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李儒简介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李儒真是董卓的女婿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李儒真是董卓的女婿吗?
导语:不少的人都说董卓有两个女婿,一个是牛辅,另一个是李儒,而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后汉书里都有记载,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却独独没有记上一
不少的人都说董卓有两个女婿,一个是牛辅,另一个是李儒,而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后汉书里都有记载,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却独独没有记上一记李儒是董卓的女婿。
可是李儒真的是董卓的女婿吗?这有疑问了。
在三国演义中李儒首次登场是“卓婿谋士”李儒,在这里…不少的人都说董卓有两个女婿,一个是牛辅,另一个是李儒,而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后汉书里都有记载,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却独独没有记上一记李儒是董卓的女婿。
可是李儒真的是董卓的女婿吗?这有疑问了。
在三国演义中李儒首次登场是“卓婿谋士”李儒,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董卓的女婿并是谋士的李儒,也可以理解为董卓女婿的谋士李儒,古文中经常会省略一些“的”字之类的,这样理解也可以。
我仔细地查阅了一下《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书,见说“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和何太后。
”而且牛辅却是一再的记载有他是董卓的女婿,若李儒确是董卓的女婿,看来这些书对他不公了,为什么只字不提他是董卓的女婿呢?就连王粲所著的《汉末英雄记》对于李儒这样的重要人物是只字不提!
李儒在三国演义中称呼董卓多为“丞相”“太师”“恩相”并没有找到一处像女婿尊称岳父的地方。
像董卓的亲戚都委以重任,就连牛辅也是任为中郎将委以重任,可是李儒为什么还是一个郎中令的小官呢?也没有记载董卓升他的官,这应该和李儒的身份不符啊?若董卓只是想将他留在身边出谋划策,。
历史趣谈一代奸雄董卓的谋士是谁 董卓死后发生了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代奸雄董卓的谋士是谁董卓死后发生了什么
导语:董卓的谋士董卓身为东汉末年一代奸雄,想必他的谋士也是尽出一些馊主意之人,董卓的谋士当属李儒与贾诩二人,但贾诩的功绩主要是在董卓死
董卓的谋士
董卓身为东汉末年一代奸雄,想必他的谋士也是尽出一些馊主意之人,董卓的谋士当属李儒与贾诩二人,但贾诩的功绩主要是在董卓死后,为李傕郭汜集团出谋划策,而那个真正为董卓出馊主意的人正是李儒,董卓的女婿。
正因李儒是董卓女婿这一层关系,才使得董卓对其计策言听计从,董卓入京以来干了无数件丧尽天良的事情,那么李儒到底为董卓出了多少阴招呢?
排名第一的阴招为迁都长安,都城实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并非朝令夕改之事,国之命脉在此,随意搬迁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是扰乱朝堂纲纪,何况长安一代,遭受王莽篡逆,焚烧之灾,早已是一片瓦砾之地,董卓听信李儒之言,从繁华都城洛阳搬迁至荒废之地长安,劳财害命,使百姓士族遭受流民之苦,实在是自挖根基之举。
排名第二位的阴招为洗劫富户,国库中所存银两尚不足导致日夜荒淫、奢靡度日,李儒竟心生旁门左道,进言董卓从城中富户中抢夺财物,以供自己享乐,如此损招简直是厚颜无耻,无辜人家被冠上反臣逆党之名,董卓部下便可登门入室,抢夺财产,伤人性命。
当时冤案惨案遍地都是,民不聊生,人人难以自保。
董卓上台之后,民心尽失,沿着李儒所指的路一步一步走向灭亡,尽管没有貂蝉吕布,董卓的死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董卓死后
生活常识分享。
李傕的生平简介,他在东汉末年有什么事迹呢

李傕的生平简介,他在东汉末年有什么事迹呢本文导读:李傕原本是董卓的部将,性格勇猛诡谲,善于用兵,有辩才。
当时的侍中刘艾认为李傕、郭汜用兵作战的能力在孙坚之上。
初平二年(191年),在阳人之战后,董卓派李傕为使者来游说孙坚,欲与孙坚和亲,并许以高官厚禄,被孙坚拒绝。
后李傕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击破朱儁后,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大军所过之处被掳杀一空。
当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是颍川人,他在李傕劫掠颍川之前就让族人全部离开了颍川,所以逃过一劫。
