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sock套接字类型简述

合集下载

winsock使用手册

winsock使用手册

winsock使用手册WinSock(Windows Socket)是一种在Windows系统上开发网络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

通过使用WinSock API,开发人员可以创建与互联网协议(IP)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

以下是使用WinSock API的基本步骤:1. 初始化WinSock:在使用WinSock之前,必须初始化WinSock库。

这可以通过调用WSAStartup函数来完成,该函数会加载WinSock库并将其与应用程序关联起来。

2. 创建套接字:要使用WinSock进行通信,必须创建一个套接字。

这可以通过调用socket函数来完成。

该函数接受三个参数:套接字类型(如TCP 或UDP)、套接字协议(如IP协议)以及套接字地址家族(如IPv4或IPv6)。

3. 绑定套接字:创建套接字后,必须将其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上。

这可以通过调用bind函数来完成。

bind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指向sockaddr结构的指针,该结构包含本地地址和端口信息;以及一个指向套接字描述符的指针。

4. 监听连接:对于TCP套接字,必须调用listen函数来开始监听传入的连接请求。

listen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指向套接字描述符的指针和一个指定最大连接数的整数。

5. 接受连接:当一个连接请求到达时,必须调用accept函数来接受该请求并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描述符。

accept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指向套接字描述符的指针和一个指向sockaddr结构的指针,该结构用于存储远程地址信息。

6. 发送和接收数据:一旦建立了连接,就可以使用send和recv函数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send函数接受三个参数:一个指向套接字描述符的指针、一个指向要发送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以及一个指定要发送的数据量的整数。

recv函数也接受类似的参数,用于接收数据。

7. 关闭套接字:完成数据传输后,必须调用close或closesocket函数来关闭套接字并释放资源。

必读Winsock I/O方法之Winsock套接字模式

必读Winsock I/O方法之Winsock套接字模式

■—隧 篙 2. 篷一8 08 0 m 0
维普资讯

> 编 >k>k e ● 日 ■雹皿■ 栏 霎 estc E■■ ■ ■ ■ 目 o o Atc ■ ■ ■ ■ ■ 辑AM c h ■ ■ j ■ ■ ■ st ea . M @kon c r . m
本期 光 盘 杂 志 相 关栏 目 也 可 以到 黑 防 官 方 网 ;
站 下载 )
蕊骜 婺之 毒 荔 1蜀 鬈乏 鲑 § _ 嚣 _
//将象舞韵曩詹一俄设置点饽皋标感 f n mb ts>0 i u ye ( ) { ifI ee e : " u ;/打印捶收舅的象鼍 p n ( ci d ‰ , O I r ¨ R v b } }
由于sce函数 创建 的套接字 默认 模式 为阻 okt 塞 , J se程序 中的套 接宇sc f与nw—d 因JMatr :  ̄ , o kd e f

求 的 完 成 , 上返 回 。 马
1) 序 主 要 源 代 码 程
在M se程序 中 。 a tr 使用iclo k t o t c e函数将套 s
接 字 的 模 式 改 为非 阻 塞 。
把该程序另保 存为s v 2, e 如果首 先运行 I a
Ma tr se程序 , 再运 行 Sa e 程 序 ,l se会 在 Iv 2  ̄ ,Ma tr J
bn ( c d ( rc sc a d ids l , s u t ok d r咄受 y a d , i o od t m _d r s e f z
(t c ok d r) / lt@ t s u tsca d )/ r ; i l
whl I i () e
。 {se ( c f,i) ltns kd 0 i o //I 鲫,苴听嬉 …

华北电力大学 网络编程 2--Windows套接字.

华北电力大学 网络编程 2--Windows套接字.
最早的套接字规范是由Berkeley大学开发的,这 个规范是针对UNIX操作系统下的TCP/IP协议实 现的,为UNIX操作系统下不同计算机之间使用 TCP/I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编程提供了一套API。
Windows套接字规范
Microsoft以Berkeley Socket规范为范例定义了一 套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接口,它不仅包含了人 们很熟悉的Berkeley Socket风格的库函数,也包 含了一组针对Windows的扩展库函数,以使程序 员能充分利用Windows消息驱动机制进行编程。
在Windows 3.0之后,Socket渐渐地被引入到 Windows系统中,它不仅包含了人们所熟悉的 Berkeley Socket风格的库函数,也包含了一组 针对Windows的扩展库函数,以使程序员能充 分地利用Windows消息驱动机制进行编程。
套接字是通信的基础,是支持网络协议数据通 信的基本接口。
WORD
wVersion; 存储当前使用的版本信息
WORD
wHignVersion; Winsock库的最高版本
Char
szDescrition[WSADESCRIPTION_LEN+1];
Char
szSystemStatus[WSASYS_STATUS_LEN+1];
Unsigned short iMaxSockets; 可同时打开的套接字数目
在源码和二进制代码方面都作了向后兼容,实现了 Winsock应用程序和任何版本的Winsock实现之间最 大的互操作性,同时也减少了Winsock应用程序使 用者、网络协议栈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许多烦恼。
Winsock编程一般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实现,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Windows套接字

