 上眉 梢 ” “ 年 年有 余 ” “ 松 鹤 延 来 ,这个 小镇 里 商业 发达 、人才 辈 出 ,是大 理 白族 文化 的 重要 发 年 ”等寓 意。 祥 地 之一 。而 至 今依 旧坐 落在 喜 洲 的一 幢幢 古朴 而 典雅 的 白族 民 民居 建筑 的瑰宝 ,也是 中 国少数 民族 民居建 筑 的代表 。 彩 绘 工 艺 又 是 白族 民居 的一 大 特 色 , 有 画 和 图案 两 种 。 民 马转 角 台多体 现 为 画作 。而 大量 的 图案 则绘 于墙 体 周边 , 门框 外 居建筑 群 ,曾经 见证 了大 理 白族 文化 的辉 煌 历 史, 它是 大 理 白族 居的 外墙 体 、屋檐 下 部 、大 门 门框 周围 、正 房和 厢 房接合 处 的 跑 喜洲 自古 以来 基 本 上 是 农 业 经 济 ,地 理 环 境 背 山面 海 , 地 部 ,檐廊 梁枋 等 部位 ,图案丰 富、色 彩 明丽 ,起 到较 强 的装 饰 效 势并 不开 阔 。但 是 ,在这 样 并不 开 阔 的土 地 上 ,这 里 的人们 却 用 果 。传统 文人 寄 情 山水 自然 , 以琴 、棋 、书 、 画、诗 、歌 、音律 勇于 开拓 的精 神 进行 了艰 苦卓 绝 的劳 动和 拼 搏 ,创造 出了繁 荣 的 明志 恰情 ,陶 冶 心灵 的文 化 品性 ,在 白族 民居 建 筑 的彩 绘空 间得 经济 ,让 这座 小 镇有 着 “ 商 城 ”之称 ,同 时, 它还 赋有 “ 富 甲南 到舒放 ,并成 为 白族 人文 精神 中恒 久 的印证 。 滇 ”的美 名 。 “ 喜洲 自元 代 到 明代就 出现 过 一些 著 名 的商 家 ,到 三、 白族 民居 与文化 传承 了清 光绪 年 间 ,其商 业 到 了大规 模发 展 的 时期 ,至 民 国 已进 入 鼎 喜洲 白族 民居建 筑群 ,从 明朝始 到现 在 已有 数 百年 历史 ,它 盛 时 期 ,” 民族经 济得 到 了蓬勃 发展 。同时 ,喜洲 还 非常 地重 视 经 历 了 明清 ( 1 3 6 8 ——1 9 1 1 年 )两代 累 累战 事 ,而 且在 各种 自然 文化 教育 , 史载 以来 ,这 个地 方 就 出 了不少 有名 的 人物 有 “ 二甲 灾害 中得 以幸 存 了下 来 。喜洲 白族 民居 建筑群 在 保持 继承 本 民 族

试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

试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

试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民居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符号。

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民居,就是一幅该民族文化概貌的图示。

正如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所言:“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①白族是我国最注重民居建筑的民族之一。

平面布局上,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典型形式。

在白族民居布局中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照壁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照壁作为白族民居建筑中重要的建筑小品,不仅体现了白族高超的建筑技艺,而且凝聚着白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白族照壁的概况照壁又称“影壁”或“屏风墙”,“影壁”二字由“隐避”二字变化而来,在门内为“隐”,在门外为“避”,后人统称为“影壁”。

从字面就可以看出从产生到现在遮挡一直是照壁的主要作用。

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遗迹中就有照壁的形象,汉画像石也有照壁形象,说明照壁历史久远,久传不衰。

同时,照壁也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

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竖一堵墙。

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通过照壁反映出的是古时人们祈吉避邪求平安的民俗心理。

源于中原的照壁,走入白族民居体系,在继承了中原照壁的一些基本特点外,又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及独有的审美情趣,重新塑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照壁,并成为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

用泥瓦砖石砌成的照壁有的与白族庭院的围墙融为一体,有的布局在庭院大门里,有的在大门外,有的则布设在自然村的入口处。

白族的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优美,通常的样式为独脚和三叠水两种。

独脚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壁顶为庑殿式,在古代多为官宦人家选用。

三叠水照壁则为白族民居普遍采用的样式,“三叠水”即为将一横长而平整的壁面直分为三段,中间高,两边低,所以称为三叠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作者:张春明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8期摘要:白族在全国都有分布,其中居住在云南的白族是最集中的。

在本次论文里面,我将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为例,剖析白族民居特点及建造技法。

文章中简要交代民族的起源与发展,对环境和气候进行分析,着重介绍白族民居构架类型和建造工艺,从而了解白族建筑的构造特点及其与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后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白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建造技法传说,时候有兄弟两人,叫做盘古和盘生。

