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崩塌滑坡报告总结

崩塌滑坡报告总结背景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其中,崩塌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崩塌滑坡的研究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中获取的关键发现和对防范崩塌滑坡灾害的建议,以期提高社会对于此类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研究方法为了准确地研究崩塌滑坡的形成机制和预测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对发生过崩塌滑坡的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并收集样本和现场数据,以了解其地质构造、土壤特性和水文地质状况。
2.地质分析:利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对于崩塌滑坡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变形等进行分析,以找出与崩塌滑坡相关的因素。
3.数值模拟: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以重现崩塌滑坡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关键因素的影响。
4.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历史崩塌滑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与其相关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为灾害预测和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发现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我们获得了以下的关键发现:1.地质构造的关联:崩塌滑坡往往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如断层、构造山等。
这些地质构造的活动性和稳定性对于滑坡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土壤特性的重要性:崩塌滑坡往往发生在松散土壤和岩层之间的过渡区域,这种土壤特性易于发生滑动。
因此,对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3.水文地质的作用:地下水和降雨对于滑坡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过量的降雨会增加土壤的饱和度,导致土壤减稳,进而诱发滑坡。
4.历史记录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历史崩塌滑坡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崩塌滑坡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这对于灾害的预测和防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防范建议基于以上的关键发现,我们提出以下的防范崩塌滑坡灾害的建议:1.加强地质构造监测:对于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的地质构造,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迹象并采取措施。
2.加强土壤特性研究:加强对于崩塌滑坡易发区土壤特性的研究,包括物理性质、力学特性和饱和度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崩塌滑坡风险。
崩塌滑坡报告总结

崩塌滑坡报告总结1. 引言本报告总结了一起崩塌和滑坡事件的调查结果,旨在对事件可能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和说明。
该事件发生在[地点],时间为[日期]。
崩塌滑坡事件对当地社区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2. 事件概述在事件发生之前,[地点]地区天气状况普遍不稳定,长时间的降雨导致了地面水分饱和。
潜在的滑坡和崩塌风险因此变得极高。
[具体地点]地区也受到了相同的天气影响。
[具体地点]地区的崩塌滑坡事件发生在[时间],造成了[受影响人数/物质损失]。
该事件导致了道路交通中断、房屋受损和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队伍立即展开行动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
3. 崩塌滑坡的原因分析事件调查团队经过对地质和气象因素的分析,认定以下原因导致了该崩塌滑坡事件的发生:3.1 地质因素[地点]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不稳定的地质条件。
崩塌滑坡事件发生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和地下水等因素造成了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为崩塌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2 气象因素长时间的降雨导致了地面水分饱和,加剧了地表和地下水位的上升。
高水位使得土壤失去抗滑强度,增加了滑坡和崩塌的风险。
此外,临近地区的雷暴和强风也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4. 影响评估4.1 社区影响崩塌滑坡事件对当地社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道路中断造成了交通堵塞,给居民的交通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房屋的损坏导致了居民的生活安全受到威胁,需要安排临时住所和紧急物资供应。
4.2 环境影响崩塌滑坡事件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大量土壤流入河道和湖泊,导致水体浑浊和水质恶化。
崩塌滑坡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泥石流和土石流,对生态系统造成进一步破坏。
5.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崩塌滑坡事件的影响,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5.1 监测系统的建立必须建立和加强地质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传感器网络,对地下水位、土壤饱和度和地面形变进行持续监测。
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目录0 前言 (1)0.1任务由来 (1)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 (1)0.3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1)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0.5勘查工作的依据 (2)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2)0.6.1勘查时间、勘查范围 (2)0.6.2勘查完成工作量 (2)0.6.3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3)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3)1.2气象、水文 (4)1.2.1气象 (4)1.2.2水文 (4)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4)2.1地形地貌 (4)2.2地层岩性 (5)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5)2.3.1地质构造 (5)2.3.2新构造运动 (5)2.4水文地质条件 (6)2.5人类工程活动 (6)3 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6)3.1地形地貌 (6)3.2地层岩性 (7)3.3地质构造 (7)4 危岩体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7)4.1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7)4.1.2危岩破坏方式 (8)4.1.3崩塌源堆积体、滚石的分布及特征 (8)4.1.4危岩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8)4.2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11)4.2.1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1)4.2.2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11)5 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 (12)5.1危岩变形现状 (12)5.2定性分析评价 (12)5.3危岩体稳定性定量分析 (12)5.4破坏后的运动计算 (13)5.4.1运动形式 (13)5.4.2运动速度计算 (14)5.5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评价 (15)5.6坡面滚石的稳定性分析评价 (15)6 崩塌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15)6.1崩塌发展变化趋势 (15)6.2危害性预测 (15)7 结论与建议 (16)7.1结论 (16)7.2建议 (16)附件目录01探槽、探井展示图02勘查工作经费决算书03施工照片集04稳定性计算书附图目录图号图名比例尺1:1000 前言0.1 任务由来0.2 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5·12”地震发生后,XX山崩塌产生崩塌体积约1500m3,在坡体中部形成堆积体。
农村地质塌陷灾害报告范文

农村地质塌陷灾害报告范文一、引言农村地质塌陷灾害是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地质构造变动、地下空洞溶洞等原因导致地表沉陷和地面塌陷的一种自然灾害。
这种灾害在农村地区尤其常见,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农村地质塌陷灾害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地质塌陷灾害类型及成因农村地质塌陷灾害主要分为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岩溶地区的地表沉陷。
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层失去支撑力,从而引发地面塌陷。
而在岩溶地区,地表下的溶洞以及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会导致地表沉陷。
三、农村地质塌陷灾害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农村地质塌陷灾害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田损失:地质塌陷导致地面沉降,直接影响农田的正常利用。
农民的耕地被毁坏,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 房屋倾斜和破坏:地质塌陷会引起房屋的倾斜和破坏,使得农民的住房安全受到威胁。
3. 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4. 经济损失:农村地质塌陷灾害给农民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重大损失,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四、农村地质塌陷灾害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农村地质塌陷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和地表变形情况,提前预警地质塌陷的发生。
2. 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控制地下水过度开采,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区域,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质的影响。
3. 建立岩溶地区防治体系:在岩溶地区,加强溶洞的勘探和治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沉陷的发生。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防范地质塌陷灾害。
五、结论农村地质塌陷灾害是一个严重威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建立岩溶地区防治体系,加强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减轻地质塌陷灾害的影响,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四川]山体崩塌应急勘查报告
![[四川]山体崩塌应急勘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a0fd3e580216fc700afd23.png)
0 前言0.1任务由来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烈度达Ⅺ度,使得山崩地裂,山河破碎。
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同时还诱发了为数众多的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这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紧迫、危害巨大、危险程度高,不仅严重危及着城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更严重影响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当前,全省灾区已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而紧迫。
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为了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经国土资源厅厅务会审议通过,决定委托各有关单位负责承担第四批部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勘查工作。
0.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XX山崩塌由一个不稳定斜坡和7块危岩体组成,不稳定斜坡在“5.12”地震中发生变形,但未形成贯通性滑面,现在处于基本稳定;危岩在“5.12”地震中发生变形破坏,造成斜坡下方2户居民房屋被砸坏,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灾害体在不利工况影响下稳定性急剧降低,不稳定斜坡若在再发生失稳,将威胁到斜坡前缘的13户居民62人生命财产安全;危岩若发生崩塌,将威胁到下方13户居民62人生命财产安全。
0.3工作目的与任务本次勘查主要目的是查明宏仁乡XX山崩塌内各灾害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诱发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机制,评价其的稳定性,为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1)不稳定斜坡具体勘查任务要求如下:①查明不稳定斜坡地形地貌特征及宏观地质条件;②查明地层、岩土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③查明不稳定斜坡的性质、范围、潜在滑动面位置及形态特征以及危害对象;④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背景(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排关系)和工程地质背景;(2)危岩具体勘查任务要求如下:①查明危岩体所在边坡地形地貌特征;②查明危岩体地层结构、岩土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岩石风化程度和完整程度;③查明危岩类型、规模、范围,危岩体的大小和崩塌方向;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区内开展的地质工作程度总体上较低,但部分资料为本次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要工作成果包括:《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幅区域地质报告》(1980年7月,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0.5勘查工作的依据0.5.1勘查工作主要依据《四川省地震灾区绵阳市梓潼县宏仁乡五星村四社XX山崩塌应急勘查设计书》;《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0.5.2勘查工作参考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143-2003)(重庆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0.6.1勘查工作概况(1)勘查工作时间我公司接受勘查工作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梓潼县地质灾害勘查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数据收集和勘查设计书的编写,于2010年2月10日编制完成应急勘查设计书。