Windows套接字
通信性质分类,这种性质 对于用户是可见的。应用程序一般仅在同 一类的套接字间进行通信。不过只要底层 的通信协议允许,不同类型的套接字间也 照样可以通信。套接字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流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
有关套接字
一种是"Stream Sockets"(流格式),另外 一种是"Datagram Sockets"(数据包格式)。我 们以后谈到它们的时候也会用到 "SOCK_STREAM" 和 "SOCK_DGRAM"。数据报 套接字有时也叫“无连接套接字”(如果你确实要 连接的时候可以用connect()。) 流式套接字是可 靠的双向通讯的数据流。如果你向套接字按顺序 输出“1,2”,那么它们将按顺序“1,2”到达另 一边。它们是无错误的传递的,有自己的错误控 制。
绑定套接字──bind()
当一个套接字用socket()创建后,存在一个 名字空间(地址族),但它没有被命名。bind() 将套接字地址(包括本地主机地址和本地 端口地址)与所创建的套接字号联系起来, 即将名字赋予套接字,以指定本地半相关。 其调用格式如下:
int bind(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 int namelen);
socket()函数 bind()函数 connect()函数 listen()函数 accept()函数 send()和recv()函数 sendto()和recvfrom()函数 close()和shutdown()函数
创建套接字──socket()
应用程序在使用套接字前,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套接字,系统调用 socket()向应用程序提供创建套接字的手段,其调用格式如下: SOCKET socket(int af, int type, int protocol); 该调用要接收三个参数:af、type、protocol。参数af指定通信发生的 区域,UNIX系统支持的地址族有:AF_UNIX、AF_INET、AF_NS等, DOS、WINDOWS中仅支持AF_INET,它是网际网区域。因此,地 址族与协议族相同。参数type 描述要建立的套接字的类型。参数 protocol说明该套接字使用的特定协议,如果调用者不希望特别指定 使用的协议,则置为0,使用默认的连接模式。根据这三个参数建立 一个套接字,并将相应的资源分配给它,同时返回一个整型套接字号。 因此,socket()系统调用实际上指定了相关五元组中的“协议”这一 元。

Windows套接字编程:基于TCP和UDP协议

Windows套接字编程:基于TCP和UDP协议

Windows套接字编程:基于TCP和UDP协议使⽤T C P / I P协议的应⽤程序通常采⽤两种应⽤编程接⼝(A P I):s o c k e t和T L I(运输层接)。

前者有时称作“ Berkeley socket ”,表明它是从伯克利版发展⽽来的。

后者起初是由AT & T开发的,有时称作X T I(X / O p e n运输层接⼝),以承认X / O p e n这个⾃⼰定义标准的国际计算机⽣产商所做的⼯作。

X T I实际上是T L I的⼀个超集。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实现了windows版本的socketAPI,⼜称winsock。

⼤家都知道不管是TCP/IP还是OSI的ISO协议都是分层模式的,⽤层的概念屏蔽的下层的细节,只要完成⾃层的功能即可,因⽽程序员在做⽹络编程时并不需要去关⼼⽹络底层的具体实现,只需要关⼼软件的功能即可,极⼤的简化了程序的编写。

因⽽我们在学习⽹络socket 编程时并不⼀定要很多的⽹络⽅⾯的知识,甚⾄是TCP/IP协议的知识也不需要太多。

因⽽在着我就不介绍那⽅⾯的知识了,如果要了解⽹上也四处都有那些被别⼈应⽤了N遍的经典的介绍。

在这只介绍基于TCP和UDP的简单的编程实现。

现今的⽹络程序⼀般都是基于C/S模型,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这种结构将主要运算操作放在中⼼计算机上。

同集中式⼤型计算系统⽐较,"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提供了良好的实⽤性、灵活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

"客户-服务器"以数据库服务器取代集中式⽂件共享进⽽实现了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松耦合。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是典型的Web信息系统模式。

"客户-服务器"⼀词在20世纪80年代⾸先被提出,起初,主要指个⼈计算机和Web的连接,在互联⽹中,主要指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Web的信息交互传递模式;"客户"是指信息服务的索取⽅,"服务器"指服务的提供⽅,根据软件的不同设置,⼀台计算机可以是客户也可以是服务器。

套接字所用的类型

套接字所用的类型

题目:套接字所用的类型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网络编程中使用的套接字类型,重点介绍了流套接字(SOCK_STREAM)、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和原始套接字(SOCK_RAW)三种类型。

文章解释了每种类型的套接字如何工作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优缺点。

一、引言套接字(Socket)是计算机网络编程中的重要概念,它们被用来实现网络通信的不同层和模型中的数据交互和收发。

套接字类型决定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不同的套接字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编程中常见的套接字类型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二、流套接字(SOCK_STREAM)流套接字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套接字类型,通常用于TCP协议。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双向的、基于字节流的通信方式。

