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最新 【历史】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摸拟 精品

最新 【历史】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摸拟 精品

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18届高三摸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2018年11月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首位入住白宫的黑人总统。

5月英国首相布朗对奥巴马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表示祝贺,并期待与奥巴马密切合作。

关于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的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A、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拥有实权B、英国和美国的政体类型相同C、二者建立的经济基础、国家性质相同D、都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权利分配特征2、第二次鸦片战争给天津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借B、民族工业最早在天津诞生,成为华北工业的摇篮C、由农业文明城市向工业文明城市过渡,开始了天津的工业化进程D、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商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3、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孔子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主要是因为他主张: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4、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在这一思想影响下,这些国家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B、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5、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传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6、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四思想是: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的饿兴趣B、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的研究自然界D、城邦的发展,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体现8、西欧出现了与欧亚甚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人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最新 天津市2018学年度高三联考试卷 精品

最新 天津市2018学年度高三联考试卷 精品

天津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联考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共32道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满分48分。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据此回答回答1—2题。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中国的禁烟运动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贯穿于整个近代史的始终。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A.天津、上海、汉口、重庆B.上海、汉口、天津、重庆C.汉口、天津、上海、重庆D.重庆、天津、上海、汉口4.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A.割占中国的领土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既是一条光荣的河,也是一条苦难的河。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5—6题。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深入长江流域最远的通商口岸是()A.上海B.南京C.汉口D.重庆6.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柯拜船坞厂C.轮船招商局D.发昌机器厂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据此回答7—10题。

7.之所以把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由于()A.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首次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D.它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8.八国联军侵华时与义和团同守天津而阵亡的清军将领是()A.邓世昌B.聂士成C.左宝贵D.丁汝昌9.最能明确地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上海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成为主力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0.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最大成果是()A.五卅运动掀起了反帝高潮B.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D.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鸦片战争后,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姓名:座号:保密★启用前塘沽一中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月考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

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

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2.汉文帝时,对孝悌、力田、三老等基层教化乡官进行嘉奖并赐帛慰问;“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要求被举荐之人品德高尚,且尤其强调孝道;对于违背孝道的行为要处以刑罚。

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比较重视基层治理B.国家治理凸显儒家价值取向C.官员选拔制度逐步完善D.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尊崇3.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

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B.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4.学者张显清说:“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晚明恰是转型的起点。

”下列选项中,可以对材料中“转型的起点”解释的是①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②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③思想界出现了反对专制的倾向④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5.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

2018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天津

2018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天津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天津卷)历史解析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解析】本题考点是元朝对外交往。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

注意关键信息:马可·波罗。

可知道考查的是元朝对外交往。

再依据所学知识知道:福建泉州港古代被称为刺桐城、温陵,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故选A。

【答案】A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

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 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C项。

【答案】C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

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

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

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天津卷)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天津卷)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1–5 BABDA 6–11 CDCDCB1.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社稷应该为民而立、国家应该以民为本,这与孔子所宣扬的“仁”、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一脉相承,因此这一言论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属于程朱理学,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程朱理学推动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表现是其提出“理气关系”“格物致知”和“正君心”等内容,D项错误,排除。

2.A【解析】综合这两项信息可知,地方拥有适度权力,A项正确。

结合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B项与之矛盾,排除;材料表明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C项错误,排除;行省制度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D项排除。

3.B【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欧洲教会对人民思想、科技进步的约束与破坏大大减轻,这主要得益于宗教改革对教会势力的冲击,故B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进化论的提出,无法得知人们是否接受这一理论,A项错误,排除;C、D两项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

4.D【解析】结合题中时间等信息可知,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呼吁国家应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关注,映衬出工业革命不断进行、生产发展、科技需求扩大的社会大背景,D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183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A、B项说法错误;查尔斯提出的不是科学家的培养和教育问题,而是呼吁国家采取措施防止科学衰退.C项错误,排除。

5.A【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清政府对于外来贸易立场分明,既反对走私鸦片,又坚持正当的贸易,与此相符的是A项,正确。

B项中的“各国政府”言过其实,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治外法权,D项排除。

6.C【解析】结合题中数据信息可知晚清翻译的西方作品中小说比例大大缩小,结合所学可知这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对西方科技等实用性科学的需求休戚相关,故C项正确。

2018年天津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18年天津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18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第一部分:客观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在此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

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

这说明当时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 D.行政效率出现下降3、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A.民主范围狭窄 B.参政方式原始 C.国家权力滥用 D.雅典社会衰落4.2014年11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宣布,众议院已于当天正式向华盛顿联邦法院起诉奥巴马政府。

起诉书列举了“两宗罪”,包括奥巴马政府“两次推迟实施”医改法案中关于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的条款,奥巴马政府违规使用联邦账户资金向保险公司支付1750亿美元。

