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化学附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化学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i28 S32 Cl35.5 Fe56 Cu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纯碱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煤经过气化、液化等化学变化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因果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漂白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Cl2溶于水,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 AB.3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2N AC.标准状况下,4.48 L氢气、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分子的数目为0.1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l 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酸化NAlO3和NaI的混合溶液:I-+IO3-+6H+=I2+3 H2OB.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H2OC.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Ca2++CO2+H2O=CaCO3↓+2H+5.侯德榜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近年来,常听到对历史研究“碎片化”的批评。
这种批评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只研究历史碎片,缺乏宏观的视野与认识,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记得早些年,一位漫画家画过一幅漫画,上面一位红学家正在细数曹雪芹有多少根白头发,似乎这就能解决红学上的大问题。
这幅漫画讽刺的是繁琐考证,用来讽刺“碎片化”的历史研究倒也合适。
的确,过于沉溺于“碎片化”的研究无益于历史研究的发展,无益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不过,历史研究又常常是从某些碎片开始的,这就犹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局部也就无所谓整体。
人们研究历史常常会从局部开始,这符合认识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历史研究不应走向“碎片化”,但研究历史碎片不可避免,如何研究历史碎片确实值得深入思考。
选择的历史碎片应是经过漫长时间筛选而存留下来的吉光片羽,是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
通过对这种历史碎片的研究、对个案的探讨,可以找到阐释历史的新角度。
比如长期关注我国中古时代佛教寺院经济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就整理研究了向来不为世人所重的寺院账簿、僧尼私产记录这些可谓历史碎片中的碎片,揭示出我国中古时代遍布南北方的佛教寺院不单单是一个宗教组织,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实体”。
通过对这些历史碎片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寺院经济及封建关系,了解寺院经团与官府的关系,是研究魏晋社会形态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
可见,一些历史碎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捕捉这些信息,认真研究它,就会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研究历史碎片虽然必须,但不能只作繁琐考据,只关注琐细的小问题,却忽略了对大问题的研究。
看待一个个的小碎片、小问题,需要从大处着眼。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封建”是指()A . 建立封建制度B . 分封诸侯国C . 委任官职D . 实行宗法制2. (2分)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 . 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 . 紧缩货币出新招C . 减税减支零通胀D . 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3.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末)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客观上()A . 导致了唐朝社会经济由盛转衰B . 使政府加强了对黄河下游的管理C . 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东移D . 加速了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的过程4. (2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 . 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B . 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C . 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 . 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5. (2分)“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 .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 .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 .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D .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6. (2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
2019-2020高三历史12月份特供卷(一)(安徽省江淮十校)附解析

2019-2020高三历史12月份特供卷(一)(安徽省江淮十校)附解析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提到:“西周的城邑,是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
宗周成周是定点的大邑,诸侯的国是次级的邑,国以下有贰宗大都,有卿大夫的家邑,最下层则是直接控制田野的邑。
”这种“层级结构”A.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构建B.是古代官僚政治建立的重要标志C.促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整个长江流域D.实现了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2.秦法规定:“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
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
”汉法也规定:“贩卖缯布不盈二尺二寸者,没人之。
能捕告者,以畀(给予)之。
”材料反映出秦汉时期A.注重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B.商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C.通过立法确保产品质量 D.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3.西汉末年以后,豪强地主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田庄内部自给自足。
考古发现在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有许多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陪葬品。
这主要说明A.田庄威胁个体经济发展 B.汉代的土地兼并十分严重C.汉代厚葬风气比较盛行 D.田庄经济具有一定进步性4.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材料表明A.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C.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5.据史料记载,公元8—10世纪时,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超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专门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还出现了一些将舶来的商品进行加工的新型行业。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并得到发展 B.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C.中国的海外贸易地域更加辽阔 D.广州外贸发达已成为国际化都市6.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
这两幅画像砖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
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4.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
这一现象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5.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中国历史地理学脱胎于传统沿革地理,从它与地理学的关系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上属于沿革地理阶段。
当时的研究者不需要经过地理学训练,只要有一定的空间意识,运用常规史料分析考辨手段就能把问题解决。
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后,历史地理学开始向现代科学体系演进。
随着地理学理论方法的引入,研究者需要懂得地球表层演化的科学原理,以此为指导提出问题,然后运用史料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一时期,历史地理学获得空前发展,得益于深度的史地交叉融合,现代历史地理学学科架构迅速构建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历史地理学对现代地理学的诉求仅限于科学原理和基本工作思路,至于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仍以传统文献描述为主。
此后,历史地理学进入第三阶段,即大数据时代。
②相比于现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数据规模显然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不过较之于以往的历史地理研究,数据增量已经不可以道里计。
其中,资料的可得性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原藏于海外、民间以及各公藏机构的大宗史料不断面世,很多史料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获取。
因此,资料范围较之过去大大扩展,数据资源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历史地理学要取资于地理学的,就不仅包括科学原理,还有在新技术条件下的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甚至还有斯的问题形态和提问方式。
③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
对待数据,地理学和历史学存在着天然的不同。
地理学的目标是把空间差异讲清楚。
为了精准,不得不运用大量数据。
其所用数据,绝大部分不需要自己去生产,至少不需要手工生产。
而历史学的本质是人文,它的论证讲史料。
而史料首要的问题不是数量,而是真伪——这史料是怎么产生出来的,说明了什么?然后才是对它的提取和利用问题。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l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
这反映出类型特点纵横拌闽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蓉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2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
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稻李寿所杀。
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千都亭前手刃仇敌。
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
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3.下表是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的相关数据(实际操作上“官员荫客以千记”)。
这一实际操作情况导致【“皖八“高三二联·历史第1页(共6页)】官员等级占田限制荫食客(官员的下人)荫佃客(给官员耕地的百姓)1品5000亩3个50户2品4500亩3个50户3品1000亩3个10户4品3500亩3个7户5品3000亩3个6户6品2500亩3个3户7品2000亩2个2户8品1500亩2个l户9品1000亩l个l户A门阀士族崛起B.土地兼并严重C.中央集权削弱D.庄园经济发达4.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滑商旅,往来不绝”。
2024届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安徽县中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表明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2.下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
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3.东晋王谧说:“囊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
”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
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4.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
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
........................
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
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
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
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
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
这两幅画像砖
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
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
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
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
宋仁宗此举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4.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
这一现象
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
5.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该观点意在说明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 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
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6.1852年当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失意举人左宗棠前往谒见太平天国领导人,进献攻守建国之策,但未受重视;容闳(中国第一个留美人士)曾向太平天国领导人提出过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或良策,但都未受重视。
这说明当时太平天国领导人
A.重视革命的农民阶级本性
B.对进步思想持排斥态度
C.不能接受先进理论的指导
D.严防清政府的文化围攻
7.据统计,19世纪前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中国贸易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但到了19世纪后期,茶叶出口却出现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
这是因为
A.茶叶生产日趋萎缩
B.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列强放缓了对华经济侵略步伐
8.右边为1894年《申报》广告中宜传的“新开鸟利文”金银链表图片。
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民众普遍受农耕文明影响
B.社会生活受到工业文明冲击
C.民众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D.购买洋货的现象较为流行
9.下图反映了1932年~1934年间我国棉花总产量的变化情况。
据此可推知,这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