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品德教育

合集下载

幼儿园品德教育典型案例

幼儿园品德教育典型案例

幼儿园品德教育典型案例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品德教育更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里介绍一个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典型案例。

案例中的幼儿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品德教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游戏中的教育、教师的引导和孩子的自我反思等。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1. 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在这个幼儿园中,老师注重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品德培养。

比如,对待食物,老师不仅要教孩子们怎样吃,还要教会孩子们如何感恩。

老师告诉孩子们,“这是阿姨做的,要谢谢阿姨”。

在午餐时,每位孩子都要一个一个地说谢谢,向阿姨表示感谢。

这样,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渐养成了感恩之心,懂得了感恩家长和老师的爱。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还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老师鼓励孩子们学会自己穿上鞋子,整理自己的书包,收拾自己的玩具等,使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2. 游戏中的品德教育游戏也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一种形式。

这个幼儿园中,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心理和能力等特点,为孩子们设计了各种适合的游戏,以便更好地进行品德教育。

在游戏中,老师特别注重传授团队合作精神。

比如,在玩游戏时,老师会分为两个小组竞争,从中引导孩子懂得合作、互助、分享等价值观念。

孩子们互相搀扶协作、鼓励互相取得胜利,同时也懂得了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团队合作,真正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老师在游戏中还会不定期地开展主题活动,比如集体扫街、义卖等等,从而增加孩子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公益意识。

3. 教师的引导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另一重要形式是老师的引导。

在这个幼儿园,老师经常以自己的行动进行示范,塑造孩子们良好的品德。

比如,老师穿上围裙做饭、打扫卫生等,老师常常总结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育,比如怎样待人接物,如何尊重老师和长辈等等。

在品德教育中,老师还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当某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爸爸妈妈离婚或者其他事情而情绪低落、烦躁的时候,老师会利用暖心对话、温馨话语或是温暖拥抱等方式进行安慰,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学习生活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学习生活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学习生活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伊尔夫和彼得罗夫说过:“不要只号召讲卫生,而要去打扫。

“这些话里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人才的好坏与多少,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育。

且不说文化教育的重情,仅就德育教育一向来说,学校的功劳就至关重要。

当然,学校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修养是教育大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的准确定位。

《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可见,加强对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将教育青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对一直极端个人主义、巩固血缘亲情和家庭伦理、协调人际关系、遏制物欲膨胀、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道德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老师就应该注重以上所提到的道德的作用,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乎其对未来的理性认识,也关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使他们对祖国的未来进行反哺报答,提升学生的民族感情。

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那么,学校应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呢?对此问题想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是提高道德修养的基础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为学”的目的是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

而这种做人就是指对自身人品、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

可见,古人对道德的认识已非常深刻了。

因此,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浮华社会氛围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清净自身,贡献社会,知恩图报,是对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

诸多事实证明,德育确实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负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审美、心理、交往、活动,生活以及个性发展等多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任务。

因此,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的根。

浅谈德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优秀篇)

浅谈德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优秀篇)

浅谈德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浅谈德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观察和引导、教育,使幼儿逐渐积累良好的德育经验,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我园注重在环境中熏陶幼儿,生活中培养幼儿,即环境生活皆育人。

一、创设德育教育环境1、注重整体环境的创设在我园,教学楼外面的墙上有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攀爬墙,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到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张贴着孩子们和老师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利津黄河大桥、凤凰广场、我们都是好朋友、放学路上、神州六号遨游太空、垃圾不乱丢等,二楼是以民族文化为主的环境创设,主要有悬挂在窗棂上的中国结,摆放在窗台上的虎头鞋、虎头枕、文房四宝、惠山泥人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饰品,以及墙面上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彩图喷绘: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年的传说等,通过这些,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深刻地认识,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幼儿园的户外院墙上绘制了经典故事长廊,其中孔融让梨、三只小猪孟母三迁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孩子们都能津津道来,经典电影进课堂活动开展得更是有声有色,《小兵张嘎》、《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脍炙人口的电影,让孩子们受益匪浅,相信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诚实、勇敢的良好的品质,所以说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着我们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2、注重活动室环境创设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在每个活动室的主题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如:弟弟摔倒我扶起、好朋友互相帮助、我是文明好娃娃等;就连我们的盥洗室墙壁上也到处是:请节约用水、不推也不挤等图文并茂的彩图。

