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

白族一切建筑, 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 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 口彩画
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 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 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谢谢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 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 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其建筑形 式也影响到了周边地区的建筑格局:如丽 江等地也多见这样的建筑形式。大理石头 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 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 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 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照壁
• 照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式样有独脚照 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 “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 “三滴水”照壁壁面分成三段,左右两边 稍矮,大小对称,中间段较高,的民居空间布局称为“六合同春”,加之楼上的 走廊,又把各幢房子全部连通,称为“走马串角楼”
三坊一照壁
大理民居为防劲凤,多坐西朝 东。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 房一坊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 居住;两侧厢房二坊由下辈居 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 角屋”两间 ,也是二层,但进 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 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 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通 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 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 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 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 烟。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其中,白族建筑更是大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白族建筑的选址十分讲究。
一般来说,白族村落多建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地方。
房屋背山面水,既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又能在夏季迎来凉爽的山风。
这样的选址理念,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也反映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建筑布局上,白族建筑也有其独特之处。
白族传统民居通常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要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指由三栋房屋和一面照壁围成一个院落。
正房坐西朝东,一般是长辈居住;两侧的厢房则是晚辈的居所。
照壁位于正房对面,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能反射阳光,增加院落的亮度。
“四合五天井”则是由四栋房屋围成一个四合院,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四个角落还有四个小天井。
这种布局使得房屋之间相互连通,通风采光良好,同时也体现了白族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白族建筑的外观造型别具一格。
屋顶多为硬山顶,线条流畅,坡度平缓。
屋脊两端高高翘起,形如飞凤,被称为“飞脊”,给整个建筑增添了灵动之感。
墙体多用白色,这不仅与白族崇尚白色的传统有关,也使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整洁。
门窗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常常雕刻有各种花卉、动物和人物形象,展现出白族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走进白族建筑的内部,你会发现其装饰也非常有特色。
堂屋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也是家庭祭祀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
堂屋的天花板上通常会绘制精美的图案,如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
梁柱上也会雕刻各种花纹,有的还会贴上金箔,显得富丽堂皇。
卧室的布置则相对简洁,但也会有一些精美的刺绣和木雕作品。
白族建筑的材料选择也体现了地域特色。
大理地区盛产石材和木材,因此白族建筑中大量使用了石头和木头。
石头被用于砌墙、铺地,木材则用于建造房屋的框架和门窗。
此外,白族人民还善于利用当地的土坯和稻草,制作出独特的土墙,不仅环保,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大理白族民居赏析

在“排架”间和楼板 照面下面,前后均有 一根通穿的枋,当地 叫做“穿枋”,是白 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 创造。“穿枋”把整 所房子的“排架”联 成一个整体。与照面 枋、檐口挂枋和落地 枋相互作用之后,刚 度很大,具有很高的 抗震能力。
• 门楼 • 泥塑 中在了门楼上。 整个门楼的屋脊、墙脊、屋檐、门窗、照 壁无一不是精心雕刻的杰作。他们用大理 石、花砖、青砖、木雕等共同组成斗拱重 檐,精心制作的屋脊、墙脊也做成翘角, 远远看去,整个门楼就像振翅欲飞的样子, 在动感中体现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
• 白族这种门楼,不仅造型富于我国传统的民 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上也独具风 格。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门窗上均 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鸟兽,组成双凤朝 阳、二龙抢宝、百鸟朝凤等图案。门楼各部 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铁钉,却 又连接得十分牢固。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 安装,纵横交错,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 造形简洁大方。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既均衡 对称又美观和谐的感觉。
