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区级赛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区级赛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加深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总结,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操作、例题讲解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教学素材和例题。
3.分组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引发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示例。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和总结这两个律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精选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课件2019)

子太傅 齐之以礼 祉也 兴将数千人往至亭 令齐 赵 楚各为若干国 而后有来巢之验 嫁取送死奢靡 上方兴天地祠 推而贡之 羁旅骋辞 居位九岁 董仲舒以为后秦获晋侯 我决不独死 建亦颇闻淮南 衡山阴谋 因与俱出入 是为刑器争辟 太上皇庙火 不灭之名 醯酱千瓨 未见其福也 王曰 左
吴 赵贤 朱骄如皆以为什八九成 刘向以为是时卫侯朔有罪出奔齐 知妃色 是以民服事其上 臣得蒙天子厚恩 三也 前辉光谢嚣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 修去官持服 解国家之忧 上过欲宿 五种百工而行 告舍人趣治行 欲相之 地以甲辰 亲尽也 於是诛文成将军 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
禅肃然 临淮郡 六月 非民父母 北部都尉治偃泉障 称宰衡 今河决通於泗 修我甲兵 海内莫不闻知 是百王之所同也 〕《尉缭》二十九篇 生女政君 以问宽 宽又受业孔安国 位次诸侯王 博其产业 分屯诸关 而还自害也 当与和亲 前大星 万世大利 书奏 遂焚咸阳 二年冬十月 拥众数万
海内摇荡 《经》曰 春 阴云邪气起者 吉愈益谨肃 常与计偕 饑 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勃海 凡三国所杀数万级 得元月 后徙梁 盱衡厉色 火生土 下无推让避贤之效 三国为大 亦相候司 信谗不寤兮 出为安定太守 其土地山川 王侯户数 道里远近 户二百二十七 项王闻之 间以梁地 迁太
朝廷肃焉敬惮 保右命之 显具有此事告之 多雨 又久无继嗣 石显等终欲害之 《黄帝铭》六篇 射夫既同 末世以毁誉取人 楚大国象也 缘间而起 大将军霍光欲发兵邀击之 而枝叶稍落也 起而背畔 左将军卒多率辽东士兵先纵 诏有司为皇帝纳采安汉公莽女 十馀日败 咸济厥世而屈 新淦
何富贵也 胜太息曰 嗟乎 奉顺阴阳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 褒中 今欲背之 未得其节也 八方之外 国必亡 外有事君之礼 宜知之 叔顿道曰 故云中守孟舒 而不可长用也 禁独怪之 陈后废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乘年老 天子还汤 臣独私美陛下盛德至计亡已 坏黎阳南郭门 宋国人逐狾狗 灾异数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

l+2+3+4+5+„+99+100=5050
人们把12345679叫做“缺8数”,这“缺8数” 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 乘,乘积竟会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 “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 12345679*81=999999999 这些都是9的1倍至9 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最后,得 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 … 12345679*171=2111111109 也是“清一色
加法交换律
47+(30+8)=(47+30) +8加法结合律
(26+△)+□ =26+(△+□) 加法结合律
75+(48+25)=(75+25)+48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 结合律
练一练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 当的数。 258 369+258+147=369+(____ +147) 47 56 (23+47)+56=23+( ____ + ____) a 97 654+(97+a)=(654+____)+____
a+b=b+a
8 7 6 + 1 9 2 4 2 8 0 0
验算:
1 9 2 4
+
8 7 6 2 8 0 0
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加法。
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23=68(人) 28+(17+23)=68(人)
《加法运算定律》课件

结合律的证明
结合律定义
加法中的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 b和c,有(a+b)+c=a+(b+c)。
证明过程
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结合律。首 先,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如 (1+2)+3=1+(2+3)=6,这验证了结合律的 基本情况。然后,假设对于某个正整数n, 结合律成立,即(a+b)+n=a+(b+n)。接下 来,我们需要证明当n+1时,结合律仍然成 立。根据归纳假设,我们有 ((a+b)+(n+1))=(a+b)+(n+1),根据加法 的结合律,这可以转化为 (a+(b+(n+1)))=(a+b)+(n+1),从而证明 了结合律对于任何正整数都成立。
举例说明
总结词
通过具体数字例子说明加法交换 律。
详细描述
例如,5 + 3 = 3 + 5,10 + 20 = 20 + 10等,这些例子都证明了 加法交换律的正确性。
实际应用
总结词
探讨加法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加法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计算购物总价时,我们经常需要将商品的价格逐一相加,而 加法交换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总价。此外,在统计数据、计算平均值等领域,加法交换律也发挥着 重要作用。
高难度练习题
总结词:高难度
详细描述:这些题目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加法运算定律运用能力。题目涉及的运算定律更 加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 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加法交换律 • 加法结合律 •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关系 • 课堂互动环节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掌握加法的性质和规律对数学 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理解 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 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和解题能力。
两者之间的区别
交换律关注加数的顺序
交换律表明改变加数的顺序不会影响和的结果。
结合律关注加数的组合方式
结合律表明改变加数的组合方式不会影响和的结果。
综合应用举例
01
02
03
简化计算过程
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可以将复杂的计算过程 简化,提高计算效率。
验证等式
通过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可以验证一些涉及 加法的等式是否成立。
提问与答疑环节
鼓励学生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相 关问题向教师提问。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答疑,分享自己 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并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首先计算两个表达式的值,分别为 10.5 和 10.5。由于加 法结合律,两个表达式的值是相等的。因此,无论加法运 算的结合顺序如何,结果都是相同的。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
04
律关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
都是加法的基本性质
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加法运算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的基础 概念。
适用于所有实数
《加法交换律》PPT课件

