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意思-赏析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一、原诗及注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注释-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 邸(dǐ):旅店。
- 休:停止、罢休。
-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沉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这里是说南宋朝廷的不良风气像暖风一样熏染着人们。
- 游人:这里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 直:简直。
-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二、诗句解释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释: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解析:诗人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的画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写西湖周围的景色,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是一种繁荣的景象。
但是“西湖歌舞几时休”则是诗人的质问,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南宋统治者却在寻欢作乐,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解释: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 解析:“暖风熏得游人醉”进一步描绘出那些在西湖边游玩的南宋统治阶级的状态。
“暖风”不仅是自然界的风,更是南宋朝廷纸醉金迷的风气。
这种风气让那些“游人”(南宋统治阶级)沉醉其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辛辣地讽刺南宋统治者忘记了汴京(北宋都城,象征着北宋的国土和政权),只知道在杭州(南宋都城)贪图享乐,把杭州当作汴京,完全没有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想法。
三、20题及解析- 答案:林升。
- 解析:林升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2. 诗中的“临安”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答案:浙江省杭州市。
- 解析:临安在南宋时期是都城,现在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题临安邸》原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
小学生宋词鉴赏-《题临安邸》

小学生宋词鉴赏-《题临安邸》《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题临安邸》的宋词精选及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题临安邸》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及注释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注释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意思_全诗赏析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及注释】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注释⑴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⑵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赏析】这首《题临安邸》七绝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用对辽、西夏、金的屈辱退让换取苟安,是赵宋王朝自开国起即已推行的基本国策。
其结果是,中原被占,两朝皇帝做了俘虏。
然而,此一教训并未使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略为清醒;他们不思恢复,继续谋求“王业之偏安”。
宋高宗南渡后,偏安东南一隅。
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
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
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一些爱国志士对此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 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城当成了汴梁城。
《题临安邸》注释
①题:写。临安:南宋的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邸:府邸,官邸,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②休:暂停、停止、罢休。
③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④直:简直。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北宋都城。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时期。当时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题临安邸》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
Hale Waihona Puke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意思是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说,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 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古诗《题临安邸》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题临安邸》【宋】林升翻译及读后感
《题临安邸》是宋代文学家林升的一首诗歌,以下是《题临安邸》的原文和翻译,以及读后感:
《题临安邸》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翻译:
远山在楼外青翠欲满,
楼阁间歌舞何时休?
温暖的风吹拂,使游人陶醉,
竟然将杭州当作了汴州。
读后感:
《题临安邸》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临安的山川风光以及邸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临安的喜爱之情。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写出了山外青翠的景色和楼阁的层叠之美。
这种写景的手法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山外的宁静和楼阁的层次。
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西湖上歌舞不绝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欢乐时光的向往。
“暖风熏得游人醉”,通过温暖的风、游人的陶醉,展现了一种宜人的春日氛围。
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诗人对杭州之美的惊叹,仿佛看到了汴京的繁华。
这句话中的“直把”表现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对杭州美景的认同和喜爱。
整首诗简洁而意蕴丰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展现了诗人对临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后,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理想家园的美好憧憬。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全意思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意思: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的意思: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拓展资料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原句出自宋·林升的《题临安邸》。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
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赏析-古诗-赏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翻译]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作者简介]林升,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
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
邸》意思|赏析
出自南宋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韵译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慢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象。
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
醉于歌舞生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既能理解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这首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赏析二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
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
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
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
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
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