和 美 观 大 方 的 综 合 艺 术 的 建 筑
拱 重 叠 、 玲 挑 剔 透 、 雄 浑 稳 重
一 座 中 角 飞 檐 、 花 枋 精 巧 、 斗
石 屏 、 凸 花 砖 和 青 砖 等 , 组 成
塑 、 木 雕 、 彩 云 、 石 刻 、 大 理
•
门 楼 装 饰 的 种 类 通 常 包 括 泥
普通农户的住房多为“一房两耳”或“两房 一耳”式。 “一房两耳”即是一幢三开间的 瓦房加两头两个耳房。 “两房一耳”式,互 相垂直的两幢瓦房,交叉处有一较小的耳房。
三方一照壁
• “三方一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传统布局, “三方”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 侧的两幢配楼,共三幢房子; 一照壁就是指正房正 对面的一堵墙壁,四 部分共同围成了一个 正方形的院落。
大理喜洲古镇景点介绍

大理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喜洲古镇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
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喜洲古镇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还是大理白族文化的主要聚集地。
在喜洲,游客可以体验到白族生活的活态展现和白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古镇内部古朴完整,外部有大片田园围合,展现出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此外,喜洲古镇还以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白族文化挖掘展示和田园风光打造为重点,形成了一批历史院落活化利用典范,如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宝成府等。
同时,喜洲还开发了一批精品民宿客栈和生态农产品牌,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体验。
总之,大理喜洲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房屋整体布局、建筑材料和墙体结构等方面。
首先,大理白族民居的整体布局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形式,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中庭。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还能够提供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石材。
木材被用于构造房屋的主体结构,包括柱子、梁和屋顶等部位。
木材的使用使得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石材则用于墙体的建造,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固的支撑和保护,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等危险。
在墙体结构方面,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采用了石砌墙和夯土墙的结合方式。
石砌墙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底部,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夯土墙则用于建筑物的上部,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房屋更加舒适。
此外,墙体还采用了斗拱、檐口和木雕等装饰元素,增加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构造主要包括屋顶结构、柱子和梁等部位。
首先,大理白族民居的屋顶通常采用抬檐式结构,即檐口逐级抬升,并用彩绘木雕进行装饰。
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层次感,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排水性能,防止雨水积聚。
其次,柱子和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重要构造部分。
柱子通常采用圆柱形状,由一段一段的木材组成,通过榫卯连接而成。
柱子的底部通常使用石料进行加固,以增加其稳定性。
梁则位于柱子之上,用于支撑屋顶的重量。
它通常由榫卯连接而成,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方式独具特色,体现了白族文化和建筑技术的独特魅力。
它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采用四合院的整体布局,通过石砌墙和夯土墙的结合方式构筑墙体,以及采用抬檐式屋顶和榫卯连接的柱子和梁等。
这些特点使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不仅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具有优势,还在美观性和艺术性上独树一帜。
白族民居赏析

白族民居赏析白族民居主要是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区内的白族人民所特有的民居建筑。
长期以来,因地域、文化等的差异,白族民居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方式,并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毫不夸张地说,白族民居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一支奇葩。
白族民居,主要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房屋整体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
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
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
山墙屋角常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堪称巧夺天工。
而在大理喜州、海东等地的民居建筑中,还将泥塑融入其中,其造型多为龙凤、古瓶、花卉。
一座普通的民居,便将建筑、书法绘画、木雕和泥塑等艺术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
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
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
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白族民居的墙壁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般都遵循“粉墙画壁”的装饰特色。
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
在墙壁的边沿处都绘有几何图形布置的“花空”做花鸟、山水,或者是将古今名人的名言绝句书于其上,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斗拱飞檐的屋檐下或者室内的墙壁上,都有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白族民居的主要建材是随处可见的石头,就地取材,可谓是既环保又低碳。
