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级物理化学上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汇总本文档将对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复和梳理知识点。

一、物理基础知识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颜色、硬度、延展性、熔点、沸点等。

4. 物理量和单位: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物理量及其单位。

二、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对象、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计量:力的单位牛顿(N)。

4. 运动和静止:平衡力、合力、摩擦力的作用。

三、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方向。

3. 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的加速度、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四、物体的能量和能量转化1. 能量的概念:能量的种类和转化。

2. 功和机械能:功的概念和计算、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

3. 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定律。

五、声音和光学1. 声音的特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2. 光的概念: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

3. 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4. 光的颜色和谱分析:光的颜色、光的谱分析。

六、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电荷的性质和单位、电流的概念和计量。

2. 电路和电压: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图示表示、电压的概念和计量。

3.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的概念和计量、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汇总,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⑴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I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11.体温计:35℃~42℃、0.1 ℃;III.寒暑表:-35℃~50℃、1℃.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⑴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⑵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图11.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图2中的示数为二9℃。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 ;B :小刚:36.9℃ ;C :小明:38.2℃ ;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一、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类型。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化合而成,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

2.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

3.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能力。

例如,金属在空气中能氧化,果实在空气中能腐烂等。

二、能量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定义能量指物体或系统由于其状态或位置而具有的能力。

2. 能量的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辐射能等。

3.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化,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等。

三、机械运动1. 运动的物理量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力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压力与浮力1. 压力的定义压力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

2. 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3. 浮力的产生与性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就是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4. 浮力与物体的浸没条件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浮起来的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五、声音与光线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包括声波的频率、振幅、波长等。

3. 光线的传播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一部分光被折射。

六、电学知识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2. 电压的概念电压是电路中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3. 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xxx、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xxx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xxx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xxx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2篇xxx、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

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xxx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物化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化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化上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理化学的范围和任务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其任务是探讨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揭示物质变化的机理。

2.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物理量、物态、物质的结构等。

其中,物质是构成世界一切事物的基本成分,具有质量和体积;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质的特性或者物理过程的量;物态是物质的存在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等;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内部组织和排列的方式。

3. 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等。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的规律以及物质变化过程的规律;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变化速率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统计力学是研究大量微粒系统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热力学系统、状态参量和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系统是指能够发生能量交换的物理系统;状态参量是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参量,包括内能、焓、熵等;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2. 热力学状态函数热力学状态函数是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包括内能、焓、熵等。

这些状态函数在对恒定温度和压力下的过程中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与压力、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来描述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

4.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即系统的内能增加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所做的功之和。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系统熵的增加原理,即在热平衡状态下,熵增不可能减少,熵在不可逆过程中总是增加。

6.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描述了熵的极限原理,即在零温度下,系统的熵为零。

7.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热机中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等。

三、溶液1.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复习资料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复习资料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复习资料初二物理上册全册复习资料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概念,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初二物理上册的全册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理量,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特性的量。

常见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而单位则是用来衡量物理量的大小的标准,例如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2. 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例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力的平衡等。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是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了解了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概念。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方法,例如功的定义、功率和机械效率等。

4. 声音和光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是一种能够被人耳感知的波动现象。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等基本知识。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5. 电学和电磁学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流等现象的学科,电磁学是研究电磁波和电磁感应等现象的学科。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概念,了解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电磁感应的概念和电磁波的特性等知识。

6. 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物质的结构和变化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和物质的分子结构等基本知识。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物质的热性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等概念。

7. 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资料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资料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资料
本文档旨在为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进行总复,提供部编新人教版教材的相关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对各章节的概要和要点的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强
- 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自由体图的绘制和力的合成分解问题
-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浮力与物体浸没和浮出的关系
第二章:机械运动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匀速和匀加速运动的特征和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
-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因素
-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
第四章:光的传播
- 光的反射、折射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 光的成像和光的传播方式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 光的色散和彩色现象的解释
第五章:电路基本知识
-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杨氏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以上是该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总复习资料,重点包括力和压强、机械运动、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以及电路基本知识。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级物理化学上册复习资料2、本试卷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3、请把所有的答案做在答题卷上的相应位置,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温州市区在各主要的进城公路边的指示牌上出现的标志是()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A 、Al B、 N2 C、 Cl D 、H3、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A 、115B 、49 C、 66 D 、1644、元素中文名称大多数都是使用形声造字法构成的,根据元素的中文名称可判断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A、金、铁、铝、锕B、氦、铹、镧、碘C、溴、氟、砷、氮D、锕、氯、砹、氡5、化学式中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意义,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B、H2SO4中的化学式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元素D、Cu2+中的“2+”表示铜原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6、潜水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活动。

为了保持正常的呼吸,潜水员必须随身携带下列哪种气体()A、氮气B、氢气C、氧气D、二氧化碳7、小强在做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后,记录了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火星四射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8、下列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C、水通用生成氢气和氧气D、蓝色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6 -9、我国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将宇航员送上太空,在宇宙飞船内,通常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 2===Li 2CO 3+X 。