如何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是教师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塑造人格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和成才的必要途径。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就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化教育生活是孩子学习、体验和认知世界的第一大场。

教育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生活中,教会孩子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帮助、尊重他人,在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组织中团结协作、守纪律、尊重规则,在学习中诚实守信、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育中,要注意把微小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孩子们不注意自己的衣服和身体卫生,可以从自己的衣着进行教育和引导,以此让孩子们意识到个人形象和卫生对自己所带来的意义,培养他们注重细节、有素养、有格调的思想和行为。

二、例行公事教育学习和生活有许多例行公事,比如说早操、升旗仪式、集体活动、文艺演出等。

这些活动虽然看似普普通通,但温馨而又充满温情。

这样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道德风尚,从而提升他们的体育、卫生、礼仪、社交等方面素质和能力,一步一步成长和进步。

三、家庭教育教育不仅仅限于学校,家庭同样是重要的学习场所。

让孩子们在家中体验到和谐的家庭氛围,感受家庭的欢乐和温暖,交流和沟通的场所,是非常有意义的。

让孩子们在家中学到怎么做一个品德高尚、知识丰富、有纪律、有爱心、有担当的孩子和青少年,更好地影响和帮助其他家庭。

教育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是说一次性的,它需要教师和家长长期的精心引导和培养。

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交往方法。

其次,教师应该定期开展班会、教育活动、主题演讲等各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强调和阐述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道德规范。

再次,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发生的问题和违规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的品德教育从小事做起

孩子的品德教育从小事做起

孩子的品德教育从小事做起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孩子的品德教育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使孩子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人。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孩子的品德教育从小事做起。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中,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观念,通过言传和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首先,家长可以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吃饭的礼仪规范。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懂得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不发出嘈杂声音;要进餐时坐姿端正,不嘴馋抢夺食物;吃完饭要主动收拾餐具等。

这些小事看似简单,但却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基石。

其次,家长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来进行品德教育。

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活动或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亲身参与,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时刻保持感恩之心,懂得感激他人的付出和帮助。

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身教,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要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能够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成为有品质的人。

二、学校教育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同样承担着培养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安排和活动组织,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品德教育平台。

首先,学校应加强课程内容中的道德教育。

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公民教育课等,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各种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文化的魅力,感受社会道德规范和习俗。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尊老爱幼品德教育方案

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尊老爱幼品德教育方案

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尊老爱幼品德教育方案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尊老爱幼品德教育方案1. 介绍在幼儿园阶段,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尊老爱幼是一项重要的品德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通过尊重老师和爱护小朋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2. 尊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特色。

在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幼儿尊老的意识。

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让他们亲身体验尊老的重要性。

老师也要以身作则,尊重老人,给孩子们树立榜样。

3. 爱幼爱幼是培养孩子爱心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关爱小动物的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爱护幼小生命的意识。

老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形式,教育孩子们爱护弱小、关心他人。

4. 课程设计针对尊老爱幼这一品德教育内容,可以设置相关课程。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尊老爱幼意识。

可以讲述关于尊老的故事,安排小组活动表演爱幼的场景等。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中的尊老爱幼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意识,对他们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从小树立正确的尊老爱幼观念,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好少年。

6. 总结通过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园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尊老爱幼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现代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希望每个幼儿园都能充分重视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培养出更多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也能共同努力,为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尊老爱幼,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文章共计字数3056字。

(以上文章为机器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7. 家园合作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互动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尊老爱幼的教育活动中来,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主题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主题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主题品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小学六年级这个阶段,品德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文将探讨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主题,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和生活能力。

一、培养同学间互助互爱的品德意识同学间互助互爱是小学生品德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分组进行课堂竞赛,鼓励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取得好成绩。

同时,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们互相帮助做家庭作业,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同学间互助互爱的好方式。

组织学生们参观社区,了解社会中的困难群体,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倡导节俭生活,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意识,因此,倡导节俭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践行节约的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们举一些节约材料的例子,如如何保存食物、如何使用文具等,让他们明白节俭的重要性。

同时,教育学生们珍惜资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内进行讲座,向学生们普及消费常识和金钱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在品德与生活主题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社区服务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例如,让学生们负责班级值日工作,管理教室的卫生和秩序;安排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

此外,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情景故事、案例分析等方式,教育学生们学会自我约束。

引导他们思考做事的后果,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并通过家访、亲师沟通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律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社会对于人的品德要求越来越高,品德好的人总是受到其他人的喜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活动,及时更新教学模式,矫正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开辟幼儿园教育的全新格局。