崩塌调查报告书word版

**************崩塌调查报告目录1 前言 (2)1.1任务来源 (2)1.2前人调查研究概况 (2)1.3调查目的与任务 (3)1.4调查技术依据 (3)2 调查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3)2.1位置与交通 (3)2.2气象水文 (4)2.3地形地貌 (6)2.4地层岩性 (7)2.4.1 第四系全新统(Q4) (7)2.4.2元古代溦江-晋宁期第四期黑云花岗岩(γ2(4)) (7)2.5地质构造与地震 (7)2.6水文地质条件 (9)2.7人类工程活动 (10)2.8地质环境条件评价 (10)3 崩塌区特征 (10)3.1崩塌区形态规模及物质组成 (11)3.2崩塌区变形破坏特征 (12)3.3成因机制分析 (13)3.4崩塌区危害对象及治理工程必要性 (14)4、调查主要工作量 (15)4.1调查工作方法 (15)4.2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15)4.3调查工作量 (16)5、调查工作经费 (16)附图:1)调查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1 前言1.1任务来源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关于请组织支援开展我省地震灾区第四批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工作的函》的有关要求,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将*****崩塌调查任务下达给**************公司实施。
为保证调查工作有序进行,加快灾后重建的工作进度,特编制该调查报告书,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1.2前人调查研究概况在******内以往的地质工作较多,主要是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其次是地质灾害勘查,包括崩塌的研究。
在此之前,********勘察院对******崩塌作了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并编写了《*******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但尚未开展具体的勘查工作。
前人的地质工作结果主要反应了区内地层时代、岩性、构造、矿产、地震活动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等内容,其成果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基础性地质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概述经勘查队员实地勘查,某地区发生崩塌已造成严重损失。
本报告旨在评估崩塌现场的情况,崩塌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与预防措施。
崩塌现场情况崩塌地点位于某山区,海拔高度为1000米左右。
地形地貌由斜坡、台地、河谷等自然地理特征组成。
崩塌区域约3500平方米,土层为夹杂泥、砂、卵石和岩石的块状土,厚度约20米左右。
崩塌位置为斜坡下面的山脚处,地形疏松、湿度高,基岩质量较差。
根据勘查队员实测的情况,崩塌地点涉及到了多栋农户住房和耕地,房屋和耕地均被掩埋在土石之下。
目前地面仍有不稳定的迹象,崩塌现场周边居民已进行临时疏散。
崩塌原因与特点近年来,本地区经历了持续的强降雨,加之当地自然地貌复杂,导致了地质灾害的频发。
崩塌发生前,地下水位上涨,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弱,脆性代替了柔性,土层内部的空间构造受到破坏,形成了内部空隙,增大了崩塌发生的风险。
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崩塌形成了很多的碎屑块体,具有唯一性、学问性、较小的尺度等特点。
同时,由于地貌地形复杂,地震波动不断,陆、海风力等自然环境因素加剧了块体的运动,进一步会强化崩塌的危险性。
崩塌后受潮、收缩会导致更大的局部变形,对于现场的恢复工作增加了不可估量的难度。
处理措施与预防措施崩塌灾害已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保护当地人民身财安全,切实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特提出以下处理措施与预防措施:1. 疏散当地居民,并划区域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入,以保证人员安全;2. 进行垂直钻孔和抽水排水,降低水位,减缓地面沉降速率;3. 部署探测队伍,定时定点进行勘查,对危险区进行严防死守,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4. 加强对斜坡安全评价,及时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识别崩塌根源和特征,增强斜坡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5. 强化公众教育,提高市民地质意识,严格控制“三上”(临时搭建、施工垃圾、废弃物填埋)、“两排”(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行为,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地区发生的崩塌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勘查和分析,了解崩塌灾害的成因、规模和危害程度,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控方案。
二、背景资料地区位于XX省XX市,是一个山区地带。
近年来,该地区频繁发生地质灾害,其中崩塌灾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崩塌灾害的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勘查队伍进行现场勘查和研究。
三、崩塌灾害现状经过实地勘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地区存在多处崩塌灾害点,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处。
崩塌点A位于山的东北侧,距离主城区约5公里。
崩塌点B位于山的南侧,距离主城区约8公里。
崩塌点C位于山的西南侧,距离主城区约10公里。
这三处崩塌点形成的地形为悬崖峭壁,对周边地区和人员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崩塌成因分析1.地质构造:地区地质构造活跃,横向和纵向的构造断裂、岩石层的倾倒和破碎导致了地层的不稳定性,加重了崩塌发生的可能性。
2.地下水位上升:降雨较多的地区,地下水位往往较高。
在雨季,地下水位上升,会加大土壤的饱和度,导致土壤失稳,引发崩塌现象。
3.人类活动:地区的山地主要被开发为农田或居民区,大量的人工填筑和挖掘导致山体的不稳定性增大,加速了崩塌的发生。
五、崩塌危害分析1.人员伤亡:崩塌现场周围有大量的居民区和农田,一旦发生崩塌,将会对相关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财产损失:崩塌现场周围的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都将遭受严重损坏,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六、治理建议1.加强监测:通过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站和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崩塌迹象,提前采取应急措施。