在一次出海捕鱼时偶然捕获了龙王太子,龙王因此暴怒,连降七年暴雨,造成洪水泛滥,湮灭了日月,天地瞬间陷入黑暗。

兄弟俩杀了龙王自己创造天地,因变得不完整,就用云来补天水来填地,但是天地任然摇晃不稳,于是兄弟两就搬来四座大山和四只鳌鱼顶住天地,天地最终造好后,但是二人却一同死去。

洪水中,有兄妹两赵玉佩和邰三妹藏在金鼓里躲过灾难,结成夫妻,生子繁衍后代,这就是居住在苍山之下,洱海之边的大理白族来源的传说。

虽然白族在全国都有分布,但最为集中的确是在云南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这里是白族人民最为集中的居住地。

这里主要有山地、平坝、河谷三种地形,因为这里属于高原季风气候,有干湿季之分而无冬夏之别,除部分河谷地带和高寒山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四季如春之称。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结构属于中国木结构体系,是很具代表性的木骨泥墙式的土木建筑。

它基本上传承了云南汉族传统民居的特色,又自有发展,把木结构的力学和美学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许多过去大户人家留下来的房屋中,不难发现许多官式与民式结合的影子,这是由于历史上云南远离汉封建文化中心,受建房等级制约相对较小而造成的。

大理现存很多明代、清代民居,而且保护地很好,如今仍在使用。

其中不乏许多封建豪绅与官吏的大宅,结构复杂讲究,装饰精美,构造灵巧;同时在众多普通民居之中,可以体会到最简洁的木结构的风采,而且这正是传统民居结构的精华所在。

以下就从不同方面对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结构与构造进行表述与分析。

白族住宅_??????

白族住宅_??????

白族住宅1. 简介白族住宅是指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白族人民所居住的住宅建筑。

白族是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白族住宅通常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独特,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和百瓦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 建筑风格2.1 传统斗拱结构白族住宅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

斗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由多个相交的木材构件组成,形成了一个弯曲的拱形。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还能够使建筑更加美观。

白族住宅通常将斗拱作为主要的屋架结构,使建筑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百瓦顶白族住宅的屋顶形状多采用百瓦顶,也称为“银壳顶”或“银瓦顶”。

这种屋顶形式由多个瓦块互相交错覆盖而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曲线形状。

百瓦顶除了起到防雨、遮阳的作用外,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度。

白族住宅采用百瓦顶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3 木屋结构白族住宅大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具有较为轻巧、灵活的特点。

木材既满足了建筑的承重需求,又具备了一定的保温和遮阳能力。

白族住宅的木屋结构往往采用卯榫结构,即利用榫头和榫眼相嵌,通过插合和钉连接来完成建筑的搭建。

这种结构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功能布局3.1 院落式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在建筑周围围合成一个庭院。

庭院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交流和家庭活动的场所。

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形成一片清幽的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3.2 分居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分居的布局形式,即建筑被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半部分是客厅和公共活动区域,后半部分是卧室和私人空间。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白族传统的社群关系和家庭观念,同时也便于居民的生活和家庭活动。

4. 装饰特色4.1 彩色壁画白族住宅的墙壁通常会绘制彩色壁画,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历史。

浅论大理喜洲白族民居

浅论大理喜洲白族民居

目录一、大理白族民居遭破坏的原因 (4)二、大理喜洲白族民居 (5)[1]、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与形成大理白族民居特点的原因 (5)[2]、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 (6)[3]、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 (6)[4]、为什么要建造“三坊一照壁” (7)[5]、白族民居——“四合五天井” (8)[6]、大理喜洲建筑受西方建筑的影响 (9)三、喜洲民居特色建筑之一——严家院 (9)[1]“六合同春” (10)[2]“走马串角楼” (10)四、如今的严家院 (10)五、怎样保护喜洲白族民居 (11)[1]、对于严家院的保护措施 (11)[2]、对于普通民居的保护措施 (11)六、结论 (12)参考文献 (14)致谢 (15)摘要:大理喜洲白族民居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大理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保护,但是如今这些民居正在慢慢消失。

是什么使其消失的呢?我们该如何保护?关键词大理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保护保留浅论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的价值意义与保护策略一、大理白族民居遭破坏的原因在“文革”时期,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多数院落的大门、照壁和雕梁画栋的格子门和壁画均遭到破坏,有的毁于火灾之中……①虽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喜洲白族民居受到重视,并在1987年将其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还对少数的民居建筑进行修复。