反攻长安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谋杀,随后牛辅也被杀,李傕等人归来时无所依托,本欲解散部队逃归家乡,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贾诩当时在李傕军中任职,便对李傕说:“听长安人议论说欲诛尽凉州人,各位如果弃军单行,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
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
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
”李傕等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到处说:“朝廷不赦免我们,我们应当拼死作战。
如果攻克长安,则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则抢夺三辅的妇女财物,西归故乡,还可以保命。
”部下纷纷响应,于是同郭汜、张济等人结盟,率军几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长安。
王允听说后,派董卓旧部将领胡轸、徐荣在新丰迎击李傕、郭汜。
结果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
李傕等沿途收集部队,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
五月,李傕等人又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会合,一起围攻长安,八日后城陷,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等人遇害。
李傕等人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
李傕等人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
此时,汉少帝(弘农王)刘辩的妃子唐姬自从少帝被李儒毒杀后回到娘家颍川居住,李傕攻破长安后派兵掳掠关东地区,掳获唐姬,李傕欲娶唐姬为妻,唐姬坚决不答应,也始终没说出她是少帝妻子的事,后来尚书贾诩知道了此事,告诉了汉献帝,献帝十分伤感,下诏接回唐姬,让她住在少帝的园中,派侍中持节封唐姬为弘农王妃,自此,唐姬终生未嫁。
历史趣谈:三国李儒为何与董卓狼狈为奸助纣为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三国李儒为何与董卓狼狈为奸助纣为虐
导语:三国李儒李儒,又名李孝儒,字文优,三国年间汉少帝的郎中令,权臣董卓手下的第一大谋士,在董卓专权期间,奉命进宫毒害少帝。
直至董卓去
三国李儒
李儒,又名李孝儒,字文优,三国年间汉少帝的郎中令,权臣董卓手下的第一大谋士,在董卓专权期间,奉命进宫毒害少帝。
直至董卓去世以后,李傕攻入长安掌揽大权,他提拔李儒任侍中结果遭到刘协的反对。
正史中对于李儒的下场没有交代,至198年曹操击败李傕以后,李儒便下落不明,但三国演义中,李儒被吕布斩于市曹。
李儒剧照
李儒为东汉晚年的博士,最早李儒是受任于汉少帝宫中的郎中令,至权臣董卓独揽大政后,李儒便受命于董卓手下。
作为董卓手下的一位出色的谋士,他在当时向董卓做出了一番关于废立汉帝的精彩评述,更是准确地分析了废除少帝的两利一害,在得到董卓的认同后,他奉命入宫逼皇子辩服毒自尽。
至此以后,他更是得到了董卓的极度重视,董卓的任何决策都要参考李儒的意见。
根据《魏书》的记载,李儒等人曾奉命在吕布刺杀董卓时出兵相阻,然而最后董卓兵败于吕布,但是李儒并未被杀。
几个月以后,李傕作为西凉军遵守领杀害王允控制了朝廷,李儒便投其门下。
至192年十月,李傕向汉献帝推举李儒为侍中,结果被驳回,到后来李傕败于曹操,李儒也就随之不明所踪。
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允设计挑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以谋得吕布效忠,结果董卓没有同意而被吕布所杀,李儒也因病被家仆捆绑献于吕布。
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演义》第一秘书李儒形象论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响 儒
目 特 的 》在 的 比 与
对
录 点 背 中《 形 较 其
后
文
景 的三 象
他
世
本
与 表国 评
秘
的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李儒的背景与 性格特点
李儒的形象在文学中的传承
李儒在《三国演 义》中的形象被 塑造为智勇双全、 忠诚于汉室的形 象,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李儒的形象在后 世文学中被多次 引用和改编,成 为了文学经典形 象之一。
李儒的形象在文 学中的传承不仅 体现在他的智谋 和勇气上,更体 现在他的忠诚和 担当上,成为了 后世文学中忠诚 和担当的代表形 象之一。
李儒的谋略与策略