将品德教育理念巧妙的渗透在幼儿教育中,为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其将来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生活;渗透1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1.1 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品德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幼儿情感教育以及行为习惯来完成教育。

幼儿在长期的品德教育中受到熏陶,培养了品德意识,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着品德。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育幼儿放学的时候,要跟老师说拜拜,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刚刚下班的爸爸妈妈要说您辛苦了。

在学习上教育幼儿要刻苦努力的学习,作业要独立完成,不能抄袭其他同学的。

1.2 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在3~6岁这个时期的幼儿认知能力有限,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意识和思想意识,让幼儿在长期正确品德的教育下,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对待一个事物也可以自觉得形成一种正确的态度。

同时,为幼儿的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行为习惯基础,帮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更多的好习惯,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2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2.1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和各项活动中。

在一日生活中,遵循幼儿身心特点,实施日常教育,强化德育和生活联系性,不失机宜的实施德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细节问题对幼儿实施德育,在细微小事中形成规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独立自强和自我约束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头很小,一看就是低年级 的小孩子。

这是日本学生为我 们准备的礼物,是 他们画的画,做成 小帽子放在桌子上。
我的对面有一个很可爱的 小女孩,她帮助我解开牛 奶瓶上的绳子,好懂得礼 仪。
她立刻将绳子和封盖分 成两个杯装起来,还拿 着杯向旁边的中国学生 走去,帮助他们分开装。

我们的同学解开瓶子, 就立刻有日本小朋友, 接过取下来的绳子和瓶 盖。


看到我们学生的剩饭和 剩菜了吗?看见我们的瓶 子立着被端着走吗? 这不能怪学生,我 作为教师是很脸红的, 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做 到贯彻到细节。


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 每个日本小朋友的桌 子上,都有一个小小 的牙缸,吃饭后,他 们就立刻刷牙,饭堂 里就有敞开式的水池, 很方便。 这样的习惯,在 学校里就养成,一生 都会坚持的。

杯子里,垃圾就分离 开了,为什么这么小 的东西都要分开乘装 呢?


原来,塑料的包装要 放在左边的垃圾桶, 右面的纸质封盖要在 右面。 这就是垃圾分类 的教育,要从娃娃抓 起才会在整个社会延 续实施下去。

看看日本小朋友吃饭的样 子,很努力的吃,汤已经 一滴不剩了,菜也快吃完 了。
这时候,我们的翻译用日语说了句什 么,很多孩子高高举起了手。 然后这些孩子,就跑到前面围成 一个圈,猜拳,玩石头剪刀布。最后 一个一个被淘汰,剩下几个胜出学生。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
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 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 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 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 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 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 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 之外进行。
平庸之恶
他并不愚蠢,却完全没有思想——这绝不等同 于愚蠢,却是他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犯罪者之一 的因素。这就是平庸,这种脱离现实与无思想, 即可发挥潜伏在人类中所有恶的本能,表现出 其巨大的能量。 相对于制度之恶,那种不思想、无判断、对于 显而易见的恶规恶行不加抵制,盲目服从,甚 至是直接参与并从中谋利的参与者之恶,后者 比前者之恶,有过之而无不及。 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 反抗道德崩溃时代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 避判断,心有敬畏,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他们欢天喜地的跑到箱 子里拿了一支牛奶来喝。 原来,剩下没发完 的牛奶,就是用这种方 式来分发的。
牛奶喝完,饭菜吃光 光,几乎所有日本小 朋友的午餐都是这个 结果。


这个孩子刚才赢得了第 二瓶牛奶,喝完后都倒 着放在托盘里。 这个微小的细节告 诉我们,他们受过训练, 瓶子喝完后,都要倒着 放,这样不容易走路的 时候倒下来,摔坏瓶子。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的生命阶 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 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 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 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 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 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
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 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 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饭,不知道什么是输在 起跑前上。

日本1900年就普及了义务教 育,和日本孩子吃了一餐午 饭,我就看到了,我们的孩 子输在哪里。我们在武石小 学的饭堂里,看到的午餐是 这样的,其实我原来在网上 看过很多日本小学生午餐的 文章,对比下来,这里的午 餐算是比较简单的了。一碗 蛋汤,一碗米饭,一点青菜, 一点古老肉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 课程的核心。 (生活性)