大理有“石头砌墙墙不倒”的说法,很好地印证了用石头做建筑材料的好处。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喜洲是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是白族聚居区。
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介绍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特征。
首先,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特征是宽敞明亮、通风透气。
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建筑面积较大,分布有多个房间和阳台。
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是木材,带有重重的横梁和斗拱支撑,使建筑更加牢固稳定。
房屋的底层一般用石块垒砌,上层采用木材搭建的架子。
其次,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材料特征是以木材为主,辅以石材和砖瓦。
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支撑都采用高质量的木材,如柚木、楠木等。
木材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保温效果,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同时,部分建筑也会使用石材和砖瓦进行垒砌和装饰,增加建筑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再次,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装饰特征是精美细致、富有民族特色。
建筑外墙常采用白色,使得建筑更加朴素清雅。
建筑的屋檐、窗户和门窗等部位常常都会装饰精美的彩画、木雕和石雕等工艺品,展示白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文化传统。
屋檐上的彩画常常描绘着白族的传统图案和神话传说,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此外,喜洲白族民居建筑还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设计,如庭院、风雨廊和吊脚楼等。
庭院是白族民居建筑中常见的景观,一般位于建筑的中心,起到通风、采光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风雨廊是建筑外侧设置的廊道,用于遮挡阳光和雨水,使建筑更加舒适。
吊脚楼是建筑的特色之一,一般是木质结构建筑,上层悬挑于下层,给人一种悬空飘浮的感觉,同时也能避免洪水和野兽的侵入。
综上所述,喜洲白族民居建筑具有宽敞明亮、通风透气的结构特征,以木材为主,辅以石材和砖瓦的材料特征,以精美细致、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特征,展示了白族人民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当地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大理喜洲村白族民居研究

结论
结论
大理喜洲村白族民居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建筑样式,既体现了白 族人民的传统技艺,也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底蕴。其精美的装饰工艺、合理的功 能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特点,使得白族民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 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需求增加,白族民居将得 到更多的和研究,其未来发展和保护利用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位于白族聚居的地区,白族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文 化,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在教育过 程中如何传承白族文化,以及传承白族文化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针对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教育传承白族文化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集中 在文化传承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研究方法以个案研究和问 卷调查为主,研究结果揭示了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在教育传承白族文化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育方 法单一等。
1、与附近其他民族建筑的比较
与附近其他民族的建筑相比,白族民居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与苗族、 侗族等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比,白族民居采用了更为灵活的建筑空间布局,注重 功能划分和实用性。另外,白族民居在装饰工艺方面也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如 木雕、石雕等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性。
2、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3、生态环境与防火特点
3、生态环境与防火特点
大理喜洲村地处洱海之滨,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因此,白族民居 周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在防火方面,白族民居采用了“以水克火”的理念, 多数民居靠近水源,以便于灭火。同时,建筑材料也多采用不易燃的土坯和青瓦, 有效降低了火灾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白墙、青瓦、绘画、诗词
白族民居-照壁
照壁又称“风水壁”,是白族民居中最显著的特色,白族照壁不仅建在家中,凡 是有空地,或是需要衬托景致、表达一定文化意义的地方,都可以建照壁。这些 照壁,有的颂扬功名,有的祈求幸福,有的驱邪避灾,也有的是赞美家乡风光。 村子 、寺庙、书院等一般也都有照壁 。照壁壁面用白灰粉刷,壁顶多覆盖灰瓦、 青瓦,偶尔也用琉璃瓦。瓦檐飞翘,极具动感。在雪白的照壁上,或绘壁画,或 题诗词,或镶精美的大理石屏。照壁脚底砌有花坛,种植茶花、缅桂等花木,花 坛底下放置盆景。照壁上的题字题诗,最能体现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统白族民居
代表:严家大院 严宅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滇西著名商号“永昌祥”老板严氏的宅院,位于喜洲古镇 中心,是“一进四院”格局,又称“六合同春”。前边两院为“三坊一照壁”式 样,后两院中,前院为“四合五天井”,后院为“小四合院”。严宅共有大小房 屋110多间,走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宫殿。严宅的建筑为青石铺地,全砖 木结构,画栋雕梁,是典型的传统白族民居。
建筑结构