流套接字确保数据的按序交付和错误控制。

因此,它是实现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SMTP等)的理想选择。

优点:1. 可靠的数据传输:通过确认机制、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和流量控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2. 按序交付:确保数据包的顺序与发送时的顺序一致。

3. 错误控制:检测并处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缺点:1. 较高的开销:为确保可靠传输,TCP协议需要维护连接状态,这可能导致较高的开销。

2. 可能产生拥塞:在网络拥堵的情况下,流套接字的性能可能受到影响。

三、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字是一种无连接的套接字类型,通常用于UDP协议。

它提供了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通信方式,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或能容忍数据丢失的应用场景。

数据报套接字以独立的数据包形式发送数据,不保证数据的按序交付或可靠性。

优点:1. 低开销:UDP协议开销小,适合于传输较少数据的场景。

2. 实时性:无需建立连接,传输延迟低,适合于实时应用场景如语音通话或视频流。

3. 灵活性:允许发送不同大小的数据包,且数据包独立传输。

缺点:1. 不可靠的数据传输:不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可能会丢失或重复接收数据包。

WinsockAPI

WinsockAPI

学习Winsock API编程Windpows Sockets 是广泛应用的、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编程接口,主要由winsock.h头文件和动态链接库winsock.dll组成。

一、套接字套接字(Sockes)是通信的基础,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

可以将套接字看作是不同主机之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

根据通信网络的特性,套接字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流套接字流套接字提供没有边界的数据流(即字节流),能够确保数据流以正确的顺序无重复地被送达,使用于处理大量数据。

流套接字是面向连接的。

2、数据报套接字数据报套接字支持双向数据流,此数据流不能保证按顺序和不重复送达,也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数据报套接字是无连接的。

Winsock对有可能阻塞的函数提供了两种处理方式:阻塞方式和非阻塞方式。

在阻塞方式下,收发数据的函数在被调用后一直等到传送完毕或出错才能返回,期间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在非阻塞方式下,函数被调用后立即返回,当网络传送完后,由Winsock给应用程序发送一个消息,通知操作完成。

在编程时,应尽量使用非阻塞模式。

二、Winsock的启动和终止由于Winsock服务是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实现的,所以在使用前必须调用WSAStartup函数对其进行初始化,协商Winsock的版本支持,并分配必要的资源。

WSAStartup函数声明如下:int WSAStartup(WORD wVersionRequested,LPWSADATA IpWSAData);参数说明:◇wVersionRequested:指定加载的Winsock版本,通常高位字节指定Winsock 的副版本,低位字节指定Winsock的主版本,然后用MAKEWORD(X,Y)宏获取该值。

◇IpWSAData:WSADATA数据结构指针,其中WSADATA结构的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WSAData{WORD wVersion; //期望使用的Winsock版本WORD wHighVersion; //返回现有Winsock最高版本char szDescription[WSADESCRIPTION_LEN+1];//套接字实现描述、char szSystemStatus[WSASYS_STATUS_LEN+1];//状态或配置信息unsigned short iMaxSockets; //最大套接字数unsigned short iMaxUdpDg; //最大数据报长度char FAR * IpVendorInfo; //保留}WSADATA,FAR *LPWSADATA;在应用程序关闭套接字连接后,还需要调用WSACleanup 函数终止对Winsock 库的使用,并释放资源,函数声明如下:int WSACleanup(void);三、 Winsock 编程模型不论是流套接字还是数据报套接字编程,一般都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其运行原理基本类似。

第3章 Winsock基础

第3章 Winsock基础

第3章 WinSock基础 int WSAStartup (WORD wVersionRequested, LPWSADATA lpWSAData);
此函数初始化Windows Sockets DLL,必须是应用程序或 DLL第一个调用的Windows Sockets函数允许.应用程序或 DLL指定Windows Sockets API要求的版本,以获取指定的 Windows Sockets实现的细节.应用程序或DLL只有在一次成 功的WSAStartup()执行后才能发布后续的WinSock函数.
第3章 WinSock基础 3.2.2 错误检查和控制
错误检查和控制对于WinSock应用程序是至关重要的.事 实上,对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来说,返回错误是很常见 的,但多数情况下,通信仍可在套接字上进行.尽管返回的值 并非一成不变,但不成功的WinSock调用返回的最常见的值是 SOCKET_ERROR.SOCKET_ERROR是值为-1的常量.如果返回了 错误,可用WSAGetLastError函数来获得一段代码,这段代码 明确地表明了产生错误的原因.WSAGetLastError函数如下: int WSAAPI WSAGetLastError WSAGetLastError(void); 该函数的返回值指示当前线程最近执行的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产生的错误.
第3章 WinSock基础 WinSock对Socket的扩充 3.1.5 WinSock对Socket的扩充 Windows Sockets API 是 windows 的 网 络 程 序 接 口 , 从 Berkeley Sockets扩展而来的,并在继承Berkeley Sockets的 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扩充.这些扩充主要是提供了一些异步函数, 并增加了符合Windows消息驱动特性的网络事件异步选择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