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在喜洲古镇上,还是出现了任意的建筑。

还有因为资金不足,居民不知道这些民居的价值,使得大部分民居因破旧而倒塌,有的也因太过破旧而无法修复成原貌,有的被居民改建,破坏了它们原有的风貌和价值。

民居被破坏后,是难以修复或是无法修复成原貌的,就算重建也不可能建造出这样惊世骇俗的民族建筑了。

其实并不是人们故意破坏,而是居民并不了解民居的价值所在。

这些老民居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不能满足现在生活的需要。

如:明、清时期是没有电的,老建筑里就不用考虑装上电路、水路;而且以前的民居内并没有卫生间,上厕所必须到院子或是更远的茅厕,在今天的社会几乎没有茅厕,也没有人愿意去茅厕方便了。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三方一照壁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

正中一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

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

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

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

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

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

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

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

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

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

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

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

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

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门楼门楼即大门,白族很注意修建和装饰。

大理白族建筑特点

大理白族建筑特点

大理白族建筑特点大理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在大理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独特的建筑风格。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大理白族建筑常常使用质地坚硬的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这主要是因为大理地区自古以来就盛产各种类型的石头,因此白族人民也就善于利用石头来搭建房屋,保证了建筑的稳固和耐久。

不仅如此,白族建筑中的木材也非常重要,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松木、杉木等。

这些木材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在装饰方面也非常灵活。

二、“三进一天井”式布局大理白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采用了“三进一天井”式布局。

整个建筑通常由前厅、中厅和后厅组成,而厅之间则通过天井相连。

这种布局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光线,并实现通风和采光的效果。

天井在建筑中也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经常以花岗石铺设,或者用来栽种花草树木,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生机。

三、雕刻与装饰大理白族建筑的装饰十分讲究细节,常常运用雕刻技艺来装饰墙面、柱子和门窗。

这些雕刻通常以民间传统的图案和图腾为主题,如龙、鸟、花等,展现了白族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墙面上常常涂绘各种吉祥和祈福的符号和图案,以增加气氛和祈福之意。

四、室内与室外的融合大理白族建筑通常将室内与室外自然环境相融合,通过天井以及通风窗等形式,将室内与室外的景观相连。

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增添建筑的美感,也为居住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五、承载文化和民俗大理白族建筑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白族人民在建筑中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无论是建筑材料的选择,还是布局和装饰的设计,都体现了白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结起来,大理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其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三进一天井”式的布局,以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以室内与室外的融合,展现了白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 、文化及 内涵 ,阐述地域建 筑的魅 力。
诉气 候条 件下 形 成和 发展起 来 的 。 大 理 是 个 多 风 地 区 ,每 年 出 现 大 风 既 多 ,风 力 又 强 。 白族 劳动 人 民在 与 自然 作 斗争 中 ,积 累 了丰 富的经 验 。 由于 常年 多 是 偏 西 的风 向 ,他们 就将 主 房 的布局 坐 西 向东 , 门窗都 开在 向东那

