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题临安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题临安邸体裁:诗题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名字:林升年代:宋代描述: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翻译: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原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被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他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样的黑暗现实而作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不但通过以乐景写哀情,加强了情感,而且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沉迷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题临安邸》原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题临安邸》原文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1《题临安邸》作品赏析《题临安邸》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
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
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幺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
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幺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
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咏史诗,出现在《宋诗三百首》中。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的美丽景色,传承了临安悠久的文化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题临安邸》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
拂衣直到白杨社。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峡里谁家院,
篱边即此路。
绿槐高柳咽,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送客松门外。
涧水东流愁绝,
兰烟西去意长。
原田后稷时,
李斯乘时策。
功成身退处,
一首群公绝。
翻译:
山光在不经意间向西落去,
池中的月亮逐渐升起向东面倾斜。
走在夜凉之中,感觉到微风拂过耳畔,直到白杨社,才放行散发。
明亮的月光照在松树间,
清澈的泉水从石头间流过。
竹林中归来的浣女吵闹声不断,
莲花在渔船下荡动不停。
随意停留在花香处,
王孙自由自在地逗留。
谁家的院子在山沟里,
篱笆旁边就是这条小路。
绿色的槐树和高大的柳树相互拥抱,曲廊通向幽静的角落。
花香萦绕在禅房里,
送别客人,松门外静悄悄。
溪水东流愁绪不断,
兰香随风西去意长长。
在田野上后稷大有成就,
李斯也在有序之中发挥巨大作用。
功成身退的人处处可见,
走到最后,依旧不枉群众的期望。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题临安邸》原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
《题临安邸》古诗

题临安邸
唐朝诗人:林则徐
山外青山楼外楼,一桥飞架南北流。
烟锁池塘柳色新,深圳铁板烧草绿屏幕。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诗歌简析
林则徐的《题临安邸》写了杭州临安的农家别墅,诗歌开头写出山外青山
楼外楼,描述得非常逼真。
诗歌中提到一座桥,连接南北两岸,飞架在桥上,桥依傍山势,与飞流相映成趣。
然后,诗歌叙述这座别墅周围的景色,是柳色新、草绿、屏幕为小麦所覆盖。
诗歌的后半部分再次描写了农家忙碌的景象,提到农家少得过闲月,而是在五月正是十分忙碌的时期。
最后,通过夜来南风起黄田小麦已经覆盖田面,来表现农家辛勤劳动,迎接着一个丰收的下半年。
诗歌与现实
林则徐这首《题临安邸》诗歌主要表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田园生活,诗歌中
充满了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青山、楼外楼、飞流、烟染池塘、绿色铁板烧草等描写,从字面上让读者看到这美丽而自然的世界。
同时,华丽的景色描写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崇敬。
同时,诗歌中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量和辛勤劳动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忠诚和关注,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诗篇。
诗人简介
林则徐(1785年11月30日-1850年7月12日),字鼎甲,号香泉,
福建南安人,清代地方官員,曾任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巡抚和多种政治职务。
结语
林则徐的《题临安邸》是一首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诗篇,表现出中国古代
诗人对大自然、农业以及人民的关怀和爱护。
读完这首诗,不难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博大精深。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解释;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金人攻陷北宋
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
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
为著名游览胜地。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三;《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题临安邸古诗赏析(详细版)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诗文解释】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题临安邸在哪里写的诗

题临安邸在哪里写的诗《题临安邸》写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这首诗写于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之时,揭露了当时的达官显贵不思进取,整日沉溺声色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于达官显贵对外屈膝投降,对内苟且偏安行为的不屑和唾弃,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题临安邸》原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2、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
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3、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4、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题临安邸》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 高楼。形容西湖周围青山楼阁重重 叠叠,触目皆是,风光极其优美。 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 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 止呢? 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 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那些游人(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 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了。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金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暖洋洋的春风。 熏,在这里是吹拂的意思。 南宋林升 游人,指那些整天寻欢作乐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 权贵。 醉,形容头脑糊涂,不清醒。 西湖歌舞几时休? 直,简直。 暖风熏得游人醉, 汴州,北宋都城,就是现在的 河南开封,当时为入侵的金人 直把杭州作汴州。 所占。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