材料说明A.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B.国会弹劾总统的标准为是否违宪C .总统拥有支配国家财政的权力D .国会决议未经总统许可直接生效5.下面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A.否定巴黎公社B.确立共和政体C.阻止保皇派复辟D.建立君主立宪制6.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右图是一份信函,对此信函解读不正确的A .此信函写于国共对峙时期B .“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C .“暴动计划”基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 .“贺、叶军队”是指南昌起义部队8.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了》 选民证(1953年)(1953年钱大钧作)A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B .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9.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14500多人次。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

”这里描述的思想属于A. 春秋战国时期B. 两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宋明时期 2.东晋南朝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侨州郡县的设置。

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纷纷流徙,大部分渡淮南迁,南迁的移民往往是以原中原世家大族为核心形成的流民集团,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民,安置世家大姓,保持其原有显赫的郡望,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税不役的待遇。

此举A.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举B. 使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 阻碍了南方的民族融合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3.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论”。

他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唐宋之际的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下列能够佐证内藤湖南观点的是A. 分化事权和重文轻武策略B. 商品经济取得空前发展C. 程朱理学的出现及其发展D. 国家由分裂到重新统一4.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定上先由六部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最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名字书写在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

关于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B. 体现皇权至上原则C. 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D. 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5.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说道:“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至岸上,则无他技能,且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致其死命。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林则徐并非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 林则徐对英军的认识肤浅C. 林则徐欺瞒皇帝,好战喜功 的的D. “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6.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民间纷纷组织政党,一时政党林立,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如国民党、社会党、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进步党等。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1. 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

”这里描述的思想属于A. 春秋战国时期B. 两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宋明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将“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已冲破了商周以来的从巫、神角度构建对宇宙、历史和现实人生的解释,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

两汉时期的主要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体现“神学”思想发展,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C。

宋明时期,理学占据主导地位,“心学”取代“神学”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后在宋明时期形成系统,排除D。

2. 东晋南朝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侨州郡县的设置。

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纷纷流徙,大部分渡淮南迁,南迁的移民往往是以原中原世家大族为核心形成的流民集团,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民,安置世家大姓,保持其原有显赫的郡望,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税不役的待遇。

此举A.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举B. 使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 阻碍了南方的民族融合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州、郡、县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已经存在,作为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是创举;东晋南朝时期为迁移过去的北民设置州、郡、县等地方区划,是一种优惠政策,不能说这个制度是创举,排除A。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

侨州郡县的设置促进北人南迁,有利于南方的民族融合,排除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1. 2017年8月天津博物馆举办了《动.静——中华体育文物展》,其中有一件珍贵的窖藏文物—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如下图,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

《明皇杂录》上有:“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即舞马翩翩起舞为唐玄宗祝寿的记载。

由此可见A. 文物最接近历史真相B. 历史记载必须经考古发现证伪C. 文物与历史记载相互论证D. 文物均与历史记载相符【答案】C2. 周公制礼作乐,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礼、乐”范畴,其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 浓厚的神权色彩B. 发达的礼乐制度C. 浓厚的宗族色彩D. 强烈的等级意识【答案】D3.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诗中所咏工具A. 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 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C. 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D. 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答案】B【解析】“大法轮”说明是筒车,“救汝旱岁苦”说明筒车进行灌溉,故B正确;筒车不是播种工具,故A错误;该工具出现于唐朝,故C错误;D中不同地区说法绝对,排除。

4.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唐有安史之乱,北宋有金兵入侵,两朝都城均俱失,但唐朝各地能继续抵抗,北宋却全国旋即土崩瓦解。

面对外敌,造成唐宋不同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A. 北宋冗兵、冗官,军队战斗力弱;唐朝军队战斗力强B. 北宋皇帝被金人掳走;唐皇外逃C. 唐朝地方财富有储备;北宋地方积贫积弱D. 北宋的君主专制强于唐朝【答案】C【解析】唐朝地方藩镇割据,地方节度使拥有一定的财政基础,所以能进行抵抗外敌,宋代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地方缺乏财政基础,导致无力抗敌,故C正确;战斗力不是二者主要区别,故A错误;B属于结果;唐宋君主专制没有可比性,故D错误。

5. 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 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 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 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作用。

依据所学知识,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从政治上追求民主,反对专制;从经济上,发展近代机器生产;从思想上,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故科举制与近代社会价值取向相似的即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 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 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 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 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C【解析】材料中“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含义是指宰相制度的废除使明代政治进入一种恶政阶段,反过来说明宰相制度在中国政治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即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选D选项,A选项与题意无关, B、C两项表述与题意相反。

7. 根据下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制瓷业形成系统,瓷器成熟B. 开凿了白渠,漕渠和龙首渠C. 打破了市的时间和地点限制D. 大都是国际性的大都会【答案】A【解析】图片显示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应该是唐朝时期;此时,我国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故A正确;B属于汉代时期;C属于北宋时期;D是元朝时期。

图片类选择题解题技巧:1.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如本题中的“天竺”;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如本题中的“农丝绸之路”;三看图片反映的关键信息,如图中的路线图。

2.对备选项要三思: 一思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本题C项;二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如本题B项;三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本题D项。