李儒在董卓手下担任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助纣为虐。 李儒设计毒计,杀害了少帝和太后,进一步巩固了董卓的地位。 李儒的谋略帮助董卓成功地挟持了献帝,掌控朝政大权。 李儒的策略在董卓败亡后,帮助其逃脱了朝廷的追捕,继续作恶多端。
李儒在重大事件中的作用
董卓入京:李儒 作为董卓的谋士, 为其出谋划策, 助其掌控朝政。
李儒在《三国 演义》中的表 现
李儒的政治智慧
精明干练:李儒在政治上表现出色,善于处理政务,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深谋远虑:李儒具有远见卓识,能够预测未来形势,为国家和个人谋求利益。 智勇双全:李儒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勇敢果断,能够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 善于用人:李儒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下属的才能和潜力。
李儒的政治智慧对后世的影响
李儒的政治智慧 体现在他对时局 的敏锐洞察力, 为董卓谋划了许 多重要策略。
李儒的智谋和胆 略影响了后世的 政治家和谋士, 成为他们学习和 借鉴的对象。
为什么说李儒是三国中最狠毒的“毒士”?鸩杀少帝,火烧洛阳,助纣董卓

为什么说李儒是三国中最狠毒的“毒士”?鸩杀少帝,火烧洛阳,助纣董卓本文导读:李儒这个人本是做学问的行家里手,在汉朝朝廷里做了郎中令,这个官属于九卿之一,仅次于三公,也算是很大的官了。
但是此人野心颇大,对于自己的地位很不满意,于是一直等待时机。
终于他等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大将军何进政变失败,董卓借此带军入京,控制了朝政。
李儒见到董卓势起,立刻就去抱董卓的大腿。
要知道,此时的李儒还不认识董卓,跟他之前毫无交情,但是李儒凭借自己的才识和马屁功夫让董卓对他言听计从。
董卓后来废了汉少帝,立了刘协做皇帝。
废了少帝就算了,董卓一不做二不休,想要杀了这个小皇帝,可怜的少帝此时只有十四岁。
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李儒。
李儒虽然曾经做过少帝刘辩的臣子,大汉王朝也曾经对他有恩,但是他执行这个任务却是毫不留情。
在朝廷上,李儒就端了一杯毒酒给少帝,让他喝。
小皇帝虽然还是个小孩子,但是并不是个傻子,知道这杯酒有鬼,坚决不肯喝。
李儒就让人按住小皇帝,强灌他毒酒。
可怜的少帝就这么死在了自己曾经臣子的手下。
后来关东联军攻打董卓,董卓抵挡不住孙坚的进攻,准备退出洛阳,撤回长安。
正当要撤出洛阳之时,李儒上前贡献一策:焚烧洛阳,坚壁清野,把一座空城留给孙坚。
董卓于是听信了李儒的计策,派军队烧了洛阳。
从光武帝定都洛阳之时算起,洛阳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而这些财富就在李儒的一个计策下化成焦土!董卓麾下士兵还趁机抢劫,百姓们在此乱世之中如同没有了根系的浮萍。
整个洛阳都是尸骨和残垣断壁,不忍卒视。
直到孙坚收复洛阳,看到曾经的帝都成了整个样子,这个汉子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发誓要杀董卓李儒为天下报仇。
然而不久,吕布和董卓就反目,吕布杀了董卓。
李儒就暗中让人请董卓的旧部李傕进入长安。
李儒则继续为西凉人马卖命。
可以说,整个三国前期,西凉军的每一次大决策都能看到李儒的身影。
直到曹操击败李傕,迎回汉献帝,汉王朝才脱离了李儒的魔爪。
而这个毒士最后也下落不明。
三国中他本可出将入相,却落得遗臭万年,足智多谋却被斩首殒命

三国中他本可出将入相,却落得遗臭万年,足智多谋却被斩首殒命三国时期虽然名将辈出,但是看似文弱的谋士,更是将人类智商水平提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诸葛亮、司马懿、张昭等等这些谋士相信中国绝大部分的人都耳熟能详了。
今天我们说的是一位出场比较早但是比较少的一个人,李儒。
李儒是董卓最为倚重的智囊,在我看来也是最忠于董卓的一个人。
董卓更是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从鸩杀少帝刘辩到拥立刘协,再到以血腥手段镇压朝臣,都是李儒一手策划的。
可以说董卓就是在贯彻李儒的思想。
董卓在他的谋划和帮助下,渐渐开始持朝政。
可是一同受何进邀请来剿灭十常侍的丁原与董卓发生激烈的矛冲突。
冲动暴躁的董卓当场欲杀丁原,可是当李儒看到站在丁原背后的吕布时,他及时制止了董卓的鲁莽行为。
这是李儒非常厉害的地方,有识人之明,猜想吕布肯定不是寻常人物。
如果当时刀兵相见,董卓很可能当场就被吕布斩杀,这也算是李儒救了董卓一命。
再到后来,李肃要求以赤兔马来招降吕布时,董卓犹豫了,他不知吕布的勇猛而不舍其赤兔马。
关键的时候还是李儒用一句,欲取天下何惜一马,彻底的打动了董卓。
从而成功劝降了吕布,更是一举将丁原斩杀从而得到了其全部的军事力量。
如果没有李儒关键时候的那句话,以董卓贪财好色的性格,很有可能舍不得用赤兔马来收买吕布。
李儒有成大事而不拘小节的品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
收服吕布,政局稳定之后,董卓欲废少帝而立刘协为帝,在问计李儒的时候,李儒同意了董卓的观点,而且甘当马前卒。
他协助董卓以雷霆之势镇压了反对废立的朝臣,而后亲自带人鸩杀了汉少帝刘辩,也是这件事让他遗臭万年。