关键词: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石头、筒板瓦、双层重檐屋顶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 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有的地方 (如大理海东)土质较硬,夯成的土墙十分坚固。而大理海西一带,富产青石, 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区取材,广泛采用青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大理有三宝, 石头砌墙不会倒"的俗语即指此。石头不仅用来打基础、砌墙壁,也可用作门窗头 的横梁,美观坚固。用石头作建筑材料,在大理由来已久。据记载,南诏的民居 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 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 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 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 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 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 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 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 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 家庭有时也住人。
白族民居装饰艺术
3、白族泥塑塑型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壁两边多塑鱼,以示稳固。其中,严 家民居泥塑最具特色。如大门两侧的香柱插座是白族传统泥塑图腾狮子,照壁中 央镶有大理石山水画,周围塑有传统民间传说“渔樵耕读”,展示白族人民的勤 劳和勇敢,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原型。照壁两侧塑有“红梅报 春”、“松鹤延年”两幅大型泥塑图案,充分显示出白族民间的高超的雕塑艺术。 4、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 子门木雕最为显眼。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 杉等名贵木材,一般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 为透雕或圆雕。其中又以剑川木雕最为有名。
现代白族民居
现代白族民居将 玻璃等材料融入 传统白色粉墙、 黛色的瓦、飞檐 翘角当中
参考案例:大理感通别墅 大理感通别墅位于大理古城与下关新城之 间的七里桥感通寺旅游专线,背靠苍山, 面向洱海。总占地约500亩,东西长约 1200米,南北宽约300米。大理感通别墅 为苍山坡地别墅,坡度约12度,沿感通寺旅游 专线平行莫残溪两侧顺势而建。 规划建造368栋(套)别墅,包括单体别墅 及联排别墅。占地面积:3335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65757平方米,容 积 率 0.27 , 绿 化 率 72%,建筑类别:板楼 、低层
院落布局
关键词:三坊一照壁 1、大理白族的民居的建筑形式大都为两层楼结构的“一正两耳”、“两
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 角楼”等类型的三合院、四合院和重院,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 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
2、"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
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
3、"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
复杂。所谓"四合五天井",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成的院落,两幢楼房的交 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共有五个天 井,故名。"六合同春"则是两个院落前后相连,每幢楼房之间,以及楼上 楼下,都有走廊全部连通,因此又有"走马转角楼"之名。由于这两种民居 结构庞大,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家庭无力建造,因此这两种民居 建筑主要只分布于白族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下关和喜洲两地。
白族民居-大门
关键词:飞檐串角、斗拱重叠
门楼是院落的大门,它综合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 青砖等多种装饰材料和手段,是一座飞檐串角、斗拱重叠的综合性艺术建筑。它 的枋、檀、椽、梁纵横交错,结构精巧,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图案明快优美。整 个门楼富丽堂皇,古朴和谐,均衡对称,美观大方,富有立体感。
建筑朝向
关键词:东西朝向 1、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在与 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 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 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 2、“正房要靠山,才能坐得起人家”的思想至今影响着一辈人。大 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依山傍水, 必然坐西向东。主房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照南北轴线深 入
白族民居装饰艺术
关键词:绘画、木雕、泥塑、 "粉墙画壁"
1、白族的民居建筑,之所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不仅体现在民居的建筑结构本 身,还体现在与民居相关的各种装饰、绘画、雕刻、诗文等方面。白族的民居建 筑,十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整个民居都精心进行艺术装饰。白族一切建筑,包 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 披、吊柱等部分。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 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 “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 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2、“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 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 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村镇特点
关键词:广场、戏台、本主庙、风水照壁、风水树、水井 白族村镇内一般都有广场、戏台、本主庙等。民房相互毗连,沿街 巷修建。如果村中有多个姓氏,同姓的人家一般都分布在同一街巷。 村镇入口处建有风水照壁,并种有一至两棵枝叶繁茂的大青树作为 风水树。村内有若干口水井,有的人家则在自家庭院中凿有水井。 在大理,苍山十八溪水注入洱海,沿途所经村寨多将支流引入作为 生活用水。青瓦白墙的白族村寨如珍珠般分布在苍山洱海之间,有 如人间仙境,又如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