8. 公元前594年,雅典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其改革措施动摇了贵族统治基础的是A. 按财产多寡确立政治权利B. 建立十个地域部落C. 保证全体人民的权利D. 成立陪审法庭【答案】A【解析】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有利于打破贵族世袭的特权,故A正确;B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C中全体人民说法绝对;D属于司法机构。

9. 《十二铜表法》大部分是习惯法,主要内容涉及私法,以民事法律规范居多…在世界古代各地区的法律体系中,唯有罗马法能够明确的区分公法和私法。

私法调整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

罗马法与世界古代各地区的法律体系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A. 维系统治,影响深远B. 唯一能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法律体系C.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材料“唯有罗马法能够明确的区分公法和私法”说明罗马法与其他地区法律最大区别,故B正确;A属于影响;C属于法律理念;D中第一部说法不符合事实。

10. 欧洲13世纪产生了商法,商法中有了商标和专利的规定。

英国1624年专利法立法。

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14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大量的发明专利A. 有利于完善英国的法律体系B. 有利于英国确立“日不落”殖民霸权C. 有利于英国新思想的萌发D. 有利于推进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答案】D【解析】专利法立法有利于保护发明成果,这项措施有利于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推进,故D正确;A与法律体系无关;B不是殖民扩张影响;C属于思想与专利发明无关。

11.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重点论述了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的野蛮、暴力和掠夺,揭露了他们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凶残镇压。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以广阔的视角考察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及民生百态,揭示了中国由传统转向近代的艰难历程。

两部著作各基于的史观是A.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B. 文明史观、革命史观C. 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D. 民族史观、全球史观【答案】A【解析】“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的野蛮、暴力和掠夺”是站在印度自身立场,属于革命史观,“由传统转向近代的艰难历程”说明是近代化史观,故A正确;其他史观不符合题意。

12. 北大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以下史料:阅读史料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与英军的枪支相比,清军的枪支有许多缺陷B. 清军的枪支没有定期报废更换C. 中英两军在鸦片战争中的战斗力差距较大D. 军事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答案】D【解析】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军事装备,应该是政治制度,英国属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属于落后的封建主义制度,先进战胜落后是历史的必然,故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材料均可得出,排除。

点睛:信息定位法:通过材料关键信息判断正确答案,如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13. 早年在京师同文馆学习外文的齐如山在回忆录中写道: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亲戚朋友对于学生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断绝来往…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A. 欧洲列强的干涉B. 传统保守意识的反对C. 洋务官员的无能D. 维新人士的抵抗【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因为学习英文,受到国内传统思想影响,而招不到学生,故B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主要是思想保守,不是官员无能,故C错误;维新派不是当时主流,故D错误。

14. 小说《最后一课》(普法战争法国大败,割地赔款)由胡适于1912年首译为中文,译本初名《割地》,同年《大共和日报》刊载了《最后一课》,而后胡适译本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这部小说在中国刊行传播,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A. 声援法国的不幸,声讨德国军国主义B. 捍卫民主共和政体,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C. 饱受侵略的痛苦,反抗侵略的愿望D. 进行文学革命,传播白话文【答案】C【解析】《最后一课》主要介绍的是民族反抗,中国人刊载该文章主要是激发当时国人的民族意识,故C正确;A不是材料中提倡的主旨信息;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不是捍卫民主共和,故B错误;文学革命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错误。

15. 1904年周学熙在天津建立考工厂,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座商品博览馆。

“考工”一词出自两千年前的古籍《考工记》。

1907年更名为“劝工陈列所”,由北马路迁至大经路(中山路)新建的劝业会场。

从考工厂到劝工陈列所说明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②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③清政府“新政”鼓励工商业的发展④北洋军阀政府推动工商业的发展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1904年和1907年正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故①正确;1905年清末“新政”中奖励工农业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③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一战期间,此时是清朝晚期,故②④错误,选择A正确。

点睛:组合型选择题四选三类型重合定位法,即找出表述明显正确的两个小项,以包含这两个小项的选项为正确选项范围,如本题①为明显正确的小项,包含①②的是A、C两项,正确选项就在A、C两项中。

再对另外两个小项进行比较,确定最终答案。

16. 《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

九十年前,面对“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人A. 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B. 到农村去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C. 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D. 举行战略反攻打到敌人的外线去【答案】A【解析】大革命后期,国民党对共产党实施屠杀政策,中共采取“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城市暴动措施,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故A正确;B是1927年后井冈山时期;C 是1934年红军长征;D是解放战争时期。

点睛:不可忽视题首的主题提示语。

在本题中,“面对“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就是主题提示语。

它向我们揭示了所有材料的共同主题,对我们理解材料的核心思想及命题意图有很大的帮助。

在审题时,首先要关注题首的主题提示语,弄清楚本题的主题之后再做下一步工作。

17.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合用于A. 遵义会议B. 国民大革命C. 重庆谈判D. 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由于博古、李德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

对此,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