一等一的谋士李儒,在巨大的权利面前,迷失了自己,他当时想到的是剪除了刘辩就是剪除了他身边一切蠢蠢欲动的势力,再加上他们的拥立之功,整个朝堂就都在董卓和他的控制之下了。
权利让他忘记了这件事之后的巨大风险。
这也是他和诸葛亮司马懿那种大开大合,运筹帷幄的能左右天下大势的谋士之间的差距。
《三国演义》第一秘书李儒形象论

《三国演义》第一秘书李儒形象论作者:张晓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9期摘要:董卓的谋士李儒作为“三国演义”第一秘,有五个第一,也是全书中结局最惨的秘书;李儒作为秘书最为关键的还是他高超的业务能力。
他能高水平地完成信息工作、参谋工作,临危不乱进行危机处理。
李儒秘书工作的一生告诫后人:做秘书,大是大非要分清,不能助纣为虐;忠诚是秘书最重要的品德,信任是做好秘书工作的第一法宝;有为才有位。
关键词:秘书;李儒;危机处理;启示中图分类号:I207.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088-04在《三国演义》人物的研究中,魏、蜀、吴三国的各类人物颇受学者们青睐。
三足鼎立之前的人物研究,连曾经居朝堂的董卓也论者寥寥,更不用说他的谋士李儒了。
但李儒却堪称《三国演义》第一秘书,值得全面、深入、细致地探究。
在《三国演义》中,李儒是作为董卓的谋士出现的。
“谋”《左传·襄公四年》言“咨难为谋”[1]。
杨伯峻先生注曰:“难”可读为困难之难,亦可读难易之难。
也就是说,“谋士”就是为他人解决困难而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人,与现代汉语之“谋士”即“出谋划策的人”[2]相通,就是为领导提供参谋咨询类智力服务者,是典型的智囊型秘书。
李儒这个秘书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一、《三国演义》第一秘书的五个第一(一)小说中第一个以“谋士”出场,并有完整而全面展现机会的秘书根据笔者的统计,《三国演义》中曾经做过秘书工作的有164位。
李儒是第一位出场的“谋士”,在全书第三回首次亮相,之后第四、五、六、八、九回共计出场25次。
作为董卓的亲信,他是董卓集团兴亡的重要见证人,汉末许多大事的谋划者甚至直接参与者,他谏明诏进京、立新君、收吕布、鸩少帝、迁都、设伏拒敌、平息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协调董卓与吕布的矛盾等,为董卓实现从封疆大吏到东汉末年实际的掌权者的转变,立下了汗马功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儒简介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怎么死的
导语:李儒,三国人物,生卒年不详,字文优,又名李孝儒。
正史中是汉少帝时的郎中令,董卓专政时,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刘辩(汉少帝)。
董卓死后
李儒,三国人物,生卒年不详,字文优,又名李孝儒。
正史中是汉少帝时的郎中令,董卓专政时,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刘辩 (汉少帝)。
董卓死后,李傕攻进长安,控制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
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李儒不知所踪。
李儒,东汉末期的博士。
190年,初李儒为汉少帝的郎中令,董卓专政时,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刘辩。
《魏书》记载,吕布刺杀董卓,卓将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
然而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西凉军首领李傕(jué)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
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
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此后李儒的事迹及下落史书均无记载。
李儒怎么死的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董卓的首席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
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
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
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
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
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李儒
初次出场:进京勤王
生活常识分享。