2.加强规划:对居民区和农田的规划应合理,避免在悬崖峭壁和陡坡上进行建设和开发。
3.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加大植被保护和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和崩塌的风险。
七、结论地区的崩塌灾害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上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作者:————————————————————————————————日期:ﻩ目录0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1任务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0.3工作的目的和任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6.1勘查时间、勘查范围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0.6.2勘查完成工作量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0.6.3勘查工作质量评述3ﻩ1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气象、水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气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水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地层岩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ﻩ地质构造与地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新构造运动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水文地质条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5人类工程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地形地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地层岩性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地质构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危岩体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危岩破坏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崩塌源堆积体、滚石的分布及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危岩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危岩形成机制分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危岩变形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定性分析评价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危岩体稳定性定量分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破坏后的运动计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运动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运动速度计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5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评价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6坡面滚石的稳定性分析评价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崩塌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崩塌发展变化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危害性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结论与建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目录01探槽、探井展示图02勘查工作经费决算书03施工照片集04稳定性计算书附图目录图号图名比例尺1:1000 前言0.1 任务由来0.2 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5·12”地震发生后,XX山崩塌产生崩塌体积约1500m3,在坡体中部形成堆积体。
根据崩塌规模等级表0-1,XX山崩塌属于小型崩塌。
表0-1崩塌规模等级灾害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体积V(104m3)V≥100100>V≥1010>V≥1V<1坡体中上部依然残留由强风化砂岩和残积块碎石土组成的约190m3,分布在崩塌堆积体的上方,危岩体后缘张开小型裂缝,且被多组裂隙切割,在暴雨和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可能再次崩塌,崩塌堆积体部分块碎石处于临界状态,在暴雨和地震等作用下会产生滚石。
XX山泥石流(崩塌)危险区面积约1万m2,关心村13组居民坐落在危险区下方,有19户居民62人,估计受威胁直接损失150万左右,一旦崩塌变形加剧,将威胁村民的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滑坡灾害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和灾害损失程度确定危害等级为三级(详见表0-2)。
表0-2 防治工程分级级别ⅠⅡⅢ危害对象县级和县级以上城市主要集镇。
或大型工矿企业、重要桥梁、国道专项设施一般集镇。
县级或中型工矿企业省道及一般专项设施受灾程度危害人数/人>1000 1000~500<500受灾程度直接经济损失/万元>10001000~500 <500间接经济损失/万元>100001000~500 <5000施工难度复杂一般简单工程投资/万元>1000 1000~500<5000.3 工作的目的和任务1.2.1目的本次勘查主要目的是根据XX晓坝镇关心村13组XX山崩塌(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崩塌的基本特征及危害,为崩塌治理方案选择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2 任务对关心村13组XX山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勘查,评价其地质环境条件、边界、规模、结构,斜坡体和潜在滑带的岩土成份和物理力学指标。
评价泥石流的危险性;对崩塌(泥石流)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危害性和防治必要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对策和防治方案建议和防治工程初步设计的地质依据。
0.4 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在XX境内,前人地质工作较多,主要地质成果有1994年完成的XX幅(1:5万)区域地质普查、1990年完成(1:10万)涪江流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1998年完成的XX市(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1994年完成的XX省XX凯江上游柳家磨房—道喜沟段泥石流勘查、1996年完成的XX省XX凯江上游插秧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2005年完成的1:50万XX市地质灾害调查与规划、2006年完成的XX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8年XX省“5.12”地震灾区XX市XX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