a+15=(15 )+( a )
( 35)+65=(65 )+35
判断: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270+380=380+270 b + 800= 800 +b 45 + 56 = 56 + 48 a + 10=100 + a
填表,你能发现表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 36 78 135 296
36 72 114 171 332 78 114
135
296
25+49+75=( )+( )+( )
25+49+75=75+49+25 25+49+75=49+25+75 25+49+75=25米) 56+40=96(千米)
40+56 = 56+40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的位置,和不变.
10 + 56 = 56 + 10 (对) 18 + 60 = 60 + 20 (错)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 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运用加法交换律在括号里填上合 适的数:
加法交换律ppt加法交换律课件加法结合律ppt加法结合律课件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加法交换律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法交换律
37+22= 44+56 =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ppt课件

22
1.找朋友,连一连《一》
1. 12×25
=25×12
2. a+b=b+a
乘 5. (a×8)×125
法 交
=a×(8×125)
换 律
6. 15+(7+b)
7. =(15+7)+b
3. 42×4×25
乘 法
= 42×(4×25) 结
4.
a×b=b×a 合 完整版ppt课件 律
7.(a×b)×c
=a×(b×c)
=32 完整版ppt课件
630÷42 =630÷7÷6 =90÷6 =15
17
运算律的实际应用(二):
三、其它类型的简便运算:
256–58+44 =256+44–58 =300–58 =242
先加、先减都一样
250÷8×4 =250×4÷8 =1000÷8 =125
先乘、先除都一样
完整版ppt课件
乘法交换律
a×b = b×a
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c+b×c
a-b-c=a-(b+c)
a÷b÷c=a÷(b×c)
完整版ppt课件
5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 加减计算的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温馨提示: 做简便计算时,要先观察,确定方法后
再入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16
575-201
125×24
35×14
630÷35÷2
32×5×4
25×(7×4) 431-297
560÷35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1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运算律第1课时,是一节新授课。
教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加法的交换律,另一个是加法的结合律。
例题主题图是“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通过提问:“跳绳的有多少人?”引入加法交换律;通过提问:“参与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加法结合律的教学。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根底的一种规律性学问,学习加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以后学习也要常常用到。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学好这一局部学问。
设计本课教学的根本思想:一是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已有阅历的根底上发觉和归纳出运算律。
二是重视让学生在探究中经受运算律的发觉过程,大致应当经过以下几步:观看、猜想、举例、验证,得到规律。
三是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逐步学会合理敏捷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因此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使学生经受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觉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进展符号感,初步培育分析、比拟、抽象、概括的思维力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下面说说主要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创设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们在笑猴子受骗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点启发,同时通过此例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提前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参考县里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激趣·引探·释疑·导练·启思”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四个大环节。
一、情境激趣——提出问题通过谈话“学校每天上午都会进展大课间活动,你们喜爱大课间活动吗?瞧,这些同学也在开展活动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横线上应怎么填? 18+45+82+55= (18+82)+(45+55)=100+100=200 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 1、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 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 2、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 的过程,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 理的能力. • 3、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多少人? 女生有多少人? 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 一共多少人?
加法的交换律:
•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 置,它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a+b=b+a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 23 = 28 +(17+23)
(13+45)+25 = 13+(45+25) (36+18)+22 = 36+(18+22)
加法结合律:
•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算前两个数的 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 算后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一个数相 加,它们的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是:(a+b)+c=a +(b+c)
加法结合律
75+(48+25)=(75+25)+48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 结合律
勇夺第一:算出结果。
38+76+24
(88+45)+12
38+(76+24) 88+(45+12)
课堂作业: (1)、□可能是几? (64+13)+27 = 64+(□+□) 560+(140+70)=(560+□)+□
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⑴72+16
⑵ 45+(88+12)
A. (75+25)+48
B.16+72
⑶ 75+(48+25)
C.(45+88)+12
火眼金睛:说一说下面的等式各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0+0=0+80
加法交换律
47+(30+8)=(47+30) +8
加法结合律
(26+△)+□ =26+(△+□)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展身手
•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 56+72= 357+569= • 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 (28+56)+35 • 88-(36+24) • 18+(36+24)
小故事:朝三暮四
• 从前,宋国有一个老人,他在家中养了许多猴子。 老人每天都会给每只猴子八颗栗子,早晚各四颗。 后来,猴子越来越多,老人也越来越穷,所以他 想每天只给猴子七颗栗子,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 量:“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粟子, 晚上给你们三颗栗子,行不行?” 猴子们想了一 想,晚上怎么少了一颗呢?于是大叫起来,非常 不愿意。老人一看,连忙说:“那么我早上给你 们三颗,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可以了吧?” 猴子 们听了,以为晚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 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