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导学案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巩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巩固辅导第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1928年4月,率军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是( )A、林彪、贺龙B、彭德怀、刘少奇C、刘志丹D、朱德、陈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红军在长征途中,下列哪一事件初步扭转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A、湘江之战B、通道转兵C、遵义会议D、巧渡金沙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是的伟大传奇”。
材料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井冈山会师D、抗美援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
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B、通过草地,进入甘肃C、吴起镇胜利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四枚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邮票,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你认为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点是( )。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word教案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回师——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围剿—————
—(1927.10)————(1928.1)——————————————(1931.冬)——(1930.12—1933)—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开始————遵义会议———红军会师
(1934.10)—————(1934.10)——(1935.1)——(1936.10)
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成立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遵义会议;
红军第一次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设计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一、历史发展顺序
二、南昌起义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四、长征
教学反思
二、南昌起义
1.背景: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武装起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教学设计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⑴掌握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遵义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
⑵了解八七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等情况。
2.能力目标⑴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导学案自学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⑵通过学习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事迹和英雄业绩,培养学生的看图表达能力。
⑶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⑴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⑵认识到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特别是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其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所以本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2.教材重点南昌起义;长征精神及遵义会议。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设计问题层层深入解决问题。
3.教材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本课内容较多,适当进行详略选择。
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特点教授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初二学生。
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历史学习,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维认识逐渐形成。
同时,怎样去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相应对策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多年前的历史真相,让学生形成一个由表象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造教学情境,以加强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并且借用网络上的有效资源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最新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华师大版)

备课人
吴王
姓名
班级
使用时间
课题
教学目标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北伐 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A.设疑自学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是1924年,。
三、检测反馈
1.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点是()
A.共产党人任教官 B.重视军事教育
C.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D.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2.北伐的主要战场是()
A.山东、山西B.广东、广西C.湖南、湖北D.河南、河北
3.北伐军攻克下列地点的正确顺序是()
A.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南京B.贺胜桥—汀泗桥—武昌—南京
C.汀泗桥—贺胜桥—南京—武昌D .贺胜桥—汀泗桥—南京—武昌
4.在北伐战争中,赢得“铁军”光荣称号的是()
A.第一军B.第四军C.第六军D.第七军
5. 1926年的北伐战争胜利的最主要表现是()
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解除了北洋军阀统治D.工农运 动蓬勃发展
6.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事件是()
(二)黄埔军校的创办:
1、时间:年5月;地点:;校长:;政治部主任:;
2、作用: 。
(三)北伐战 争:
对象、、三个军阀;北伐军浴血奋战的典型 代表: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3、北伐军胜利进 军成果:
。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1927年,蒋介石在制造“” 政变,4月28日,在成立国民政府。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八上历史: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3.地点:江西南昌
4. 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5.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6.意义:
1)第一枪: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第一步: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
3)第一支:起义中创建了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支队伍。
4)第一幕:起义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新阶段的第一幕。
2.时间:1934.10—193 6.10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1
2)内容: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思想路线,组织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3)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4.长征 胜利:三大主力会师
5.意义:
1)粉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南昌起义
1.背景: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武装起义。
2)保存——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宣传——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小结:
创建第一支人民军队:八一南昌起义;
板书设计: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3.10.10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十送红军》师:同学们,大家好,初次见面,为了表达老师的诚意,请允许我为大家献歌一曲,《十送红军》;会唱的同学请跟我一起唱。
师:同学们真是唱得太好了,谢谢大家,歌声把我们带到了长征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教学过程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看一个视频,在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请看:(展示视频)师:知道答案了吗,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生: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谢谢这位同学,回答正确,请同学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
同时为该小组加上两颗星。
由于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那么红军长征的路线是怎样的呢?在长征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合作讨论:(出示课件)师:最近旅游公司推出了一条新的旅游线路---重走长征路。
下面就请我们的导游同学带领大家重走长征路。
(出示课件)展示同学:结合长征路线图。
1934年,中共中央八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
只剩3万多人,(教师补充:当时摆在红军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向湘西进发,但是蒋介石已在前方布好口袋阵等着红军。
另一条是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如果是你选哪条?)展示同学:没错,毛泽东带领红军向贵州前进,度过乌江,夺取了遵义,并在遵义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会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教师补充:从这时候开始红军掌握战争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经典范例)展示同学:红军然后向云南进发,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于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名师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内容标准】(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等知识。
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业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加深对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要点】要点: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遵义会议。
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请学生说出生活中以“八一”命名的东西。
估计学生或多或少会说出一些名称,如“八一球队”,“八一广场”等等。
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名称多与解放军有关,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若找不到实物,可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上有“八一”二字?由此导入新课,从八一南昌起义说起。
【新课探究】一、南昌起义1、起义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P65)2、时间:1927.8.1(八一建军节的由来)3、领导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4、意义:(P66)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等知识。
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业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加深对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学习要点:
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遵义会议。
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一)南昌起义
1、起义背景(P65)
2、时间:(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3、领导人:、、、、等
4、意义:(P66请在书中划出)
(二)八七会议
1、时间:1927.8.7
2、地点:汉口
3、内容:①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②确定了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三)秋收起义
1927年秋,领导了秋收起义。
进攻长沙,损失严重,被迫退回浏阳文家市,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的农村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到达井冈山。
(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1928年初)
2、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P69)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宣告了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选举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
4、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P68)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的正确道路。
(五)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长征的原因:
由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3、中央红军长征的大致过程(结合P72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①江西瑞金——湖南湘江——贵州遵义(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贵州赤水河(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川大渡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川夹金山(翻雪山,过草地)——陕西吴起镇(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促使中国革命局面发生新的变化。
(六)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P70)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3、意义:(请在书中划出)
二、探究活动:
1、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试归纳长征精神。
三、真题训练
1、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以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某校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湘江
B、湘西
C、遵义
D、泸定桥
3、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⑴这首诗是谁写的?诗中所讲的“远征”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事件?
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句描述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答:
⑶“三军”在当时具体指哪三军?何时何地会师?
答:
⑷今年(2011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答:周年。
)
⑸当今,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人们纷纷踏访先烈的足迹,缅怀先烈的业绩。
红军在这一“远征”事件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乐观等精神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言之成理即可)
⑹假如你所参加的红色旅游团正准备重走长征路,你打算在哪些红色旅游点重点参观,请写出曾在这些景点所发生的长征故事及这些景点所处的省份。
各级政府对这些名胜古迹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你应该怎样文明参观?
示例:①江西瑞金——红军长征出发地;贵州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贵州赤水河——红军四渡赤水;四川大渡河(或泸定桥)——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陕西吴起镇——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红军会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等等。
②文明参观:遵守秩序;不乱刻乱画;不大声喧哗;不随手丢弃垃圾杂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