I Ll ' . - ] 文 化研 究 ・大 众 文 艺
浅析 地域 建筑的魅 力
以大理周城 白族 民居 为例
李 擎 ( 云 南艺 术学 院 云南 昆明 6 5 0 0 0 0 )
摘要 :针 对 当代 中国城 市的趋 同现 象,面对 经济全球 化 的冲 击 范 围 内 , 垂 直 变 化 明 显 ,年 平 均 气 温 1 2 . 2 —— 1 8 . 9 ℃ , 日照 和随之 而来的外来文 明无所 不在 的侵袭 ,中国城 市建设的发展面 - 临着 时 数 1 8 5 8 . 3 - 2 7 1 8 . 3 小 时 , 日照 百 分 率 为4 2 — 6 2 。 年 平 均 雨 量 的不是要 不要 地域建筑文化 的问题 ,而是如何去 学习与借鉴传统的地 5 8 . 7 - 1 0 8 3 . 3 r n m ,干 湿 季 明显 ,雨季 ( 5 - 1 0 月 )降 水量 占全年 雨
梁 思成 先 生 曾说过 : “ 建 筑之 始 ,产 生 于 实 际需 要 ,受 利 断 以及柱 廊 、露 台等 等 ,无 不感 受 到建筑 的 自然 适 应性 。建筑 形 于 自然 物理 ,非着 意 创制 形 式 ,更 无 所谓 派 别 ,乃 其 材料 环境 所 式 正是 通过 气候 条件 的适 应而 逐步 形成 。 形成。” 正是 由于 地 域性 的特 色文 化 决定 了地 域 性建 筑 的形 成 。 ( 二 )对地 形地 貌 的适应 建 筑 的空 间和 形 态与 自然 的地形 地貌 保 持着 直 接或 象 征性 的 在 外 来 文 明无 所不 在 的侵 袭 之 下 , 中国建 筑 应在 体 现 其地 域性 特 色 的 同时体 现 国 际性 的 品质 。 目前 ,中 国 的建筑 设 计 却在 不 断追 联 系 。周 城 白族 民居 便 是将 建筑 与 自然 环境 做 到有 机 的结 合 ,使 求着 “ 新 、奇 、特 ” ,而 不 去 触碰 本 土几 千 年 来形 成 的特 色 建筑 建 筑 与地形 地貌 有机 整合 。 山地 是云 南地 区主要 的 自然 地貌 形 态 ,利 用 自然 的 山地格 局 文 化 体 系 。不 能潜 下 心 来研 究 本 土地 域性 的建筑 。而 美籍 华 人 贝 聿 铭 先 生却 设 计 出深 含 中 国文 化 内涵 的 苏州 博 物馆 ,美 国建筑 设 是 周 城 民居 建造 的主 要特 点 。这里 地势 东低 西 高 ,属缓 坡 地带 。 计 师 却 能设 计 出象 征 中国 “ 塔 ”的上 海金 茂 大 厦 ,这 是我 们 需要 周 城 建筑 便 是充 分利 用 自然 的地 形 地貌 特 点发 展起 来 的 。在整 体 布 局 上 ,周城 建 筑顺 应 了 山地 大环 境 的 自然水 体流 线 。并 且不 在 思考 的 问题 。 河 的汇水 面 处布 置 建筑 ,使 建筑 避 免 的洪 水 的危害 。充分 的适 应 二 、大 理周 城地 域 建筑 魅 力的 展现 当地 的水 文 。建 筑 形态 适应 山地地 形 ,采 取跌 落 、 台阶 、或掉 层 ( 一 )对气 候条 件 的适 应 我 国 的 传 统 地 方 建 筑 在 建 筑 形 式 处 理 、 材 料 运 用 上 都 体 的形 式与 自然 的地 形相 结合 。 现 出 卓 越 的 气 候 适 应 性 ,大 理 地 区位 于 亚 热 带 西南 季 风 气 候 带 ( 三 )对 生活 方式 、生 态环 境相 适应
4 . 6 %一 9 5 . 7 %,无霜 期 1 9 6 — 3 0 5 天 。 白族 民居基 本上 是 在上 域建 筑文化使 之现代化的 问题 。将建筑作 为文化 的栽体 ,去复兴本 土 量 的8
地域性 建筑文化 ,从 而复 兴整个 中国文 艺,以改善居 民的生存环境 。 本 文以大理周城 白族 民居 为例 ,解读大理周城 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 、
关键词 :地域建筑 ;时代性 ;标 志性 ;本屋 后 吹来 ,便不 易进 入 室 内。对 于其 他 方 向的风 , 由四 合 院或 “ 三 房 一照 壁 ” 的平面 组合 又 可 以很好 的解 决这 个 问题 。 地 域 建筑 研 究背 景 地 域 通 常是 指 一 定的 地 域空 间, 是 自然要 素 与人 文 因 素作 用 白族 建 筑 的照 壁 比较 高大 ,主 房 、厢 房和 厅 房一 般 是层 高均 等 , 形 成 的综 合 体 。一 般 有 区域 性 ,人 文性 和 系统 性 三 个特 征 。地 域 不 分主 次 ,充 分起 到 互为 屏 障 的作用 。 由于 从房 屋坐 向,平 面 组 性 建筑 便 是 对 自然 的适 应 ,对人 文 的适 应 ,对 社 会 的适 应 的统 一 合 到立 面 处理 ,都 为 避风 步步 筑 防 ,所 以并 不 为劲风 所烦 扰 。照

壁 的使 用 , 门头 的三 滴水 结构 ,房屋 的 结构 都 反映着 气 候对 建筑 综 合体 。 在 中 国 现 代 城 市 的 高 速 发 展 中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问题 被 忽 略 的 影 响。 建 筑 一 定 要 适 应 当地 特 定 的 气 候 和 地 理 条 件 。 通 过 分 析 大 了 ,就 是我 国城 市 发 展 中 的趋 同化 现 象 ,这种 趋 同化现 象 使 中 国 逐 渐 消亡 ,建 筑地 域 化便 成 为 当代 中 国建筑 设计 的首 要课 题 。 的城 市 从南 至 北越 来 越千 篇 一律 ,导 致 中 国丰 富的 本 土建 筑文 化 理 周城 传 统 民居建 筑 形式 如 : 白族建 筑 的开 敞 、通 透 、轻 巧 ;庭 院、 天井 的应 用 ;深 远 的挑檐 、挡风 辟 邪 反光 的照 壁 ;灵 活的 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