(二)对策之二:拓展空间,建构学生道德生命自 由、健康生长的模式,促进“知行合一” 1、拓展德育的学科空间(1)改革思品课教学。 (2)整合各门学科。 2、拓展德育的地理空间(1)充分利用校园内的一 切空间 (2)拓展儿童的日常生活空间(3)丰富传 统道德文化的空间 (4)打破封闭性德育的格局, 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 开放性德育网络。 3、拓展德育的人文空间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 的权利(活动性)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 课程的核心。 (生活性)

二、新形势下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态度、 教育方法 第一,教育方式落后。第二,对孩子娇生惯养式, 放任不负责任。 (二)社会:社会的现象,媒体的作用,贫富悬 殊等 (三)学校:学习情况、老师态度、与同学关系
生活中的品德教育
衡水市教师进修学校 季宝哲

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灵魂撞击的过 程。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 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 另一个灵魂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是课程的核心 (生活性)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 童的权利(活动性)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 构课程的意义(开放性)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 课程的核心。 (生活性)

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 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 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 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 课程的核心。 (生活性)


很多时候,道德底线都远比法律底线更有 意义: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可以运作得 很好,但如果没有了道德底线,个体的 “平庸之恶”能毁掉整个社会。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 程的核心。 (生活性)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 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 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 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 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 基础。《被欣赏的和被淘汰的》

我们刚进来的时候,就看见 一些孩子穿着白大褂,戴着 白口罩白帽子,拿着餐具拎 着沉重的牛奶箱迎面而来。


我急忙问翻译这是做什么 呢,翻译告诉我,他们是 帮厨的学生,每天都抽到 一个班,不管大小学生, 都要参加,主要负责帮助 厨房做饭、准备餐具等工 作。 日本的小朋友,已经做好 在等我们了,没人先开始 吃饭,等到我们的学生都 坐下来,他们才动了筷子。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平庸之恶”英文为Evil of banality,作为哲学术 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 罪。 平庸之恶的概念,是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 娜· 阿伦特提出来的。 汉娜· 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 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 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 之而不无及。一般认为,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却 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的行为,就是平庸之恶。 如:赵高指鹿为马,群臣点头称是;纳粹建集中营, 人们竞相应聘。这些都是典型的平庸之恶。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吃完 了,下面的场面,就是 终生难忘的了。 很多日本孩子开始自 觉的擦桌子,干活了。

没有监工和指挥,各 自找能干的活。

有的同学负责把托盘 叠的很高很整齐。

收碗的小女生

这一组在收拾碗,装 篮子,叠放整齐。

她还在尽心尽力的擦 每一张桌子。

我相信,看着日本孩 子欢天喜地的干活, 中国的家长们会感慨 的。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品德与道德不同。 道德是人的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是社会经济的 产物,也是每个社会为维护人们共同生活的利益 而规定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道德依靠舆论的力 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 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因此,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 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的总和。 品德则是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 上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 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 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品德通常在社会交往的 过程中表现出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道德 有密切联系。



一、新形势下小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 (一)言行举止不文明 小学生说粗话、脏话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二)自私心过重,与人交往欠缺无私精神,另外, 一部分学生在对他人的尊重方面做得很不好。他们 除了对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师有所尊重外,对 其他的任课老师几乎是不屑一顾, (三)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表现较差 (四)不珍惜社会劳动成果 (五)思想行为“早熟”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 课程的核心。 (生活性)
三、化解影响小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形成因 素的主要途径 (一)对策之一:平等对话,构建学生道 德生命自由、健康成长的方式,理解“知 行合一” 1、构建一体化、生活化的德育目标和内容

德育目标的“高、大、全”脱离了学生实际, 其造成的后果是:在德育过程中,重道德知识 的灌输,轻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和塑造。 为此我们要围绕德育的总目标,制定各学年段 校园生活规范。 道德认识上: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道德情感上: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象; 道德意志上:无意到有意,不自觉到自觉; 道德行为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公 约明确规定,教师对待学生要遵循4条原则: a.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任何事情涉及儿童, 就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b.尊重儿童尊严的 原则。c.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任 何事情如果涉及到儿童本人,必须认真听取 儿童的观点和意见。d.无歧视性原则。不管 儿童的社会背景如何,儿童的出生、贫富状 况怎样,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正常儿童还是 残疾儿童,都应当得到平等对待,而不应当 受到任何歧视和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