则X 的化学式为 ( ) A 、H 2 B 、H 2O C 、O 2 D.22O H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原因是什么呢 ( )A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 、绿色植物在烛光下制造有机物C 、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D 、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释放出氧气11、氯气(Cl 2)和氧气(O 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 4)反应。

已知O 2和CH 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 2和H 2O ,由此推断Cl 2和CH 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A 、CCl 4和HClB 、CCl 4和H 2C 、CH 2C12和H 2D 、C 和HCl12、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所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他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A 、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B 、促进植物的呼吸C 、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功效D 、加快蒸腾作用13、为了使室内的空气更加的清新,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下列方法是不科学的是 ( )A 、开窗B 、在阳台上种花C 、在屋内多放点花D 、装上空气清新装置14、深呼吸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的情绪,在吸气的过程中以下正确的是 ( )A 、胸廓扩大一肺扩张一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B 、胸廓扩大—肺扩张一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C 、胸廓扩大一肺缩小一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D 、胸廓扩大一肺缩小一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15.如果用符号“●”表示氧原子,用符号“○”表示氢原子,则下列模型表示单质的是( )1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生物呼吸→植物体→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燃烧→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植物呼吸→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动物食用→体内氧化→二氧化碳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6 -24小时黑暗处理碘液变蓝不变蓝17.2004年国际粮农组织将中国独有的山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

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15.2克柠檬醛,使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14.4克水,则柠檬醛中( ) A .只含碳、氢元素 B .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C .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 18.如图是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二氧化碳 B .叶绿体 C .光D .水19.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现在有两个传闻:①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而死。

②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油。

有科学依据的是:( )A 、①②B 、①C 、②D 、无20、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1)周六到了,八(8)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郊游,同学们来到一片树林边,呼吸着树林里清新的空气(这是因为树木等植物利用空气中的_______和从土壤中获得的___________在阳光下进行__________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供给生物进行_______。

),同学们都驻足不前了。

(2)、穿过树林,那里有一片空地,大家将带来的家伙一古脑儿地摆在那儿,有的同学去捡石块搭灶台用,有的同学忙着找水。

忙了半天,灶火终于点起来了,可就是火势小了点。

大家围坐在一块,都在商讨着怎么使火烧得更旺。

小亮说,用扇子扇可以使它烧得更旺;小宇说,用扇子会使火熄灭,老师却说,他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你能说明其中的缘由吗?_______________。

(3)、一番折腾,火终于烧旺起来,锅里的水也不时地冒出一个个的气泡,老师又借题发挥了:水是由________构成,也可以说是由_________组成,水变成水蒸气是_________变化,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只是分子间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4)、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不忘将食物下锅,手忙脚乱地总算将这一顿给弄出来了。

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的。

收拾残局时,火还没有灭,于是有同学去用水将火给浇灭。

请指出灭火的两种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列物质:①海水②汞③石油④硫磺⑤矿泉水⑥液氧⑦冰水⑧氯酸钾⑨二氧化碳⑩氧化汞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6 -第5题23.葡萄糖(C 6H 12O 6)、蔗糖(C 12H 22O 11)等糖类化合物是人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已知某种核糖的分子量为150,其中含碳40%,含氢6.7%,其余是氧。

则该核糖的分子式是 。

24、如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其中处于吸气 状态的图是 。

25用一只大的玻璃缸,装上水,在缸里放几株水生植物,并用沙子固定,用漏斗把植物罩住。

在一支试管里注满水,把试管慢慢倒过来罩在漏斗上,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试管。

给予人工光照,在不断改变灯与植物的距离下进行测定。

记录植物放出的气泡数目,结果如下:在灯光的照射下,植物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26.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酸性物质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碱性物质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张健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请回答:张健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说明你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是或否)。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研究表明:“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

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28、今天小杰的妈妈从菜场里买来一些蛋,其中有一个打破时闻到了一股难以忍受的臭味。

小雨想知道这是什么气体,于是他开始查找资料,找到了以下的一些信息: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H 2S )气体,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SO 2和水,把H 2S 通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H 2S +H 2SO 4(浓)=SO 2+X +2H 2O ,根据以上信息,请完成以下问题(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2S与H2SO4(浓)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尾气中含有H2S,用浓H2SO4来吸收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在研究了臭鸡蛋中气体成分之后,小杰的兴致依然不减,于是他对爸爸喝的啤酒中的气体发生了兴趣,利用从老师那里要来的石蕊试纸和从建筑工地上得到的澄清石灰水就开始了探究:研究课题: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3~4瓶从刚出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氧气。

(2)将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发现试纸变红色,则说明该气体中含有能与水反应且生成的溶液显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的气体。

(3)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